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生水利发展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
浙江水利优秀调研报告材料浙江水利优秀调研报告材料写1000字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浙江水利建设现状,评估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探索解决水利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浙江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对浙江省内的一些重要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水库、水电站、防洪工程等。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浙江省内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和使用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的评价和对问题的看法。
最后,我们从浙江省水利厅和相关部门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对浙江水利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三、调研结果1.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浙江省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较为完善,包括水库、水电站、防洪工程等方面。
这些工程在保障水资源、防止洪涝灾害、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在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正常稳定。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老旧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工程的运行效果;一些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不够高,对工程的管理和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掌握不到位的情况。
3. 水利问题解决的途径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
首先,建议增加对老旧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投入,提高工程的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浙江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总体来说,浙江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浙江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本次调研报告的成果,采纳其中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水利事业能够更好地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支撑和保障。
杭州市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的矛盾及对策建议作者:暂无来源:《杭州》 2015年第2期文/徐玉裕在“五水其治”开端之年,我市城市河道治理I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打赢”五水其治”玫坚战,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不断扩展与自然生态日益萎缩的发展矛盾,也是士刀实改善民生保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o在“五水其治”的过程中,探索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城市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新路,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层城市,应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题中之义。
目前,我市470条(段)城市河道中,已整治河道215条(段),与2013年相比城市河道水质总体出现好转趋势,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下降7.3%。
但是随着城市河道治水工作的深入,也日益暴露出城市河道水质长效改善不足、部分城市区域大市政还不配套、市民不规范行为和城市八小行业对城市河道的污染、城市偷排泥浆和偷倒渣土等违章违法行为突出、城市河道长效管养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及矛盾。
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治水措施的工程性与水质改善的长效性相矛盾。
在实际治水过程中,过分强调工程措施,治理经费可以暂时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保障,但随着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结束,城市河道日常养护的长效保障经费缺口较大,城市河道治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随着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推进,部分整治建设到位的城市河道水质长效改善措施缺乏已成为今后主城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河道面临的新常态。
同时,通过工程措施消除城郊结合区域、未整治城市河道外源污染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随城市发展而来的新问题已成为主城区已治理完成城市河道(例如中东河)的主要污染源,针对比如初期雨水、阳台废水以及小区业态调整带来的新污染问题还未形成城市河道水质长效改善机制。
治水工程的局部性与水系治理的全局性相矛盾。
目前,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多依赖于城市河道的工程建设,治水工程的区段性与河道水系治理的系统性要求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实事上存在大量部分治理河道(即河道未全段进行治理),此类城市河道输入性污染还较严重;部分城市河道(丁桥区块、笕桥区块)按照市、区两级规划已完成了治理工作,但是城市河道周边大市政不配套问题还很突出,城市河道沿线截污纳管无法有效解决河道外源输入污染。
浙江水利优秀调研报告浙江水利是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水利事业的发展,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我们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对浙江水利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浙江水利工作现状1.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浙江省通过建设水库、渠道、泵站等水利工程,有效调水保证了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
2. 水资源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浙江省积极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考核,推行水价改革,有效保护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积极开展。
浙江省注重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抗旱应急体系,减轻了灾害损失,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1. 水利工程建设仍有不足之处。
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2. 水资源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地区水资源管理不严格,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问题突出,有待进一步改善。
3. 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仍需加强。
一些地区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不到位,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导致灾害损失加剧。
三、解决办法1. 加强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
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设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考核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水质。
3. 加强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
加强水灾防治规划,完善防洪设施,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加强抗旱工作,建立健全的抗旱应急体系。
四、总结通过对浙江水利工作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浙江水利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推动浙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杭州城市水源现状及对策
谢骏;陈妍曙
【期刊名称】《大科技》
【年(卷),期】2013()12
【摘要】本文介绍杭州供水现状的基础上,从水源地安全、原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水源地的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并提出了建设城市多水源保障格局,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2页(P115-116)
【关键词】水源地;供水安全;对策建议
【作者】谢骏;陈妍曙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村水利管理总站,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
【相关文献】
1.我国城市饮用水源现状及防护对策 [J], 张磊;刘捷;
2.我国城市饮用水源现状及防护对策探究 [J], 许泽君
3.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及水源保护对策研究 [J], 王瑜
4.乐山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J], 赵志坚;丁平天
5.滁州市城市供水水源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J], 汤义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水资源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快速进步,一些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和安全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城市,其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本文将对杭州市的水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杭州市水资源的总体情况杭州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6596.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为16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0%。
杭州市地处于江浙沪地区,整个地区的降雨量大,地下水资源充足。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天然水库和地下水源,这些水源被公认为是杭州市的优势和短板。
二、杭州市水资源供需状况1.供给状况:零星的降水量和地下水资源难以满足杭州市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杭州市在工程和政策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供应。
杭州市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自来水、天然水和水库。
当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供应受到限制时,杭州市常常从供应天然水和水库的水源处调水,以确保城市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2.需求状况: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杭州市不断增加的需求使水资源逐渐紧张。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都加剧了水资源的不平衡,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另外,由于市区面积越来越大,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水资源的价格。
三、杭州市水资源利用状况1.居民用水在居民用水方面,杭州市政府着手加大了自来水管道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以提高自来水的覆盖率。
此外,杭州市宣传节水、减少浪费等节约用水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当前,由于经济非常发达,对使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用水量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杭州市水资源利用的不均衡。
2.工业用水杭州市的工业用水主要分布在滨江和余杭等地,这些地区的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杭州市水资源的不平衡。
目前,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对大型工业用水进行限制,以降低整个城市用水的总量,减少杭州市水资源的压力。
Value Engineering1市政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给排水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市政给排水系统直接决定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规划工作,有利于调度居民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
其次,在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规划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其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人员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规划方案,例如,在给排水系统科学谋划厂站布局,节约系统性运行成本;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水平,科学计算供排水量规模,提高市政给排水规划的整体效果等。
2市政给排水规划中的常见问题2.1供水规划常见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大,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紧张、饮用水匮乏问题。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过程中,必须在确保正常供水的基础上,遵循水资源充分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确保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经济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目前,在供水规划中,常见的问题如下:2.1.1水源、水质、水量问题在水源、水质上:以余杭区为例,在2020年以前,原水除山区水厂取用水库水之外,其余水厂全部以苕溪水为原水,上游来水水量不足,枯水期太湖水倒灌,水质较差,总体水质极不稳定,间接影响供水水质,该原水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采用单一的来源的原水,可靠性、安全性不足。
亟需外部水源的补充。
在供水量上:根据余杭区供水跟踪数据,2005年至2016年最高日用水量平均增幅为7.5%。
但最近几年,有增速加快的趋势。
在原有的供水系统基础上,由于供水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片区供水水压偏低,用水受到较大的限制,供水高峰投诉较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用水量会有一次突变式增长。
供水量短缺的情况会日益明显。
2.1.2水厂、主干管网局部问题在城市区域布局调整,水源调整及市政建设等情况下,原有水厂、主干管布局结构未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长距离管道输水,小管径大水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作,其意义重大。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和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将水利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程管理上来,建立健全水利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实现。
进而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基本任务问题分析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have seriously and deal with problems in managemen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ill be the focus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 transferred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oun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e full play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unction and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keywords: analysis of the basic task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工程项目建设下对质量、安全要求较高,特别是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文章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安全监督;监督管理引言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全面保护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近些年我国虽然优化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完善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仍旧存在不足之处。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1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水利工程施工的耗时长,投入资金大,涉及项目复杂,施工环节多,使得监督管理的难度增大。
如果无法保障施工质量,自然会产生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顺利推进。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为项目施工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通过严抓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强化项目建设的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此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计划,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并通过可行的解决方案迅速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项目安全推进,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保证。
可见,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2.1组织结构不统一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式比较多,水电管理局和施工单位都承担着监督管理的责任。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缺乏统一的管理监督组织结构,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水利工程质量,要想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需要发挥法律保障作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但是我国有关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2.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关键环节把握不够严谨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项目建设法人质量责任制、建设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政府部门质量监督体系四大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公式建设的质量监督一般都是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的一些环节出现了问题。
深入探讨水利工作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水利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作之一,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水利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水利工作的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利工作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此外,应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加强水污染治理,确保水质安全。
2.智能化和信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水利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系统,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水利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建设与保护。
通过修复湿地、生态补水等措施,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
此外,应加强对于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1.强化水资源管理: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方式。
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此外,加强水资源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2.加强水灾防治:增强对水灾的预防和抗灾能力,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加强对于重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其抗灾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水灾应急管理,提高救灾的效率和准确性。
3.促进农业水利发展:农业水利是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利的供水能力和灌溉效率。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发展现代农业水利,推动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4.推动水利工作与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水利工作与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水环境的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利工程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水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养护。
但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
这导致一些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新,设备老化、损坏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2、维修养护技术水平不高部分维修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维修养护任务。
同时,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足,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
3、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体制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导致工作协调不畅,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
此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保证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缺乏预防性维护意识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往往侧重于事后的抢修和修复,而忽视了预防性维护。
这使得一些问题在初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逐渐积累恶化,增加了维修成本和难度。
5、材料和设备质量问题在维修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材料和设备不符合标准要求,影响了维修养护的效果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6、环境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多处于自然环境中,受到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对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带来挑战,如极端天气导致水位异常变化,增加了工程的运行压力和维护难度。
二、解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的对策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水利设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和更新。
同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新时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因此,在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期间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给予更多关注,这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数量相较于以往也有增多。
但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同问题,问题的出现对于水利工程优势的发挥会产生很大影响。
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要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减少问题的出现。
怎样更好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是当前水利工程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对策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1)提高工程运行效率。
水利工程是为了调控水资源和保障水安全而建设的,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管理体系,可以规范工程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运行管理,可以降低能耗、减少人工操作错误,提高工程的水量调控、排涝和治理能力,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提升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对于防洪、防汛、供水和灌溉等水利重点工程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工程设备的监测、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运行管理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抗灾和抗灾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3)优化资源配置和节约成本。
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建设和运维。
通过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运行管理标准化可以帮助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4)规范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标准化可以提高管理规范性,确保工程按照既定要求进行运行和管理。
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有利于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涉及饮水、灌溉、供水等生活和生产的水利工程来说,规范的运行管理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常见的几个问题(1)管理目标混乱。
浙江水利发展的趋势
浙江水利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综合利用: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逐渐成为宝贵的资源。
因此,浙江水利发展的趋势是更加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水库建设、灌溉设施改造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水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水环境污染成为浙江水利发展的重要问题。
未来的趋势是加大对水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量。
3. 水资源调配:浙江省地势起伏,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未来的趋势是通过水资源调配,实现水资源的均衡利用。
例如,通过引水工程将富余的水资源引到水源匮乏的地区,满足当地的水需求。
4. 水灾防治:浙江是一个沿海省份,自然灾害频发,水灾防治是浙江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
未来的趋势是加强水灾防治的力度,通过修建防洪设施、加强水文监测等手段,减少水灾造成的损失。
5. 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水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趋势是推动水利系统的智能化建设,通过远程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水利设施的管理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体来说,浙江水利发展的趋势是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调配、水灾防治和智能化应用的方向上不断努力,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小江(杭州段)水域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钱学诚;何晴;袁祥海;陆一奇;陈敏芬【摘要】西小江(杭州段)是浙江萧山蜀山平原的一条重要河道,兼具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美化环境、渔业养殖、航运、发电、供水等功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西小江水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功能区水质、行洪排涝、水域岸线保护利用,以及水域保护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西小江水域保护的总体状况较不理想,为此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质保护改善、排涝设施升级改造、水域功能优化调整、水域管理信息化的建议.【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6)002【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西小江;水域保护;评价分析;对策【作者】钱学诚;何晴;袁祥海;陆一奇;陈敏芬【作者单位】杭州市河道管理总站,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水域是指现状或规划条件下,具有一定规模的承泄地表淡水水体的区域范围总称.包括河道、水库、山塘、湖泊、骨干渠道、水库、蓄泄洪区等.水域不仅在水资源承载、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兼具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美化环境、渔业养殖、航运、发电、供水等众多功能,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域保护主要通过保护和新建水域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以确保足够的水域面积和水体容积,同时通过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良好的水质,给流域的防洪排涝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 西小江水域概况西小江源出萧山临浦的麻溪,流经临浦、所前、新塘、衙前等镇(街道),在绍兴市钱清镇汇萧绍运河,并经新三江闸汇入曹娥江,最终流入钱塘江.其中杭州段(含杭甬运河重合段)起自临浦镇白鹿塘村,终至钱清镇西小江大桥北,长29.75 km,水域面积2.40 km2,常水位3.98 m.所前镇钱家湾至西小江大桥北段属于萧绍界河,长17.6 km.西小江流域位于萧山蜀山平原(萧南平原),其范围为浦阳江右岸以东、麻溪坝以北、萧绍老海塘以南区域,为古海湾湖积平原区.流域内支流众多,南面通过新坝河、峙山河、茅山河等支流与浦阳江、进化溪相接,北面则通过南门江、姚江河、南河、里自横河、南庄王西河、新林周直河、吟龙河、优胜河等主要支流与官河、北塘河沟通,同时依靠萧绍老海塘上的节制闸与南沙平原的河网沟通.2 水域保护评价分析西小江水域是整个蜀山平原水资源承载和防汛排涝的主体.随着杭甬运河航道改造、浙东引水,以及“南控北导”工程的建设,西小江的航运、防洪、水资源利用等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同时,西小江水域的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基于西小江水域保护的现状对水资源利用、水功能区水质、防洪排涝、水域岸线利用、水域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2.1 水资源利用评价分析西小江是蜀山平原片的重要河道,水源以浦阳江右岸的峙山闸、茅山闸、新坝闸引入的浦阳江水,以及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引入的钱塘江水为主,在非汛期通过左岸节制闸与城南地区的河网水系沟通,是该片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供水来源.一方面保证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另一方面接纳了部分工农业生产的污水.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建成后,西小江又成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年均引水量约9亿m3,为补充萧绍宁平原及舟山市工业和农灌用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区域现状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来看,在充分发挥闸站引提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调度,水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各项用水需求.但因蜀山平原工农业发达、人口聚集,河网水系水污染较严重,河网水的可利用率较低,水质型缺水的状况日趋严重.2.2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年12月),西小江被划分为两个水功能区.目标水质均为Ⅲ类.两个水功能区内分别设有江桥和渔临关两个监测断面,其中前者为常规监测断面,后者为普查监测断面.根据2012年水功能区普查监测结果,渔临关水质为Ⅴ类,不符合其水功能区Ⅲ类目标水质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对江桥2005-2012年的监测数据年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2009年水质年均值综合评价结果为Ⅴ类外,其余七年综合评价结果均为劣Ⅴ类,都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和溶解氧(见表1). 究其原因,认为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工业污染.该区域的纺织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比较集中,废水量大、废水污染浓度高;(2)面源污染.部分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源长期排放入河,河网水体中有机质以及氮磷等物质大量累积;(3)截污纳管、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滞后.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网;(4)沿钱塘江现有取水闸站取水点位置偏下游.受含沙量与含氯度的影响,引配水量与水质都受到限制;(5)底泥污染物积累.西小江总水容量约846.3万m3,河道自净能力非常有限.老河道由于长期受到污染,底泥中污染物积累较为严重,易造成河道二次污染.表1 2005-2012年西小江江桥水质年均值主要项目评价结果统计表站名时间/年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目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江桥2005 Ⅳ Ⅲ 劣Ⅴ ⅣⅢ 劣Ⅴ2006 Ⅳ Ⅲ 劣Ⅴ Ⅳ Ⅲ 劣Ⅴ2007 Ⅳ Ⅲ 劣Ⅴ Ⅳ Ⅲ 劣Ⅴ2008 Ⅳ Ⅲ 劣Ⅴ Ⅳ Ⅲ 劣Ⅴ2009Ⅳ Ⅲ Ⅴ Ⅳ Ⅲ Ⅴ2010 Ⅳ Ⅲ 劣Ⅴ Ⅳ Ⅲ 劣Ⅴ2011 Ⅳ Ⅲ Ⅲ 劣Ⅴ Ⅲ 劣Ⅴ2012Ⅳ Ⅲ Ⅲ Ⅴ Ⅲ Ⅴ2.3 防洪排涝评价分析“南控北导”工程建成以后,西部天然山体和西小江左岸节制闸形成的南控线将蜀山平原的排涝格局分为南北两片.南控线以南片的涝水主要通过西小江、萧绍运河自西向东从新三江闸汇入曹娥江,最后流入杭州湾.防洪排涝设施主要为西小江沿线的节制闸、南部平原圩区的机埠,以及浙东萧山枢纽的双向排涝泵站.现有的节制闸共有25座,以建于70年代的闸门居多,共有12座,“南控北导”工程新建或改建了6座.南部平原圩区分布有12座主要的排涝机埠,当遭遇洪涝灾害时采用电排的方式将圩内涝水排入河道.西小江沿岸的堤防除杭甬运河重合段(2003年开建),两侧砌石护坡,堤顶高程达到20年一遇标准外.老河道多为土质岸坡,防洪标准低,水域侵占、淤积现象严重.从总体情况来看,西小江水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仍然较低.根据《杭州市萧山区水利规划》对南控线以南片现状水利工况下洪水演进计算的结果,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时,南片大部分地区可确保不受淹,而其现状防洪能力仅为5~10年一遇.现状南部平原圩区主要排涝机埠规模经分析计算,排涝模数介于0.42~1.0之间,也不能满足规划圩区十年一遇的排涝要求(排涝模数介于1.15-1.44).萧山枢纽的双向泵站在洪水期停止引水而改为向浦阳江排涝,增加平原排涝水量,从而缩短平原区河网高水位的持续时间,提高了平原区排涝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小江的排涝压力.据统计,“菲特”台风期间,4天累计外排涝水量1 000 万 m3.2.4 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评价分析杭甬运河航道改造工程(2003-2007年)对西小江部分河段进行了开挖和填补,通过河道拓宽、截弯取直等施工手段,改变了西小江河道的原始岸线布局,水域面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相关数据统计,杭甬运河改建工程完工后,西小江段截弯取直新增河道12.83月日km,即新开辟的7处标准航道,水域面积增加了0.77 km2,航道改建后与杭甬运河未重合的老河段(湾段)共计12.6 km,水域面积0.80 km2.整个杭甬运河西小江段共有9处主要的截弯取直老河段(湾段)(见图1,表2).图1 西小江截弯取直老河段(河湾)示意图表2 西小江截弯取直老河段(湾段)明细表老河段(湾段) 起点终点长度/km平均面宽/m水域面积/km2备注1 白鹿塘村邱家桥村1.48 40 0.059 2 2 李家闸赵家村1.13 30 0.033 9 3 顾家湾村金鸡山村 2.07 40 0.082 8 4 金鸡山村钱群村 1.64 45 0.073 8 5 仙家汇先进村 1.78 90 0.160 2 绍兴境6 韩家沿唐家桥村 1.76 70 0.123 2 7 六头徐桥南沈村 0.59 90 0.053 1 8 桥南沈村山南畈 1.23 100 0.123 9 山南畈杨汛桥 0.92 100 0.092 绍兴境合计12.6 0.801 2从当前的水域岸线布局来看,西小江两岸的水域岸线利用状况较为复杂.位于白鹿塘村至里士湖之间的1—4号老河段(湾段),因河面宽度较窄,部分已失去通航功能,成为不通水系的断头河道,或被沿岸居民侵占用于拦网养鱼,该段沿岸以农田和民房为主;里士湖至钱清一段主要为萧绍界河段,因河面较宽,多数老河段仍维持通航功能,沿岸布局以货运码头、企业厂区等为主;新辟航道与几处老河段围成9个中心岛,多数仍处于未开发状态.由此可见,截弯取直形成的老河段作为水域岸线资源的一部分,尚未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2.5 水域管理评价分析从现状的管理体制来看,西小江水域的管理可分为三个方面:(1)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西小江由所在辖区的乡镇、街道分段落实日常的保洁管理,并由萧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2)西小江与杭甬运河重合段,即作为Ⅳ级通航航道部分,其日常维护管理由港航管理部门负责;(3)萧绍界河部分,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左右两岸分别由萧山和绍兴两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但由于实施航道保洁的危险性相较于一般河道要大,一般保洁小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属地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且航道管理部门也并未明确落实相关的航道保洁工作,因此当前西小江水域仍处在体制不顺、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管理现状之中.从现状的管理方式来看,西小江水域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且信息化程度不高.沿线有19座节制闸的建设年代较早且分布在不同年代,设备陈旧落后且平时缺少维护保养和管理,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3 水域保护的对策3.1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流域性协调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和引配水调度方案,加强西小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协调与利用.充分发挥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每年约9亿立方米引水能力,促进西小江流域水体流动、水质改善,同时缓减绍兴、宁波、舟山等地区工农业和环境用水的压力.在省级层面建立一套配水防汛统一调度机制,负责对杭甬运河(西小江)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统一调度管理.3.2 加快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逐步改善制定水质保护目标,从两岸农居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处理和工矿企业整治入手,结合“清水治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积极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加强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监测,切实改善西小江的水质,逐步实现西小江水功能区Ⅲ类的水质目标.3.3 加快沿线水利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标准制定西小江沿线水利设施改造方案,对沿线老闸站进行阶段性的升级改造.北岸防洪堤加高加固,西小江以南区域按建成区20年一遇标准、农田保留区1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重新对圩区进行布局,提高西小江流域整体的防洪排涝标准.3.4 加快实施水域保护规划和水域岸线的科学利用在确保基本水面率不减少,水域功能不影响,水环境质量不恶化,同时严格遵守水域资源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原有的水域岸线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通过科学论证,合理布局,进一步开发西小江水域的生态景观、航运交通和水利旅游等新功能,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3.5 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水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将西小江列为省级河道进行管理,明确水利、港航部门及属地乡镇的职责分工,落实水域岸线的日常保洁、养护工作.同时结合省市对“河长制”的相关部署,逐步建立河道名录,完善河道档案,在完成西小江水域基础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域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水域保护信息化建设,促进西小江水域的信息化管理.4 结论从对西小江水域保护评价分析的结果来看,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水质型缺水的问题,远期存在供水不足的隐患;二是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较差,水质综合评价均为V类或劣Ⅴ类,与其水功能区Ⅲ类目标水质差距较大;三是流域内防洪排涝标准较低,沿线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四是水域岸线的利用较不合理,截弯取直后的老河湾尚未进行保护规划;五是水域管理的体制不顺,且管理方式落后.为此,提出西小江水域保护的对策如下:(1)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流域性协调机制;(2)加快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逐步改善;(3)加快沿线水利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标准;(4)加快实施水域保护规划和水域岸线的科学利用;(5)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水域管理信息化建设.参考文献:[1]王士武.对水域保护和利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利,2009(2):25-26.[2]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浙江省水域调查技术导则[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05.[3]陶长生.关于加强河湖水域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8(9):8-11. [4]杭州市水利志编撰委员会.杭州市水利志[M].杭州: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5]马时雍.杭州的水[M].2版.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