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5
论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大家对高品质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发明显,为此,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减少畜禽病害是畜禽养殖的重中之重!畜禽疫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短的潜伏期,如果产生疫病,不仅会危害其他的健康畜禽,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这些带有疫病的畜禽产品流入餐桌,还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所以,做好畜禽疫病防疫工作,把握好每个环节,利用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旨在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分为防和治两个方面,其中“防”比“治”更为有效地避免疫病的伤害、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是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疫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才能起到防治作用,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保障畜禽的健康和安全。
畜禽疫病有着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等特征,一旦病疫出现,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有些病菌会通过畜禽传播到人类的身上,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畜禽病疫的防治要在每一个环节把好关,对疾病进行防控,采取必要的清洁工作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把病疫彻底消灭干净,给畜禽一个干净、安全的养殖环境,确保畜禽健康生长,保证畜禽养殖业平稳、有序、高品质的发展。
1 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1.1村兽医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兽医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一样,担任着防疫和救治畜禽的重任。
畜禽养殖活动大部分在农村,经济受限,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很多受过专业兽医教育的人才大多不愿意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兽医站人才短缺、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非常普遍,在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村兽医防疫人员临床经验较差,在为畜禽疫苗接种时,疫苗剂量不标准、用药品种单一,只对一般的疫病有防治作用,但是对于消化道引起的相关疾病防治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可能有一部分抗生素还留在畜禽体内,人们在食用这样的畜禽产品后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试论如何开展职业学校畜禽疫病防治教学畜禽疫病防治是职业学校养殖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之一,又是一门理论性强、试验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学好本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本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名词概念繁多,教学难度较大。
要讲好这门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职业学校畜禽疫病防治学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理论教学需要改革1.1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为更好地适应养殖行业的最新变化,我们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革,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引入到教学中。
由于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畜禽疫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深入到养殖企业一线了解最新疫情变化、养殖企业生产情况等,同时还要深入市场了解兽药及饲料销售情况,分析疾病变化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若把有关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课堂上除传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结合实际病例补充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和了解实际病例、关注疫病动态使学生认识到畜禽疫病防治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学习畜禽疫病防治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畜禽疫病防治现状时,可结合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o型口蹄疫情况的新闻报道来加深学生对疫病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可让学生讨论如何避免人感染口蹄疫并结合前段的甲流情况,让学生去思考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补充学科前沿知识。
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渴望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
畜禽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随着畜禽业的发展,畜禽疫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畜禽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在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畜禽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监管不力畜禽疫病监管是防治畜禽疫病的关键环节,而在现实生产中,监管不力的情况屡见不鲜。
首先,畜禽养殖场的监管不严,许多养殖场对疫情监管不力,实行管理混乱,病死畜禽不及时处理,甚至隐瞒报告,导致疫情扩散难以控制。
其次,一些农村地区的畜牧兽医监管不到位,普及度不高,对于疫情的检测、诊断和防治措施不够有效。
因此,加强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和督促养殖场加强实施疫情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疫苗短缺疫苗是防治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因素,存在着疫苗短缺的问题。
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地区,人口稠密的畜牧业仍是大规模疫苗稀缺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疫苗的制度,加强疫苗研制工作,提高疫苗的配备水平。
三、缺乏科学的防治技术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是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基础,也是决定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畜禽疫病防治中,有些地区缺乏科学的防治技术,效果并不好。
鉴于此,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畜禽防疫技术水平,开发出更加高效的疫病防治药物和保健品。
四、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现行疫病监测和防控规定和标准松散,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疫病监测标准。
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疫情监测费用,也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因此,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监管标准,实行统一的疫苗生产、贮存、使用、监测和报告标准,减少各个地区之间的不必要的认识和误解。
五、对畜禽疫病的认识不足由于畜禽养殖业的生产方式、动物物种的不同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差异,很多畜禽养殖户对畜禽疫病的认识和意识水平较低,常常将畜禽疫病误认为“自然死亡”或“饮食不当”,病死畜禽不及时处理、传染源未清理、疫情报告不及时,进一步加重了疫情的扩散。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百花凋谢,蜜源花期相继结束,蜂群活动也逐渐减少,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这个季节,越冬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来年的生产。
所以,我们根据蜜蜂的生活规律和气候特点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场地的选择(一)蜜蜂冬眠期间不出巢,蜂王停止产卵,蜂箱内没有子脾、工蜂不需育儿,雄蜂早已除净,蜜蜂为了生存以蜂王为中心结团保温越冬,蜂团内部温度保持在14℃左右。
根据以上特性,越冬场地要选择在比较温暖的地区,且具备地势干燥、背风向阳、阳光照射短、有围墙的地方。
(二)根据蜜蜂喜静不喜动的特点,越冬场地要选在没有杂音的地方,最好远离公路、铁路、工厂等地方。
二、越冬蜂的包装越冬蜂的包装分为两种:内包装和外包装。
(一)内包装。
若箱内不足6脾蜂时,可将脾放一边加上隔离板,空处放保温物。
7脾以上的箱可不加内包装,但在次年早春拿出空脾时加包装物。
(二)外包装。
外界温度低于0℃时可进行外包装。
选背风、向阳的干燥处,先铺上塑料薄膜,然后在薄膜上铺15cm 厚的草,踏实后,可放蜂箱,箱与箱间隙15cm,箱上盖棉垫,棉垫上再用塑料薄膜盖顶,以防雪水浸湿。
巢门口要设有防鼠设备和避光设备,做到光暗、安静、通风。
要求温度在0℃~2℃左右,相对湿度在75%~85%。
三、越冬饲料要备足冬季蜜蜂主要靠蜜束和肠胃中的蜂蜜来维持体内温度和生命,冬季喂足优质越冬饲料是越冬管理的关键。
冬初一般每框要喂1~1.5公斤的蜂糖,若蜜脾不足可用白糖代替,即用2份糖与1份水混合加千分之一的食盐慢火化开,放凉后饲喂,喂蜜时应选在傍晚进行,严防盗蜂。
四、做好越冬蜂的检查工作越冬前要彻底检查蜂群的情况并记录,每隔半月检查1次,无特殊情况不要开箱检查,主要在箱外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在越冬期,若发现死蜂舌头伸在外面,解剖死蜂蜜束无蜜,且蜂翅呈暗红色,行动无力,这说明箱内严重缺蜜,这时应紧急补救。
气温在0℃以下时,仍有蜂飞翔或在巢门口徘徊,且有强烈的呼呼声,可能蜂群伤热受闷,这时应及时打开后纱窗直至安定为止。
疫病第三—四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传染源2、传播途径3、直接接触传播4、间接接触传播5、传播媒介6、飞抹传染7、尘埃传染8、水平传播9、垂直传播10、畜禽的易感性11、疫源地12、疫点13、疫区14、自然疫源性疾病15、自然疫源地16、散发性17、地方流行性18、大流行性19、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20、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20、抗生素21、耐药性22、交叉耐药性23、抗寄生虫药24、生物制品25、疫苗26、免疫血清二、填空题1、畜禽疫病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传染病在畜禽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条件。
3、患病畜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__________。
4、病原携带者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染病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6、传播媒介可能是__________物体,也可能是__________。
7、经空气而散播的传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为媒介而传播的。
8、可能成为传播家畜传染病的活的媒介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病原体在更迭其宿主时,其传播方式可归纳为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0、传染来源一般那可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传染病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一般经污染的__________传播、经污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传播、经__________传播、经污染的__________传播、经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的__________传播。
12、畜禽易感性的高低除与病原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外,还与畜禽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年黑龙江对口升学考试畜禽疫病防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种疫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A.猪瘟B.猪丹毒C.猪气喘病D.猪细小病毒病2.动物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最快的接种途径是()。
A.口服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滴鼻3.在畜禽疫病诊断中,通过观察病死畜禽的病理变化来进行诊断属于()。
A.临床诊断B.病理剖检诊断C.实验室诊断D.流行病学诊断4.对于病死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最常用且环保的方法是()。
A.深埋B.焚烧C.化制D.发酵5.预防畜禽疫病传播的重要生物安全措施不包括()。
A.人员消毒B.车辆消毒C.随意引进畜禽D.饲料消毒6.引起家禽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A.细菌B.病毒C.寄生虫D.真菌7.下列哪种消毒药对病毒有较好的杀灭效果?()A.氢氧化钠B.新洁尔灭C.碘酒D.高锰酸钾8.畜禽发生传染病时,对圈舍进行终末消毒应在()进行。
A.发病时B.发病后立即C.疫病扑灭后D.发现第一个病例时9.某养殖场猪群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可能感染的疫病是()。
A.猪瘟B.猪蓝耳病C.猪传染性胃肠炎D.猪副伤寒10.在畜禽疫病防控中,血清学检测主要用于()。
A.疾病的早期诊断B.确定病原体种类C.检测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D.直接观察病原体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畜禽疫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动物D.环境因素E.饲料因素2.以下哪些是畜禽疫病预防的综合措施?()A.加强饲养管理B.做好免疫接种C.严格执行消毒制度D.防止外来动物传入E.定期进行疫病监测3.以下可用于畜禽体表消毒的药物有()。
A.来苏儿B.过氧乙酸C.甲醛D.酒精E.石灰乳4.常见的畜禽寄生虫病有()。
A.蛔虫病B.绦虫病C.球虫病D.弓形虫病E.鸡白痢5.在畜禽疫病诊断中,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
A.细菌培养B.病毒分离C.病理切片观察D.血清学试验E.核酸检测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所有的畜禽疫病都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畜禽疫病防治》教学大纲
拟定人:樊磊虎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动物疫病防治》是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三年制与五年制畜牧兽药专业
一门必修专业课,应用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检查、诊断、鉴定法定的检疫对
象,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贸易
的发展。
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约为6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为3个学分。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36学时,实验约为24学时)
(二)、教学对象:三年制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
(三)、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动物防疫法的法律法规,掌握畜禽各种不同疫病流行病学特点、规律,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
在防治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生产与人体健康,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思路:按教学大纲规定,本着够用的精神,结合我院职业教育特点,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教学多采用实验标本、挂图、多媒体、VCD等教具,结合实地操作、实验实训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重点阐述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与方法。
为畜牧战线上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五)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本课程要了解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了解动物防疫法和检疫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据疫病发生、流行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怎样采取预防和扑灭疫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
本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将讲授内容与实训有机结合。
随讲随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尤其对常用的检验方法要熟练掌握,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又了解与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与技术。
(六)、课程内容在专业教学中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家畜解剖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药理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
畜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免疫学》、《家畜寄生虫病学》、《家畜传染病学》、《畜产品加工与卫生学等》等。
其中《家畜寄生虫病学》、《家畜传染病学》与本课最为密切。
(七)、课程的内容以及重点与难点:
课程内容: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法规知识。
课程重点: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动物防疫的技术操作要求和方法。
动物检疫范围、对象和种类,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处理以及各种物疫病检疫要领及处理。
课程难点: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技术在操作上的要求和要领以及方法。
(八)、考试方式与说明:
以平时测验与实验作业为平时成绩依据,全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笔试,考试内容理论讲授与实验内容相结合。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是《动物疫病》,中国农业出版社,张宏伟主编。
主要参考书《动物防疫与检疫》中国农业出版社(杨廷桂主编)。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刘健主编)。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中国农业出版
社(王雪敏主编)。
(十)、本大纲特点:
本大纲采用着实够用精神及职业类学校学生特点、重点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
础上,介绍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内容相关开发新进展,深化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
强化学生需要掌握的
基本的要领,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大纲本文
(一)、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主要课题
绪论(4学时)
1、目的要求:(1)理解和掌握动物防疫的有关概念、特点及目的和意义;
(2)明确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任务和作用;
(3)了解我国与世界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的概况及取得成就;
2、重点: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相关概念、特点和意义。
第一章动物防疫(7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
2、重点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3、一般了解动物防疫法规的相关内容和实践的意义。
4、重点掌握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原则和内容。
5、难点是根据疫病流行病学特点,必须从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着手,采取
“养、防、检、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1学时)
1、动物疫病的特征
2、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二节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0·5学时)
1、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3、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常用的数、率、比的概念
第三节动物防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0·5学时)
1、防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2、防制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动物疫病的防制措施(5学时)
1、疫情报告及现场措施
2、隔离与封锁
3、消毒及消灭传播媒介
4、治疗和淘汰
5、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6、染疫动物的处理
第二章动物检疫(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动物检疫的作用、范围、对象。
2、重点掌握动物检疫的种类和要求。
区别它们间特点,熟悉各自的意义和方法及
程序。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物检疫的范围、分类和对象(1学时)
第二节动物检疫的方式、方法和内容(2学时)
第三节动物检疫处理(1学时)
第三章多种动物的共患的疫病(10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动物疫病的病原体形态构造、分布、流行病学。
2、重点掌握各类动物疫病临诊检疫的特点、治疗和防制措施。
3、难点是各类动物疫病临诊检疫的要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6学时)
第二节常见寄生虫病(4学时)
第四章猪的常见疫病(8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猪的疫病的病原体形态构造、分布、流行特点
2,重点掌猪疫病临诊检疫的特点、治疗和防制措施要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猪的常见传染病(5学时)
第二节猪的常见寄生虫病(3学时)
第五章牛、羊的常见疫病(11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牛、羊的疫病的病原体形态构造、分布、流行特点。
2,重点掌握牛、羊疫病临诊检疫的特点、治疗和防制措施要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牛的常见疫病(6学时)
1、牛主要传染病
2、牛主要寄生虫病
第二节羊常见疫病(5学时)
1、羊主要传染病
2、羊主要寄生虫病
第六章禽的常见疫病(9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禽的疫病的病原体形态构造、分布、流行特点。
2、重点掌握禽疫病临诊检疫的特点、治疗和防制措施要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禽的主要传染病(6学时)
第二节禽的主要寄生虫病(3学时)
第七章其他动物的疫病(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其他动物的疫病的病原体形态构造、分布、流行特点。
2,重点掌握其他动物疫病临诊检疫的特点、治疗和防制措施要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马属动物的常见疫病(2学时)
第二节兔的常见疫病(1学时)
第三节犬的的常见疫病(1学时)
另附:
畜禽防疫课程实验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禽防疫》课程在畜牧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在动物防疫中要明确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病学特点,应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鉴别和诊断,来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
在动物检疫中要明确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种类,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处理以及各种动物疫病的检疫要领及其处理。
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掌
握预防接种、消毒的方法和要点;使学生掌握动物临场检疫和实验室检疫技术、处理和要领,采取综合性防御措施。
接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动物防疫和检疫奠定坚实基础。
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动物免疫接种和消毒技术
2、掌握各种动物临场诊断和检疫
3、掌握共患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检验
4、掌握猪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检验
5、掌握牛羊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检验
6、掌握禽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检验
三、学时及教学形式
1、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实验为24学时。
2、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实训指导书。
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原理、方法、
步骤及设备使用等,实验结果主要由学生完成,指导教师评判。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30‰,以考勤、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对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理论考试或实验不计入总成绩,对缺实验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