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八章 高级土壤化学之土壤的氧化还原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7.89 MB
- 文档页数:76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是指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所构成的一个复杂
体系。
氧气、水和有机物质是构成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影响着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从而影响着土壤的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中的氧化反应包括硝化作用、铁锰氧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等,这些反应过程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还原反应则包括还原硝酸盐、还原亚铁离子、还原二氧化锰等过程,这些反应过程则会产生能量。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过程,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以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和代谢。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提供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适应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需求。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还可以影响土壤中的化学性质,如影响土壤中的氮循环、有机物质分解和铁锰的形态转化等。
同时,土壤氧化还原体系还可以影响土壤中的物理性质,如土壤颜色、孔隙度、水分和空气含量等。
总之,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是土壤中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它与土壤中的生产力、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生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 1 -。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名词解释在农业、环境科学和地质学领域中,土壤的氧化还原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和性质,对于土壤中的元素循环和有机物分解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解释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相关的名词,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化学反应。
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氧化,另一个物质获取电子还原。
在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涉及多个元素之间的转移,例如氧气、水、氮、硫和铁等。
这些反应可以影响土壤的化学特征、生物活性和环境效应。
2. 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态是指物质中某个元素的电子状态,即元素失去或获取电子所处的状态。
氧化态越高,元素失去的电子越多。
还原态则相反,表示元素获得的电子较多。
在土壤中,不同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平衡可以反映土壤的氧化还原特性。
例如,土壤中的氧气存在时,铁的氧化态较高;而在缺氧情况下,铁的还原态较高。
3.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和趋势的指标。
它表示在标准条件下,物质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电势差。
氧化还原电位可以通过电位计等仪器测量,用标准电极为参照。
在土壤中,不同元素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异可以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速率。
4. 缺氧和氧化还原梯度缺氧是指土壤或水体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在土壤中,由于微生物代谢和根系呼吸等作用,有些区域可能会形成缺氧环境。
这种缺氧环境通常会导致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并形成氧化还原梯度。
氧化还原梯度是指土壤中不同深度或位置上的氧化还原性质的逐渐变化。
这种梯度可以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养分转化和有机质分解等过程。
5. 氧化还原容量氧化还原容量是指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潜力和强度,通常使用氧化还原滴定实验进行测定。
氧化还原容量可以反映土壤中可供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和反应物质的含量。
较高的氧化还原容量表明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较为活跃,有助于维持土壤养分循环和微生物代谢。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H+的来源:1水的解离2碳酸解离3有机酸解离4酸雨5其他无机酸:如硝化细菌活动产生硝酸6土壤中铝的活化:H+进入土壤中吸收复合体后,随着阳离子交换作用的进行,土壤盐基饱和度逐渐下降,而氢饱和度渐渐提高。
当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或铝酸盐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的H+超过一定限度时,这些胶粒的晶体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有些铝八面体被解体,使铝离子脱离了八面体晶格的束缚,变成活性铝离子,被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粘粒表面,转变为交换性Al3+,铝离子与水分解的OH-结合形成羟基铝离子,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加。
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只有转移的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显示酸性,故称为潜性酸。
土壤潜性酸是活性酸的主要后备来源,它们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属于一个体系中的两种酸。
土壤碱性的成因:形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1碳酸钙水解2碳酸钠水解:碳酸钠在水中能发生碱性水解,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
3交换性钠的水解:交换性钠水解呈强碱反应,是碱化土的重要特征。
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1气候因素:土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频繁交替的特点2生物因素3母质影响:母质是碱性物质的来源,风化体含较多的碱性成分。
注:从六大成土因素来回答: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1气候影响:南方多雨,盐基淋失强烈,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土壤多呈酸性。
西北雨量较少,盐基淋失较弱,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壤多呈现碱性。
2母质影响3自然植被:一些耐盐、耐碱植物会选择性的富集盐基离子,其残体分解后会促进土壤碱性的发展。
4地形:地形高土壤盐基淋失较强烈,pH可能较低。
低洼处土壤多接受盐基的淀积,pH可能较高。
5人类耕作活动6盐基饱和度:一定范围内,盐基饱和度越高,pH越高7氧化还原条件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土壤pH: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石灰位:将氢离子和钙离子数量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