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清防蜡菌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82.83 KB
- 文档页数:5
清防蜡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摘要: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江河油矿油井结蜡、出砂严重,油井经常被蜡卡。
通过采用热载体循环洗井清蜡技术、化学清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机械清蜡技术、磁防蜡等技术,其中以化学清防蜡技术为主、热洗为辅工艺技术,使整个油矿的清防蜡工作大有改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今后的清防蜡研究提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油井防蜡清蜡化学热采微生物分析一、概述清防蜡是油井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原油物性及油井开采状况的复杂性,不同区块、不同油井、区块开采的不同时期,油井的结蜡状况各不相同,油井的清防蜡工艺也应随时调整。
1.蜡的性质及其对生产的影响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石蜡,常为板状或鳞片状或带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分子中的C原子数是C16~C35,属正构烷烃,熔点为500C左右;另一种是微晶蜡,多呈细小的针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为500~700,分子中的原子数是C36~C63,熔点是60~900C。
石蜡能够形成大晶块蜡,是造成蜡沉积而导致油井堵塞的主要原因。
微晶蜡由于其熔点高且蜡质为粘性,清蜡防蜡都很困难。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结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井筒与地面管线结蜡,增大油流阻力,造成回压升高,产量降低,增加抽油机负荷,造成抽油杆蜡卡,严重时会造成断脱;地层射孔炮眼和泵入口处结蜡,降低泵效;油层内部结蜡会大幅度降低其渗透率,使油井大幅度减产甚至不出。
2.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蜡在地层条件下一般以液体存在,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以及轻质组分不断逸出,原油的溶蜡能力会降低,蜡开始结晶、析出、聚集、堵塞井筒和地面管道。
实际上,采油过程中结出的蜡并不是纯净的蜡,它是原油中那些与高碳烷烃混在一起的,既含有其它高碳烃类,又含有沥青质、胶质、无机垢、泥沙和油水乳化物等半固态和固态物质。
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有:2.1原油性质与含蜡量:原油中轻质馏分越多,溶蜡能力越强,析蜡温度越低,越不容易结蜡。
玉门油田油井清防蜡技术及措施摘要:近年来,玉门油田油井结蜡日益严重,制约油井正常生产,增加后续修井作业难度和费用。
生产过程中, 根据油藏、区块或单井原油及蜡的性质差异,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清防蜡技术及措施,保证油田高产稳产,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油井;清防蜡技术;措施1油井清防蜡技术为了有效解决结蜡问题,实现稳产、增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对玉门油田清防蜡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清防结合”的技术措施,现场先后应用了机械清蜡技术、热洗井清蜡技术、化学清防蜡技术、延迟放热化学清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亲水膜防蜡技术、特殊工具防蜡技术等。
2油井清防蜡措施2.1机械清蜡机械清蜡是指使用专用的工具刮擦油井管壁上的蜡,蜡会随原油流出井筒。
尽管机械清蜡的方法是一种老式方法,但它可以对在特定环境中的结蜡现象也起到良好的清蜡作用。
针对不同的油井,可以选择不同的清蜡机器。
常用的清蜡机器包括尼龙刮蜡器及进式清蜡器等。
机械清蜡具有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但同时,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损坏设备,费时费力。
2.2热洗井清蜡热洗井清蜡是玉门油田常用的清蜡方法,它包括热水、热油和高温超导热洗井清蜡方法,其所用原理是利用热能来增加油流量并提高管温,如果温度超过蜡的熔点,沉积在管壁上的蜡便会被熔化,从而达到清蜡的目的。
其优点是工艺简单,缺点是多次清洗后剩余蜡熔点高,不便以后清蜡措施的实施。
2.3化学清防蜡化学清防蜡技术是将清防蜡剂直接从环形空间加入或通过空心抽油杆加入的,它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和其他作业,目前玉门油田有水基、油基和乳液型清防蜡技术。
(1)水基清防蜡技术具有加药工艺简单、应用成本低、防蜡效果好等特点,可以满足玉门油田大部分进入中高含水、高采出后期开发阶段油井防蜡的需要。
它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较,具有应用成本低,密度大,更易于由套管沉降至管脚,进入油管而起到防蜡作用。
(2)油基清防蜡技术是从油套环行空间滴加化学防蜡剂,防蜡剂能与蜡发生共晶和吸附作用,从而改变蜡晶的结构,形成结构强度较弱的蜡团,并通过分散作用,使蜡不易沉积于管壁、抽油杆等表面。
浅谈清防蜡工艺技术的应用摘要:对原有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会使得原油溶蜡的能力大大降低。
蜡会结晶、析出、长大、聚集最后沉积在管壁上。
给原油的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特别在冬季,许多由于结蜡的问题迫使停产,进一步影响了原油的产量。
本文主要分析了结蜡的机理,存在的状态和影响因素。
介绍了相应的清防蜡技术,其中包括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固体防蜡剂技术等。
关键词:清防蜡结蜡机理油管一、结蜡的影响因素石油是对中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原油中的石蜡主要就是碳数加高的一些正构烷烃。
纯净的蜡是一种白色透明的晶体。
在底层条件下,蜡始终呈现液态,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使得轻质的组分不断的溢出,原油的溶蜡的能力大大降低,蜡通过结晶,析出,聚集,直至沉积,造成堵塞。
蜡形成的同时,原油携蜡形成的机理主要包括薄膜吸附以及液滴吸附。
其中薄膜吸附主要体现为,当油水的乳化液与一些设备及油管的表面接触的同时,就会形成两种定向层,分别为亲水与憎水定向层。
在一方面上,当烃类的油溶表面的活性剂被破坏之后,就会形成有憎水倾向的定向层以及一层原油的薄膜。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原油薄膜在和无表面活性剂的接触的时候就会破裂,在表面形成亲水定向层。
这时,在烃类中存在的没有被金属吸附的一些表面活性剂,就会用亲水基吸水。
憎水基吸附在新的油水界面上。
使得金属表面的双层的活性剂分子形成了憎水层。
油膜的薄层会浸在油管和设备的表面并向四面扩散,当温度低至石蜡结晶温度的时候,在油膜上就会出现蜡晶格网络,并不断的增大,最终形成陈积水。
在经过循环的运转就会形成较厚的蜡层。
液滴吸附主要变现为,在紊流不断搅动的状态下,沿着油管的方向油水乳化液向上的能量使得液滴径向运动和油管的内壁相撞。
井计算可以得出,在距离泵口20米左右距离中的液流中的每一滴油都会和油管壁接触10次左右。
这里面含有一定的沥青,胶质以及石蜡的液滴都会被金属表面的油膜所衣服,这样具有足够能量的邮递会在又关闭或一些设备上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