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开发过程的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对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1.02 KB
- 文档页数:5
创业是一项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机会从最初构思到企业形成的过程[1]。基于资源基础理论(RBT),创业是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开发过程(Stevenson,2001)[2]。当创业者识别、评价、整合和转化资源时新企业随之产生,其中的资源整合和转化及形成能力结构并加以实施即为资源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业者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调配,构建组织特殊能力产出平台,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创业导向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形成新创企业竞争优势为目的,对资源利用过程展开研究,从资源向能力转化、能力匹配和能力配置结构实施三个阶段,研究获取的创业资源如何向企业竞争优势转化,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1资源基础观与新创企业资源利用
1.1资源基础观
Penrose在其著作《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irm》中提到:“企业是由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之所以成长是因为企业内部资源的运用。”Wernerfelt(1984)把企业视为受自身历史限定的资产和资源的积聚,从而奠定了企业资源观的研究基础。在诸多以基于资源的视角来进行企业战略研究的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为Barney。他在1991年发表的《企业资源与持续的竞争优势》一文中提出了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即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基于资源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的不同资源及资源的异质性是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来源。
Stevenson(1990)定义创业为整合资源开发机会的行为过程,这些机会也许不存在于目前资源的应用范围,但未来却可能创造价值。实质上,从资源基础理论角度研究创业是将企业看作资源和能力的集合,资源指企业可以驾驭和控制的因素总称;能力指企业配置此类因素的本事,资源和能力决定企业绩效。开发资源和能力可以优化企业绩效,企业竞争优势也来源于独特的资源和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3]。
1.2新创企业资源开发过程
1.2.1新创企业及其特点
所谓新创企业(NewVenture),是指创业者利用商业机会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它能够提供产品或服务,以获利和成长为目标,并能创造价值。一般研究认为,新创企业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GEM报告中的新创企业指成立时间在42个月以内的企业。通常这类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处于创立期或成长期、面临的风险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多,人员素质也不一定达到企业所需[4]。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整合资源,发展企业的关键职能,以形成产业基础。而在这个
基于资源开发过程的新创企业
创业导向对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
蔡莉1,肖坚石1,赵镝2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25;2.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长春130025)摘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创业是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开发过程。将创业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阶段划分为资源向能力转化、能力匹配和能力配置结构实施三个子过程,力求构建创业导向对资源利用的关系模型,为新创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导向;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1-0098-05
收稿日期:2007-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732005)
第一作者简介:蔡莉(1960-),女,辽宁省鞍山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时期,企业要能够对内外部的信息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一般使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创业者是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将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2.2新创企业资源开发的阶段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源的需求不同,资源开发过程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对应[5]。Brush,Green和Hart(1997,2001)对新创企业的资源配置过程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新创企业资源开发模型,指出当新创企业快速成长或在动态环境中参与竞争时,资源开发过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策略选择。随后他们系统地对新创企业资源基础构建进行了分析,指出创业是从概念形成到战略制定,最后转化为执行的过程,并将资源开发过程归纳为识别资源(identify-ing)、吸引资源(attracting)、整合资源(combining)和转化资源(transforming)四部分[6]。
针对企业资源开发,Sirmon和Hitt等学者(2003)建立了家族企业资源开发过程模型,描述其为三个互相联系的反馈过程,即资源存储(ResourceInventory)、资源绑定(ResourceBundling)和资源杠杆作用(Leveraging),并随着环境不断调整[7]。随后,他们考察动态环境中企业的资源开发,将资源开发过程细化整理和完善为资源组合结构化(Structuring)、资源绑定(Bundling)和资源杠杆作用(Leveraging)[8],建立了动态资源管理模型。
比较上述两个模型,我们可以发现,Brush等学者提出的新创企业资源开发模型面向于创业者的活动,侧重于研究新创企业资源的识别和获取,他们仅对资源开发过程进行了概念性的描述,而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阐释清楚,没有明确解释资源开发轨迹及价值创造的发生机理;Sirmon等学者提出的资源管理过程模型侧重于成熟企业的资源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将资源管理过程进行了细化和提炼,他们利用权变理论将资源管理过程和环境要素结合起来,认为资源管理过程是动态反馈的,然而作者却没有特别针对新创企业的资源管理过程进行研究。
本文综合这两个模型以及新创企业的特点,对新创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新创企业的资源开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图1),即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利用,其中资源识别指企业对初始资源和关键资源进行识别,并依据企业目标确定企业的资源需求;资源获取指企业通过外部获取、内部培养等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资源利用指企业将资源捆绑为资源束,形成企业能力,实现资源向能力的转化,并匹配能力以形成特定的结构并实施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本文特别针对资源利用部分进行研究。
图1新创企业资源开发过程
1.2.3新创企业资源利用的内涵
新创企业资源利用指企业配置识别和获取的资源形成企业特有能力,以提升竞争优势为目的,最终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Hamel和Prahalad(1994)提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资源利用过程促使企业为顾客提供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价值的能力[9]。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配置拥有的资源,价值创造就不可能实现[6],资源转化后形成的能力只有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实现利润回报。对新创企业来说,资源是稀缺的,而企业若要生存、发展下去,拥有匹配当前竞争优势的能力,才能利用创业带来的新机会创造价值[10]。新创企业在匹配内、外部能力的过程中,通过资源利用形成竞争者难于观察和模仿的能力配置结构,完成个人资源向组织资源转化[11]。
考虑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以及新创企业的特点,我们将资源利用划分为三个过程,即资源向能力转化,能力匹配以及能力配置结构实施。资源向能力转化指将资源整合为资源束来构造或改变能力的过程。能力匹配指企业通过有效协调和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能力形成竞争者难于观察和模仿的特殊能力配置结构,从而能够与所要完成的任务或活动相适应的过程。能力配置结构实施指企业应用特殊能力配置结构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实现企业的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
2新创企业创业导向
20世纪70年代开始,Miller(1978)、Covin(1989,1991)以及Lumpkin(1996)等学者开始对创业导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创业导向是指创业者在选择战略行动时倾向于积极承担企业活动相关的风险、乐于接受改变和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并采用积极主动的措施和竞争者竞争的倾向。也有学者认为,创业导向就是创业者用于创业的方法、实践和决策体系。
关于创业导向维度的界定,Miller(1983)认为,真正符合创业导向的企业应该同时具备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三个要素。张健和姜彦福(2005)对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三个维度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