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肖秉林毛亮鹏王占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主持人:肖秉林

课题核心组成员:顾建超、洪军、毛亮鹏、李立忠、张书军、吉国军、王占春、

姜正余

课题编号:B-b/2008/02/049

研究周期: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

结题时间:2010年12月30日

公开出版(发表)的主要成果:

1.主要著作:(1)江苏省学校特色教育论丛《中学导学制教学卷》(肖秉林主编),2010年10月第1版,原子能出版社出版。(2)“中学导学制”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肖秉林主编),2009年5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3)“中学导学制”校本教材《学会发展》(肖秉林主编),2010年3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主要论文:我校先后发表“中学导学制”方面研究文章百余篇。其中,主要有:(1)《“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肖秉林,毛亮鹏,《盐城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2)我校“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肖秉林,毛亮鹏,王占春,《江苏教学》,2010年第7-8期)。(3)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学导学制”在上冈高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肖秉林,毛亮鹏,王占春,《盐城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4)刍议“中学导学制”的实践性(肖秉林,王占春,《现代教育报》,2010年6月15日)。(5)理念·机制·实践·创新(上、下)——关于有效教学管理的“三个叩问”(肖秉林,《江苏教学》,2011年第1期、第2-3期)。(6)浅析“中学导学制”下的备课模式(李立忠,《新课程》,2009年第9期)。(7)实施导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毛亮鹏,《盐阜大众报》,2009年4 月13日)。(8)坚持“三主思想”,实现“有效教学”——“中学导学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肖秉林,《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第11 期)。(9)抓实“五个有效”打造“有效教育”(肖秉林,《江苏教育研究》2010

年第1C期)。(10)构建“四自”文化,尚德励志导行(肖秉林,《校长》2010年7-8期)。(11)坚持“教学五结合”,促进质量大提升(肖秉林,《教育家》,2009年第2 期)。(12)“低进高质”的秘诀——全程全体全面(肖秉林,《校长》,2009年第2期)。(13)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环节摭谈(李立忠,全国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3期)。(14)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五导”模式(王正标,《物理教学》2009年第3期)。(15)引进一种方法,改变一种习惯(毛亮鹏,姜正余,《江苏经济报》,2009.4.24)。(16)“中学导学制”成为发展引擎(毛亮鹏,姜正余,李正浪,《建湖日报》,2010.6.2)。(17)“中学导学制”,学校发展的引擎(毛亮鹏,姜正余,李正浪,《中国高中教育与对口支援》,2010.9)。(18)上冈高中:“中学导学制”引领学校发展(毛亮鹏,姜正余,李正浪,《盐城晚报》,2010.5.20)。(19)“中学导学制”,学校发展的引擎(毛亮鹏,姜正余,李正浪,《江苏教育报》,2010.9.30)。(20)实施有效教育,打造校本特色(肖秉林,《青年心理·人民教师》,2011年第10期)。

3.自编材料:(1)《教学案例集》(2009.9,学校编印)。(2)《研究性学习案例集》(2009.9,学校编印)。(3)《班主任工作案例集》(2009.9,学校编印)。(4)《学生社团活动方案汇编》(2010.4,学校编印)。(5)《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集》(2010.4,学校编印)。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提出“中学导学制”,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探索促进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通过“中学导学制”的实践和研究,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质量意识和扬长意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同时,通过“导学制”传递教师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培养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创新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构建以“学会”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通过生活、学会生存”之终身教育四个支柱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活化德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导其志、化其心、规其行,积极探索“导规、导志、导行、导心”之“中学导学制”德育教育模式,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石。

2.构建全新的“导学”课堂教学系统。以“中学导学制”之“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之五环节导学模式的研究,对涉及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

设计,打造全新的课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努力摒弃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课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

3.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引导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变教师主宰学生为主动适应学生;优化教学环境,变强制、封闭为民主、开放;优化教学过程,变传授知识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优化教育评价手段,使教学的一切终极目标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性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性发展。

4.深入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本课题提出的“中学导学制”,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探索促进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并且为普通高中推进新课改提供典型经验,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5.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专业成长。实施“中学导学制”,打造智慧、生态、有效的课堂,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推进“中学导学制”。二是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作为“中学导学制”、“有效课堂”构建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三是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在实践“中学导学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之和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相结合,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等。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螺旋式上升,实现其专业成长。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当前,不少学校进行了“中学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未能脱离“师本”的窠臼。本课题提出“中学导学制”,在于坚持“生本”理念,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导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

2.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