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17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德州)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0年12月5日顺利到达南极中山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B. 此时正值南极地区的暖季C. 中山站在太平洋沿岸D. 中山站在长城站的西北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其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12月5日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故选:B【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南极地区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需识记。
2.下列比较适合北冰洋通航的月份是是()A. 1月B. 2月C. 8月D. 12月【答案】 C【解析】【分析】1、2、12月气温低,北冰洋处于冰封状态,通航难度大。
8月为夏季,大量冰层融化,通航相对容易。
【点评】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全部结冰,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北极的暖季,冰川融化。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A.15°E,23.5°NB.45°W,23.5°SC.15°E,23.5°SD.45°W,23.5°N(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白昼时间很长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答案】(1)A(2)D(3)C【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图判读、世界海陆分布、北极地区地理概况。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黄山)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A. 3、4、5月B. 6、7、8月C. 9、10、11月D. 12、1、2月【答案】D【解析】【分析】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和中山两个科学考察站。
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
故选:D【点评】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即12月~次年2月在北半球是冬季,而在南半球则是夏季。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此知识点。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储在两极地区,这说明()A. 两极地区气候酷寒B. 两极地区降水丰富C. 两极地区是降雪最丰富的地区D. 两极地区都是海拔最高的地区【答案】 A【解析】【分析】南北极地区全年严寒,没有什么降水,降雪,故BC错误,南极地区平均海拔最高,而北极不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
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3.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的房屋设计,主要是为了()A.防止风雪掩埋B.防御洪水灾害C.避免动物侵扰D.适应崎岖地形(2)下列科学研究,不属于南极科考队员科考项目的是()B.冰川考察C.气象监测D.天文观测【答案】(1)A(2)A【解析】【分析】(1)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该地区无雨林植被。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
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地震海啸B. 全球变暖C. 板块的运动D. 注入的河水大增(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D. 北极熊正在休眠【答案】(1)B(2)B【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
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
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
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地震海啸B. 全球变暖C. 板块的运动D. 注入的河水大增(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D. 北极熊正在休眠【答案】(1)B(2)B【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
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
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泉州)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A. 北美洲B. 大洋洲C. 南极洲D. 亚洲【答案】C【解析】【分析】南极洲降水稀少,但因温度太低,所降淡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不会蒸发,仅靠升华减少的水量极微小,所以经过亿万年的累积,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故选:C【点评】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根据淡水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筛选出正确选项。
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1)关于上图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①,跨经度最广B. ①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C. 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是⑥大洲D. ②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大洲平均海拔最高(2)关于各大洲之最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洲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B. 大洲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C. 大洲③有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D. 大洲④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3)小明同学对各大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A. ①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B. ④是世界上湿热的大洲C. ③被称为“热带大陆”D. ⑦大洲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答案】(1)C(2)D(3)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 ①是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A不符合题意;B. ①是亚洲,④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不符合题意;C. ⑥是大洋洲,是世界上古老动物最多的大洲,C符合题意;D. ②是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③是非洲,而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D不符合题意;(2)A. 大洲①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A不符合题意;B. 大洲②是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B不符合题意;C. 大洲③是非洲,世界上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C不符合题意;D. 大洲④是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D符合题意;(3)A. ①是亚洲,亚洲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区面积最广的大洲。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青岛)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1)A点的坐标是()A. 70°N,30°WB. 70°S,30°WC. 70°N,30°ED. 70°S,30°E (2)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A. 南方B. 西方C. 东方D. 北方【答案】(1)D(2)D【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提示可知为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结合图示得知:A点的经纬度是(70°S,30°E)。
故选:D(2)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北,所以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北。
根据题意。
故选:D【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以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A.15°E,23.5°NB.45°W,23.5°SC.15°E,23.5°SD.45°W,23.5°N(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白昼时间很长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答案】(1)A(2)D(3)C【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图判读、世界海陆分布、北极地区地理概况。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江西)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蛛形结构和高架设计(如图3)。
读图,完成小题。
(1)泰山站的房屋设计,主要是为了()A. 避免动物侵扰B. 防御洪水灾害C. 防止风雪掩埋D. 适应崎岖地形(2)下列科学研究,不属于南极科考队员科考项目的是()A. 雨林调查B. 冰川考察C. 气象监测D. 天文观测【答案】(1)C(2)A【解析】【分析】(1)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
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该地区无雨林植被。
2.(东营)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第四次北级科学考察。
有关北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北极考察,除了对抗风雪寒冷外,还要防范北极熊的袭击②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至9月③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④北极地区资源贫乏,科考的价值不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解析】【分析】①、在北极考察,除了对抗风雪寒冷外,还要防范北极熊的袭击,叙述正确,符合题意;②、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月至9月,此时间正好是夏季,叙述正确,符合题意;③、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资源都很丰富,科考的价值都很大,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南极地区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对比记忆有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玉溪)有“南极主人”之称的动物是()A. 企鹅B. 海狮C. 北极熊D. 海象【答案】A【解析】【分析】企鹅能在地球上气候最寒冷,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存至今并繁衍后代,它们成为南极冰雪大陆上的真正主人,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训练”有素,既能直立行走,又能在冰盖上匍匐爬行,还有游泳冠军之美称,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
故选:A【点评】依据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来解答此题。
2.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A. 11月至次年的3月B. 5月至10月C. 1月至6月D. 7至12月【答案】 A【解析】【分析】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
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3.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A. 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 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C. 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 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答案】 C【解析】【分析】解: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南极科学考察在12到2月最合适,南极属于暖季。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下图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漳州)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海拔最高的大陆B. 淡水资源储藏丰富C. 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D. 年平均降雪量比长白山多(2)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长城站B. 中山站C. 昆仑站D. 南极点【答案】(1)D(2)A【解析】【分析】(1)A、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故A正确;B、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故B正确;C、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故C正确;D、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故D错误。
故选:D(2)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我国的中山站、昆仑站,以及南极点都位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而我国的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点评】(1)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
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考查极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本题主要考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
2.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为北极地区,B为南极地区B. A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B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C. 影响AB两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和地形因素D. 长城站在罗斯海新站的西北方向【答案】 D【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A为北极地区,B为南极地区;A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B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影响AB两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和地形因素;长城站在罗斯海新站的东南方向;D符合题意。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东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
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B. 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C. 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D. 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多狂风【答案】D【解析】【分析】A、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考察站中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有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中山站、昆仑站;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多以冰川形式存在;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考察站、动物、淡水资源及其气候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A.地球的大小B.地球自转方向C.地球的形状D.地球表面地貌(2)该季节()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答案】(1)C(2)A【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
(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聊城)如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西半球B. 南临太平洋C. 位于北寒带D. 距北极点约为610千米(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A. 气温较高B. 平均海拔较高C. 科学考察站较多D. 居住人口较少【答案】(1)C(2)A【解析】【分析】(1)黄河站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与极点相隔11°05′。
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与极点相差约1210千米,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气温较高,平均海拔较低,科学考察站较少,有常住人口,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故A正确。
故选:A【点评】(1)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2)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
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2.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已经在罗斯海西岸地区的M处完成规划选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点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B.一年出有极昼极夜现象C.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问D.一年中有1次太阳直射(2)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A.严寒大风B.淡水缺乏C.闷热潮湿D.沙漠广布【答案】(1)B(2)A【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得知:M点位于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范围是60°--90°);气候是终年寒冷;在北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无阳光直射。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所以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酷寒烈风。
故答案为:(1)B;(2)A;【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3.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
读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前往南极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A. 3月-5月B. 6月-8月C. 9月-11月D. 12月一次年2月(2)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A. 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B. 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白色宝库”C. 地面泥泞,游客鞋子易弄脏D. 气候寒冷,很多旅行者感冒(3)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A. 北极熊B. 袋鼠C. 企鹅D. 长颈鹿【答案】(1)D(2)A(3)C【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在季节上是相反的。
每年的12月—次年2月,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的南极位于暖季,并且有极昼夜现象,最适合南极科学考察。
故D符合题意。
(2)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其环境变化会对全球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要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
(3)企鹅是南极的“主人”;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 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代表性动物。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C;【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福建)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7、8月份B.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袋鼠和鸸鹋C. 南极地区降水多,有“白色沙漠”之称D.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A、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的大陆。
这里一年到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只有暖季和寒季的区别。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故A 错误。
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故B错误。
C、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
故C错误。
D、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故D正确。
故选:D【点评】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是惟一的高纬度大陆。
除南极半岛外,南极大陆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四周被辽阔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所包围,远离其他大陆。
南极大陆表面几乎全被茫茫冰雪所覆盖,海洋中到处漂浮着亮晶晶的冰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冰雪世界”。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资源和自然环境特征,理解解答即可。
5.(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
回答下题。
(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 严寒B. 烈风C. 暴雨D. 冰山崩落(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A. 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B. 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C. 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D. 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答案】(1)C(2)D【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
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
故选:D【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
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
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
6.(聊城)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B. 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东半球C.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D. 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答案】C【解析】【分析】A、与长城站相望的大洲是南美洲,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长城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虽少,但该大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本题考查我国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7.(保定)如图是“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地所属大洲是()A. 欧洲B. 亚洲C. 北美洲D. 非洲(2)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南方向【答案】(1)B(2)A【解析】【分析】(1)根据大洲分布及相对位置判定,图中甲是亚洲,根据题意。
故选:B(2)根据题干可知,该地经纬网为北半球,根据北纬向北增大,可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图中经度甲大于乙,位于乙的东面。
由此得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结合选项。
故选:A【点评】(1)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观察七大洲的分布,为基础题。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此题考查的是经纬网上方向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
8.(泉州)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A. 北美洲B. 大洋洲C. 南极洲D. 亚洲【答案】C【解析】【分析】南极洲降水稀少,但因温度太低,所降淡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不会蒸发,仅靠升华减少的水量极微小,所以经过亿万年的累积,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故选:C【点评】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根据淡水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筛选出正确选项。
9.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南极冰盖面积广,储存了世界淡水资源的70%。
某校地理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
下图是竖版世界地图及阿拉伯半岛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学们提出该研究课题的原因最可能是()A. 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B. 沙特阿拉伯人口稠密需水量大C. 气候变暖南极地区冰川融化量大D. 南极地区濒临四大洋运输方便(2)你认为该课题应该重点研究()①全球气候变化情况②选择运输的起止点③冰山的运输方式④冰山的运输路线⑤沙特阿拉伯缺水原因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③④⑤(3)将南极的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的合理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是()A. 铁路运输—灵活机动B.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C. 管道运输—施工较容易D. 水路运输—运输量较大(4)有同学认为运输终点应选择红海沿岸,原因是这里()①人口集中,城市数量较多②地势较高,便于输水③石油污染严重,水质较差④纬度较高,冰山损失较少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从南极大规模运送冰山到沙特阿拉伯最有可能()A. 缓解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B. 加剧沿线海域石油污染C. 减小南极的臭氧空洞面积D. 加重阿拉伯半岛酸雨现象【答案】(1)D(2)C(3)D(4)A(5)A【解析】【分析】(1)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这是该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南极地区濒临四大洋运输方便,有可能能解决阿拉伯淡水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