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小学英语》Let's talk中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96.45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作者:陈香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6期【摘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是夯实学生英语知识基础,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文章简述了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有的误区;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与思考,尝试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误区对策现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存有哪些误区?1.教学时间分配问题。
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过分强化对语法、短语、词汇的教学,导致教学节奏把握不当。
2.教学情境使用过杂。
结合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但如果在对话教学中频繁构建教学情境,容易对学生造成“应接不暇”的疲劳感。
3.教学脱离现实生活。
由于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致使学习过程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不利于对知识的转化、迁移。
4.没有关注教学的整体性。
教学过程往往只局限于围绕文本内容展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5.缺乏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及时的评价与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为此,教学的主要时间也应用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
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文本,合理开展互动对话与练习活动;而句型及词汇的讲解则应科学定位目标,适当限制时间,确保学生在真正理解了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渗透词汇、句型、语法的教学。
对话教学的课型,作为教师关键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句型和难点句型,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口语互动与表达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会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辅助用具也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元。
现行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是使用最为普遍和频发的辅助用具。
多媒体技术集中文本、图片、声乐、视频及动画为一体,具有“能变会动”、“化抽象为具体”的良好功能体现,能有效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升教学质量作用显著。
二年级下册《Let’s talk》教后反思二年级下册《Let’s talk》教后反思范文二年级下册《Let’s talk》教后反思范文今天上午在二三班执教一课UNIT 3 Let’s talk,主要内容是There is a… in the room.句型,下面是总结的优缺点:1、备课之前我一直思索如何讲给孩子们听,There be句型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重点也是难点,在PEP教材中是五年级的内容,现在牛津教材二年级就碰到了,虽然要求不一样,但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直接接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记住。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找到一个非常相似的、简单一些的、易记易背的句型,相让孩子们熟悉、掌握后,再替换。
经过几天思考我决定先教他们What’s in the room?---It’s a …in the room.经过2课时的讲解、练习,我觉得孩子们掌握的比较好,决定引入There is a …in the room.2、课前的Warm up中我复习了3个有关于How的句型:How are you ? How is the weather? How do you go to school/Beijing/Hongkong?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发言踊跃,课堂气氛不错,起到了热身的作用。
3、我先出示一张房间图复习了已经学过的句型“What’s in the room? It is a in the room.”练习3、5句后,先听Let’s talk对话,然后让学生找出不同的之处。
找出区别是孩子们最擅长的,找出来之后我再亮出There 这个单词,这样从听觉和视觉上强调There这个词,马上再领读、带读。
出示另一张照片后,马上让孩子们再找句时就用“There is a in the room.”4、课堂内容准备较多,进度时间有些紧,有些满堂灌得感觉。
今后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多注意!。
小学英语PEP六上U4 A.Let’s Talk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A. Let’s Talk。
这节课是词汇课,主要是学习五个关于爱好的词汇,学会提问与回答自己与他人的爱好:What are your hobbies? I like singing。
考虑到本课内容难度不高,我根据学情增加了拓展词汇和句型,创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社团,鼓励学生创编新对话。
课堂中以猜一猜、唱一唱、说一说、同桌对话、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活动展开,着力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语用能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整体氛围良好,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表达兴趣浓厚,收到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
但是,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因此,我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听取老教师们的建议,做出如下改进:一、针对学习能力设计递进性训练我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对班级部分后进学生关注不够,导致此类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针对性训练不够,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教学设计上,我会针对班级部分后进生增加一些基础性的练习。
除此以外,在课堂上,我要提高对于后进生的关注度,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有时候就就算他没有举手,也要点名叫他回答,说错了不要紧,在纠错中让他学习,也让其他同学关注到易错点。
二、改进拓展部分创编新对话活动拓展部分的设计,我在设计时担心学生不会表达,给了较多的句型框架,对对话限制性较高,框死了表达句式,限制了表达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表达,学生展示的对话较为单一,创新性不足。
因此,拓展部分我应撤掉固定句型框架,改为提供必要的开头,以及一些可供参考的句式,将后半部分改为自由对话。
A: What are your hobbies?B: I like ___________. Because_____________.Do you like___________?B: Yes, I do. _____________./ No, I don’t.So I can join ______club.。
小学英语低年级Let,S talk有效教学探究《Let's Talk》是小学英语课程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
本文将围绕如何有效教授《Let's Talk》展开讨论。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教学的第一步。
低年级的学生对英语还不太熟悉,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较短,同时他们的记忆力也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学习。
《Let's Talk》中的对话和话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呈现语言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汇和句型。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Let's Talk》中的对话和句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并互相学习和帮助。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英语儿歌或英文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跳、动,从而增加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教学游戏,如抢答、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差异化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验、测试等形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帮助和纠正。
有效教授《Let's Talk》需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情境创设、交际能力培养、趣味性教学以及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强调:语言运用和交际性,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原则:大量输入、大量复现、适量输出教学目标: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关于教学目标: 摒弃习惯的以词、句的基础带动会话、语篇的学习。
我们更加提倡以语段、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多个情景的堆砌、轻课文整体情景的创设案例1例如:学习交通工具的对话时,为了教学其中的四个词组,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情景:(1)教师播放几位学生在超市购物的录像,并向学生提问:Where are they? 引导学生答出:They’re in the supermarket. 然后,教师出示“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的句子卡片,并领读;之后,师生进行以购物为话题的对话,教师问:How shall we go to the supermarket? 学生给出各种答案,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新词组by bike。
(2)教师呈现一张图书馆的图片,并提问:Is this a supermarket? 学生回答:No, it’s a library. 之后,教师对学生说:Let’s go to the library.学生纷纷应答:OK! 教师趁机提问:But how? How shall we go to the library? 并引导学生给出各种答案,进而引出又一个新词组on foot。
(3)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Mickey的VCD,并提问:“Where is Mickey?”学生回答:At the station.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出at the airport和in the theatre 这两个词组;然后教师提问:How can we go there? 通过引导学生给出各种答案引出另一个新词组by bus。
2019年26期总第466期ENGLISH ON CAMPUS试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文/王元婧当今社会中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为根据来合理设计英语对话交流,从而达到通过创建真实情景来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的。
通常来讲,对话都是以先听说后读写的模式来进行,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但是,在小学英语实际对话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却得不到重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理想。
一、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1.太过注重多种情境的堆砌。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是较为普遍的,同时也被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用于知识的掌握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基于此,教师会围绕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但是,在运用情境创设进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往往太过于注重多种情境的堆砌。
例如:在学习英语词组by bike、by plane、on foot、by car、by train时,这些词组都是一种出行方式的阐述而不过是不同工具,因此,可以设置相同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而不需要进行多种情境,如果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往往会引起一些不良现象,让学生对于同类意思的英语词组知识变得过于混乱,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起不到促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程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教授学生英语知识。
2.教师缺乏对整体课程的掌握度。
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对话教学课程的整体情况不够重视、且把握度较低。
从当前小学英语实际对话教学情况方面看,英语对话教学的开展是以某知识点切入,针对相关知识点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对文章的各个小节也会进行相应分析,看似毫无问题,教学过程很完美。
但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短文却缺乏综合性的分析,导致学生对每段知识点都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但是一旦把每段知识进行整合、连接起来,却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来理解,或者对整体内容进行通篇死记硬背完成文章整体的理解与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探讨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探讨齐贤镇中心小学封丽丽【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剖析了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探讨了情境创设,对话拓展与操练以及及时评价等在对话教学中的实施与优化,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对话教学误区情境一、问题提出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著名的论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对话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与研训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对话教学中难免存在以下一些误区:误区一:重讲解,轻操练【案例1】教学内容:PEP3 Unit 2 My schoolbag Part A Let’s talkA: Hi, Chen Jie. I have a new schoolbag.B: Really?A: Look! It’s black and white.B: Wow!It’s a panda!A: What’s in your schoolbag?B: An English book, a maths book, three storybooks and …A: It’s a fat panda.针对以上的对话内容,该教师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如What’s this?然后引出本课中的要涉及到的词汇:schoolbag, Chinese book 等,然后进行教学和操练,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最后再是跟读;而为了适当增加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增设了一个Guessing game。
分析与思考:纵观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来看不难发现新知的导入和呈现缺乏情景和意义,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对对话的操练和表演。
PEP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理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今天非常荣幸在这儿与大家一起交流小学英语教学的有关问题。
首先要感谢祁老师为我提供这个平台,有机会把自己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pep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
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关于pep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PEP教材特点PET教材是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加拿大Lingo Media 国际集团合编的一部小学英语教材。
PEP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音基础,初步的语感和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发展初步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关差异,增强国际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pep教材中课堂语法教学方式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学阶段英语PEP教材中共包含了哪些语法知识,然后根据三至六年级各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把相关的语法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中进行渗透式教学,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我认为小学阶段出现的比较典型的语法知识有以下内容:(1)是动词am,is,ar e的用法;(2)名词的单复数变化;(3)形容词的比较级;(4)现在进行时;(5)一般现在时;(6)一般过去时;(7)一般将来时;(8) There be结构;(9)have的用法等。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三、四年级因为是入门和初学阶段,其中的教材内容比较注重语言功能,很少出现纯粹的语法知识,大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好;介绍朋友;谈论颜色;谈论外貌;谈论数量;打电话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可以渗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是动词am,is,are的用法和have的用法等。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Unit1BLetstalk教学反思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料设计
Unit 1 B Let’s talk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实际,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对话,会询问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年龄、身高、重量以及长度,并做比较。
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材料,并能运用材料进行拓展与延伸,是英语课堂有效与否的关键所在。
教学Let’s talk时,我曾经以为,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也就是四会句子,被学生熟练掌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功夫去训练拓展练习。
殊不知,英语课堂有效与否,不仅应该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应该看他们学会了什么,能不能运用所学。
教师只要求学生听懂会说文章中所给的语言材料,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学生只会背所学的单词和主要句型,不会运用所学进行交际的现象。
培养出的学生只不过是背书的机器。
这与我们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与对话课的功能或目的相抵触的。
这样的课堂称不上是有效的。
因此,在本课中,以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要求学生用尺子量一量,用语言材料说一说。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别环节还没有处理好,所以没能在课堂上实现。
)这样,就对基本句型“How heavy are you? How tall are you?”进行了拓展延伸,运用活动来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料设计。
例谈PEP教材Let’s talk板块的教学策略Let’s talk板块是PEP教材中一个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
修订后的人教版PEP英语教材中的Let’s talk板块旨在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在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话语篇中,让学生整体体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并作为范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对话教学的重点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培养学生运用单元核心句型和表达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然而在实践的对话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存在着对话课型不明确,语用功能模糊不清,缺乏统一的话题和语境等问题。
本文笔者结合2014年11月参加的“中国名师大讲堂”活动中执教的一堂对话教学课例,谈一谈自己对于Let’s talk板块教学的理解和教学的策略。
该课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上第四单元I have a new pen pal A部分的对话。
一、围绕中心话题,语境梯度呈现话题(the topic of conversation)是谈话者的中心。
在对话教学中确定中心话题并围绕此话题谈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该话题下可以谈论一些什么内容,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在该话题下所说句子的语用功能,以培养学生在某个话题中能恰当地谈论事物的能力。
本课的对话教学内容是Zhang Peng和Oliver在讨论他的笔友Peter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图1)。
从对话文本的内容可知,Zhang Peng 和Oliver主要在讨论Peter的爱好,如reading stories,doing kung fu,swimming和singing。
因此,有些教师以为本课的中心话题就是“Hobbies”。
然而笔者认为本课的话题不仅仅只是单一地讨论“爱好”,而是应当结合单元主题“I have a pen pal”综合地谈论某个人物的信息,如姓名、年龄、外貌、来自哪里等等,其中也包含“Hobbies”。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着谈论“I have a pen pal”这个中心话题,设计了三个语境中的操练活动,并梯度呈现,以突出“谈论某人基本信息”的语用功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