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识别与防治_韩群鑫
- 格式:pdf
- 大小:113.85 KB
- 文档页数:2
晋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摘要介绍晋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晋南地区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昆虫,别名黄脚蕈蚊、韭蛆。
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台湾等地区,是葱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蔬菜是其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支柱,无公害韭菜更是当地的优势产业。
但是,当地韭菜生产中多年重茬、连续耕作导致土壤自毒效应明显、土壤养分缺失、土壤板结,农民苗期除草不及时不科学,使得迟眼蕈蚊和葱须鳞蛾对韭菜危害十分严重,灰霉病大面积传播等,从而制约韭菜产品品质和产量[1]。
1 发生危害情况迟眼蕈蚊一直是运城市盐湖区韭菜田间的一种主要害虫,每年4—5月是幼虫和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2014年4月20日在盐湖区王范乡刘村庄村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地块高达70%~80%。
据观察,迟眼蕈蚊的幼虫主要为害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咬破表皮,咬断新根,轻则植株细弱,形成黄条,使韭叶枯黄而死;重则鳞茎和顶芽被破坏而死亡,造成缺株断垄,降低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全田毁灭无收[2-4]。
在山西南部,迟眼蕈蚊一般每年发生4~6代,多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附近的土壤中休眠过冬,第2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这个时期是全年防治的最关键时期。
5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以后1个多月发生1代,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成虫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间歇扩散距离可以达到百米左右,甚为活跃,常栖息在韭菜根周围的土块缝隙间。
2 形态特征一是卵:椭圆形,长0.2~0.3 mm,白色,表面光滑。
韭菜迟眼蕈蚊韭共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
义名韭蛆。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
除为害韭菜外,还为害葱、蒜、花卉和中草药等。
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为害。
初孵幼虫先为害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
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韭叶枯黄黄死亡。
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为害韭菜鳞茎,致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整墩韭菜枯死。
一、形态识别1.成虫是一种小型蚊子,体长2.0―4.5毫米,翅展5毫米,黑褐色。
雄虫稍瘦小,腹面呈暗灰黄色。
头小,复眼相接,触角丝状,共16节。
前翅径脉1支,前缘脉和亚前缘脉比较粗。
足细长,基节长不到腿节的1/2,被有微毛,胫节末端内侧有刺2根。
雄虫腹部较细长,腹部末端具有一对抱握器,向内弯曲呈夹状。
雌虫腹末粗大,有一对呈分支的尾状物。
2.卵椭圆形,长0.24毫米,宽0.17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细长,6―9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
4.蛹是裸蛹,长7―8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3对足与翅芽平齐。
二、发生规律在天津、北京、肘北每年发生3―4代。
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周围3―4厘米深的土壤中以休眠状态越冬。
在保护地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
第二年春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在6月;第三代在7月;第四代在10月至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
成虫善飞翔,扩散距离可达100米左右,畏强光,常聚集成群,多为9―11时交配,下午4时后栖集在韭菜田间的土缝中。
交配后不久产卵在韭菜周围土壤缝内或土块下面,多数成堆产,每头雌虫产卵100―300粒。
初孵的幼虫先行水平扩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嫩茎、芽,然后咬断茎再蛀入茎内,夏季幼虫转向鳞茎下部为害。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杨龙子罗松姚勇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05期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蕈蚊科,别名韭蛆、黄脚蕈蚊,除主要危害韭菜外,还可危害大蒜、茼蒿、白菜、萝卜、瓜类、芹菜等多种作物。
以幼虫群集于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危害,引起幼茎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
近年来受栽培条件及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趋于严重,常造成局部性的灾害,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科学指导蔬菜生产,帮助菜农增收,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形态特征成虫是一种黑色小蚊子,体长2.0~5.5mm,黑褐色,头小,复眼相接,触角丝状,有微毛。
前翅前缘脉及亚前缘脉较粗,足细长,褐色。
腹部细长,雄蚊腹部末端具1对铗状抱握器。
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近孵化时一端有黑点。
幼虫体细长,头漆黑色有光泽,体白色,无足。
蛹为裸蛹,初期黄白色,后转黄褐色,羽化前呈灰黑色。
2生活习性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菜周围3~4cm表土层以休眠方式越冬。
成虫善飞行,喜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以上午9~11时最为活跃,为交尾盛时,下午4时至夜间栖息于韭田土缝中,不活动。
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1~2天将卵产在韭株周围土缝内或土块下,大多成堆产,每雌可产卵100~300粒。
幼虫孵出后,为害韭株叶鞘基部和鳞茎的地上部分,而后蛀入地下部分,在鳞茎内为害。
老熟幼虫将要化蛹时逐渐向地表活动,多在近土表1~2cm处化蛹,少数在根茎内化蛹。
3发生规律3.1危害高峰期韭菜迟眼蕈蚊繁殖速度快,25~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由于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期极不整齐,使后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江西南昌1年发生多代,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旬~5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
3.2发生条件3.2.1雨水因素直接影响着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程度。
雨日过多或过于干旱,田间危害轻。
在江西南昌,4~5月雨水少,田间危害重。
6月份持续雨日较多,7月~8月上旬干旱明显,均不利于其发生。
平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眼蕈蚊怎么防治?平菇具有营养价值高、栽培周期短、种植方法简单、对培养料和种植地要求不严格、其下脚料还可作饲料等优点,成为食用菌所有人工栽培种类中的一大优势种。
随着平菇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眼蕈蚊害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不利因素。
危害平菇的眼蕈蚊主要有厉眼蕈蚊、迟眼蕈蚊等,种类非常多。
厉眼蕈蚊卮害特点厉眼蕈蚊是平菇生产的优势危害种,在适宜的菇房可整年发生,1年可发生10代。
厉眼蕈蚊以幼虫危害为主,龄期一般在4~5龄,温度13.5~21.5℃,幼虫期9~17d。
初孵化的幼虫很小,体长0.6mm,老熟幼虫体长6mm。
幼虫喜欢在腐殖质丰富的潮湿环境中生活,覆土的栽培菌块上更多,浇水后幼虫在上面爬行;袋内的菌块幼虫多在袋的内壁爬行。
幼虫危害菇蕾、子实体时潜入其内蛀成孔洞,一般先从基部危害,也常常在菌褶内危害。
危害严重时,可将菌柄蛀成空洞,菌盖只剩上面一层表皮,而且排有粪便,使受害菇丧失商品价值。
厉眼蕈蚊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菇房电灯周围飞翔或停在墙壁上。
成虫活跃,喜欢腐殖质,常在菇房培养料上爬行、交尾、产卵。
迟眼蕈蚊卮害特点迟眼蕈蚊又叫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蘑菇蝇等,是危害平菇的主要害虫。
迟眼蕈蚊寄主广泛、繁殖快、食性杂,以幼虫危害菌丝及子实体,龄期5龄,有群居习性,爬行时吐丝,危害菌丝、菇蕾,多在培养料的表面取食,可把菌丝咬断吃光,使料面发黑,成松散的米糠状,菇蕾被害干枯死亡。
幼虫危害子实体时,先从接近料面的菌柄基部开始蛀入,逐步向上钻蛀,受害轻的每朵菇有虫3~4头,严重的每朵菇有虫300~400头,可将整个菌柄蛀空。
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在飞行过程中可携带病原菌及螨类。
迟眼蕈蚊危害平菇,不仅影响其正常生产,对制罐品种更是造成严重损失,常因幼虫蛀入子实体内而影响出口。
防治技术1.清洁环境,杜绝虫源眼蕈蚊食性杂,喜腐殖质,常集居在不洁之处,在种菇前要清洁菇房内环境卫生,用专用药剂烟熏杀虫。
蝴蝶兰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蝴蝶兰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因其花形似蝴蝶翩翩起舞而得名。
其花清新高雅,缤纷而艳丽,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是一种春节深受欢迎的名贵花卉,但在栽培中易遭受灰霉病等病害的危害,影响蝴蝶兰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灰霉病。
是蝴蝶兰在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其生长季节经常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生长期间,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任何部位,严重时引起大量落花、落叶。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蝴蝶兰的叶片和花朵。
危害叶片时主要发生在叶背,呈褐色病团,不均匀地分布着,影响叶片光泽度。
花朵受害,初期在花瓣及萼片上出现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随后斑点变褐并逐渐扩大为圆形斑点,病斑相互融合,发病后整个花朵呈黑褐色,腐烂、枯萎。
花梗感病后早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黑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大至花梗一周时,花朵即枯死。
在白色系列花朵上病斑更醒目,发生严重时花朵提早凋谢,花苞干枯。
一般氮肥施用过多,软盆放置过密,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
适当施用氮肥,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发病部位,带出室外进行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孢子飞散。
2.注意盆间保持适当距离,让其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提高抗病力,降低发病率。
浇水时要“见干见湿”,不宜经常浇水,防止积水。
3.适时适量放风通气。
防止发生冷害、热害。
管理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植株造成伤口,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
操作时喷施70%甲基多保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扑灭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预防。
4.药剂防治。
平时注意对棚室喷雾消毒,可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向棚室内四周喷雾灭菌,降低发病率效果较好。
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海扑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蝴蝶兰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专业:园艺技术班级:园艺0812010年11月17日目录摘要 (1)前言 (2)1蝴蝶兰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3)1.1 真菌病害 (3)1.1.1 疫病的病症及防治 (3)1.1.2 炭疽病的病症及防治 (3)1.1.3 白绢病的病症及防治 (4)1.1.4 灰霉病的病症及防治 (4)1.2 细菌性病害 (4)1.2.1 软腐病的病症及防治 (5)1.2.2 褐斑病的病症及防治 (5)2 蝴蝶兰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6)2.1 蛞蝓 (6)2.1.1 危害 (6)2.1.2 防治方法 (6)2.2 介壳虫 (6)2.2.1 危害 (6)2.2.2 防治方法 (6)2.3 蓟马 (6)2.3.1 危害 (6)2.3.2 防治方法 (7)2.4 螨类 (7)2.4.1 危害 (7)2.4.2 防治方法 (7)3 总结 (7)参考文献 (7)致谢 (9)摘要蝴蝶兰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花卉,但受病虫害的影响常会使其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
本文对蝴蝶兰的疫病、炭疽病、白绢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等常见病害及介壳虫、红蜘蛛、蓟马、蜗牛等常见虫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论述,并针对相应病虫害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病虫害;症状;防治前言蝴蝶兰为近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中最受青睐,发展最快的花卉品种之一。
其色彩绚丽,花色丰富,花期长(l-3个月),花姿优雅,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
蝴蝶兰是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因花朵的形状酷似蝴蝶,故而得其名。
温室栽培蝴蝶兰,要求湿度大,温度高,其栽培条件终年高温高湿有利病害生长繁殖。
病害能显著阻碍蝴蝶兰生长,使叶片变色,变形,产生病斑,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甚至使整株死亡,如蝴蝶兰病毒病,感染后就不可能根治,而其发生可能只是因为感染了一次蚜虫引起。
如果感染了细菌性软腐病,可能在24h内,整株腐败死亡,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危及整栋温室的兰株。
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技术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韭蛆)为害韭菜叶鞘、幼芽和鳞茎,引起鳞茎腐烂、叶片枯死。
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全田毁灭。
近年来由于冬春保护地面积的发展,使韭菜形成了周年生产、全年供应的局面,韭蛆的为害也随之日趋加重。
生产上又因防治不当,使菜中农药残留增加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人们迫切向往吃放心菜的新形势下,抓好韭蛆的科学防治,既能保障韭菜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又能降低农药残留,增加社会效益。
一、发生为害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韭蛆需25~30天左右完成一个世代,越冬代近半年左右。
幼虫以休眠状态在韭根周围3~4cm土层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成虫善飞,水平间歇扩散距离100m左右,以上午9~11时活动为盛,下午4时后至夜间栖息于韭田土缝中,每雌虫产卵量100~300粒,卵成堆产在韭根周围土缝内或土块下。
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5月下旬,二代6月上中旬,三代7月中下旬,四代10月上旬~次年4月上旬。
幼虫在春秋季以水平活动为主,初孵后先行水平扩散,为害韭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
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墩死亡。
冬季下潜土下3cm处越冬。
韭蛆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安全越冬。
而在棚室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
二、防治策略韭菜迟眼蕈蚊的成虫及幼虫对韭菜有很强的趋向性。
成虫活动范围较小,栖息产卵均在韭地内,幼虫则聚集在地下,活动为害较隐蔽。
根据其发生为害特点,可采用“防治成虫压基数,防治幼虫保全苗、成幼虫兼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这对韭蛆的防治,特别是保护地内韭蛆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防治原则及要点1.用药品种要得当首先要选择使用针对性强、具有熏杀、触杀作用的残留低、易分解的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
如敌敌畏、辛硫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严禁使用内吸性强、残毒长、残留高的剧毒或高毒农药。
食用菌害虫——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罗佳;庄秋林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06(27)4
【摘要】报道了采集自福建省的福州、古田、霞浦、建瓯、漳州、漳浦、三明、龙岩等地食用菌场的食用菌眼蕈蚊共2属8种,其中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是优势种.背黑狭胸步甲[Stenolophusconnotatus(Bates)]和彩纹猎蝽[Euagoras plagiatus(Burmeister)]是眼蕈蚊的捕食性天敌.对优势种平菇厉眼蕈蚊的形态特征及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他种则通过编制的检索表进行区分.提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防治对策的眼蕈蚊综合治理措施.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罗佳;庄秋林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一种眼蕈蚊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研究 [J], 刘飞;张德利;曾纬;尹定华
2.濮阳市食用菌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J], 李焕英
3.异型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及防治 [J], 石绪根;史晓斌;乔康;王开运
4.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生物学特性 [J], 张宏瑞;张晓云;沈登荣;张陶;李正跃
5.湖北食用菌新害虫——平菇厉眼蕈蚊 [J], 司升云;骆海波;望勇;周利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韭菜迟眼蕈蚊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常寄生在韭菜上,给韭菜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韭菜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民朋友常常遇到韭菜迟眼蕈蚊的侵害,导致韭菜的减产甚至死亡,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的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侵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本文将围绕着韭菜迟眼蕈蚊的特点和危害,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以期能够帮助农民朋友有效的控制这一害虫,减少生产损失。
韭菜迟眼蕈蚊是一种以韭菜为宿主的害虫,它主要在夏季繁殖生长,对韭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寄生危害:韭菜迟眼蕈蚊常寄生在韭菜的叶片上,通过吸食韭菜的汁液来获取营养。
大量的寄生会导致韭菜叶片开始发黄,生长缓慢,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韭菜的死亡。
2. 传播病害:韭菜迟眼蕈蚊还是韭菜黄化脊病和软腐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它在吸食韭菜的汁液的还会把病害传播给韭菜,加剧了韭菜的生长发育障碍。
3. 经济损失:由于韭菜迟眼蕈蚊的侵害,很多农民朋友在韭菜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特别是在病虫害严重的年份,韭菜的产量大大减少,严重的甚至导致无法收获。
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农民朋友在种植韭菜时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损失。
在防控韭菜迟眼蕈蚊方面,我们主张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从而保护环境,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合理施肥。
韭菜的施肥管理对于减少韭菜迟眼蕈蚊的侵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充足的养分可以增强韭菜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
在施肥方面,我们建议在韭菜的生长初期和中后期分别进行一次追肥,保证韭菜的养分供应。
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减少韭菜迟眼蕈蚊的滋生和繁殖。
比如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潮湿环境,从而减少害虫的滋生。
定期松土、疏松土壤,促进韭菜的生长发育,增强韭菜的抗病能力。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防控方法,它通过引进天敌或者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害虫对韭菜的侵害。
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识别与防治韩群鑫1,江秀娜2,程东美1,刘光华1,周翠钻1(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汕头515021)摘要: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Sciari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
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并阐述了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如何识别眼蕈蚊并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迟眼蕈蚊;蝴蝶兰;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74X(2011)11-0026-02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又称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单轴茎附生兰,茎短而肥厚,没有假磷茎,叶大,其花姿婀娜,花色高雅繁多,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种类之一[1-2]。
近年来,在调查广东省蝴蝶兰病虫害发生情况时发现:广州、东莞、佛山、深圳、汕头等地温室、大棚中的蝴蝶兰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迟眼蕈蚊危害,受害严重的蝴蝶兰小苗根部变黑、腐烂,叶片全部发黄死亡。
在一些大棚中,蝴蝶兰受害率高达100%,但很多种植者不能正确识别该虫,甚至把眼蕈蚊幼虫误认为“线虫”而使用杀线剂进行防治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迟眼蕈蚊(Bradysia)属于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眼蕈蚊(Sciaridae)昆虫,个体小,数量大,繁殖快。
多数种类以幼虫危害真菌、园林植物的地下根茎部分,如闽菇迟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oti Yang et Zhang)幼虫咬食菌丝、菇蕾或钻蛀菌柄,是福建省蘑菇和平菇等的主要害虫[3];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的重要害虫,喜食韭菜地下部鳞茎及嫩茎部分,引起韭菜根部腐烂,甚至造成整株死亡[4]。
幼虫和成虫能携带螨虫,传播病害[3]。
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
在多次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研究,我们首次详细描述了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和识别并对之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1迟眼蕈蚊的危害与田间识别1.1危害特点迟眼蕈蚊以幼虫危害蝴蝶兰的幼苗和大苗。
在温室大棚中,常见蝴蝶兰幼苗与水苔基质交接处的单轴茎、幼根以及与基质接触的叶片被害。
受害单轴茎往往变黑,幼虫也取食单轴茎相连的叶片基部,食痕呈锯齿状,受害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叶片全部掉落;幼虫也取食与水苔基质相接的叶片,把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最后叶片萎蔫发黄死亡。
蝴蝶兰小苗的嫩根受害严重时,只留下嫩根的表皮和中间的根髓,形成烂根和空根,严重制约着蝴蝶兰小苗的生产。
眼蕈蚊幼虫也会危害蝴蝶兰大苗根尖的幼嫩部分,受害大苗本身往往能恢复生长,但被害苗的生长比正常苗要慢很多,影响着受害蝴蝶兰苗的生长和花的质量。
1.2田间识别因迟眼蕈蚊幼虫躲在蝴蝶兰根茎部等隐蔽处危害而不易觉察,往往在造成严重危害时才会引起注意。
因此,如能在迟眼蕈蚊危害初期就能发现其危害,对蝴蝶兰小苗的安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眼蕈蚊的危害特点及其活动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判别有无眼蕈蚊危害:(1)水苔基质表面是否有银白色的丝网。
迟眼蕈蚊大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的习性,在受害蝴蝶兰的水苔基质表面,往往可见银白色丝网,这非常直观,很容易观察。
据此现象,可进一步重点调查是否有眼蕈蚊幼虫躲在蝴蝶兰根茎部危害。
(2)有无危害症状出现。
在温室大棚中巡查时,应注意幼苗下部叶片是否发黄、是否有被啃食的痕迹,重点调查蝴蝶兰单轴茎与水苔基质相接的地方是否有幼虫在危害。
(3)在接近蝴蝶兰苗的上方,是否有成虫飞来飞去。
眼蕈蚊成虫体小,外观像蚊,但飞翔力不强,一般在蝴蝶兰上方飞舞并喜欢停留在苗的附近,如水苔上、植株叶背等地方。
(4)春季中午时分,在潮湿的水苔基质表面往往可见白色的眼蕈蚊幼虫,但幼虫一遇惊动,即钻入基质中躲藏起来。
调查发现,一个口径为5cm的小苗杯基质表面同时有5条幼虫在歇息。
2形态特征迟眼蕈蚊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的阶段。
各虫态识别特征如下:成虫:体长1.5~5.0mm。
体黑褐色,复眼具有眼桥,触角16节,第四鞭节长大于宽。
胸部背面隆起。
翅脉简单,径分脉Rs无分支,基部折成直角如一横脉;中脉M分叉,M柄明显或微弱,M及Cu脉无毛。
足细长,前足胫梳呈一连续横排,3对足的胫距发达。
雄虫外生殖器发达而多呈收稿日期:2011-05-18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创新团队项目(B309123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20********)作者简介:韩群鑫(1972-),女,博士,副教授,E-mail:hqx99@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华诚兰业有限公司给本研究提供了帮助,谨此致谢。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1期26钳状;雌虫腹部多膨大而端渐尖细,尾须2节,有阴道叉。
卵:椭圆形,表面光滑。
幼虫:体细长、圆筒形,白色,头部有一明显的黑色头囊。
腹部白色至半透明,共12节。
蛹:初期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羽化前变为黑色,此时体毛清晰可见。
3生活习性在广东,迟眼蕈蚊在适宜的温室大棚中终年均可发生,全年均可发现成虫,但以3~6月与9~11月之间虫量最多,6~7月由于天气炎热而虫量较少。
成虫有趋光性,趋黄性,不取食,喜在腐殖质多的环境中产卵。
卵多产于水苔基质的缝隙中,多成堆产,产卵量可高达300粒。
幼虫隐蔽式群居生活,喜阴暗潮湿,大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的习性,常群集在网下取食、停息。
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背部中央可见不同颜色的消化道。
取食蝴蝶兰叶背的叶肉时,背部消化道为绿色;取食单轴茎上变黑的组织时,消化道为黑色;在黄色水苔基质中的幼虫,消化道则为黄色。
老熟幼虫在水苔表面或蝴蝶兰植株基部化蛹。
4防治方法蝴蝶兰喜高温、多湿、半阴通风的生长环境,根系为肉质气生根[5],正是这种生长环境和肉质根系为迟眼蕈蚊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在蝴蝶兰小苗生长期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广东春季蝴蝶兰幼苗生产期间,应加大温室大棚的巡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控制住害虫的发生危害。
4.1加强温室大棚的苗期管理提高蝴蝶兰栽培管理水平,是防治迟眼蕈蚊发生危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栽培前,把栽培床架清洗干净;大棚内地面上的杂草,大棚内外的残株、废弃的基质等都应及时清除;种植蝴蝶兰的空棚在移入小苗前,先用药剂进行熏蒸,消灭或降低虫源基数;苗期管理时,注意适当浇水,控制湿度,浇水过多造成大棚内湿度过高,往往造成迟眼蕈蚊的大量发生危害。
4.2灯光诱杀迟眼蕈蚊成虫具有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等诱虫灯进行诱杀。
4.3黄板诱杀试验表明接近蝴蝶兰幼苗的黄板底部粘住的眼蕈蚊成虫数量明显多于黄板上部粘住的成虫数量。
因此,悬挂黄板时,黄板底部应与蝴蝶兰幼苗接近,不要高出蝴蝶兰幼苗很多,黄板悬挂位置太高,不利于诱杀成虫。
4.4化学防治在广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时,往往是在幼苗刚种下不久或换盆时,都是蝴蝶兰最脆弱的时候,因此,目前蝴蝶兰生产上在防治迟眼蕈蚊时,主要是针对成虫来进行防治。
可用10%异丙威烟剂在傍晚施药,用药时关闭温室大棚门窗,在温室大棚地面均匀布置烟点,从里到外,点燃药捻,8h后打开门窗和抽风机通风,每亩制剂用药量为300~400g。
或在成虫羽化盛期,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40%杜邦万灵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1500倍液于上午9:00~11:00喷雾,隔10d喷1次,连喷2~4次。
参考文献:[1]王舒藜,吴锦娣,焦雪辉,等.蝴蝶兰盆花设施标准化生产[J].温室园艺,2010(8):70-72.[2]李军,柴向华,黄利发,等.蝴碟兰的繁殖技术[J].汕头科技,2001(3):23-24.[3]张学敏,杨集昆,谭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16-29.[4]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J].昆虫知识,2003,40(5):396-397.[5]岳桦.园林花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0.!!!!!!!!!!!!!!!!!!!!!!!!!!!!!!!!!!!!!!!!!!!!!!!6月1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率领省委委员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视察组到广东省农科院承担建设的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视察。
视察组在省农科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示范区的综合展览区、茶叶新产品试验中心和农作物良种研发示范区。
省农科院院长、党组书记蒋宗勇汇报了示范区的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及服务“三农”等情况。
欧广源主任对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示范区面貌变化大、科技含量高、高级科技人才多、科技成果辐射带动强,发挥了省农业现代化园区的科技支撑与示范作用,希望继续加快发展。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是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于1998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试验基地基础上创建,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面积200多hm2,是集科研试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基地。
2010年通过科技部验收,授予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到省农科院视察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