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大事件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21.05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的公共外交例子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的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指国家在外交层面通过各种手段向国外的公众传递信息和理念,以达成国家的战略目标。
公共外交是综合性的、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中国在公共外交方面也有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来看看中国的公共外交例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外交行动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际战略。
该倡议的宗旨是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扩大国际合作,加强经济联系,提高国际地位。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合作倡议之一,与80多个国家进行了合作。
该倡议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宣传和推广这一倡议。
中国不断组织各种活动和会议,向国内外公众说明“一带一路”的优势和成果,宣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精神和态度。
同时,中国还向各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帮助和基建项目,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
二、“国际茶文化节”和中国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项特色文化。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就开始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和理念,如清静、平和、博爱、和谐、诚信等,这些特点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形态以及全球人类的文化形态。
而在现今中国,茶文化不仅是文化遗产,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自信。
为了向世界传递中国的茶文化,中国在国内外组织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如“国际茶文化节”,以及在海外多次组织的茶艺表演和茶叶品鉴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
通过这些活动,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从而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三、智库和外交智囊团智库和外交智囊团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智库致力于为政府制定战略提供经验和建议,外交智囊团则是为外交工作提供各种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中国的智库和外交智囊团从全球层面出发,以全球视野,以建设和谐世界为己任,为中国公共外交建设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帮助。
中国外交故事中国外交故事:建立友好关系的艺术中国外交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大国,其外交政策的走向对国际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里将展示几个代表性的中国外交故事,以展示中国在建立友好关系的艺术上的独特能力。
故事一:熊猫外交熊猫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标志性举措,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外交手段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向世界各国赠送熊猫,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熊猫作为一种珍稀动物,可爱而受人喜爱,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代表符号。
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熊猫,中国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珍稀物种的保护,更是在互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基础。
故事二:“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近年来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一倡议旨在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了贸易和交流的便利性。
这一倡议使中国能够与更多国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故事三:外交礼仪的重要性中国外交还注重外交礼仪,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展现尊重和友好。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也渗透到了外交活动中。
例如,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外国元首时,会赠送精心制作的礼物,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同时,中国外交官员也注重仪态,注重与外国官员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外交礼仪的重视使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总结起来,中国外交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示了建立友好关系的艺术。
通过熊猫外交、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外交礼仪的重要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外交智慧,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引言中国现代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外交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卓越表现和重要贡献。
本文将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中国现代史上一些著名的外交故事,展示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一、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 甲午战争的背景与原因•具体起因:东亚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扩张和侵略行动,中国对外贸易不平等•战争爆发: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2. 中国战败与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果:中国战败,遭受巨大损失•具体内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群岛给日本,赔款等3. 影响与启示•影响:中国军事和外交层面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启示:中国开始了寻求国家独立和强盛的历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 条约签订的背景与意义•背景:中苏两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合作关系•意义:加深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并提供相互支持和援助2. 条约具体内容与实施•内容:相互援助、公开军事援助、政治协商等•实施:两国共同努力,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3. 影响与启示•影响: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启示: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原则对外交关系至关重要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 背景与原因•背景:中国内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被取代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原因:与台湾问题以及冷战中的斗争有关2. 努力与成功•努力:中国积极争取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广泛支持•成功:197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代表3. 启示与影响•启示:中国坚持正义立场并发展对外交往的努力是取得重要外交突破的关键•影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誉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 加入过程和条件•过程:中国积极推动加入WTO的进程,并进行艰苦的谈判和改革•条件:针对贸易和市场准入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2. 加入的意义和影响•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接受和参与,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3. 实施和成果•实施:中国积极履行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推动经济改革和贸易自由化•成果:中国的出口和国际贸易规模大幅增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结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记录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兴衰得失,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与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汉代的西域联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代的西域联盟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成就。
汉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往,不仅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还扩大了中国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汉朝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地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之签订了不侵犯条约。
这种外交政策为汉代中国的疆域扩张奠定了基础,并且使得汉文化得以传播到西域地区。
二、唐朝的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又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与发展。
唐朝通过与各个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文化与技术。
在这一时期,唐朝与中亚、南亚等地的国家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国际贸易网络。
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外交事件。
明代时期,中国开始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随着清朝的兴起,海上贸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外交活动。
中国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贸易收入,还使得中国的商品、文化和科技得以传播到东南亚及西方国家。
这一外交成就对于明清时期中国的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近代的东亚联盟近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进一步扩展到东亚地区。
在19世纪,中国面临了列强入侵以及西方列强对华贸易的控制。
中国积极寻求地区联盟,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的权益。
其中,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和对日本的“黄世仲外交”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外交事件。
这些事件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并为日本后来的帝国主义扩张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外交成功的事例素材
1. 中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取得了积极
成果。
双方共同加强情报共享,加大反恐力度,联合打击恐怖组织,
有效减少了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2. 韩朝首脑会晤:2018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举行了历史性的首脑会晤。
这次会晤缓和了朝鲜半岛的
紧张局势,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欧盟与伊朗核协议:2015年,欧盟与伊朗达成了一项全面的核协议,旨在限制伊朗的核能发展,以换取国际制裁的解除。
该协议在一定程
度上消除了伊朗核项目的威胁,并为伊朗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了条件。
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195个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该协定被广泛认为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展示了多边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功。
5. 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全面合作平台。
通过论坛,中非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了
双方关系的发展。
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非友好合作注入了新的
动力。
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先是中苏两党就一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发生分歧,后是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并导致双方兵戎相见。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开始将国际上的反修扩展到国内,搞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外交工作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干扰。
与此同时,国际上,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及其追随者同时与中国为敌,中国外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种局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改变,其标志性的事件主要有三个:一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二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三是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关于中国重返联合国,学术界一致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增高,在国际事务中表明它是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赞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改善,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并公开发表尼克松应邀访华的公告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也使美国很难再将中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虽然美国还想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但最终不得不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事实。
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学术界都认为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因素。
有的学者强调综合因素: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苏联因素、台湾、越南问题、国际国内局势变动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产生了程度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使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起有落。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外交突破之一。
有学者强调毛泽东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着眼,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感情樊篱,迈出了与美国解冻的步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欢欣鼓舞。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虎视眈眈,这个新生国家百废待兴、步履艰难。
凭借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凭借着一代代领导人的睿智决策,中国一步一步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中国精彩亮相,万隆精神延续至今。
重返联合国,中国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员。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展示了大国担当。
中国与苏联以及美国两个大国的关系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幻,令人无限感慨。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每一朵浪花都足以激奋人心。
本报独家专访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五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中国走向亚非、走向世界”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9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会场外,中国代表团印尼文翻译黄书海通过广播,认真聆听着周恩来总理的大会补充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时隔64年,87岁的黄书海仍能一字一句地背诵出周恩来当年掷地有声的开场白。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经历了三大挑战。
”黄书海说。
第一次挑战是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
“那天晚上11点多,使馆里的工作人员都围坐在一起,让我把短短几行的新闻念了一遍又一遍,大家非常担心代表团和周总理的安危。
”躲过暗杀阴谋的周恩来毅然赴会。
“周总理的果敢举动赢得了亚非国家的敬重。
”黄书海赞叹。
“大会发言一开始,一些受美国指使和操控的代表开始对中国进行无理攻击和指责。
这是第二次挑战。
”黄书海回忆,周恩来沉着冷静应对,决定把原来的长篇发言分发给各国代表,并即席起草了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
这段18分钟发言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之作。
年轻的新中国向世界展示出热爱和平的友好姿态。
我国十个外交案例范文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十分的重视国家的外交政策,但是一个成功的外交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仅要求国家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国力,而且要求能够选出合适的人选来对外代表整个国家。
对于外交官的人选十分的重要,因为这个人对外代表的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自然有过人之处,而且压力十分大。
在外交上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就是弱国无外交。
早年的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一战之后我们明明是战胜国,却拿不到应有的权利,这就代表着在整个国际地位上是一个不平等的局面。
每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都要依靠着自己综合国力,要不然就只能靠别人的脸色存活。
比如说我们唐朝的时候,因为我们综合国力十分的强大,经济也十分强盛,所以受到了万朝来贺的局面。
我国历代的外交家都是个顶个的被人称颂,比如说在清末时候,国家明明已经很衰退了,却出来一个外交官叫做李鸿章。
虽然他办出了很多事情让国人痛恨,但不得不说他也是当时最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建国之后,更是有一个被大家叫做周总理的人,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受人景仰的总理。
他不仅能够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而且能够运用很多哲理典故把别人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更是可以有理有据的给别人予以回击,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立下了奇功,也正是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功绩,才有了后面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盛状。
现在我国的经济十分的强大,对外说话也有了很强大的底气。
一个外交官的强硬程度和国家的盛衰与否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盛唐时候的一个外交官,他就是十分有底气的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政治是十分开明的,经济也十分强大,当时外国的人们都能够以来到唐朝一睹风采,感到特别的光荣。
就这么强大的国家,在外交方面自然是非常强势的。
当时唐朝有个外交官叫做王玄策。
可能因为是国家强盛,所以他这个人脾气也特别暴躁,对外交往的时候更是强势的厉害。
当时有一个侵犯我们的民族,最后被他灭了整个国家。
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事情发生在唐太宗11年。
中国外交的事例
1. 中国和巴基斯坦那可是“铁哥们”呀!你看,不管啥时候,咱们都互相支持,就像亲兄弟一样。
比如在巴基斯坦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这多让人感动啊!
2. 中国在非洲的外交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呢!就说和埃塞俄比亚吧,帮他们搞建设、促发展,这关系不就像好朋友一起进步嘛!
3. 中国和俄罗斯的外交那也是杠杠的!两国经常一起合作,应对各种挑战,这不是就像战友一样互相依靠嘛!比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那真是默契十足啊。
4.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那可是很用心的哟!像和老挝,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共同推动地区稳定和发展,这关系多紧密呀!
5.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多边外交,这不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努力维持着大家庭的和谐嘛!比如在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6.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那也是非常特别的呀!一起搞贸易、搞合作,共同打造繁荣的地区,这不是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奋斗嘛!
7.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外交努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的!和其他国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这不就是为了咱们共同的家园嘛!就像一家人一起守护家园一样。
8. 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外交也越来越重要啦!双方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这多像同学之间共同进步呀!
9.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支持那是毫不含糊的!帮助他们提升发展能力,这不就是大哥哥帮助小弟弟嘛!比如对一些非洲国家的援助。
10. 中国在国际外交中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像一座灯塔,为国际关系指引着方向呀!这是多么伟大的坚持啊!
观点结论:中国外交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建国初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成就。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1.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成为了互相支持和合作的重要盟友。
这个条约奠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参加联合国:1950年10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成员国。
这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的加入打破了联合国的“一国两制”政策,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 朝鲜战争胜利:1953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中国外交政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尊重。
这次战争表明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实力,也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4. 建交:在建国初期,中国建交的数量激增。
1950年,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等国家建交。
这些国家成为了中国的重要盟友,为中国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和争取支持打下了重要基础。
总之,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和提升国际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支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本。
- 1 -。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完整版)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鸦片战争,中国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港口。
1898年
- 德国获得胶州湾的租借权,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掠夺。
1901年
- 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将中国进一步割让给外国势力。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外交权回归中国。
1919年
- 近东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在会议上中国提出领土归还要求。
1920年
- 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与盟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1921年
- 中国成立,开始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
1931年
-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
1937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地区的控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交政策走向独立自主。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获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开始走向对外开放的道路。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2020年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倡议。
该年表列举了中国近代的重要外交事件,涵盖了从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到2020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新中国外交六十年:纵横捭阖六十年,和平友好遍五洲文之一叙言:新中国五十年外交,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建国到五十年代末,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系,埋葬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多姿多采,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与第三世界朋友互相支持,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的一极;一九七八年以后,是中国发展和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文之二:中苏友好:从同盟倒破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出击,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为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毛泽东首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举行中苏两党、两国的最高级会谈。
双方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形势问题。
二月十四日,中苏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些重要协定,意味着两个盟国“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
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也无法预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的关系以后会遇到什么坎坷,但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震撼。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共与苏共两党发生认识分歧,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苏论战,并波及到两国的关系。
一九六0年七月,苏联单方面中断中苏两国签订的合同,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致使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大批企业无法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建设造成极大损失。
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直到一九八九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文之三:和平共处:中国赢得亚非朋友信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欧美等国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迅速步入国际舞台。
我国外交史上的经典外交故事 我跟你说啊,咱中国外交史上那故事,可老多老有趣了。就说那个周恩来总理,我一想到他,就仿佛看到他那永远那么儒雅的样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眼神里透着那种智慧和坚定,还带着一种独特的亲和力。
我就听说这么一件事。那时候,有个外国记者在采访总理的时候,故意刁难。这记者啊,那神态可傲慢了,仰着头,眼睛里满是那种不怀好意。他拿着个大烟斗,就问总理:“你们中国现在有多少钱啊?”这问题一听就不怀好意,那环境气氛一下子就有点紧张起来了。可总理啊,总理不慌不忙的,神态自若。总理微微一笑说:“我们中国有18元8角8分。”当时周围的人都愣了,那记者也是一脸懵。总理就慢慢解释啊,“我们中国发行的人民币面额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加起来就是18元8角8分。”总理这回答,那真是绝了,既巧妙又幽默,一下子就把那刁难给化解了。
还有啊,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外交环境那是相当困难。但咱中国人就有那种骨气。我就想啊,那时候外交部的那些同志们,每天在那有些简陋的办公室里,灯光昏昏暗暗的,可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种坚定的神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和那些外国的外交官们周旋。有一次啊,一个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看着咱的外交官,那眼神里满是轻视,还轻蔑地说:“你们中国就像个泥足巨人,看着大,其实一推就倒。”咱的外交官那也是不卑不亢,立马就回怼:“我们中国是巨人,只不过我们的脚是站在坚实的土地上,不像你们,飘在半空中,不知道哪天就摔下来。”这对话啊,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一样,咱中国人那气势一点都不弱。
咱中国外交就像一部精彩的大书,这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忍不住叫好。这背后啊,是一代又一代外交人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开拓者,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又一条的道路,让世界看到咱中国的魅力和力量。我有时候想着这些故事啊,就觉得心里可热乎了,满满的都是自豪。咱中国人在外交场上,那就是行,不管啥时候,都能挺直了腰杆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