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6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学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掌握其主要过程及结果。
2.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以及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等背景。
(2)武昌起义:讲解起义的经过、意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辛亥革命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2. 武昌起义起义经过意义3. 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4. 辛亥革命结果及历史意义政治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武昌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等。
(2)武昌起义的经过:1911年10月10日,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武汉三镇。
第9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6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精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曰知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
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A正确;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都发生在萍浏醴起义之后,排除BCD。
故选A。
2.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此历史事件指的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广西起义【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出自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大意是: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它将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
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又名黄花岗起义。
故C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排除A;安庆起义失败后,徐锡麟遇难。
排除B;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排除D。
故选C。
3.有一座城市,在推翻清王朝的过程中,被孙中山赞“有首义之功”;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战争中,它成为主战场,被赞无愧于“英雄之城”。
它是A.北京B.南京C.重庆D.武汉【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作为首义之城,这里曾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枪,奏响了推翻延续200多年的清王朝和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胜利,故D符合题意;北京是清朝的都城所在地,故A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B不符合题意;重庆与辛亥革命没有之间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具体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观念的推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a. 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危机加深。
b. 阐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2)辛亥革命的过程a. 介绍武昌起义。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等。
(3)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a. 介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b. 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结束封建帝制、推广民主共和观念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为题,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a.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什么?b. 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c.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2.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历史意义。
a. 背景介绍: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讲解: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分析: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氛围。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相关试题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a. 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b. 请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a.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第9课辛亥革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为国家挺身而出的理念!二、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II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材料:“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一一习近平【新课设计】回忆:19世纪末,当越来越多的人希冀通过改良的方式拯救祖国于危亡之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行者开始了革命救国的伟大尝试,根据上节课学习,回忆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做了哪些准备?(学生回答)宣传革命思想、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形势一日千里!革命救国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以孙中山、黄兴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掀起了表表烈烈的反清斗争!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42、P43页文字,完成以下表格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观看剪辑视频“革命志士的奋斗.出示材料:材料一:徐锡解临刑前,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终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