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如此美好
- 格式:pdf
- 大小:292.98 KB
- 文档页数:4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状况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情况韩国的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
“Han”在古韩语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
“三韩”最迟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
那么在韩国人眼中,中国是怎样的呢,下面由给大家带来韩国人看中国的相关的资讯,欢迎参考!韩国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来过中国的;一类是未曾到过中国的。
为什么会这么分呢?因为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
整体来说,来过中国的韩国人,80%是夸中国好的。
尤其到过北京、上海等地方之后,他们终于了解了中国的发展是多么迅速,所以也不大敢编瞎话说中国不好。
但绝大部分韩国人是没有来过中国的,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神秘,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只停留于电视、报纸的媒体报道。
但是很遗憾,韩国的电视、报纸媒体,是不大会说中国好话的。
很多报道中国的新闻,都关注于贫困边远山区。
而且基本上只要中国有负面新闻,一定会出现在韩国的各大媒体上。
本人经历过最夸张的一次是,前一阵哈尔滨因供水问题,停水四天。
这则我认为不是什么重要事情的新闻,竟然上了韩国的电视新闻。
但是回头想想,我们的新闻似乎也总报国外的战争啊,灾难啊,也就释然了。
不过,这的确还是影响到很多韩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
因为长期以来都没有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变化作详细的报道,韩国人大都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有的韩国人甚至很白目地问:中国有电视么?中国有苹果么?跟美国有点相似的是,韩国老百姓们越来越不关心韩国以外的事情,他们总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之中,对于邻国,尤其是中国的变化,几乎不大关心。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保护欲,使得他们看不上任何地方和任何东西,哪儿都没韩国好。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是,韩国人的这些自大并不是只针对于中国,对很多他们觉得不如自己的国家,他们的态度都这样。
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我常常就是笑笑,笑他们的无知。
像我同学在韩国就遇到一个韩国人,他的无知,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那个韩国人去过中国,说中国很多大楼里的电梯,需要专人去管理的,因为中国人都不会按电梯。
留学生眼中的中国英文作文英文,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irsthand. When it comes to English writing in China, there are a few key differences that I have noticed.On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is the use of idioms and colloquial language in Chinese English writing. In China,it is common to see English essays or articles that incorporate Chinese idioms or expressions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example, I have read essays where phrases like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are directly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which can sometimes sound awkward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Another difference is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writing in China. In my experience,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use a more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writing style, without as much emphasis on creativity or personal voice. This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writingstyles, where creativity and personal expression are often encouraged.Furthermore, I have found that Chinese English writing often includes a lot of repetition and redundancy. For example, it is common to see the same point being restated multiple times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can make thewriting seem verbose and repetitive.Overall, I believe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writing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tem from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adherence to traditional rules,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way English is taught and written.中文,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教育。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韩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留学归来者谈感受:时刻不忘中国人的本分与尊严我相信很多留学生与我都有同样的感触,留学生活的孤独、艰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但是我们深知自己肩负重任。
留学的几年中,我几乎没有过过星期日、节假日,每天干到夜间两点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努力,终于结出丰硕之果。
我的7篇学术论文在日本学术杂志上得以发表,一本译著也在国内出版发行,最终以3年的最短年限取得日本经济学博士学位。
留学海外的学子不仅要努力完成学业,还应当在与外国人发展友谊的同时,时刻不忘中国人的本分与尊严。
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良好关系,这不仅需要正常的国交,也需要广泛的民间交流。
通过与所留学国家的各界交流,增进感情、建立友谊、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树立中国人形象是留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在某些国家学习或工作的中国人会或多或少地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甚至有来自个别人的歧视。
在此面前,能否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牢记中国人的本分与尊严,这对每一个海外学子都是一个起码的考验。
我曾受党教育多年,又曾从事党的政治思想工作。
我爱祖国,明是非,知道怎样做人。
在日本留学的几年中,我曾积极参加各种友好交流活动,结交了很多友好人士,使他们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赞成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同时,也做到了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时刻不忘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研究的范围内得到了“中国人真好,中国人真棒!”的评价。
留学生不应当把在海外取得高学位当成是苦尽甘来的转折点,或是谋高就、获高薪的“通行证”。
海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致使一些人把留学变成了“学留”,完成学业之后就在国外寻求出路。
但我的向往与他们不同,我把自己十几年的政治工作、管理干部的经历当作我的财富和骄傲,我不可能割断自己的历史,离开自己的祖国。
我的理想在中国,在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国外学习只是为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进行的必要补充而已。
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眼中韩国是什么样的来看看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眼中韩国的优缺点各有哪些【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眼中韩国的优点】1.韩国女人无一例外都化妆,不分年龄、职业,看起来精神、得体、有朝气。
2.韩国人在长辈面前绝对不敢造次,很谦恭。
3.韩国社会各处免费供应饮用水,有凉热之分。
4.韩国交通秩序很好,很少有违章的。
5.韩国所有行业的服务态度好。
尤其是医院、银行、百货店、机场等。
6.韩国社会治安好,偷摸抢盗极少见。
7.韩国各个饭店都免费供应小菜,连学校食堂也不例外,而且可以任意添加。
8.韩国民众都比较遵守公共道德。
等车购物时主动排队,很少有人乱穿马路,汽车里主动给老人让座,老弱专座年轻人绝对不座。
bbs9.韩国地铁里有免费供应的报纸,都是当天的新报。
10.韩国买什么商品都可以送货到家,相当方便。
11.韩国的垃圾要分类。
专用的垃圾袋防水防腐。
12.韩国公民大都文明意识高。
公共场合绝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禁烟场所无人吸烟。
男人在外面绝不会光膀子。
13.家家户户有地热。
冬天保暖很好,比暖气效果好很多。
14.泡菜可以长时间保存,食用方便。
15.城市交通系统发达。
地铁宽敞舒适、四通八达,而且都很准点。
16.韩国人善待宠物,绝无虐待宠物之事。
到处都是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宠物托儿所,宠物商店。
17.韩国人环保做得好。
城市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去海边会发现海水清澈。
18.韩国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完善。
盲道、残疾人专用电梯、地铁里有残疾人专用区域。
19.韩国的高、中、小学全部统一制服,看上去整齐美观。
20.所有地铁站的站台都设有防护栏,一部分站台还有电动屏蔽门。
21.很多大型购物中心晚上11点以后关门,很方便。
22.外面经常有很多免费的文艺演出,有的商场每天都有歌舞表演。
可以免费大饱眼福。
23.很多公共场所都安装有摄像头,作为安全保障。
24.银行柜台没有栅栏或防弹玻璃,倍感亲切。
25.手机单向收费,话费也不贵。
26.自家不用的过时的物件会摆放在大门口,如电器、家具等,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意带走。
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与韩国人作为邻居国家,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许多韩国人的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既复杂又多样化,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首先,许多韩国人认为中国人勤劳、聪明。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许多中国人在韩国工作或留学,他们的勤劳、努力和智慧赢得了韩国人的尊重和认可。
韩国人认为中国人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他们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这让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非常正面。
其次,韩国人也认为中国人热情好客。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人际
关系和待人礼仪。
许多韩国人在中国旅行或生活时,都受到了中国人热情的款待,这让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韩国人感到温暖和舒适,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另外,韩国人也意识到中国人在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发
展迅速,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韩国人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虽然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挑战和问题。
总的来说,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负
面的看法。
中国人的勤劳、聪明、热情好客的形象让韩国人对他们感到尊敬和友好,但中国人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韩国人的担忧和警惕。
韩国人希望中国人能够继续努力,解决问题,取得更大的进步,共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留学生眼中的中国英文作文In the ey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ina is a fascinating country with a rich culture and history. The first 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is the delicious and diverse cuisine. From spicy Sichuan hotpot to sweet and tangy Peking duck, Chinese food never fails to amaze and satisfy my taste buds. The abundance of street food stalls and bustling night markets add to the vibrant food scene, making it a gastronomic paradise for food lovers like me.Another aspect of China that stands out to me is the breathtaking natural beauty. From the majestic Great Wall to the picturesque Li River,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stunning landscapes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of the country's geography is truly remarkable, ranging from the snow-capped mountains in Tibet to the tropical beaches in Hainan. Each region offers a unique experience and a chance to immerse oneself in the beauty of nature.One thing that has surprised me about China is therapid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The futuristic skyline of Shanghai and the high-speed trains that connect major cities are a testament to the country's progress. It is fascinating to witness firsthand how China has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a global economic powerhouse in such a short span of time.The Chinese people are known for their hospitality and warmth. I have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make friends with locals who have shown me the true meaning of Chinese hospitality. Whether it is inviting me to their homes for a traditional meal or helping me navigate the bustling streets, their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have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Learn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The intricate characters and tonal pronunciation require a lot of practice and dedication. However,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local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has opened up a whole new world of opportunities and connections. It has also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iving in China has exposed me to a rich tapestry of traditions and customs. From the vibrant celebra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 to the graceful mov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new to learn and experience. The blend of ancient traditions and modern influences creates a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 that is both captivating and inspiring.In conclusion, China is a country that never ceases to amaze and surprise me. From the delicious food to the breathtaking landscapes,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new to discover. The warmth and hospital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coupled with the rapid pace of development, make it an exciting and dynamic place to live and study.。
韩国留学生钟情中国文化
常芬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1995(000)009
【摘要】北京大学博士生、韩国人林泰胜先生,看上去和中国同学没什么两样,可他言行中处处流露出的民族情绪,使你时时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韩国人”。
从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及日本侵略战争等现象的认识中,又可看到他视野的开阔。
林到中国来是为学习中国美学。
这之前他对中国文化已有了一定的研究。
他在汉城读完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题目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常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5
【相关文献】
1.在华韩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韩国留学生为例 [J], 周丽敏;李晓燕;周欣茵;谢诚
2.钟情阅读,钟情写作 [J],
3.钟情于你,也钟情于过往 [J], 木子筱沫
4.钟情阅读,钟情写作 [J], ;
5.比尔·盖茨母亲钟情中国文化 [J], 陈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人怎么看中国篇一:街上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方法街上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方法据说,西洋人只用眼睛很难区别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我在街上就能一眼认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因为我有秘诀。
在国际机场的大厅里,看到各国的旅行团,我们来从中分辨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吧。
比如,十个人的团队。
一个人在说,其他人都在听着,不时笑而作答的,肯定是日本人;十个人中,八九个人都在大呼小叫的,是韩国人;五六个人在说,其他人一边听,一边四下里张望的,不用说,是中国人。
日本文化是集团主义的文化,日本人尤其重视集体优先的性格。
他们服从集体,向集体妥协,希望把自己融入集体。
为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
所以,代表集体的一个人在说话,九个人洗耳恭听,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先听,然后配合集体行动。
即使说话的人不是代表,不喜欢强调自我主张的日本人,也会把话听完的。
韩国人,即使代表在说话,他们也要各抒己见。
并且,即使在一个人说话也就行了的情况下,他们也要分别大声强调自己的主张,于是就变得吵吵闹闹的。
与日本人集团主义文化类型恰恰相反的个人主义文化类型,使韩国人更具有个人主张优先的倾向。
中国人也属于“个人”型的文化,在强调自我主张上,比韩国人并不逊色。
但是,比起韩国人,中国人有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成熟”。
中国人能够故意装糊涂,不断确认自己的位置,从而控制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明哲保身”哲学。
中国人不像韩国人那样耿直强烈地主张自我,而有不时装装傻的智慧。
所以,五六个人说,其他人一边参加谈话(或装出参加的样子),一边环顾四周。
问题是环顾四周的行为。
中国人无论到哪儿,都有环顾四周的习惯,远在异国他乡,也是积习不改。
在日本的地铁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光景:日本人总是面无表情地打磕睡,默不作声;要是有人一上电车就四下张望,视线不在一个地方停留的话,他肯定是中国人。
四下张望的动作,既不是好奇心使然,也不是在寻找什么。
我分辨中国人的秘诀,就靠这个动作。
一位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印象我的名字叫“阿卜杜”,我的全名叫“阿卜杜拉赫曼阿巴斯·阿卜杜拉阿米尔”,名字特别长有点怪,这是阿拉伯人写名方法(第一个是我的名、第二个是我爸爸的名、第三个是我爷爷的名、最后一个是我的姓),跟中国完全不一样,但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起名方式。
我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我的国家也门是阿拉伯国家之一,是中东比较小的一个国家,人口2300万、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XX年,我从一个靠海边的小城市荷台达的一所高中毕业了,我成绩优良,因此我的国家给了我出国留学的机会,那时候国家给我提供了22个国家名单,其中有中国和一些澳洲国家。
我选择了中国,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中国,我说是因为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们穆斯林的使者穆罕默德说过“在中国寻求知识”,我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知识博大精深,而且现在中国发展得特别快,越来越出色,所以我被中国这强大的吸引力给吸引来了!我对医学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
我想象不到我到中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朋友却笑着对我说“那里人口很多哦,你走路的时候小心点,别被别人挤死了”,还有说“他们每个人长得都很像,你很难认出哪个是你的朋友”,也有说“你去的时候给自己起个中国名字,你应该把一个铁桶从高地扔掉,落到地上后出的声音就是你的名”,还有很多相似的笑我的话。
20XX年9月,我到了美丽的北京,这时候我才知道我的选择是完全对的,那天中国大使馆派人来接我们几个学生,我们坐大巴车去了北京语言大学。
当时天气非常暖和,那里的绿化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我脑子里形成的美丽画面永远也抹不去!我开始知道别人说的中国与我看到的中国完全不同。
我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除了学习中文以外也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国的历史和风俗习惯,进一步的接触了中国人。
跟中国人交流给我带来了一个特别好的感觉,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友好,更增加了我的知识,从来没让我有异国的感觉,而让我感觉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国家。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来到中国深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以下是我留学中国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二、文化碰撞与融合1.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中国留学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京剧、茶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耐心、专注和毅力的重要性;在欣赏京剧时,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品茶时,我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2.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中国留学,我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我们共同学习、交流,使得中西方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很好的交融。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也学会了包容和接纳他人。
三、教育体系的差异1. 课程设置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公共课,如政治、历史、英语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式中国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
但在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尝试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考试制度中国的考试制度相对严格,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成绩中占有较大比重。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也可能使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1. 科技发展在中国留学期间,我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
高铁、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城市建设中国各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3. 社会风气近年来,我国社会风气逐渐向好。
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个人成长与收获1. 语言能力在中国留学期间,我努力学习汉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韩国留学生“淘金记” 认定中国是“潜力股”
韩国留学生淘金记认定中国是潜力股
创业者名片:朴万浩,男,山东大学韩国留学生,在济南经营一家韩国化妆品商店。
在济南泉城新时代广场二楼,有一家专营韩国化妆品的商店,店面虽小,顾客却络绎不绝,店长是一位标准的韩国帅哥,会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招呼店里的顾客,他就是来自韩国首尔的朴万浩。
认定中国是潜力股,创业情钟济南2007年至2008年,朴万浩作为交换生在山东大学读书。
结束了山东大学的学习后,朴万浩回到韩国进入了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工作,工作期间详细了解了化妆品销售的环节和渠道,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一年后,他毅然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决定回到济南创业。
谈到来济南创业的初衷,他告诉记者:中国现在经济发展非常快,市场很大,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要抓住这个机遇。
我们家人对中国很了解,也支持我来中国创业。
朴万浩告诉记者,其实最初是要在广州开始创业的,但是比较之后还是发现济南更好。
我当时在山大上学时就注意了解济南化妆品市场的情况,发现真正正宗的韩国化妆品还是很少的。
对济南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加上济南让我感到很亲切,济南的朋友也很多,济南人很热心,而且我还是山大的留学生,这样的种种优势使我开店成功的机率会比在其他的地方高很多。
朴万浩说。
就这样,朴万浩再度来到济南,开始了他的济南淘金之行。
文化差异曾造成营销方式水土不服朴万浩的韩国化妆品专营店在今年9月份正式开业。
为了做好前期宣传,朴万浩放下身架,自己到一些驻济高校、社区、广场等发宣传单页。
在记者问他发传单是不是感到丢面子时,朴万浩笑着回答说:中国人总是很好面子,但是我明白我现在丢面子是为了将来有更。
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韩国与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深厚,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双方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
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多种多样,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常见评价。
1. 聪明、勤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有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名胜等,这一切都让韩国人对中国人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韩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很勤劳。
韩国的一些最具领导力的企业,都选择与中国的知名企业合作,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劳有着深刻的认识。
2. 内向、不易沟通除了高度赞赏中国人的聪明勤劳,韩国人也认为中国人有些内向而不易沟通。
这一点在旅游中很容易察觉,许多中国游客只是低头走路,不愿意主动和别人说话。
有些韩国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即在与别人交往时,让对方主动与自己交流。
3. 重视家庭韩国人认为,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
中国人的家庭意识非常浓厚,家庭成员间更是亲密无间。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女要孝敬父母,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正是这种传统观念,让中国人的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 美食佳肴韩国人也非常欣赏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之一,这让韩国人也沉迷其中。
从川菜、粤菜到闽菜,中国餐厅的菜品类型更是多种多样,无不令人垂涎欲滴。
5. 约束意识强韩国人认为,中国人约束意识非常强。
例如,在商业交流中,中国人的“厚黑学”非常流行,他们习惯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获得商业上的优势。
虽然这一点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但是能够证明,中国人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和灵活性。
以上就是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当然,也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上的分歧。
相互了解、尊重和友好合作始终是两个国家间交流的重要前提。
愿中韩两国的友谊永远不变。
留学生眼中的中国英文作文I never thought I would end up studying in China, but here I am, experiencing a whole new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first thing that struck me about China is theincredible diversity. From the bustling cities to the serene countryside, there is so much to explore and learn about.Living in China has also opened my eyes to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 and family.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 deep respect for their elders and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It's been fascinating to witness the way these values are woven into everyday life.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I've faced in China is the language barrier. Mandarin is a complex language, and I've had to work hard to improve my skills. But I've found that the more I learn, the more I am able to connect with the people around me.The food in China is unlike anything I've ever tasted. From spicy Sichuan cuisine to delicate dim sum, there is a dish for every palate. I've enjoyed trying new foods and 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each dish.One of the things I love most about China is the rich history and ancient traditions. From the Great Wall to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there is so much to explore and learn about. It's been a privilege to be able to visit theseiconic landmarks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past.Overall, my time in China has been eye-opening and enriching. I've learned so much about the country's culture, language, and history, and I am grateful for the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it firsthand.。
来华留学生心中的中国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0期“如今,我们在北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安全、更高效、更普惠、更环保”;“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发展成就”……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给来华留学生留下了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周燕青(印尼):与汉语的不解之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这首中国歌是睡前的摇篮曲,是妈妈鼓励的掌声。
这种潜意识的语言输入在我还没成系统的小脑海中,从此,我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许,我起初是受到家人的影响,知道了“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以及“饮水思源”的道理,所以我才学习中文。
诸多的教材中有爱祖(籍)国、爱民族、爱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内容,身为海外华人的我,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是我的本分,所以我才学习中文。
我的大学就读于广州暨南大学,选择了华文教育专业。
去年6月,即将本科毕业的我面临着读研和就业的选择,最终我决定留在中国继续深造。
经过多次审核,我终于被北京语言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想让自己的“梦想”走进现实,通过“梦想”照亮我的未来。
对我来说,汉语的传承既是我们海外华人的感情,也是一种伟大的责任。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全面深化合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我愿当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中印尼两国友谊的桥梁,一个快乐的华文传播者。
将来,我会向我的学生介绍中国,也让他们爱中国、爱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爱自己的根,更爱今天的故乡。
米格勒(西班牙):做一个在中国的堂·吉诃德我们西班牙人非常喜欢骑士小说。
在小学,老师让我们读中世纪英雄的历险记,其中最有名的是堂·吉诃德。
虽然他有点儿疯狂,但因为他是西班牙文学中最高尚的人物,所以西班牙的年轻人在某些方面很想模仿堂·吉诃德。
我不会骑马,也不会击剑,可是堂·吉诃德为了目标奋斗到底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我对自己说:我要去中国!哪怕要历经千山万水!很久以前我就想来中国读博士,所以后来当我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时候,我特别激动。
外国人对中国真实评价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或是旅游,或是工作,或是学习,他们对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感受和评价。
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名叫杰克,他在游览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后,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
他说:“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巨著,每一页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古老的长城蜿蜒在山间,仿佛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兵马俑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走在故宫的石板路上,我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皇家气息。
”在经济方面,来自德国的商人托马斯对中国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
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强大,几乎能生产出任何东西,而且质量越来越好。
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也让人刮目相看,比如 5G 技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等,这些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艾米丽则被中国的艺术氛围所吸引。
她说:“在中国,艺术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和画廊里,它还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街头的涂鸦、传统的戏曲、民间的手工艺,都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且,中国的艺术家们非常有创造力,他们能够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不少外国人的关注和称赞。
来自英国的学者詹姆斯在一所中国大学任教,他说:“中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学生们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上有着扎实的功底。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中国的家长们非常重视教育,愿意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很多努力。
”在美食方面,中国更是让外国人流连忘返。
来自意大利的美食家马可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他说:“中国的美食文化太丰富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美、鲁菜的醇厚,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简直是一场味觉的盛宴。
我尝试了火锅、饺子、烤鸭等经典美食,每一种都让我回味无穷。
外国留学生爱上中国文化来华学中文实现心中梦想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各国年轻人远道而来,为了接触他们心目中神秘的中华文明,为了了解他们钟爱的中国文化,为了学习他们眼中那像画一样的中国文字。
热闹的羊年春节刚过,中国各大学迎来了开学的日子。
留学生们对新学期也充满了新的期待。
学习中文实现梦想在大部分的来华留学生内心中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中文情结。
他们或是从小就接触到中文,或是由于某种机缘而对古老的东方象形文字充满向往。
他们的梦想就是到中国学习汉语,在中文学习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也成为了他们新学期的新希望。
23岁的朴慧珍来自韩国,目前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谈到学中文的经历,她激动地说个不停。
朴慧珍小时候跟着爸爸学写汉字,接触了一点汉语的她觉得汉语并不难,反而还很有意思。
“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就意识到我应该继续学下去。
”她说到这句话时满是喜悦之情。
由于生活的城市不大,再加上当时汉语在韩国还不像现在这样热门,找一个汉语辅导老师的费用比较昂贵。
慧珍学习汉语的热情却换来了父母的不理解。
为了向家人证明她多么喜爱中文,她努力着——参加各种中文比赛以及各种汉语资格证考试。
高三那年,她在一个汉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她的坚持被父母看在眼里,她的努力也最终换来了家人的支持。
她说,她的梦想就是到中国留学。
现在,朴慧珍已经来中国学习生活4年了。
新学期里有新挑战。
去年,她从法学院转到了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转换专业意味着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她实现中文梦的重要一步。
新学期朴慧珍的计划就是好好学习中文专业课,另外还要认真学习英语,她说未来她想到美国继续学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继续进行汉语言研究。
体验文化畅游中国留学生们在来到中国之前或多或少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
来到中国后,他们的认知更加直观也更加多元。
他们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所折服,也为它的丰富多样而惊讶,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强烈吸引着五洲四海的留学生们在中国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进行不断的探索。
韩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如此美好
核心摘要:随着中韩两国友好合作互惠发展,在华韩国人越来越多,韩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被看好,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回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他们有这样的行为呢?
随着中国和韩国历史不断延展,每年赴中国的韩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在华韩国人也越来越多,而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印象呢?为什么越来越多韩国人不愿意回国呢?
到了中国就不想回家
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很大一部分韩国人乐不思蜀,舍不得回国。
在中国社科院财贸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俊豪就是其中一员。
“我毕业以后不准备回国了。
我想在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找一个能留在中国的工作。
”李俊豪告诉记者。
当初,朴羽珍还在韩国一家游戏公司上班,当他听说公司要派他来中国时,心里还挺不情愿。
“可现在我打算在中国待一辈子。
”如今,他和太太在北京朝阳区的来广营开了一家咖啡厅,还买了一套房子。
他说,原来在华韩国人百分之百都是租房子住,现在已有不少韩国人在中国买了房子,这既是为了投资,也是为留华做长期打算。
对于未来,朴羽珍充满信心。
“是中国的魅力吸引了韩国人。
”朴羽珍解释说:“在中国工作轻松,赚钱也不少,生活还很方便。
”
朴羽珍说,韩国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班时已是晚上八九点,有时还要工作到半夜。
过去韩国是6天工作制,星期曰也常常不休息。
现在虽已改成5天工作制,但很多公司都没有执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作轻松多了。
韩国人来到中国便不想走
朴羽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韩国公司都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或者分公司,在那里工作的韩国人不仅工资比韩国国内高,还能享受到不少额外优待。
朴羽珍说,1997年他刚来中国时,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两万多人民币,比韩国国内高不少,公司还提供住宿。
而大公司的韩国员工每个月能拿大约3万元人民币,家属可以随行,孩子在中国的教育费用也可以报销。
“孩子在中国读书能学好中文,长大了工作也好找。
”
韩国首都首尔(汉城)生活费用高昂,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高10倍左右。
“韩国人在北京过得很舒服。
”朴羽珍告诉记者,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几乎个个都打过高尔夫球,而如果回国,他们中80%的人根本打不了,一是因为没钱,二是没有时间。
“在中国的韩国人越来越多。
不仅很多韩国人都想来,而且来了之后,大多数人都不愿回去。
”韩国人朴羽珍说。
如今,“不愿回国”成了在华韩国人的“新共识”。
如何了解中国的全貌呢?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必须到现场感受和体验。
目前每年来华的韩国人超过500万,是来华外国人中最多的。
韩国人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中国各地。
以他们为中心,我们对中国的认识偏差有了很大改观。
但令人忧虑的是,虽然韩国部分舆论领袖关注中国,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未能体验中国的实际情况。
希望韩国的领导阶层能够常来中国感受和体验。
目前在华韩国人将超500万
韩国媒体07年发表的《每年10万人移居,2008年实现百万共同体》报道中称,中
韩建交后,在华韩国人的数量呈几何级递增,数年之内已比在曰韩国人规模更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韩国人共同体。
在中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
驻华韩人会调查显示,目前在华的韩国侨民约有10万人在北京,青岛有7万人,上海有5万人。
据韩人会事务总长张兴石介绍,大约有30万到40万韩国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加上短期居住者,人数将更多。
极东海运航空株式会社是较早经营中韩两国海运业务的公司之一,社长韩洪满说,如今每年起码有10万韩国人来华居住。
到2008年前后,韩国在华侨民将达到100万。
到2010年,在华韩国人有望超过200万。
如今,已经达到500万。
而现在,韩国餐馆到处都是。
北京的望京是著名的韩国人聚居区,这里到处是韩国商店及餐馆,几乎所有的标示都有韩文,连街头小广告也不例外。
在望京大西洋新城南门可以看到,不到100米的路段上就有3家主要针对韩国人的房屋租售公司。
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长期跟韩国人打交道,他们都会几句常用的韩语。
“就是一句中文不会,韩国人在望京都能活下去。
”李俊豪说。
大多数韩国人留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李俊豪说,2008北京奥运会将带来很多机会,汉城奥运会的成功就是一个先例,他希望自己能利用这个机会多挣钱。
朴炳奏说,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限量,自己先来中国也算是“抢占先机”。
为留在中国费了不少心思
懂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这些韩国人最大的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因此才能
留在中国。
为了尽快学好中文,他们大都非常努力,很多都请了中文家教。
为了多和中国人接触,李俊豪特意不住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地区。
“老是跟韩国人在一起并不好,没机会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没有机会锻炼汉语。
”虽然才来中国3年多,李俊豪的汉语已经说得很流利了。
朴羽珍说,很多韩国人都是先来中国学习和贸易有关的专业,然后再回韩国找可以派驻中国的工作,通过“迂回战术”来达到留在中国的目的。
不过这种机会并不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韩国留学生在华实例:我单位一刚毕业不久的同事对我说,他同学中有个韩国留学生,第一次去食堂吃饭,被学校食堂的饭菜种类惊呆了,不知如何选择,但吃饭时,依然嘴硬,说:不如韩国饭菜好吃。
但那吃饭的样子好像头回吃饱,平日里也总对中国同学夸耀自己的国家多么富强,历史多么辉煌……
但以后时间长了,与中国同学渐渐亲密了,他告诉中国同学说,他在本国没有这样好吃的饭菜,而且价格奇贵,他常表示说,自己国家太小了,羡慕中国庞大的领土,物产的丰富,感叹自己的国家真的很弱小。
但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一定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一定不能说自己国家不如他国,朝鲜人是非常好面子的。
后来,毕业后,我同事惊异的发现他还在学校,问他为何不回国去为国效力,他很直接的回答:正在中国找工作,他不会再回去了。
我同事问他为何这样决定:他说,在中国韩国企业很多,他相信自己能在韩国企业找到工作,另外,他已经离不开中国的饭菜了,他想成为中国人,他喜欢中国,中国真的比韩国好太多。
原文请点击:/liuxue/Life_1355_1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