六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六章气体灭火系统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考点一:系统灭火机理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与气体灭火剂的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灭火剂,其灭火机理各不相同(如表3-6-1所示)1,二氧化碳灭火机理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却。
2,七氟丙烷灭火机理除了窒息、冷却,还有化学抑制(并不是主要的灭火机理)3,I G541混合气体灭火机理为窒息。
考点二:系统分类和组成一、系统分类1,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无管网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3,按应用方式分类:全淹没没货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4,按加压方式分类: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二、系统组成(略)考点三:系统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气体灭火系统工作原理因种类、灭火方式、结构特点、加压方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一、系统工作原理(一)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内储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与情性气体灭火系统当防护区发生火灾,产生烟雾、高温和光辐射使烟感、温感、感光等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探测器将火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报警灭火控制器,控制器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经逻辑判断后,启动联动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发出系统启动信号,启动驱动气体瓶组上的容器阀释放驱动气体,打开通向发生火灾的防护区的选择阀,同时打开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各瓶组的灭火剂经连接管汇集到集流管,通过选择阀到达安装在防护区内的喷头进行喷放灭火,同时安装在管道上的信号反馈装置动作,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启动防护区外的释放警示灯和警铃。
另外,通过压力开关监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若启动指令发出,而压力开关的信号未反馈,则说明系统存在故障,值班人员应在听到事故报警后尽快到储瓶间,手动开启储存容器上的容器阀,实施人工启动灭火。
(二)外储压式七氯丙烷灭火系统(与干粉灭火系统类似)控制器发出系统启动信号,启动驱动气体瓶组上的容器阀释放驱动气体,打开通向发生火灾的防护区的选择阀,同时打开加压单元气体瓶组的容器阀,加压气体经减压进入灭火剂瓶组,加压后的灭火剂经连接管汇集到集流管,通过选择阀到达安装在防护区内的喷头进行喷放灭火。
2024年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气体灭火系统在灭火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灭火设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采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操作该装置。
一、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概述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基于物理灭火原理的灭火设备,通过释放压缩储存的七氟丙烷气体,降低火灾区域内的氧浓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七氟丙烷气体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灭火效果,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场所,如机房、电气设备室、文档库等。
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组成1.储存容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采用高压储气瓶存储可压缩的七氟丙烷气体。
储存容器具有一定的压力和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2.灭火装置:灭火装置是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由灭火器、喷嘴、管路等组成。
灭火器负责存储和释放七氟丙烷气体,喷嘴和管路负责将气体引导到火灾区域。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大脑”,通过监测环境温度、烟雾、火焰等指标,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并控制灭火装置的启动、停止等操作。
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步骤1.系统检查在每次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系统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储存容器的压力是否正常、阀门是否完好、喷嘴和管路是否畅通等。
如果发现任何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火灾报警当发生火灾时,探测器会感知到火焰、烟雾、温度等变化信号,并发送报警信号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报警信号判断火灾是否发生,并作出相应响应。
3.灭火装置准备在确认火灾发生后,灭火装置将自动进入准备状态。
此时,系统会打开容器上的放气阀门,将七氟丙烷气体充入喷嘴和管路中,为灭火做好准备。
同时,控制系统会向指定的区域发送警示信号,提醒人员疏散。
4.灭火启动当控制系统确认一切准备就绪时,将启动灭火装置。
近年来,机房的火灾事故从未间断过。
其实每一个机房工程或者多或者少都安装了消防设施,而且也通过了消防部门的验收,但真正在发生火灾时能否起到作用,我想大多数机房工作人员心里都会打个疑问号。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实际是为消防节省投资:投资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消防设施=细心维护尽职尽责+普通性消防设施。
一、概述计算机机房是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重要部门,机房 IT 系统运行和存储着都是核心数据,由于 IT 设备及有关的其他设备本身对消防的特殊要求,必须对这些重要设备设计好消防系统,是关系 IT 设备正常运作及保护好设备的关健所在;机房灭火系统禁止采用水、泡沫及粉末灭火剂,适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机房消防系统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必须与消防中心的联动。
普通大中型计算机机房,为了确保安全并正确地掌握异常状态,一旦浮现火灾能够准确、迅速地报警和灭火,需要装置自动消防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 HFC—227ea 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目前替代卤代烷 1211、1301 最理想的替代品。
七氟丙烷在机房灭火中可以采用有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和无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对大气臭氧层没有损耗,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而且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份物质产生反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环保型灭火剂。
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毒性低、不污损设备、绝缘性能好、灭火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气体灭火产品,也是替代卤代烷的较理想型产品。
普通在启动灭火系统时,控制系统会启动灭火程序经过 30 秒钟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固然在开始延时是会启动气体保护区内外的声光报警器,提示人员需要在 30 秒钟之内撤离。
气体灭火系统及在电气火灾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1T02:41:55.5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6期8月作者:丁永胜1宗芝荣2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先进的电气设备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各种场所的电气安全隐患也在迅速增加,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发生数量约占火灾总起数的25%以上,为各种火灾原因之首。
丁永胜1宗芝荣2安徽光明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安徽明生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先进的电气设备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各种场所的电气安全隐患也在迅速增加,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发生数量约占火灾总起数的25%以上,为各种火灾原因之首。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生电气火灾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平时疏于检查和防范,没有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气体灭火系统及在电气火灾中的应用关键词:电气火灾;气体灭火;应用引言电气火灾一般是指由于供配电设备、电气线路以及用电设备出现故障释放热能,周边环境具备燃烧条件,导致本体或其他可燃物发生不可控制燃烧而造成的火灾。
除违章用电、违章操作等偶然事件外,大部分电气火灾都是由于供配电设备、电气线路或用电设备存在隐患并疏于检查,导致火灾发生。
因此,各用电单位要重视电气防火安全,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对电气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1.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应用分析1.1灭火系统组成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灭火的主要元素是C、F、H,该气体无色、无味、不导电,灭火后残留在空气环境中时间较短,灭火中具有清洁、无毒的优势,无二次污染形成。
中国气体消防技术发展史我国的气体消防技术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类同于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系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的,而且首先是从军用装备的应用领域开拓的。
1965年8月,经公安部批准,我国正式成立了4个公安部直属消防研究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所重点本科院校的200名大学毕业生,经公安部挑选,服从国家分配,分别在天津、上海、沈阳、都江堰创建了4个消防研究所。
从此时至今天,2007年11月,43年来,我国的消防科学技术工作,包括气体消防技术领域,从军用到民用,自城市至乡镇,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规。
上个世纪60年代,1965年下半年及之后,首先由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发起,承担了公安部重点科研项目,国产第一代卤代烷1211气体灭火剂的试制、鉴定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并通过了公安部主持的项目鉴定。
我记得,卤代烷1211灭火剂的第1个应用成果就是军用坦克的卤代烷1211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1968年及之后,上海所接着对国产第二代卤代烷1301气体灭火剂进行了鉴定试验,卤代烷1301灭火剂的第1个应用成果应当是飞机发动机机舱卤代烷1301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上个世纪70年代,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在对卤代烷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效能、毒理特性、物化特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洁净程度、溶胀(橡胶、塑料)性能、腐蚀(金属)性能等进行多年研究、鉴定试验及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承担了上海市的国家重点项目——“运十飞机发动机机舱卤代烷1301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研制”,并成功地组织了飞机1301灭火系统的联动试验。
1979年,公安部组织了卤代烷1211灭火器的全国联合设计,这项技术工作对该类灭火器产品的长时期的质量稳定和推广应用均起了重要而有益的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和卤代烷1211灭火器在我国的舰艇和飞机等军用装备及交通工具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开始在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大型油罐等民用建筑的要害场所中逐步推广应用。
- 143 -生 产 与 安 全 技 术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用于存储电力能源,从而促进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大规模接入,同时保证电网的稳定性。
但锂电池的反应介质属于易燃性物质,受到高温、过度充电以及撞击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发火灾。
鉴于此,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此类电站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 项目概况国内某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设备,其容量达到101MW/202MWh 。
项目占地面积为3.2×103m 2,主体设施包括配电控制楼1座、电池储能预制舱22个。
其中,配电控制楼属于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楼高22.3m,占地面积为522m 2,该楼共计4层,地上部分为3层,地下部分为1层。
电池储能预制舱采用完全一致的设计规格,长度、宽度、高度分别为12.2 m、2.4m 和2.8m,每座预制舱内安装了数百块磷酸铁锂电池模组,每个预制舱的电池容量均为2.2MW ·h。
2 电池火灾风险及灭火技术分析2.1 磷酸铁锂电池火灾风险分析国内科研人员对326Ah 的大型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燃烧试验,发现当此类电池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时,有可能释放大量的热能,同时随着氢气、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可燃气体排出,进而产生明火,严重时可引起热失控,甚至爆炸。
常见的刺激因素包括电池短路、过度充电、工作温度或环境温度过高、过度放电、挤压或者撞击等。
在相关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电池模组容量为1.3Ah~326Ah ,当温度接近140℃时,电池进入热失控状态,随着热量释放,产生明火后,电池温度快速升高,可形成热射流,最高的燃烧温度约为700℃。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气体进一步加剧了火灾风险,如果在较为狭小密闭的空间内,电池组有可能引起爆炸[1]。
另外,火灾危险系数与电池的容量存在直接关联,因为容量较大的电池组可提供更多的可燃物。
表1为电池燃烧试验的部分数据,从中可知,当电池容量较大时,其热释放速率通常也更大,燃烧后的质量损失占比均高于20%。
丙烷气库房(作业间)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丙烷气库房和作业间属重点防火防爆部位,必须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标志,库房和作业间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丙烷气库房和作业间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三)库房和作业间应采取整体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库房内电源体应符合防爆要求,电闸、开关应安装在库房外,室内通风必须良好。
工作结束后,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方可离开。
(四)库房存放的气瓶严禁横放,空瓶与满瓶应分开摆放,并有明确标识,且不得超过规定用量。
库房和作业间严禁存放各种化学危险物品、油类、易燃可燃物品及杂物。
(五)作业间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悉灭火应急预案。
(六)禁止敲击、碰撞、抛掷、滚滑气瓶。
瓶阀冻结时,禁止用火烘烤,禁止油类接触,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0.2帕的余压气体。
(七)所有的气瓶不得靠近明火热源,应与明火热源相距10米以上,如采取隔热措施,但不得小于5米。
(八)气瓶作业系统上必须安装回火防止器,其它安全附件应灵敏可靠。
(九)相关人员对气瓶、气体管道要经常检查,防止泄露。
气瓶间内装有可燃气体泄露报警器,若出现报警,作业人员应立即寻找泄露点并采取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
(十)库房和作业间安装有六氟丙烷自动灭火器,工作人员应经常查看灭火器的红色玻璃球是否完好,如有异样及时联系保卫科。
(十一)工作人员必须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对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必须妥善保管,自觉维护和保养。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方法范文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所和设备。
本文将介绍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程。
一、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化学灭火系统,通过将七氟丙烷气体释放到灭火区域,达到抑制火源的效果。
七氟丙烷气体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能够迅速降低灭火区域的温度和浓度,破坏燃烧链条,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1. 火灾报警当发生火灾时,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会自动启动,但也可手动启动。
当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会立即启动灭火过程。
2. 停止电力供应在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需要手动切断与灭火区域相关的电力供应,并确保所有相关设备处于断电状态。
3. 激活灭火装置在确认灭火区域内没有人员的情况下,可以激活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激活方式可以是手动或自动,具体根据系统设计而定。
4. 确定灭火区域围,并确保系统能够全面覆盖该区域。
5. 启动气体释放在确认安全后,可以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的释放。
释放方式可以通过手动开启气体释放装置或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实现。
6. 确认灭火成功当七氟丙烷气体释放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以确保灭火效果的达到。
在确认灭火成功后,可以进入到灭火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工作。
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注意事项1. 置备足够的灭火剂在安装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需要确保系统中储存的灭火剂足够使用,并定期检查灭火剂的质量和数量。
2. 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正常工作,如气体储存罐、喷头和控制装置等。
3. 提前进行演练在实际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灭火演练,培训人员掌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在实际情况下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4. 注意人员安全有人员,并确保人员已经撤离到安全地带。
5. 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在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系统的安全使用。
国标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gas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GB50370-2005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号文《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气体灭火系统研究、生产、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有关基础性实验及工程应用实验研究。
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大专院校、消防监督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由有关部门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八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具体管理,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本规范管理组(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邮编30038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参编单位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因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广东胜捷消防企业集团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坚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东靖飞谢德隆杜兰萍刘连喜李根敬宋波许春元刘跃红伍建许王宝伟万旭李深梁常欣王元荣靳玉广郭鸿宝陆曦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方法范本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灭火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
下面将介绍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
1. 系统启动a) 确保灭火系统的电源已连接,且电源开关处于打开状态。
b) 验证灭火系统的气体瓶是否装满,瓶上的压力表指针应在安全范围内。
c) 按下启动按钮,启动灭火系统。
2. 报警信号a) 当系统检测到火灾时,会发出报警信号,包括声音和灯光信号。
b) 在听到报警声音或看到灯光闪烁时,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3. 手动触发a) 若没有自动探测到火灾,也可以手动触发灭火系统。
b) 找到手动触发按钮,按下按钮,启动灭火系统。
4. 提前撤离a) 在灭火系统启动之前,人员应立即按照预定的撤离计划,组织有序地撤离现场。
b) 确保所有人员都已离开,并采取紧急关闭门窗等措施,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
5. 灭火剂释放a) 当灭火系统启动后,管道中的七氟丙烷气体会被释放。
b) 灭火系统会通过多个喷头将灭火剂均匀地喷洒在火灾现场。
c) 灭火剂的释放时间取决于火灾大小和需求。
6. 灭火过程a) 七氟丙烷气体在释放后,会迅速蔓延到火源周围,并抑制火势。
b) 灭火剂会与火灾中的氧气反应,将火源排斥在火势外。
c) 罐内压力差导致气体以极高速度喷射从而扑灭火源。
7. 灭火效果a) 七氟丙烷气体具有高效灭火的特性,可以迅速扑灭火源。
b) 灭火剂释放后,火灾烟雾会被清除,保证人员的视线和呼吸畅通。
8. 停止灭火a) 当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其他应急措施已经就位时,可以停止灭火系统的运行。
b) 找到停止按钮,按下按钮,灭火系统将停止释放灭火剂。
c) 确保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进行灭后处理工作。
9. 气瓶更换a) 在灭火系统使用过后,需要将使用过的气瓶更换为新的气瓶。
b) 关闭电源开关,确保系统处于停止状态。
c) 拧下气瓶接口上的压力表,将使用过的气瓶取出并安全储存。
d) 安装新的气瓶,接好气瓶接口上的压力表,并确保气瓶安装牢固。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方法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自动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包括工业建筑、办公楼、机房、贵重设备室等。
它具有无污染、高效、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扑灭火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
1. 灭火系统介绍:在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首先要了解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一般由气体灭火控制器、环境监测器、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灭火阀、喷洒装置等组成。
灭火系统通过监测环境的火灾风险,当检测到火灾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
2.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在操作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必须清楚掌握系统操作手册,了解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并持有相关操作资格证书,确保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系统。
3. 灭火系统激活前的准备工作:在激活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之前,应对待灭火区域进行检查,确保人员已经撤离、贵重设备已经关闭,并确保系统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系统激活:当火灾被探测到或者手动激活系统之后,需要立即进行系统激活。
激活系统的方法根据具体的系统而有所不同,一般包括手动按钮、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方式。
操作人员应熟悉这些激活方法,并能够迅速启动系统。
5. 灭火剂喷洒:在系统激活之后,七氟丙烷气体会通过灭火喷洒装置释放到火灾现场。
七氟丙烷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释放时会迅速形成雾状,并填满整个灭火区域。
七氟丙烷气体通过化学反应以及吸热作用来扑灭火源。
6. 灭火完成后的处理: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完成后,需要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和恢复工作。
同时,灭火系统应进行检查、测试以及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使用。
7. 灭火系统维护:为了确保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和高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对系统的检查、测试、保养以及更换和修理损坏的零部件。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洁和检查喷洒装置、灭火阀等设备。
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操作规程(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操作规程一、七氟丙烷灭火原理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原理为抑制作用,灭火药剂遇高温自行分解,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空气中游离氧的数量减少,终止燃烧链,使燃烧不能继续。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使用方法1、系统的启动方式为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手动控制三种。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手动控制,在保护区无人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自动控制,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不能执行时,应采用机械应急手动控制。
2、自动控制:将报警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当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灭火控制器接受到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经过30秒延时,发出灭火指令,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管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容器释放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3、(电气)手动控制:将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保护区域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控制器上启动按钮即可按规定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
4、机械应急手动控制:当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灭火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立即通知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关闭联动设备,然后拔出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上的安全卡套,压下圆头把手打开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即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如果此时遇上电磁阀维修或启动钢瓶充换启动气体或其它原因不能开启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时,应立即按下列程序操作:①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选择阀手柄;②按下容器阀上的机械应急启动把手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5、当发出火情警报,在延时内(30秒)却发现由异常情况下不需要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可按下手动控制盒上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停止灭火控制器灭火指令的发出,系统将停止延时和启动,系统复位,恢复监视状态。
第1篇一、总则1. 为确保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实验室、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
3. 使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二、系统组成及功能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由灭火剂储存装置、输送管道、喷头、报警控制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组成。
2. 灭火剂储存装置用于储存七氟丙烷灭火剂,保证灭火剂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释放。
3. 输送管道用于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输送到喷头。
4. 喷头用于将灭火剂均匀喷洒到火灾现场,达到灭火目的。
5. 报警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火灾探测器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控制灭火系统启动。
6. 安全防护装置用于保护灭火系统及其相关设备,防止火灾蔓延。
三、系统安装与验收1. 系统安装前,应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等情况,确保系统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2. 系统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3. 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验收,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系统各组件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可靠;(2)检查灭火剂储存装置、输送管道、喷头等组件是否完好;(3)检查报警控制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是否正常工作;(4)进行模拟火灾试验,验证系统灭火效果。
四、系统操作与维护1. 系统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系统操作规程。
2. 系统操作流程:(1)启动灭火系统:按下报警控制装置上的启动按钮,系统进入灭火状态;(2)灭火剂释放:灭火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探测器信号后,启动灭火剂释放装置,释放灭火剂;(3)灭火剂喷洒:灭火剂通过输送管道到达喷头,均匀喷洒到火灾现场;(4)灭火过程:灭火剂与火焰接触,抑制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3. 系统维护:(1)定期检查系统各组件,确保其完好、可靠;(2)定期检测灭火剂储存装置的压力,确保灭火剂充足;(3)定期进行系统联动试验,确保报警控制装置、灭火控制器等设备正常工作;(4)定期进行模拟火灾试验,验证系统灭火效果。
气体灭火系统在电厂的应用作者:赵若愚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摘要:电厂作为消防重点单位,灭火系统在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
消防水系统是核电厂中最为常见的灭火系统,拥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但是对于不适于设置水灭火系统的环境,如计算机机房、移动通信基站、UPS室、电池室等,则需要设置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关键词:电厂;气体消防;七氟丙烷1.;;; 气体消防系统的特点气体消防系统采用气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主要有七氟丙烷,混合气体IG541,二氧化碳等,考虑到环境,现场空间,经济等因素,常规岛汽轮机厂房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按照有无管网,气体消防系统又分为管网式和无管网式。
七氟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不污染被保护对象的气体灭火剂,具有热和化学稳定性,由C,F,H三种元素组成,分子式为C3HF7,它的灭火原理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相结合。
气体灭火剂释放后通过汽化,吸收火灾中的热能,从而降低火焰温度;同时,在灭火过程中七氟丙烷发生热分解产生CF3、CF2、CF3CFO等含氟自由基,这些含氟自由基与燃烧过程中的H、O、.OH、HO2.等活性自由基发生反应,产生CO2、H2O、HF等,从而中断燃烧过程中的化学链反应。
本文以直流充电室及二次设备室的管网式气体消防系统为例,阐述气体消防系统在核电厂的应用。
2.;;; 气体消防系统设计2.1; 灭火设计用量根据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要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系统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设计喷放时间8s,防护区设计计算温度20℃。
根据设计用量:W=K﹒V/S﹒C1(/100-C1)(式1)式中W——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质量体积(m3/kg)V——防护区静容积(m3)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质量体积,应按下式计算:S=0.1269+0.000513﹒T(式2)式中T——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将设计温度20℃代入式2,得到S=0.13716,将S代入式1,得到W=1.000x414.2/0.13716x8/(100-8)=262.6kg2.2; 管網配置管网计算时,各管道中灭火剂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gas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GB50370-2005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号文《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气体灭火系统研究、生产、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有关基础性实验及工程应用实验研究。
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大专院校、消防监督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由有关部门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八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具体管理,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本规范管理组(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邮编30038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参编单位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因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广东胜捷消防企业集团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坚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东靖飞谢德隆杜兰萍刘连喜李根敬宋波许春元刘跃红伍建许王宝伟万旭李深梁常欣王元荣靳玉广郭鸿宝陆曦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六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应用
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黄 勇
摘 要:
介绍了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的性能及灭火系统的灭火原理、基本组成、特点以及与其
他灭火系统的比较等。
关键词:
氢氟烃 六氟丙烷 灭火系统
一、概述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哈龙替代品及其替代技术管理的通知》公消〔2001〕217号文,
明确指出含氢氟烃的三种灭火剂(HFC-23、HFC-227ea、HFC-236fa)可以作为哈龙替代
品。三氟甲烷(HFC-23)、七氟丙烷(HFC-227)灭火系统国内外已经开发出来并普遍使用,
而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只用于手提式灭火器,六氟丙烷(HFC-236)灭火系统国
内目前没有开发。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研制六氟丙烷(HFC-236)灭
火系统,经过近两年的研究,2003年通过了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测中
心的型式检验。通过国内外的大量调研和试验,对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和自动灭
火设备有了充分地了解。下表是对含氢氟烃的三种灭火剂(HFC-23、HFC-227ea、HFC-
236fa)和“哈龙”1301从使用、性能、经济方面的综合分析:
药剂种类 主要性能 三氟甲烷 HFC-23 七氟丙烷 HFC-227ea 六氟丙烷
HFC-236fa
Halon 1301
最小设计浓度(v/v)
庚烷火~A类火
15.6%~19.5% 8.6%~7.5% 6.9%~6.5% 5%
NOAEL/LOAEL(v/v) 50%/>50% 9%/10.5% 10%/15% 5%/7.5%
ODP值 0 0 0 10
GWP值 14800 3800 9400 6900
灭火方式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
同一保护区所用钢瓶数 多 少 较少 最少
每公斤灭火剂保护容积
m3(同等条件下与A类火比较) 1.22 1.72 2.2 3.2
适用范围 有人区域 有人区域 有人区域 无人区域
注:最小设计浓度是灭火浓度乘以1.3的安全系数。
NOAEL—不可见有害作用等级。LOAEL—最低可见有害作用等级。
ODP—指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值。GWP—指使气候变暖能力值。
二、灭火剂的性能
(一)物理性能
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是人工合成的无色、几乎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密度
大约是空气密度的5倍。其物理性能见下表:
物 理 性 能 单 位 数 值
分子量 152
1.013bar绝对大气压下沸点 ℃ -1.4
凝固点 ℃ -103
临界温度 ℃ 124.9
临界压力 bar abs 32
临界体积 cc/mole 274
临界密度 kg/m3 555.3
20℃时蒸汽压 bar abs 2.296
20℃时液体密度 kg/m3 1377
20℃时饱和蒸汽密度 kg/m3 15.35
20℃时1.013bar过压蒸汽的比容 m3/kg 0.1537
(二)灭火原理
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主要以物理方式和部分化学方式灭火。
(三)毒性指标
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对人身安全不利的潜在危险来自灭火剂暴露于火场
中产生的分解物。在热量很高的环境中含氢氟烃的灭火剂会分解,分解产物是有危害的,
在可获得氢的条件下(水蒸汽或自身燃烧过程)主要的分解产物是氟化氢(HF),这些
分解产物即使只有百万分之几的浓度,也会有强烈的辛辣味。
国内外对六氟丙烷灭火剂(HFC-236fa)的毒性试验表明,在90天的吸入研究中没有
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的基因毒性测试均无反应。毒性指标见下表:
性 能 指 标 %
ALC >19
不可见有害作用等级(NOAEL) 10
最低可见有害作用等级(LOAEL) 15
注:ALC是鼠群暴露4小时过程中致命的大约浓度
(四)相容性
国内外对六氟丙烷灭火剂的试验表明,不含水份的六氟丙烷灭火剂储存时与普通
金属接触不产生相容性的问题,大多数弹性体暴露在六氟丙烷灭火剂中,其膨胀、
重量、硬度和重量方面的变化几乎可忽略不计,但是,氟橡胶除外。
(五)含氢氟烃灭火剂的比较
1.含氢氟烃的三种灭火剂三氟甲烷、七氟丙烷、六氟丙烷,扑灭A类火的全淹没量比
较见下表(在20℃,1.013bar的相同条件下):
三氟甲烷% 七氟丙烷% 六氟丙
烷%
最小设计浓度V/V 19.5 7.5 6.
5
被保护空间单位体积需灭火剂的重量kg/m3 0.71 0.59 0.
45
2.含氢氟烃的三种灭火剂三氟甲烷、七氟丙烷、六氟丙烷,它们的化工生产原材料
分别是氯仿、六氟丙烯、偏氯乙烯,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就其化工原料成本的分析七氟丙
烷是六氟丙烷5~6倍,六氟丙烷是三氟甲烷1~2倍;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工艺复杂程度
分析,七氟丙烷最复杂、六氟丙烷次之、三氟甲烷相对最容易;从未来消防市场的用量看,
由于六氟丙烷手提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的使用,灭火剂用量将会逐步很大。
3.含氢氟烃的三种灭火剂三氟甲烷、七氟丙烷、六氟丙烷可以应用于有人区域,从
上表的NOAEL、LOAEL数值分析,就其安全性六氟丙烷、三氟甲烷优于七氟丙烷。
三、六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的应用
(一)系统结构
六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灭火控制系统和灭火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灭
火装置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及管网系统两部分组成,系统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 六氟丙烷灭火系统结构示意图
1.储瓶框架 2.灭火剂储瓶 3.集流管 4.液流单向阀 5.软管 6.瓶头阀 7.
启动管道 8.安全阀 9.气流单向阀 10.选择阀 11.压力开关 12.电磁
阀 13.启动钢瓶 14.启动瓶框架 15.灭火报警联动控制器 16.控制线路 17.
手动控制盒 18.放气灯 19.声光报警器 20.喷嘴 21.火灾探测器 22.灭火剂
输送管道
目前,六氟丙烷应用于全淹没灭火系统中,可分为:无管网系统、组合分配系统、单
元独立系统。
(二)灭火系统动作程序
方框图见图二。
图二 系统动作程序方框图
设备联动(关闭
风机、防火阀、
延时
0~
启 动 装
置 动 作
机械应急操
( 手 动 或 自 动 ) 灭 火 控
检测盘鉴选择阀开火 警 火警显示 (声、光信号) 火灾探测手动控制
目 测
瓶头阀开
(三)工作原理
1.自动控制:将灭火报警联动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自动”位置时,灭火系
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灭火报警联动控制器
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锁设备,经过一段延时时间,发出灭火
指令,打开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瓶头阀,释放
灭火剂,实施灭火。
2.电气手动控制:将灭火报警联动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时,灭火系
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控制器上启动按钮即可启动
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3.机械应急操作:当保护区发生火情,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通知有关人员撤
离现场,关闭联动设备,然后拔出相应电磁阀上的手动止簧片,压下手柄即可打开电磁阀,
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相应的选择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如此时遇上电磁阀维修或启动钢瓶充换氮气不能工作时,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手柄,敞开压
臂,打开选择阀,然后,用瓶头阀上的手动手柄打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4.当发出火灾警报,而发现有异常情况,不需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可按下手动
控制盒或控制器上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出。
(四)六氟丙烷灭火剂应用于灭火系统
需作以下说明:
1.通过提高喷射速度,减少灭火剂的喷射时间,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灭火效果,使得六氟
丙烷在明焰下的产生物HF最小化,可迅速到不可察觉的情况下,使产生的HF影响忽略。因
此,系统在设置时,要求灭火剂的喷放时间和卤代烷一致,为10秒钟。
2.根据六氟丙烷1.013绝对大气压下沸点-1.4C°,我们认为,六氟丙烷的储存环境温
度应≥0℃,保护区环境温度可在0℃~50℃,喷头必须用专用的雾化喷嘴,否则很难保证
药剂按需求量喷射到保护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六氟丙烷药剂具有灭火浓度低、毒性小、系统造价低、性能稳定
等优点,具有比较理想的应用价值,是“哈龙”灭火剂理想的替代物之一。六氟
丙烷药剂已成功的应用于自动灭火系统中,并通过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
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型式检测。目前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江苏
省《六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规程》初稿已编写完成,不远的将来六
氟丙烷灭火系统将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