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革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皇后,她的时代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这个时期又被分为早期维多利亚时代(1837-1860年)和晚期维多利亚时代(1860-1901年)。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变革也开始在这个时期发生。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前的几十年中,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这个时期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这使得英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都面临了大规模的变革。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向机器大规模生产转移,这也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里的工厂和机器吸引了无数的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他们在城市中聚居成为了一个“无资产者”阶层。
这一阶层与传统的贵族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在这个时期也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自由和平等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通过的《改革法案》。
这个法案取消了很多的选举腐败现象和不合理选区,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得英国的政治体系更加民主化。
这也为后来的新法改革扫清了道路,如1844年的《穷人法庭法案》和1853年的《救济法案》等。
二、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社会变革1. 女性的地位提高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女性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到了加强,同时,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改善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环境。
2. 职业阶层的变革维多利亚时代出现了一个日益发展的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由广泛的社会群体组成,包括建筑师、银行家、工业家、律师、医生、教育家、新闻工作者等等。
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繁荣导致了他们的影响力在英国社会中的增加,同时也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多样性。
3. 改革的兴起和发展维多利亚时代以及之后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卫生改革、劳工改革、选举改革等等。
这些改革使得英国社会更加民主化和公正,同时也加强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维多利亚时代1. 简介维多利亚时代是指1837年到1901年,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的历史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工业、科技、文化和帝国扩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和经济发展2.1 工业革命的影响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工厂和工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城市贫民流入城市,从而导致了城市化的加速。
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促使人们从农村迁往城市,改变了英国社会的结构。
2.2 帝国扩张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帝国扩张的黄金时期。
通过殖民地的征服和控制,英国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殖民帝国,包括印度、非洲、加勒比海等地。
这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2.3 经济的繁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
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增加带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消费水平的提升。
此外,英国通过国际贸易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财富使得英国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国家,也为经济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资金。
3. 文化和艺术3.1 文学的繁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查尔斯·狄更斯、威廉·莎士比亚、奥斯卡·王尔德等作家的作品广受欢迎。
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2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维多利亚时代也是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时期。
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这个时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影响了后来的科学发展。
例如,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发明和理论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3 艺术和建筑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和建筑也达到了巅峰。
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促进了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许多城市的建筑风格也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喜好影响,出现了许多以维多利亚时代风格为主题的建筑。
维多利亚经典结构的裁剪设计与应用作者:乔滢锦刘瑞璞来源:《设计》2019年第05期摘要:维多利亚结构是欧洲男装发展史上重要的坐标点,也是现代男装结构的始祖。
它在世界服装史中具有标志性和经典性,是现代服装设计利用和借鉴最普遍的结构系统,弄清楚维多利亚结构有助于认识现代男装结构系统和裁剪技术的脉络。
文章通过对重要英文服装类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具有时代印记“维多利亚结构”的衍进在礼服、外套中形成了连裁、鱼省和腰线三个典型的维多利亚结构符号,从而构建了完备的维多利亚结构图谱,还为我们认识现代男装文化生态为什么接受欧洲文明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格物致知的理由。
关键词:维多利亚结构裁剪设计绅士文化应用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012-04引言在英国绅士文化中,“裁剪”是最高贵的艺术,是所有应用艺术中最贴近人与生活的技艺,因为艺术家需要用毛料、麻布、棉布或其他材料与人之间寻找社交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而变得异常复杂。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定制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生产方式,服装依照模板来裁剪。
进入十九世纪,测量工具卷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人体各部分比例关系,进而形成了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测绘技术,能够脱离模板直接绘制出合适的裁片[1]。
裁剪设计俨然成为一种“结构美学”。
从十七世纪开始,人们就有意识地从装饰转向对服装结构的探索。
十八世纪艺术思潮出现结构主义苗头,随着缝制技术与裁剪设计对结构的追求,服装去掉了不必要的装饰。
到十九世纪人们继续将重点放置干服装结构与人体契合的美感之上。
维多利亚结构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维多利亚结构的标志性要素是刀背缝和腰线的裁剪设计,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形成的重要时期。
英国绅士从沙龙文化走向工商业,活动场发生了变化,服装结构开始追求机能性[2]。
维多利亚经典结构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四个阶段:18世纪末的“前维多利亚结构”;19世纪初(1800-1820)的“维多利亚结构初期”;19世纪20至50年的“维多利亚结构发展期”;19世纪后半叶(1850-1900)的“维多利亚结构定型期”。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对罪恶零容忍、主张性节制一个非常严格的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王时代,后
启爱德华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与爱德华时代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此长时期的和平,繁荣得以更加细化英国的理性发展,并巩固了大英帝国的国家自信.部分学者认为,1832年改革法案的1832年才是该时期理性与政治发展的真正开端。
许多社会历史学或文学将此时期之风格标定为维多利亚时期或
维多利亚风格,尤其是在讨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当时文化风俗与人民普遍态度时。
针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研究很多着重于所谓“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包含了高度的道德操守,与细致的语言和行为规范。
英国服装史话李泊岩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
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
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
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
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
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
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
在1066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
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
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
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
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
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
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
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
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
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有一本描写他的书叫做《亚瑟王之死》,书里描写他的穿着打扮应属于中世纪贵族的样式。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电影《亚瑟王》中一窥中世纪英国贵族以及武士的服装样式。
他们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
10 世纪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是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
148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评论王雪晴 孔子悦一、《小妇人》作品背景《小妇人》这部小说是以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生平为原型创作的。
作者生活的年代恰逢南北战争刚结束,作者家中也有四个女儿,她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和超验主义者,对家中事务从不过问,家中的负担就落在了家中几位妇人的身上,所以作者从小便形成了独立自主、不依附他人的性格[1]。
因此女权主义在书中也得到了完美体现,这本书还处处充满活力、纯真、纯洁、勇气和对未来的理想等,绽放着独立女性的魅力。
二、女权影响下近代欧美国家女性服饰的变迁(一)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装特点以英国女性服装为例,在瑰丽灿烂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服饰极具艺术张力,呈现出浪漫优雅、高贵唯美的特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服饰也呈现出烦琐复杂的特点。
裙装遮盖女性全身,女性不能露出脚踝,其中心内涵可以用“发展与复古”来加以定义。
在告别了新古典主义之后,浪漫主义抬头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服饰上衣已经初具现代女装雏形,上衣暴露程度较之洛可可时代大大减小,这一时期的英国对于女性道德的约束使得女性审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女性服饰的典型代表就是——束腰。
在这一时代,英国乃至西欧各国和美洲女性对于束腰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以鲸骨作支撑,甚至不惜取下肋骨以追求盈盈一握的细腰,在这一时期,束腰也从上流社会的服装逐渐变得大众化。
(二)南北战争时期女性服装特点在南北战争时期,也就是19世纪中叶前后,克里诺林裙盛行,这种裙子的袖裙有复古之意味,下裙开始回归肥大,裙撑也和洛可可时期的有所不同,洛可可时期的裙撑将裙子两边撑起,前后扁平,呈钟形,而克里诺林裙撑则将让裙子呈圆锥形,让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个行走的蛋糕,但相较于洛可可时期的裙子而言还是轻便了不少,也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2]。
在后来的发展中经历了自身设计革新和社会讨论之后,英国女性这一阶段的服饰审美取向更倾向于强调一个苗条纤细但丰满的好身材的存在感,以及烦琐复杂的花纹,当时的紧身胸衣也是为了突出女性胸部丰满、腰肢纤细而设计。
维多利亚的风文案
以下是关于维多利亚的风的文案:
穿越时光的隧道,让我们一起回到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那个充满古典气息的时代,女性的柔美与优雅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在温婉的维多利亚风中,我们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情怀和洛可可艺术的精致。
维多利亚的风,它以柔和的曲线勾勒出优雅的轮廓,将女性特质发挥到极致。
轻盈的蕾丝、精美的花朵和细腻的透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带给我们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维多利亚风不仅是一种时尚风格,更是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
在维多利亚的时代,人们崇尚浪漫和自由。
维多利亚风不仅体现在服装上,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华丽的壁纸、精致的陶瓷和复古的家具,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
维多利亚的风,它似乎已经远去,但它的美丽和魅力却永远不会消逝。
当我们穿上维多利亚式的服装,或者置身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令人陶醉的时代。
让我们一起领略维多利亚风的魅力,感受那个古典与浪漫交织的时代。
[转贴]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女王维多利亚命名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是英国历史上一段光辉岁月。
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获得充分发展;工业革命的实绩促进经济全面繁荣;对外扩张政策通过30年对俄战争、对华鸦片战争等,逞尽了统御七海的日不落帝国声威。
在这段国运亨通的时期,大英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文将从食品及饮食习惯、服装、家居、医疗等方面作一概述。
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民众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还可追溯一些当代英国生活文化的渊源。
食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农村,劳动力的食物主要为面包、马铃薯和茶。
经济状况较好时,牛奶和干酪也会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
用盐腌制的猪肉通常十分肥腻,即使这样,人们一周内只能少量地享用一两次,打打牙祭。
1863年一位医生发现,在他所调查的农村劳力中,有30%除少量咸猪肉外从未尝过其它肉类。
当然,农村中也不乏偷猎野兔或松鸡以饱口福者。
在城市,“面包加油沥”是贫民家庭常见的膳食组合。
油沥是烤肉时滴下的肥油,用它充作干酪的替代品,不仅可以使面包肉香扑鼻,而且提供了一些人体必需的脂肪。
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工人而言,面包是他们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购买的食品限于面包、干酪、黄油、糖、茶、盐和马铃薯等种类。
少量咸肉或其它肉类仅用作调剂口味,尚未被大量食用。
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
城市工人明显比上层人士缺乏营养。
如果工人无暇做饭,他们可以在街上买到现成的食品。
货摊和流动商贩出售咖啡、柠檬水、姜汁啤酒、薯片或薯条、豌豆汤、三明治、肉饼、盐渍鳗鱼、熏鲱鱼、水果馅饼、姜饼,以及橙子、柠檬、菠萝等奢侈的待客食品。
当然,在货摊前常常可以见到工人捏着瘪瘪的钱袋犹豫不决的情景。
对于一个没有烤箱的家庭来说,烤肉就要到邻居家的烤箱去烹制,所以这往往是只有在礼拜日才能享受到的佳肴。
餐桌上的肉类绝大部分由家庭中的成年男子享用。
在工人家庭中,把最好的饭菜留给干体力活儿的男性成员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他们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收入来源。
描述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女王维多利亚的统治命名。
这一时代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征。
下面将从工业革命、帝国扩张、社会阶层、道德规范和文化艺术五个方面来描述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
一、工业革命的影响维多利亚时代是工业革命的全盛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
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铁路、煤矿、纺织工厂等工业设施遍布全国。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
然而,工业化也带来了劳工问题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运动。
二、帝国扩张的浪潮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殖民地的建立使得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阔的领土和资源,也加强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
英国的殖民地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这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财富和原材料,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社会阶层的分化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社会阶层分化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工业革命使得富人阶级迅速发展起来,资本家和工业家成为了社会的精英。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工资低且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引发了工人运动和社会改革的呼声。
四、道德规范的强化维多利亚时代是道德规范高度强化的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本人提倡了道德严谨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在整个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
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被视为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品质的象征。
这种道德规范也反映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中,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非常严厉。
五、文化艺术的繁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经典作家如狄更斯、奥斯汀等人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
此外,维多利亚时代还见证了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建筑风格方面,哥特式建筑和新古典主义建筑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巴斯尔时期女装1870年法国高级时装和“新艺术”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普法之战不幸爆发,法军惨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欧仁妮皇后逃往英国,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贵族阶级受到打击,沃斯在动荡之中终于闭店,时装界一度消沉,方便于生活的机能性受到重视。
1870年初出现了合体的连衣裙式的普林塞斯.多莱斯①,去掉了裙撑克里诺林②,1883年,裙子又逐渐变大,为了把长裙整理好堆在后臀部,17世纪末和18世纪曾两次出现过的臀垫——巴斯尔再度复活,开始用后突状的克里诺林,后发展成臀垫,法国称巴斯尔为托尔纽尔,法国以外的国家称之为“克尤德巴黎”。
巴斯尔霸占了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逐渐消沉,因此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巴斯尔时代。
人造丝和人造纤维也相继问世。
给服饰设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巴斯尔时期服饰分为男装与女装,其中巴斯尔裙有着明显的特征与另类的美感。
1870年代,巴斯尔式长裙取代克里诺林式长裙登场。
这种风格的长裙也是沃斯设计的。
巴斯尔长裙的裙裾缩小,裙摆的一部分束到腰后,并点缀上各种造型的花朵。
穿这种长裙正面看是细长的,侧面看突出了胸部和臀部,呈现出优美的S型。
衣领多为高领,领口开得很大,露出里面美丽的衬裙,袖子上多缀有水平的花边,层层叠叠,十分美丽。
整套裙子常用两或三种色彩,面料和装饰组合起来穿着。
它是在风雨动荡的时代复苏的服饰。
因为它的社会背景,所以巴斯尔裙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后臀高高翘起。
几乎与腿成90度直角。
那个时代被强调“前凸后翘”的外形特征,让女子不顾胸腔变形的危害,一度用紧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并向后臀堆积大量精美装饰,使得后臀处犹如马臀般,与腰成直角除凸臀特征外,巴斯尔女装另一特色是托裾。
繁复而美丽的花边通常以层层叠叠的式出现在女士的裙摆上。
精致而优雅,透露着贵族特有的奢华。
强调衣服的表面装饰效果是巴斯尔样式又一大特征。
褶襞、普利兹褶、活褶飞边、流苏装饰等。
哥特式时代的服装发展2012级服装设计与工程1215403023 王怡萍1.起源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
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哥特式”建筑。
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 Allan Poe、Mary Shelly和Bram 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也被形容为“哥特”风格。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
其实,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2.哥特式文化的时代背景中世纪欧洲在12-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12世纪中期开始,欧洲进入中世纪的第二次国际性时代——哥特式时代。
所谓哥特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对中世纪建筑等美术样式的贬称,有“野蛮’的意思。
这是一种发源于北法西斯、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就建筑样式而言,垂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时其特征。
反映了基督教盛行时代的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风貌。
十字军东侵以后,随东、西贸易的加强,欧洲在大量进口东方的丝织物及其他奢侈品的同时,手工业得以发展特,别时是纺织技术和染色艺术的发展,使当时的衣料大为改观。
13世纪以来,法国的诺曼底、皮卡尔迪等地的毛织物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展使原来处于低文化状态的日尔曼人的生活文化水准得以提高。
这一时期的服装更加豪华多彩,新兴贵族的宫廷生活产生和形成的发展潮流表现出哥特式时代独特的服装文化特征。
·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背景音乐】:轻快的古典音乐【画面一】(镜头缓缓推进,展示一幅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宫廷画像)旁白:“从繁复的宫廷服饰,到简约的现代衣着,服装,不仅仅是遮体保暖的工具,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画面二】(切换至20世纪初的旗袍、西装、裙装等)旁白:“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融,旗袍与西装成为了时尚的代表。
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简约,在这件件服饰中交织。
”【画面三】(展示1950年代的军装、工装、学生装等)旁白:“1950年代,国家的建设热潮中,军装、工装成为了实用的象征。
简朴而实用的设计,彰显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画面四】(切换至1960年代的嬉皮士风格、摇滚风格)旁白:“1960年代,嬉皮士的喇叭裤、摇滚的皮夹克,这些充满个性和反叛的服饰,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标志。
”【画面五】(展示1970年代的迪斯科风格、喇叭裤等)旁白:“70年代,迪斯科的华丽与喇叭裤的流行,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活力与奔放。
”【画面六】(切换至1980年代的流行音乐、运动装等)旁白:“80年代,流行音乐与运动装的结合,让时尚更加贴近生活,简约而富有活力。
”【画面七】(展示1990年代的休闲装、时尚杂志封面等)旁白:“90年代,休闲装成为主流,时尚杂志封面上的明星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画面八】(切换至21世纪的现代街头,展示各种时尚潮流)旁白:“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让时尚更加全球化。
街头潮流、街头艺术,各种风格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设计师。
”【画面九】(镜头拉远,展示未来主义的服装设计)旁白:“未来,服装将不再只是物质的存在,它将融入科技、融入生活,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画面十】(镜头聚焦于一位穿着未来服装的模特,背景是星光璀璨的夜空)旁白:“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结尾画面】(画面渐暗,出现品牌logo和口号)旁白:“百年服装,穿越时空。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2009-08-02 编辑:jerry 19世纪服饰风格的主旋律 19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开始懂得自己在服饰中真正的需要,开始逐渐接受极其简朴的审美思维方式,同时仍然留恋着古典的自然优美形态.简洁的男装,充满古今情趣的优美女装,与新式纺织产品面料,是19世纪服饰风格的主旋律. 19世纪欧洲女装变化的背景概述 每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都会给女装带来明显的样式变化.19世纪被成为"流行的世纪",这里主要指的是女装,而且正如19世纪也同时被称为"样式模仿的世纪"一样,女装的变迁几乎是按照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曾经出现的样式.19世纪的(法国)女装(一)古典风格影响的女装拿破仑时代,女装上其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女装的重叠穿着是这一时期女装的一大特色.女裙为双层裙,内外裙采用异质异色面料,外裙较短,有前开衩以露出内裙为目的.(二)复古情调的女装复古情调的女装最大的变化表现在袖子上,袖子加进垫肩,短袖制成灯笼状,长袖做得肥大蓬松,有时袖体上部肥大,下部紧瘦,人们称为"羊腿袖".袖子体积膨大化,袖子造型复杂化.妇女重新用紧身衣和裙撑.腰被紧身衣勒紧,再加上膨大的袖子和向外撑开的裙子,整个服装造型成X型,这是复古风的主要款式特点.(三)19世纪30--40年代正是"七月王朝"时期,处于法国路易·菲力普时代,女子服饰向浪漫主义风格迈进日益完善的紧身胸衣增大裙撑围度,再度使裙子变成大钟形.上衣领口线开得更加低,把双肩露出于外面,领口边缘施各种花边和褶裥装饰.袖子膨大至极呈横宽造型,仿佛与先裙呼应,形成30年代左右最流行的造型.40年代在度受到英国田园风格的影响,袖体回收出现宝塔式袖子,强调女子上体娇小,下体膨大的形象.。
《维多利亚之风荡然无存》篇一在历史的长河中,维多利亚时代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英国乃至全球的标志性时代。
然而,如今这种维多利亚之风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所取代。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特点维多利亚时代,以其华丽的装饰、精细的工艺和严谨的礼仪著称。
这一时代的建筑风格、服饰文化以及社会习俗都体现了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
在当时的英国,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普通民众,都遵循着一定的礼仪规范,追求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
二、维多利亚之风消失的原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维多利亚之风逐渐被现代社会的潮流所淹没。
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追求便捷、实用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庄重典雅风格产生了疏离感。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各种风格和思潮相互交融,传统的维多利亚风格难以独领风骚。
三、现代社会对维多利亚之风的看法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维多利亚之风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
许多人对这种庄重典雅的风格抱有怀念之情,认为它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与荣耀。
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这种风格过于陈旧,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元素如精致的工艺、华丽的装饰等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体现。
四、维多利亚之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尽管维多利亚之风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主流风格,但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仍然深远。
首先,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品和文物都成为了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的珍宝。
其次,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五、结论综上所述,维多利亚之风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的庄重典雅风格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力。
英国历史中的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独特的时期,它从1837年至1901年期间,以女王维多利亚的统治命名。
这个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也是英国帝国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面貌深深影响并塑造了现代英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发展、艺术文化以及对现代英国的影响。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自1688年的格洛里亚革命以来,英国逐渐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1837年,维多利亚登基为女王,拉开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帷幕。
在这一时期,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全球属地和殖民地。
同时,英国工业革命持续推进,铁路、制造业、煤矿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迅速崛起。
二、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发展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徙至城市。
贫困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劣,但劳工运动的兴起逐渐改善了工人的待遇。
教育改革也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议题,普及教育的推行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
三、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文化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艺术和文化达到了巅峰状态。
文学方面,查尔斯·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丹尼尔·笛福等作家的作品广受欢迎;奥斯卡·王尔德、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文学巨匠也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建筑方面,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在维多利亚时代得到广泛应用,伦敦的大本钟和伦敦塔桥即为代表。
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四、维多利亚时代对现代英国的影响维多利亚时代是现代英国的基石,对现代英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维多利亚时代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巅峰,奠定了英国作为工业强国的地位。
其次,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为现代英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此外,维多利亚时代产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由于蒸汽机、各种纺机、动力织机,以及许多其他机器的发明。
这也促使从十八世纪的六十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工厂工业阶段。
纺织工厂出品底价格迅速地下降,商业和工业繁荣起来,几乎所有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都被征服了。
1771年到1775年每年平均输入英国的没有加工的棉花不到五百万磅;1841年达到5亿2800万磅,1844年最少输入了6亿磅。
1834年英国输出55600码织成的棉布,7650万磅棉纱,和价值120万英镑的棉织袜类。
这一切都为当时各阶层人们的服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849年开始,成衣产业兴起,工厂生产的工厂制作的标准尺寸的衣服大批面世。
1840年代以后,城市里男性穿着的衣服一般是深色的,式样并不复杂。
为了将男性塑造为一家之主,表现出户外阳刚英挺的气质,男性的标准服饰被塑造成威严、整肃和刚毅的绅士气派。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差不多都穿黑色外衣,长裤和白衬衣。
穿格子布或者条纹的衣服并不适合非常严肃的场合。
社交场合也允许其他的颜色和其他的布料。
根据当时的礼仪指南书的说法,在夏天伦敦的绅士们如果要去参加重要活动,比如埃斯科赛马会或者婚礼,那么就需要穿上一整套装备,包括双排扣长礼服、浅色马甲、丝绸制高礼帽、灰色手套、深灰色领带。
双排扣长礼服(frockcoat)形制为双排扣,四到六粒纽扣,衣服长度及膝以下,翻领部分用同色缎面,面料一般为黑色丝经毛纬的巴拉西厄礼服呢或精纺毛织物,偶尔也用雪花呢。
后来成为十九世纪日间礼服典型。
如果是在冬天,外衣和马甲就要是黑色的,裤子则带有灰色条纹。
如果去水边,可以穿一条灰色法兰绒裤子,一件灰色短外套或者白色帆布的。
灯笼裤适合骑自行车、打高尔夫或者打猎。
斜纹软呢的衣服只在乡村里穿着,要么在乡村别墅里要么是在附近的村子里的时候穿。
绅士的衣服都是裁缝为其定做的。
工人阶级男性的衣服剪裁简单,用料比较厚实。
那时候可以买到现成的帆布裤子,不多大部分男性工人还是从旧衣店购买外衣和裤子。
农场的劳工所穿的亚麻布工作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成衣和现成的鞋子,这些衣物不仅样子好看,穿着也舒适,而且价钱不贵。
穷人们往往合衣而睡。
其他阶层的人们一般要穿睡衣睡觉。
男女一般都会戴着睡帽就寝。
要知道,当时卧室一般不会生火取暖,帽子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男性外出不戴帽子的情况十分罕见。
穿戴什么式样的帽子,在何种场合穿戴,这都和戴帽者的阶层、地位、甚至政治倾向有关。
一般来说,男仆和工人阶级戴布制的帽子。
办公室职员戴硬圆顶礼帽;艺术家等文化人戴软檐的软毡帽;夏天会带草帽(特别是海边的人)。
高顶礼帽和丝绸质地的帽子种类很多,虽然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但是个中的讲究很多,不同的类型适合不同的场合和阶层。
男用服饰品除戒指以外,都很讲求实用性,比如固定袖口的链扣或者袖扣,领子上的装饰扣,固定领结的别针,怀表链等,均为金属制品,有时候还镶嵌宝石。
另外,夹鼻眼镜、手杖和手套等也都是时髦绅士的必备物品。
这时期的妇女除了下层妇女以外参加劳动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证明男主人有本事、有能力的理由就是让妻子、女儿呆在家中,无所事事。
理想的上流女子是纤弱并带点伤愁,面色白晰,小巧玲珑,文雅可爱。
这种女性美的标准,使女装向束缚行动自由的方向发展,在女装上追求机能性简直是一种不道德。
从不少当时的杂志上可以看到每年女装都有新的潮流和时尚,虽然这些服饰的改动并不算很大,只是外形、细节和装饰方面有所变化,但是很多追求的时髦的女性还是会每季购买最新风格的服饰。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甚至也包括不少中产阶级)一般只有两三件日常替换的衣服。
而那些十九世纪时尚杂志上刊载的做工精细的衣服只有非常少的人穿着。
摄政时代那种高腰女装在1830年以前就消失了。
而低领的日常服装在1840年以后也极少见了。
从1840年代开始,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
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到了1850年代中期,时髦的裙子需要圈环或者钢箍撑起来,膨胀得很厉害。
在当时的幽默或者讽刺杂志上时常可以见到嘲讽的图画。
这时期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数层衬裙来实现的,一般至少重叠四到六层衬裙。
女装的下半部越来越沉重。
但是圈环裙的流行并没有持续多久,许多女性并不喜欢。
维多利亚女王也从没穿过这样的裙子。
这一样式脱离实际,非常不便,而且显得不庄重(会有暴露内衣的危险)。
到了1860年代末期,圈环裙就被淘汰了。
之后二十年里,女装经历了一系列外形的变革。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出现了一种后半部用铁丝或鲸须等做成撑架使之后突的衬裙(crinolette)。
撑架下蒙着马尾衬布。
外侧的罩裙流行拖裙形式。
而从1877年到1880年.流行上下部很紧身的样式.裙子下摆变窄.连腿部迈步都有点困难,这时人们常在紧身裙上配一条别色罩裙.罩裙(有的是一块装饰布)或卷缠在腿部.或装饰在腰部.多余部分集中干后臀部,下摆呈美人鱼一样的拖裙形式。
到1883年,裙子又变大,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期,衬裙变成简单的铁丝制的撑架或坐垫型的臀垫。
女装讲究后凸的臀部和紧身胸衣托起的高耸胸部,而腹部则压平,这种极端的外形到九十年代变为优美的S形。
领子一般白天为高领,夜间多为袒露的低领口。
此外,1880年,由男服裁缝店模仿男性服装制作的男式女服——女西服套装(tailared suit)出现,或许《波希米亚丑闻》里艾琳·艾德勒就有这样一套女西服套装,她穿着这套衣服,外面套上一件乌尔斯特大衣,装扮成男人的模样骗过了福尔摩斯。
到了二十世纪初,女装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也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子,从而转为现代服装样式。
1848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很大发展。
因此也开始出现女裤,将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
当时伦敦一家啤酒馆就将这种女裤用于女服务员的制服。
后来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至于发型,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妇女两侧的垂发卷消失,脑后的发髻也下降,被用丝绸包起来。
在六十年代中期,发髻位置又增高变大,最后发髻位于头顶,头发则呈瀑布状落下的发卷。
时髦的衣服需要大量的花费和精心的打理。
女性的服饰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出现成衣,因为连衣裙上衣、袖子、肩膀部分都需要量体裁衣。
一位家境并不非常好的中产阶级女性也许会让裁缝量身、剪裁,但是自己手工缝制衣服。
穷人家的女性往往购买二手的衣服,因此并不合身,式样也无所谓,他们也不追求紧身胸衣,这样一来反而能适合劳作。
大部分中产阶级女性会有两三件替换的的毛料衣服,也许每年会淘汰一件最旧的衣服,其他衣服也会翻新一遍。
大部分女装是不可洗的,也没有好的干洗方式。
衣服可以用海绵擦拭,或者用刷子轻刷。
中产阶级女性在家里做家务事的时候会穿一件较为简单的衣服。
仆人的衣服质地是棉织物,几乎没有饰边和装饰,但是这样的衣服不仅好洗而且经常可以洗。
随着缝纫机的发明,女服制作所需的时间大幅减少。
女性杂志在1850年代开始销售服装的纸型供自己动手剪裁,不过成人的衣服较为复杂,剪裁和装配都需要熟练的技能,大部分没有受过培训的女性很难胜任。
到了十九世纪末,有些商店销售部分制作完成的衣服。
裙子和袖子已经装配到一起,只要修改下连衣裙上衣和腰部就可以做成合身的衣服了。
到了1870年代,一些有知识、懂得欣赏的中产阶级女性喜爱柔软织物的衣服。
大部分家境富裕的女性还是穿着紧身的衣服,但是也接受一些改变。
1890年代职业女性喜欢裙子加宽松短衫的打扮。
那些特别追求时髦的女性也许会一次换几套衣服。
家里有私人马车的女性还会穿所谓的马车服,这种衣服是根据日间服的样子裁剪的,不过质地是亮色丝绸,以羽毛或者花边点缀。
喝茶服饰在乡村大宅里女性在下午茶时穿着的衣服,宽松而舒适,以精纺织物做成。
正餐服带有一点低领,一般为丝质或者天鹅绒质。
长舞裙也是低领,而且短袖。
其他的社交场合也有各自的专门服装。
比如参加花园派对、花展或者其他夏季活动,年轻女性会穿着棉质的鲜亮衣服或者花装饰的衣服。
年长的女性则穿着亮色丝质衣服。
1840年代,几乎所有的女性在白天都会戴上一顶帽子,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
到了1850年代之后,年轻女性白天开始不戴帽子,随后年长的女性也开始跟风。
寡妇在丈夫去世之后的一两年之后会戴上一定特别的服丧帽,有些寡妇会一直戴一块头巾。
到了1880年代,只有年长的女性才会在家的时候戴上帽子。
不过,如果外出,女性一般还是会戴上一顶帽子。
女帽的潮流经常变化,从高顶到低顶,从宽檐到窄檐,颜色、装饰和花边也各式各样。
购买一套女服是一大笔花销,而购买一定新帽子相对而言就便宜许多,而且能紧跟本季的潮流。
帽子出售的时候往往没有装饰品,女孩子买回去会加上丝带、编制花边或者人造花装点帽子。
福尔摩斯故事中对于出场女性的衣服描述比男性要多,由于时间多为1880年代之后,早期的裙箍、裙撑已经消失了,大部分女性的服装也不复杂,形式也比较自然。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四签名》中,梅丽·摩斯坦小姐一开始拜访贝克街的时候,她的衣服是暗褐色毛呢料的,没有花边和装饰,配着一顶同样暗色的帽子(turban),边缘上插着一根白色的翎毛。
turban是一种妇女戴的无边贴发帽,系在一顶小内帽周围,缠上其它材料制成。
等华生带着宝箱来到弗里斯特夫人家看摩斯坦小姐的时候,她穿着白色半透明的衣服,在颈间和腰际都系着红色的带子。
《身分案》中,玛丽·萨瑟兰小姐的短外套是灰黑色的,上面缝缀黑色珠子,边缘镶嵌小小的黑玉饰物。
她的上衣是褐色的,比咖啡色深,领部和扣子上镶着窄条紫色长毛绒。
手套是浅灰色的,右手食指已经磨破。
此外,颈上围着厚毛皮围脖,插着一支大而卷曲的羽毛的宽边帽子。
总的气派看来是相当富裕的。
她获得的利息收入以及打字的收入加起来每年可以达到150英镑,作为单身女性算是富裕了。
《歪唇男人》中,圣克莱尔太太穿着一身浅色细纱布的衣服,在衣服的颈口和腕口处镶着少许粉红色蓬松透明的丝织薄纱边。
《银色马》中,斯特雷克的情妇买过一件二十二畿尼的衣服,而且还曾经身穿一件淡灰色镶鸵鸟毛的外套。
女性外出除了经常戴帽子,也会戴面纱。
《歪唇男人》中华生太太的好友凯特·惠特尼就头蒙黑纱。
《斑点带子案》里海伦·斯托纳也蒙着厚厚的面纱。
《带面纱的房客》里,郎德尔太太更是总戴着面纱遮住自己受伤的脸。
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