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5
动物医学学院教案动物医学学院教案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19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八章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一)生前诊断一.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1)发热2)腹泻3)贫血4)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5)过敏反应2、流行病学分析二.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2)痰液、鼻液检查3)尿液检查4)肛周刮取物检查5)血液检查6)脑脊髓液检查7)体表及皮肤刮下物检查8)生殖道分泌物检查9)眼及眼分泌物检查10)皮肤及皮肤崩解流出物检查11)组织及病变检查12)胸腹水检查三.辅助性诊断1、动物接种试验2、诊断性驱虫3、X光检查4、CT5、穿刺检查四.免疫学诊断1 环卵沉淀试验2 间接血凝试验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5 乳胶凝集试验6 胶体金技术五. 分子生物学方法1、PCR2、基因探针6分钟4分钟15分钟7分钟8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病掌握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寄生虫诊断方法教学手段板书与幻灯结合参考资料1.《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2.《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2006,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现代寄生虫学》,2003.06,广东科技出版社4.《动物疫病学》,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动物医学系授课对象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21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九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一、寄生虫病的预防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治疗病畜和病人、带虫宿主2、切断传播途径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2)粪便管理3)科学放牧4)食品卫生监督3、保护易感动物1)加强饲养管理2)药物预防3)疫苗4)健康教育二、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标本兼治,扶正驱邪”。
采用特效药物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兽医临床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病原特征。
3. 学会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4.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1. 动物寄生虫病的定义2. 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性3. 动物寄生虫病的分布与流行第二节:动物寄生虫的分类1. 扁形动物门2. 线形动物门3. 环节动物门4. 棘头动物门5. 寄生虫的其他分类第三节:动物寄生虫的生活史1. 寄生虫的生活史类型2. 寄生虫的生活史阶段3. 寄生虫的生活史特点第四节:动物寄生虫的病原特征1.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2. 寄生虫的生理生化特征3.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第五节: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途径2. 间接传播途径3. 垂直传播途径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诊断动物寄生虫病。
3. 实验室实践:观察寄生虫标本,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包括40个理论课时和24个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和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八章反刍兽寄生虫病一、肝片(片形)吸虫病本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
形态背腹扁平,树叶状,大小为20~35×5~13mm。
前方为锥状突,基部为肩,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管(外侧枝多而发达)。
生殖系统:睾丸分枝,卵巢分枝。
虫卵大小133~157×74~91µm。
长椭圆形,黄褐色。
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
生活史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窝螺、斯氏萝卜螺、椭圆萝卜螺等)。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
牛羊吞食含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
这是一条主要的移行途径。
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从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出血性肝炎,导致动物死亡。
成虫: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
胆管像绳索状突出于肝表面,刀切有沙沙声。
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引起全身性中毒。
症状急性型(主要见于羊):因大量囊蚴感染,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体温升高、腹胀、黏膜苍白。
慢性型(主要见于牛):逐渐消瘦、反刍不正常。
贫血、黄疸。
周期性瘤胃鼓气或前胃弛缓。
后期下垂性水肿。
母畜不孕或流产,公畜生殖能力下降。
诊断1.临床症状2.流行病学3.剖检4.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5.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治疗1.三氯苯唑:口服2.硫双二氯酚:口服3.丙硫苯咪唑:口服预防1.定期驱虫2.消灭中间宿主3.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防止牛羊吃到囊蚴、杀灭虫卵等)二、前后盘吸虫病由前后盘科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所引起的疾病。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兽医寄生虫病发生过程中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了解寄生虫病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重要兽医寄生虫病对家畜、家禽和人的危害,并能够在临床中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对寄生虫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虫病的免疫、综合防治措施,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原虫及蜱、螨、昆虫等寄生虫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抓住重点、难点,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渠道,定期答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把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常见人兽共患病和危害严重的动物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
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1.兽医寄生虫病学..............................................................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3.课程名称.................................................................... 页码…………第二篇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2.实验课程名称................................................................ 页码…………第三篇实习教学大纲1.专业名称.................................................................... 页码2.专业名称(方向)............................................................ 页码…………第四篇课程考试大纲1.课程名称.................................................................... 页码2.课程名称.................................................................... 页码…………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5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30 实验学时:2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专业课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授课教师:宁长申张龙现菅复春王荣军刘红英主撰人:宁长申张龙现审核人:贺秀媛大纲制定(修订)日期: 2012.04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兽医寄生虫学动物医学(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也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多学科为基础,阐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案单元(项目)名称认识动物寄生虫和动物寄生虫病授课时数2授课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的1.掌握寄生虫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的类型;2.熟悉寄生虫的类型;3.理解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理解寄生虫的免疫特点和免疫逃避机制。
教学重点1.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2.宿主的类型;3.寄生虫的生活史教学难点1.宿主的类型;2.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导入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寄生虫的认识,引入什么是寄生虫以及寄生虫的危害。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比较教学法、讲授法、举例等教学方法,并进行师生互动,重点和难点板书。
教学内容:绪论一、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定义1.动物寄生虫学2.动物寄生虫病学通常意义上的动物寄生虫病学亦包括动物寄生虫学。
二、动物寄生虫病学发展历史与现状三、寄生虫(病)学的成就四、寄生虫病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五、兽医寄生虫病的地位六、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一)寄生虫对畜牧业的危害(二)对人类的危害(三)易诱发其它疾病任务一认识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生活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称为共生生活。
1.互利共生2.偏利共生3.寄生二、寄生虫的类型1.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2.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41116283.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4.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5.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 三、宿主的类型1.终末宿主 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 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2.中间宿主 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3.补充宿主 某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2个中间宿主称为补充宿主。
如华支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淡水鱼和虾。
4.贮藏宿主 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叫作贮藏宿主,亦称为转续宿主或转运宿主。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6课程名称:动物寄生虫病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Parasit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
其中理论课学时:30,实验课学时:15。
学分:2.5适用对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化、动物病理、动物临床诊断等基础课作为基础;在教学中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及产科病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课程密切联系。
课程包含了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的。
譬如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同时也包括病因学、症状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兽医寄生虫病学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兽医临床学科。
是研究动物寄生虫病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
从寄生虫进入动物,建立寄生关系,发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以及从寄生虫病流行的压缩、控制到终止流行和长期巩固,都是兽医寄生虫学研究探索的领域。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兽医寄生虫病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重点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病原体形态与识别及检疫要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
兽医寄生虫学Veterinary Parasit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110400课程总学时:96 (讲课:76,实验:20 。
)课程学分:6.0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寄生虫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所需先修课:免疫学、微生物、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负责人:二、课程内容简介《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课程包括总论、吸虫病学、吸虫病学、线虫病学、外寄生虫病以及原虫病等组成。
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类寄生虫和重要寄生虫种(属)的形态特点、发育过程以及多种动物(主要包括家畜、家禽、犬猫和实验动物等)重要寄生虫病以及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生活史、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对虫体形态观察和实验诊断方法的学习,着重掌握重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掌握各类寄生虫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并了解病原的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过程。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鉴别重要寄生虫病病原,并掌握区域动物和集约化养殖场动物寄生虫病的调查方法。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s the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parasites of domestic animals including livestock, poultry, companion animals(cats and dogs) and other animals. More specifically, it is the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host and population of parasites that are found on or in that host. A more encompassing point of view,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perspective, would define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as the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populations and parasites that infect them. This broad definition means that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covers many aspects of parasites domestic animals and their hosts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taxonomy, life cycles of parasites, biochemistry, physiology and the immun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ponses of the host to the presence of parasites, all aspects of treatments, control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diseases and the public health aspects of parasites of dosmestic animals that may also infect human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基本要求及学时数等( 78学时)•••第一篇兽医寄生虫学总论(10学时)总论部分讲授兽医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和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原则。
一、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意义、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 熟悉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2.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背景、意义、目的及教学内容。
2. 互动: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二、寄生虫与宿主关系本章节主要介绍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基本特征,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和生命周期。
2. 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3. 认识到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和生命周期。
2.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3. 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重要性。
三、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本章节主要介绍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提高对寄生虫病的防控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 学会寄生虫感染的监测技巧。
教学内容:1. 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2. 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3. 寄生虫感染的监测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英文名称:Parasitic Diseases of Small Animals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动物疾病方向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兽医专业—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以动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免疫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的,是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发育过程;了解犬猫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学会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能够制定寄生虫病的控制措施。
本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共3学分。
讲课内容包括:小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范畴、地位作用和任务;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虫病的诊断;寄生虫病的免疫;动物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犬猫线虫病;犬猫吸虫病;犬猫绦虫病;犬猫原虫病及犬猫节肢动物病。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一)理论知识方面1.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吸虫、绦虫、线虫、原虫和蜘蛛昆虫的一般形态和发育史;3.掌握犬猫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症状病变特征和防治方法。
(二)实验技能方面1.认识犬猫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点;2.熟练掌握犬猫寄生虫病粪便检查诊断法;3.掌握犬猫寄生虫病的剖检诊断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00字以内)教学重点:寄生虫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犬猫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症状病变特征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犬猫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00字以内)1.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教育手段(如电脑投影、幻灯、网络课件等)辅助教学。
2. 实验课以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3. 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采用。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讲授部分(48学时)上篇总论 12第一章兽医寄生虫学的范畴、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 0.5 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及相互关系掌握 3第一节寄生生活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第三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第四节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了解 1第四章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掌握 1.5第五章寄生虫病的诊断掌握 2.5第一节临床诊断第二节病原学诊断第三节辅助性诊断第四节免疫学诊断第五节分子诊断第六章寄生虫病的免疫了解 1.5第一节先天性免疫第二节特异性性免疫第三节免疫逃避第四节寄生虫感染的变态反应第七章动物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掌握 2第一节防制原则第二节基本措施第三节特殊措施下篇各论 36第八章线虫病 9第一节绪论掌握 2一、线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线虫的发育史三、线虫的分类第二节蛔虫病掌握 2一、犬弓首蛔虫病二、猫弓首蛔虫病三、狮弓蛔虫病第三节旋毛虫病掌握 1第四节钩虫病掌握 0.5第五节其它线虫病了解 3.5一、犬恶丝虫病及类丝虫病二、肺线虫病三、肾虫病四、犬旋尾线虫病五、毛细线虫病六、鞭虫病七、类圆线虫病八、眼虫病第九章犬猫吸虫病 6第一节绪论掌握 2一、吸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吸虫的发育史三、吸虫的分类第二节肝吸虫病掌握 1.5 第三节棘口吸虫病掌握 0.5 第四节肺吸虫病掌握 0.5 第五节血吸虫病了解 1第六节其它吸虫病了解 0.5 第十章犬猫绦虫病 6第一节绪论掌握 2一、绦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绦虫的发育三、绦虫的分类第二节带绦虫病掌握 1.5 第三节棘球绦虫病掌握 1第四节其它绦虫病了解 1.5一、曼氏迭宫绦虫二、复孔绦虫三、中线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四、宽节双叶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第十一章犬棘头虫病了解 1.5第十二章犬猫原虫病 9.5第一节绪论掌握 2.5一、原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原虫的发育三、原虫的分类第二节锥虫病掌握 0.5第三节犬巴贝斯虫病掌握 0.5第四节等孢球虫病掌握 0.5第五节弓形虫病掌握 1第六节新孢子虫病掌握 0.5第七节住肉孢子虫病掌握 0.5第八节阿米巴病了解 0.5第九节隐孢子虫病掌握 0.5第十节利什曼原虫病掌握 0.5第十一节贾第鞭毛虫病掌握 0.5第十二节其它原虫病了解 1.5第十三章犬猫节肢动物病 4第一节绪论掌握 2一、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二、节肢动物的发育三、节肢动物的分类第二节蜱掌握 0.5第三节疥螨病掌握 0.5第四节痒螨病了解 0.5第五节蠕形螨病、虱病及蚤病了解 0.5六、考核办法成绩评定比例(%)1、平时成绩502、期末考试5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朱兴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1版2、参考资料(1)《兽医寄生虫学》,李国清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