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本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172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总结》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的基本构成人体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
1. 细胞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神经细胞负责传递神经信号,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
2. 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表面和器官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 结缔组织:包括血液、软骨、骨等,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
- 肌肉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产生运动。
-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3. 器官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心脏是由心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
4. 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
人体有九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1. 骨骨是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储存矿物质等功能。
人体共有 206 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的形态多样,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 骨连结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活动度小。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度。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3. 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共有 600 多块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人体的轴和面。
3. 理解解剖学姿势和术语。
【教学内容】1. 解剖学的定义: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2.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分析。
3. 人体的轴:垂直轴、矢状轴、水平轴。
4. 人体的面:前面、后面、侧面、下面。
5. 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相互代偿姿势、关节运动。
6. 解剖学术语:拉丁术语、希腊术语、缩写。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
2. 讲解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3. 演示人体的轴和面,让学生亲自体验。
4. 讲解解剖学姿势和术语,进行实际操作。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人体的轴和面,并写出解剖学姿势和术语的定义。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代谢、生长、分化、繁殖。
3. 上皮组织:结构紧密,再生能力强。
4. 结缔组织:种类繁多,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5. 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功能。
6.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教学活动】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展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图像。
3. 分析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四大基本组织的异同。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功能。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
【教学内容】1. 细胞膜:细胞的保护屏障和物质交换界面。
2. 细胞质:细胞内物质代谢和细胞器的位置。
3.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产生兴趣。
2.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
3. 讲解细胞质的特点和功能。
解剖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众多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称组织2、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多数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相通,总称内脏。
3、正中矢状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
4、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趾向前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
在描述人体器官时都必须以解剖学姿势为依据。
二、填空题1、解剖学方位中,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上肢的尺侧在内侧,下肢的腓侧在外侧。
2、按解剖学姿势,心位于心包腔外___,胸腔__内__。
眼在鼻之上,口在鼻之下。
3、人体按外部形态可分为头、 _颈__、躯干和__四肢等四大部分。
三、单选题1、左右方向上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是A.矢状面B.冠状面C.水平面D.横切面E.纵切面2、关于方位术语的正确描述是A.人体仰卧时,近腹者为上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D. 近内腔者为内侧E.远头顶者为远侧3、矢状轴是A.左右方向的水平轴B.前后方向的水平轴C.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D.与人体长轴交叉的轴E.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4、下述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A.身体直立B.两眼向前平视C.双上肢垂于躯干两侧D.手掌向内侧E.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答:1-4 BCBD第二章基本组织一、名词解释1、腺上皮:由腺细胞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2、三联体: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图2-20)。
三联体是骨骼肌纤维兴奋收缩的结构基础。
3、闰盘: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有心肌膜的特化结构,称闰盘(intercalated disk)。
在心肌纵切的HE染色标本上,闰盘呈深染的带状结构,略呈阶梯状。
4、尼氏体:在神经元树突和核周细胞质内有许多呈嗜碱性的颗粒状或块状小体,称尼氏体(或嗜染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骨骼系统包括206块骨头,分为轴骨和附肢骨。
轴骨包括头骨、脊柱和胸廓,附肢骨包括肢体的骨骼。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保护内脏器官、储存矿物质和参与血液细胞生成。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控制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心肌则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运动功能。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收缩和舒张泵血。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
呼吸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氧气通过鼻腔和喉进入气管,再通过气管分支进入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和混合唾液,然后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中的胃液将食物分解成小颗粒,再通过肠道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通过滤泡和肾小管将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七、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思维、记忆和意识。
脊髓通过神经传递信号,将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各部位。
八、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
解剖学知识整理(1)骨学一.绪论1.细胞间质:细胞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
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蹄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
4.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器、神经。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6.矢状面:呈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联想箭射出的方向)二.运动系统1.组成:骨(杠杆)、骨连结(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动力器官)。
2.作用:运动、支持和保护。
参与体内钙、磷代谢和造血功能。
3.骨分类(206块):①躯干骨(51块):⑴椎骨(成人26块、幼儿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一些名词:椎体:呈圆柱状、位于椎骨的前方。
椎弓:为弓状骨板,附在椎体后方。
七个突起: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一对)、棘突(1个)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骨。
椎管:所有椎骨的椎孔叠加一起形成一长管状的结构,有脊髓和脊神经根。
横突孔:颈椎横突上的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椎间孔: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椎:有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岬、骶管、骶管裂孔、骶前孔、骶角⑵胸骨(1块):胸骨柄:(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的切迹,是“天突穴”定位的骨性标志)胸骨角:胸骨体和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的横行隆起。
向两侧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体:侧缘连结第2-7肋软骨剑突:胸骨下段的薄骨片,为软骨,老年后骨化。
⑶肋(12对):肋骨和肋软骨②上肢骨(64块)⑴上肢带骨:锁骨(1块):胸骨端、肩峰端肩胛骨(1块):为三角形扁骨,第2-7肋骨之间。
分为三缘、三角、两面。
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有梨形凹陷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⑵自由上肢骨:肱骨(1)、桡骨(1)、尺骨(1)、腕骨(8)、掌骨(5)、指骨(14)肱骨:解剖颈、外科颈(是骨折的易发部位)桡神经沟和尺神经沟是肱骨上的结构。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知识精讲【学习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及结构特点和功能4.骨组织及其和种细胞结构的光、电镜结构5.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6.骨骼肌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7.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8.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知识网络结构】一、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可分内、中、外三层。
这三层膜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称为单位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同时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等代谢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其中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DNA 分子的双螺旋全部旋紧、变粗、变短,成为一条条粗棒状,即为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3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是细胞新陈代谢与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涵物。
细胞液是细胞中无定型的胶状物质,又称为细胞基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主要包括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结构网架、包括微管、微丝等。
包涵物是细胞质中一些有形的代谢产物或储备的营养物质。
二、上皮组织由大量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构成。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即向体表或腔面的一端称游离面,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端为基底面。
游离面有时可见一些特化结构。
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有一层基膜。
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但上皮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和形态结构,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