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重要会议及其内容归纳 考点版
- 格式:doc
- 大小:37.54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上海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广州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会议一览(备注:A 内容B意义 + 补充说明①②③ + 注意点)1、1921.7.23 中共一大上海Aa规定了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1922 中共二大上海Aa确立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这是中国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①3、1927.8.7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Aa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4、1931.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B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5、1935.1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A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a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1935.12 中共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会议,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7、1937.8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A确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1945 春中共七大召开延安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使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9、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Aa党的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0、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北平召开A主要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1、1949.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A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2、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举行,B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1954.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A通过政协章程指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14、1956.4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Aa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该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b“双百方针”提出,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15、1956.9 中共八大召开北京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完全正确)Ba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b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16、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北京Aa 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B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
结果:脱离农村生产水平,伤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纠“左”的五个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
这些会议因以坚持“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前提,带有很大局限性。
8、庐山会议:(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间,彭德怀致信毛泽东,认为1958年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
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这是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否定。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1.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后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造成震动全国的“甲午国难”思潮。
2.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晚清政治制度和推进现代化,但因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二、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结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2.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等的新文化思潮,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满洲国”,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起进攻,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计划经济建设等,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了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界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内容:(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2)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2、中共二大-----1922年地点: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内容:(1)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由大革命失败到开展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地点:遵义内容:(1)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秋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展敌后抗战根据地。
8、中共七大----1945年地点:延安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9、九届二中全会----1949年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内容:(1)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2)提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力,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3)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2023年初中历史最全《重要会议时间轴》会议要点1894年兴中会成立(檀香山)①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孙中山开始早期的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东京)①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决定民报为机关刊物②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21.7.23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上海)①决定成立共产党,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
②意义:宣告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海)①内容: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②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明确敌人: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并没有提出反对资产阶级②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广州)①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合作方针为党内合作②意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条件,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24年国民党一大(广州)①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②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5年中共四大(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1927年八七会议(汉口)①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②成为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1929年古田会议(福建)①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初中历史重要会议集锦初中历史重要会议集锦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47)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49)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纲领从此党为实现民主革命纲领而奋斗.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表大会(上50)1924年广州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遵义会议(上60)1935年1月遵义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挥。
的转折点。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81)1945年4月延安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下2)1949年9月北平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21)1954年9月北京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此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27)1956年北京提出矛盾解决问题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足之处是,
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 1927年8月7日,汉口,紧急会议)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错误。会议选取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
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
运用马克思主义远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华北事变后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通过了《关于目 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会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决定用“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瓦窑堡会议继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解决了全党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解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8、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决议。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全面爆发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中国共产党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9、中共七大(1945年5月) 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共产党召开了七大。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代表大会。他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的另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是将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团结一致,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
10、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西柏坡) 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充分准备。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参加政协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及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族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通过了北平为首都,将北平
更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
13、一届人大(1954年9月)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 ①国体和政体,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经济政策,确立了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
向和途径。③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⑤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为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14、中共八大(1956年)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基本任务是:总结从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可能团结的一切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八大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这就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向。 (2)明确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初步探索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指出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可以允许一部分产品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自由生产。这就成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是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 (4)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5)初步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 (6)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方针。杜绝用行政的方法对于科学和艺术实行不适当的干预。
八大的路线和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缺陷,没有明确地指出阶级矛盾已不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15、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 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8、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
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11日)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
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
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20、人大六届三次会议:1985年3月,正式把“一国两制”定为基本国策。 21、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
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
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23、中共产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18日)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
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中共十六大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