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3.29 KB
- 文档页数:7
水稻育秧步骤水稻育秧是指将水稻种子经过准备、泡种、浸水、播种、培育、移栽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尽可能增加水稻产量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看一下水稻育秧的步骤。
第一步:种子的准备在进行育秧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种子。
一般来说,种子应该选择长势健壮、品种纯正、无病虫害、无污染且质量优良的水稻。
选好种子之后,可以进行清理、选粒、除湿等处理工作,以确保种子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步:泡种将选好的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速度。
泡种的时间一般是6至8小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常换水,以防止水质变质,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
第三步:浸水将培育田或育秧盆中的土壤浸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泡在水下。
这个过程持续1至2天(取决于土壤多大),既是为了让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也是为了检查土壤是否有渗漏,以防止育秧过程中缺水或水logging等问题的出现。
第四步:播种准备好的种子,要根据一定的密度,在育秧盆或育秧田中进行播种。
为了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可以采用倒水法、干播法等多种播种方式。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要避免种子之间的过度密植。
第五步:培育种子在土壤中发芽后,即开始进入培育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也要及时施肥、喷雨等措施,帮助种子有效地完成生长发育,增加根系的分支和伸长,提高耐旱、抗病能力,并增加产量。
第六步:移栽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进行移栽。
将育秧盆或育秧田中的幼苗移植到大田地里生长,这个过程要非常小心,避免损坏幼苗和根系。
移栽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浇水、施肥、防虫等工作,确保植株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综上所述,水稻育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农业工作,对水稻的生产和农民的收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育秧过程中,需要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操作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标准。
大家更应该去努力学习和了解,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我国的农业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
1、选用密度为每平方米35克的聚酯纤维热压制成的幅宽为
2.1米的无纺布作育苗覆盖材料。
2、要选用庭院育苗,以便于管理和提高育苗效果。
3、提高育苗质量。
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和苗床药剂封闭等措施与农膜育苗相同。
主要是在扣拱棚前床面上必须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出苗。
4、插平架条铺平布。
采用无纺布育苗可不用揭布浇水,为使浇水均匀必须插平架条铺平布,规格是床边架高20cm,中间架高30cm,铺布时要拉紧呈一个水平面。
5、秧苗立针至1叶期视天气情况及时抽出地膜,以后视床面湿度及时补水。
6、秧苗生长后期如见苗黄要揭布追肥,床内温度达35摄氏度,以上要通风炼苗,并以揭布早晚调整株高。
7、采取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播期较农膜提早3-5天。
1。
杂交水稻育苗技术杂交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育苗是杂交水稻生产的第一步,良好的育苗技术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杂交水稻育苗技术的基本要点。
一、育苗基质的选择杂交水稻育苗基质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有机基质有机基质主要是指经过高温腐熟处理后的稻草、秸秆、蚕豆秸秆等材料。
有机基质可提高育苗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在育苗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无机基质主要是指蛭石、珍珠岩、腐殖土等材料。
无机基质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可以有效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在杂交水稻育苗过程中,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水培育苗法、盆栽育苗法、瓢斗育苗法、气雾育苗法等。
不同的育苗方法对于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水培育苗法水培育苗法是将种子放在清水中,在恰当的光照及温度条件下进行育苗。
水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大规模且设施条件有限的情况。
盆栽育苗法是将种子种植在装有合适培养基的盆子中,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育苗。
盆栽法育苗环境稳定,可控性强,适用于少量育苗和实验室研究。
瓢斗育苗法是将种子放入瓢斗中,浸入合适的肥水中,让种子在营养溶液中饮食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营养物质的种类,营养条件可以很好地得到控制。
气雾育苗法是将种子放置在可调气雾育苗室中,通过控制气雾的营养物质和浓度、温度和湿度等,以适宜的条件进行育苗。
三、育苗环境的控制1. 光照杂交水稻对不同波长的光有很强的反应能力,光照条件不同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情况。
一般情况下,适合杂交水稻生长的光照强度在12000~16000流明之间。
2. 温度温度是影响育苗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对于杂交水稻而言,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应该在20℃ ~ 30℃之间。
当温度超过30℃或者低于20℃,就会影响到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
3. 湿度湿度是杂交水稻生长发育的调节因子之一。
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一、浸种与发芽: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饱满、无病虫害和杂质的优质种子,确保良好的发芽率和秧苗质量。
2.科学浸种:将选好的种子用温水浸泡12-24小时,浸种时间以种子充分吸水泡胀为准,避免浸种时间过长或过短。
3.恰当控温:将泡好水的种子装入发芽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芽,一般控制在25-30℃的温度下进行,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育苗土壤:1.选择合适育苗土:育苗土要疏松、透气、排水性好,容易根系渗透。
2.消毒育苗土:用热蒸汽或消毒液等对育苗土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有害微生物和病虫害,提高育苗成功率。
三、育苗容器和育苗床:1.选择合适育苗容器:根据不同育苗方式和地区选择合适的育苗容器,如插秧盘、盆栽、育苗箱等。
2.配置育苗床:育苗床要平整,宽度适宜,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
四、浇水管理:1.合理浇水:在育苗过程中,保持适宜湿度,注意避免秧苗死亡和缺水过早,也要避免秧苗泛水和烂根。
2.科学浇水: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浇水的频率和用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五、施肥管理:1.及时追肥:根据育苗期的生长需要,在育苗过程中及时进行适量的追肥,促进秧苗生长。
2.注意配比:合理控制肥料的种类和配比,确保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提高秧苗的健壮度和抗病虫害能力。
六、病虫害防治:1.常规检查:定期巡查育苗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综上所述,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浸种与发芽、育苗土壤、育苗容器和育苗床、浇水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只有合理掌握这些要点,才能培育出健壮的水稻秧苗,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早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具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1、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1)苗床准备①苗床选择。
透风是水稻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背风向阴,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早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
一般每亩大田需25~30平方米苗床。
②苗床的制作与施肥。
苗床要在开春后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垡,碎理床。
苗床可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床、低床和平床,床宽一般1.2~1.4米,长度不能超过8米,沟宽0.4米,床面要平整、翻碎。
为简化旱育秧程序,提高秧苗素质,偏碱田须使用壮苗剂来培肥苗床。
壮苗刑具有营养全面、消毒土壤、调酸、化学控制,防治青立枯病等多种功效。
使用方法:每袋壮苗剂与10千克细土拌匀,撒于20平方米苗床上,然后用耙子将药剂与表土充分拌匀即可。
③苗床消毒、调酸。
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
为有效防止青立枯病的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用壮苗剂来消毒、调酸,或喷施广枯宁来消毒。
生产实践证明,冷浸田、偏碱田施用壮苗剂水溶液防病效果比较显著。
(2)种子处理和催芽品种选择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每亩大田用种3千克。
播种前用简威或施保克2000倍液浸种72小时,以防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为加快生长,避免烂种,浸泡后的谷种要实行催芽,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
(3)播种、化除、盖膜①播种。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份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
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播种期根据栽插时间而定,早栽一季田秧龄45天左右,两季田55天左右。
②覆土、化除。
播种后覆盖2厘米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 。
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选用耐旱品种:选择适应旱地条件的耐旱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点。
2.选择适宜的育秧期:在旱地栽培水稻,一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育秧,避免遭受低温、霜冻、倒伏等不利因素。
3.预备好育秧土:育秧土应具备适宜的水分保持性和空气渗透性,通常选用既排水又保水的壤土或沙壤土。
4.合理的灌溉措施:采用适量的水分供给方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刚进入育秧期时,可适量湿润育秧土,保持土壤湿度,待稻苗生长发育良好后,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提高土壤干燥时间。
5.合理施肥:旱育秧需要充分施肥,但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肥料过多导致农田排水不良或化肥浓度过高,对水稻苗产生负面影响。
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比。
6.控制病虫害:旱地条件下,水稻易受到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胁迫。
因此,定期进行田间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早期识别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苗的健康生长。
7.合理管理水分:旱地栽培水稻需要合理管理水分,避免干旱或过湿。
适当增加土壤保水性,比如增加有机质含量、覆盖稻草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8.控制杂草生长:旱育秧期间,及时进行杂草清除,避免杂草对水稻幼苗的竞争。
可以利用覆膜、铺草等方法,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水稻的生产力。
9.及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在幼苗期就开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避免它们对正常苗期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0.增加光照:旱地栽培水稻一般光照较好,但在云雨连绵的地区或沼泽地,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以利用人工照明或增加栽培密度等方法。
11.合理密植:旱育秧期间,可以适当增加栽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也要注意合理控制密度,避免水稻间互相竞争,导致产量下降。
总之,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耐旱品种、合理的育秧期、预备好育秧土、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合理管理水分、控制杂草生长、及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增加光照和合理密植。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1.地块选择:选择平坦、坚实、透水性好的土壤,避免选择低洼地或过于沙化的地块。
2.水源准备:在开始育秧前,需要提前做好水源的准备工作。
可以通过修建水渠、挖掘水窖等方式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耕作管理:在育秧前进行地面耕作,翻耕土壤,除草、松土、平整田面,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4.播种方法: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水中2-3天,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晾干,然后直接撒播在湿泥或稻秧坑中。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播种。
5.灌溉管理:在旱育秧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干旱程度进行合理的灌溉。
一般来说,种子萌发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而后期要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加强水稻植株的抗旱能力。
6.施肥管理:在旱育秧期间,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
在施肥时要做到科学施肥,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7.病虫害防治:及早发现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防治措施,并合理选择植株抗病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旱育秧产量的影响。
8.控制杂草:旱育秧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给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9.反季节生产:在有限水资源的地区,可以选择反季节生产水稻,避开主要雨季,确保在干旱季节内有水稻可收获,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10.定期观测和记录:对于水稻旱育秧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包括土壤水分、植株生长情况、产量等,以便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种植提供参考。
总之,水稻旱育秧技术的要点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为缺水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水稻育苗技术水稻简塑钵盘育苗播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塑钵盘育苗,秧苗素质好根系干重比旱育苗多一倍,耐低温。
移栽时不伤根,返青快,分蘖节位低,增多低位蘖,比旱育苗提早成熟2~4天,增产7~15%。
育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0~ 35 d, 叶龄3. 5~ 4. 0 片叶, 苗高13 cm左右, 第一叶鞘高不超3 cm, 根14 条。
百苗鲜重14g 左右, 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 叶色青绿无病害。
要达到上述标准, 生产中必须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1. 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优质、分蘖力强、穗大粒多、较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苗床地选择与培养苗床地应选浇水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而疏松,背风向阳,pH值4.5~5的旱田地。
应避免低洼地,易涝地,瘠薄地。
同时苗床地培养要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保温、保湿、通气性好,秧苗生长健壮而根数多。
3.苗床准备苗床地进行秋翻后进行秋耙,粗作床。
春季细作床,翻深10cm,适时干耙平后作床。
作床宽度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同时注意施基肥与调酸——目前大部分用育苗剂。
pH应控制在4.5~5。
将床土、化肥调酸剂均匀撒在床面,刨床,混拌在10cm床土中,用耙子耙平床面。
4.浇水及床土消毒播种前浇透水,应湿透到5~6cm土层。
并分2~3次浇水,每m2用水量40多斤。
使用育苗剂时不必再进行消毒。
土壤消毒也可以用立枯灵每m2喷4斤药液,土壤消毒后第二天可以播种。
(1)盘土配制:70%旱田土+ 30%农家肥+育苗剂。
(2)播种:气温稳定通过5℃时可以播种。
每穴3粒,粒过多秧苗素质差(不要超过5个粒)。
其播种方法是用播种器播种——速度慢。
先装土钵高的1/3~2/3,播种3粒,再进行覆土。
其优点是出苗整齐,生长均匀。
在安放秧盘时要将秧盘放置在浇透水的平整置床上,摆放盘后在盘上面放木版,压入土中,使盘底实实的接触土壤。
5. 种子准备选好种子后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
先测发芽势再发芽率。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水稻育苗中的土壤应该如何配置?
1、旱育苗:借助腐殖土等载体,把调制剂匀称撒在苗床上,用耙子
反复刨,使调制剂匀称混拌在3-5厘米土层中,搂平。
2、盘育苗:先确定自备土的每盘需土量。
一般每盘需要预备盘土4.0
斤,掩盖土1.5斤。
将盘先装满配制好的盘土,然后用自制的刮板刮去
深0.5厘米的土,以备播种。
3、抛秧盘育苗:先确定自备土的每盘需土量来预备盘土。
一般每盘
需要预备盘土3.0斤,掩盖土1.0斤,配制好的盘土每个钵孔装四分之
三左右厚,装完的抛秧盘一个压一个摞起来。
4、隔离层育苗:做好的苗床上铺隔离层,隔离层上面铺2.0厘米厚
配制好的育苗土。
第1页共1页。
水稻暗室育秧技术标准
一、选用合适的品种:
选择耐秧苗期日照不足的品种,如柴稻、越优等。
二、准备暗室:
1.底部遮光:暗室底部需要采用黑色材料进行遮光,避免光线透过底
部照射到幼苗,阻止幼苗伸长,保持其健壮。
2.上部遮光:暗室的顶部可以采用遮光网或其他遮光材料进行遮盖,
避免阳光直射幼苗,但仍需保证充足的通风。
3.遮光门窗:暗室的门窗应采用遮光布或其他遮光材料进行遮盖,以
控制光照。
三、选择适宜的育秧基质:
使用适宜的育秧基质,如河沙、珍珠岩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以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
四、适时播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在水稻秧苗季节开始前
2-3天开始播种。
五、合理密度播种:
播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密度,一般每块苗床面积为1-1.2平方米,每块苗床播种适量的种子。
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温度控制: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幼苗发芽并加快生长,一般宜保持在25-30摄氏度。
2.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有效降低幼苗干燥、风化的风险,一般应保持在70-80%的相对湿度。
七、科学浇水:
1.浇水量要适宜:避免浸水或淹水,每日早晚各浇1-2次,一次约为苗床重量的1/3
2.控制浇水时间:水稻暗室育秧不宜过早浇水,以避免幼苗发芽后过长的基元生育期,一般在发芽后几天开始浇水为宜。
八、及时松土除草:
保持苗床土壤鬆松通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松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润度,一般每隔5天-7天进行1次。
九、防虫防病:
根据当地气候和病虫害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苗床附近的秽物和杂草,减少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古代水稻育苗方法
古代水稻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催芽:种子发芽并不需要大棚或薄膜来保持温度和湿度。
实际上,使用薄膜可能会导致催芽失败率高达98%,因为种子需要空气来呼吸。
一种简单有效的催芽方法是使用湿毛巾或手帕将种子包好,放在灶台旁边。
每天用温水浇一下,种子在24小时内就会开始“破胸”出芽。
2. 播种:将催芽后的种子播撒在苗床上。
苗床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种子,以保持土壤湿润。
3. 管理:在育苗期间,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
同时,要定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以保证秧苗的健康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水稻育苗方法可能因地域、气候和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水稻育苗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优化,包括使用温室、育苗盘、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以提高育苗效率和质量。
水稻钵苗育秧流程简介水稻钵苗育秧是一种常用的育苗方法,适用于水稻的育苗和培育初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钵苗育秧的流程和步骤,以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材料和工具准备•水稻种子•钵苗培育容器(如钵、盆、托盘等)•育秧土壤•育秧床(可选)•清水•种子处理剂(可选)步骤1. 种子处理水稻种子在育秧前需进行处理,一般可包括以下方法之一:•用清水进行浸泡处理:将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12小时,目的是使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出苗率。
•使用种子处理剂:将种子放入种子处理剂中按指定比例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力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 准备钵苗容器和土壤将钵苗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底部打孔,以方便排水。
准备好育秧土壤,可以选择市售的育苗土或自制的育秧土。
3. 填充钵苗容器将土壤均匀地填满钵苗容器,填充的高度应略高于容器的边缘。
4. 播种将处理过的水稻种子均匀地撒在填充好土壤的钵苗容器上。
撒种时要注意稠密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种子的数量。
5. 覆土用适量的育秧土轻轻覆盖种子,厚度一般为种子的2-3倍。
覆土后,轻轻用手按实,并稍微喷水以保持适度的湿润。
6. 保湿用喷雾瓶或细水龙头以细小的水流方式,对育秧床进行喷湿处理。
保持床面湿润有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同时,也需注意避免过度湿润,以免引发病害。
7. 环境控制•温度控制:为了促进种子的发芽,维持适宜的温度对于钵苗育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温度在28-35摄氏度之间。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加热垫或保温箱等。
•光照控制:水稻的幼苗对光照的需求较高。
在钵苗育秧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灯照射可促进幼苗的生长。
8. 管理和护理•定时保湿:保持育秧床的湿润程度非常重要。
需要定期喷水以保持床面湿润,每天喷水1-2次,避免过量和过度干燥。
•要及时除草:检查钵苗容器是否有杂草生长,及时进行除草,以避免杂草对水稻幼苗的竞争。
•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水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发现有害生物或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暗室育秧技术标准
1、选育种子:选择优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作为育秧材料。
2、发芽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放置2-3小时,取出晾干待用。
3、准备育秧盘:将育秧盘清洗干净,用蚊帐网覆盖底部,放入育秧介质,如蛭石球、菜籽壳、稻壳等。
4、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育秧介质上,每孔放1-2粒,保证距离适宜。
5、灌水:在育秧介质上均匀喷水,使其湿润。
6、遮光:用黑色遮光布覆盖育秧盘,放入暗室。
7、加温:初期室温控制在28-30℃,后期逐渐下调至28℃左右。
8、通风:暗室通风量要适宜,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9、浇水: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育秧介质湿润。
10、除草、除虫:及时除去育秧介质的杂草,并喷雾杀虫药物防治病虫害。
11、移栽:将育秧良好的幼苗移栽至水田,在水深约10-15厘米处插根,定植密度视品种及地域而定。
12、管理:水田中要控制水位,保持良好的通风与排水,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等管理措施。
水稻育秧技术 一、培育壮秧 育秧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秧..什么样的苗才是壮秧呢概括起来就是发根力强;植伤率低;插秧后返青快、分蒙早的秧苗..若想育出壮秧;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选好秧田、整好地、施足基肥 根据种稻计划;确定育苗面积..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做秧田..如盐碱地应洗盐;耕层含盐量降到0.2%以下..北方一季稻区多为旱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4000— 5000千克/亩;然后整平耙细;要求畦面平;高低不过寸..
二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优良品种..要求纯度高99.5%;发芽率高90%以上;发芽势强;整齐、饱满的种子..
1.晒种:播种之前;把种子摊放在席上;铺2—3寸厚;晒2—3天;每天翻动几次..
2.选种:一般进行风选、筛选和比重选三个步骤..比重选的做法是;每百斤水加食盐7.5一 lO千克左右;把种子放到盐水中搅拌;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秕谷杂物;取出沉到下面的饱满种子..要求快;一般应在4—5分钟内完成..立即用清水冲洗; 将盐洗净;取种做发芽试验然后浸种.. 3.浸种消毒:北方春播稻浸种一般3—4天;温度在12℃左右..种子吸水达种子重的40%时即可发芽..在浸种的过程中加1%的石灰水或代森铵;克瘟散乳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达防病目的..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1.播种期:要求适期早播..过早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生长慢苗生长弱;容易烂秧;过晚成秧率虽高;但影响适时栽秧..应根据气温变化、育秧方式等确定播期..无论早晚播种 都要求下种均匀..
2.播种量:随科技的发展;播量也有所变化..薄膜湿润育秧;亩播量大体在100一125千克左右..而旱育苗的播量在 350—400千克左右..播量大小和育秧方法、移栽苗龄有关;一般小龄苗移栽播量大些;大龄苗移栽播量小些..
二、防止烂秧和死苗 水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烂秧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烂秧包括烂种和烂芽..这种现象在水育秧、湿润育秧和直播田常有所发生..而死苗现象常发生在塑料薄膜育秧和旱育秧田中..
稻种育苗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种育苗是稻田种植的第一步,也是农民们繁忙的时节之一。
为了在田间获得高产和优质的稻米,良好的育苗工作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稻种育苗的过程。
一、选择优质的种子稻种育苗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优质的种子。
优质的种子是高产和优质的基础,所以农民们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外型完整、无病虫害和病毒感染的种子。
种子的品种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来选择,才能获得更好的产量。
二、浸种处理选好了优质的种子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浸种处理。
浸种的目的是让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农民们通常会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时间一般为6-8小时。
在浸种期间,农民们要定时检查种子的状态,确保每粒种子都充分吸收了水分。
三、播种浸种处理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播种了。
播种的方式有湿播和干播两种,一般采用湿播为主。
湿播是将种子均匀散播在育苗盘或者育苗床上,然后铺上一层薄土,再轻轻压实。
播种后要及时浇水,让土壤保持适当的湿润度,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四、育苗管理播种后,养好田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首先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如果土壤过湿,可采取适当通风或者减少浇水的方式来调节土壤湿度。
要定期检查苗情,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影响育苗效果。
五、移栽当稻苗长到3-5厘米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一般来说,稻苗移栽的最佳时间是在早晨或者傍晚,避免高温天气对稻苗的伤害。
移栽时要注意保护稻苗的根系,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以便促进稻苗的生长和生根。
以上就是关于稻种育苗过程的详细介绍。
通过精心的育苗工作,农民们可以培育出健康茁壮的稻苗,为稻田的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获得丰收的喜悦。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第二篇示例:稻种育苗是水稻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种育苗过程通常包括选种、清洗、浸种、发芽、播种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稻种育苗的整个过程。
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大全育好苗有助于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好的育苗技术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育苗技术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育苗技术大全1:怎样确定育秧期?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
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2:水稻育秧布量怎样确定?秧田播种量总的来说是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条件下,保证相应的光照,才能培育壮秧。
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人工手播或机械播)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
一般手播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种(发芽率90%以上)250-300克。
手播旱育大苗每平方米(6盘)播芽称200-250克;盘育机播中播,每盘播芽种95-120克,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苗密苗弱,返青慢,分菜晚,过少漏播率增加,补苗费工。
抛秧或摆插钵盘育苗,其播种量按每平方米300克。
3: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几种?提倡哪种方式?水稻的育秧方式有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如旱田地、轩田地、草田地、大地台及本田地旱育秧、塑料薄膜隔离物保温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旱育秧可分有孔和无孔育秧,按塑料薄膜覆盖情况可分大棚、中棚、小棚育秧,按苗床水分多少可分旱育秧和湿育秧。
目前,提倡的主要是大中棚旱育秧。
4:什么样的秧苗才算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什么?1、形态上表现生长健壮。
2、生理上表现代谢协调,生活机能旺盛。
3、叶龄适宜。
壮秧播后的表现是:1、发根力强。
2、抗逆性强。
3、返青成活快。
4、生产力高。
要培育壮秧,稀播是关键。
当前一些地区对稀播认识不足,播种量高,秧苗细弱拥挤,成苗率不高,播种后大缓苗。
所以育秧一定要强调适当稀播。
5:开闭式旱育秧有什么优点?1、苗床内空间大,受光面积大,吸收热量多,热效高,增温快,出苗早,秧苗齐,成秧率高。
2、秧苗整齐,生长势强,秧苗素质好。
3、操作简便,管理方便。
4、成本低、效益高。
6:开闭式旱育秧有哪些主要技术环节?1、育秧地选择应选用园田地、旱田地、菜田地、大地高台或本田的高燥处,不能有积水,地势不低洼,盐碱要轻。
2、旱整,旱作床。
3、铺好营养土。
4、播种前苗床处理好。
5、适量稀播种。
6、喷浇除草药剂。
7、覆盖地膜。
8、搭架,盖农膜。
9、苗田管理。
7:什么叫软盘育秧?有哪些优点?软盘育秧是近几年来宽床开闭式旱育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育秧技术,其突出特点是使用软盘育秧,培育出的秧苗整齐,叶片宽窄一致,薄厚均匀,规格化、标准化,既适合机械化插秧,更适宜人工插秧。
由于这种方式育秧床土是经酸化处理或加入床土地调制剂而配制成的标准化的营养土,为秧苗生长创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所以秧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育好,即使育苗期间遇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寡照或是高温干旱,大风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秧苗生长仍很正常,很少发生立枯病,青枯病,颇受欢迎。
软盘育秧的好处:1、秧苗素质好,不易发病。
2、能大幅度提高秧本田比例。
3、能促进育秧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管理方便。
5、降低育秧成本。
8:抛秧育秧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哪些?1、抛秧育秧盘:是一种特制的塑料盘,这种育秧盘可以育出土块的秧苗,育秧床土块不易散碎,运输方便。
2、抛秧育秧:每个育秧小槽所育的秧苗是一个空秧,所以在播种时不要下秧太多,否则播种量大,难育成壮秧,一般每个槽4-5粒即可。
3、没有使用抛秧盘育秧时,最好在起秧前用力在苗床上将秧苗切成豆腐块似的,以便抛出。
9:旱育秧出苗前应注意哪些田间管理事项?1、温度管理:为保证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
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
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
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2、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3、预防鼠害、虫害:防鼠办法是床面施磷化锌,即0·5公斤磷化锌加饵料(玉米、高梁等)25公斤,拌好后撒在床面上,预防蝼蛄用5%锌硫磷0·5公斤加煮熟的高磷50公斤,混拌后撒在床面上,每床撒少量即可收到防治效果。
当秧苗立针、青头后,及时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温灼伤苗尖。
10:旱育秧齐苗后应怎样进行通风炼苗?出苗后到揭膜炼苗这个阶段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是旱育苗成败的关键时期。
管理的中心是保证秧苗稳健生长,既要预防低温危害,又要防止高温“捂大苗“而造成徒长。
喷灭草药剂,出苗后根据杂草多少喷施敌稗乳油灭草。
在稗草二叶期前每标准床(22·5平方米)用20%的敌稗乳油50克,对5公斤水喷雾。
喷药的后24-36小时内不能浇水,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立枯病,喷敌克粉药液是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的重要措施。
分别在秧苗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期喷药。
第一次一叶一心期喷洒1500倍液,每平方米喷3公斤药液;第二次秧苗在二叶一心期喷1000倍药液,每平方米公斤。
喷药时选择天气晴朗、无风天气进行。
上午10时前有露珠,不要喷药。
当苗床土层干时应先浇水后打药。
11:旱育秧怎样进行温度和水温管理?1、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度-30度之间,若超过30度,打开农膜通风口降温炼苗。
炼苗时还要看天气,按温度变化进行;二叶一心时,床内温度保持在20-25度之间;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
2、秧苗出齐后,就应该注意适时适量供水。
尤其秧苗出齐后,一般应补一次水,但要考虑当时土壤墒情,确定是否补水的原则是:看床面土壤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表示缺水,就要补水。
补水的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以后,最好用晒水池的水,把水温提高到14-15度。
12:旱育秧受低温危害如何挽救?育秧期受低温危害后,不仅降低发芽率,还抑制秧苗生长。
水育秧多发生腐病和烂秧,旱育秧多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严重时大量死苗,尤其是根系发育不良和徒长的秧苗受害更重,常造成弱苗、苗小和缺苗等问题,耽误适时插秧。
秧苗受低温危害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及时对症下药,发生什么病及时用什么办法来治疗,搞好薄膜保温工作,降低地下水,减少苗床温度,还可在苗床上撒草木灰以及调节水层。
13:旱育秧秧苗到了插秧期不能及时插秧怎么办?秧苗到了插秧期,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插秧,这种情况下管理秧苗的办法有:一是继续“蹲秧“这种办法适于旱壮秧,旱生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的秧苗,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其它类型秧苗看当时苗情,要酌情给水,但也应减少给水量和给水次数,不旱到一定程度(不蔫)不给水。
二是采取秧办法。
14:旱育秧发生秧苗徒长怎么办?秧田期秧苗徒长是经常遇到的尤其在没通风炼苗前,秧苗遇高温天气易徒长。
此时,一些稻农更不敢揭膜通风,怕揭膜打蔫,发生青枯病。
不揭膜秧苗更徒长。
对徒长苗的处理要先灌水,水深到第一完全叶的叶枕之上,同时揭膜炼苗,待2-3天将水撤浅,还要继续炼苗,约3-4天左右,秧苗直立不打蔫,没有青枯病症状就正常通风炼苗。
还要酌情追肥,使其很快恢复正常生长。
防病灭草要及时。
15:旱育秧秧苗发药害怎么办?农药对水稻的药害,常因药剂变质、不了解农药性质误用,用量过多,浓度过高,施药不均匀等而引起,常用药害症状有:焦斑、黄化、畸形、青等。
因此使用农药前应认真检查,切不可草率用药,不要使用质量不好或变质失效农药。
发现受药害的秧苗,要灌水冲洗,降低农药浓度,减轻药害程度,加强水、肥管理。
16:塑料钵盘旱育秧的主要技术环节?1、选择秧田地:要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旱田地,园田地做育秧田,土质肥沃,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要长期固定,逐年培肥。
2、提倡秋翻地,秋施农肥,每平方米施腐熟速筋农肥10公斤。
秋做床,要整平耙细。
春翻地要做到早耕翻,耕深10厘米左右。
做床时,要打碎坷垃,整平床面,达到播种状态。
3、秧本田比例,常用的钵体秧盘规格是长61厘米,宽32厘米,434个小钵体的秧盘,约5个盘的面积为一平方米,每亩本田需用35-45个钵盘,秧田7-9平方米,秧本田比例1:72-148。
4、搭棚育秧,大棚要在结冻前挖好排水沟和埋桩孔眼。
棚高2·2米左右,宽7米,长40-60米。
棚内设两排置床,置床宽度3·2米,置床间留一条30厘米宽的作业道,靠棚模两边各留15厘米宽的空带。
棚内有效面积256-384平方米,可摆盘1280-1920个。
中棚高1·5米左右,宽6米,长20米。
棚内设两排置床,床宽2·7米,中间留一条30厘米宽的作业道,靠棚模两边各留15厘米空带。
棚内有效面积108平方米,可摆盘540个。
5、钵盘土配制,育秧盘土,其中肥沃旱田土占50%,腐殖土30%,腐熟酸性农肥20%。
如果没有腐殖土,可用肥沃旱田土70%,加腐熟酸性农肥30%,不能用砂土。
把盘土混合后,晒干,捣碎,用3-4目筛子过筛,每盘用土量2公斤左右。
盘土配肥:每200公斤过筛盘土,混拌吐秧剂2·5公斤,做到调酸、配肥、消毒三项作业一次完成。
17:秧苗“滞长“或形成“小老苗“是什么原因?一是早春气温低,炼苗不当造成通风口处秧苗产生长“滞长“,由于秧盘直接受冷风侵袭造成,这种现象常发生在窖床封闭式育秧。
二是苗术土太硬,不疏松,秧苗根系发育不好,根扎不下去,根系少、短,因而影响地上部生长,苗矮。
叶片短小,秧苗生长慢。
三是秧苗受低温冷害造成秧苗滞长。
18:秧苗期幼苗生长不整齐怎样调整?秧苗矮侧覆盖农膜,高侧暂不覆盖农膜,待整齐后再统一管理,这样管理3-5天就可以了。
水稻育苗管理方法真正育出高质量秧苗的标准是:清晰掌握水稻生长原理,采取后期的补救,让秧苗更好,达到如期的插秧,避免拖后。
在这种长时间高湿低温环境中,种子破土慢,自身消耗的养分过多,出土后,秧苗差容易感染病菌,目前多地已经出现立枯病,如果使用药剂不当,会加重,一定要处理好。
管控中要积极预防,避免浇水太勤,浮层土干了就浇水这是错误的方式,这样水稻由于高湿环境过多,温度偏低。
导致种子根部,硬壳出现大量棉腐。
轻微状态下不会有大危害,一旦棉腐病菌连片传染,相互交叉感染,造成较大危害。
容易造成整栋大棚损坏。
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水分管理。
要看土壤表层干不干、看叶尖露水是否均匀、中午叶尖是否大流。
如果符合不需要打水,一定不能让苗床过涝。
2.温度管理,水分看准再浇。
哪里干,浇哪里。
切忌全面浇水。
由于前期水稻出芽慢,造成养分消耗过高。
这种水养成的秧苗,如果通风过后极容易出现生理性的青枯。
根系发育不好,叶片生长速度过高,出现土长现象。
造成生理性青枯。
3.通风管理,根据当地农事现状,气候条件,根据秧龄进行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