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4.27 KB
- 文档页数:2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
一般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你知道这四项指标的升降代表什么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参考区间是2.83-5.20mmol/L。
总胆固醇可用于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脑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胆固醇跟很多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或是其它血脂代谢异常。
总胆固醇储存在肝脏,当胆固醇水平很高时,可能会出现脂肪肝的情况,而且胆固醇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有些人胆固醇高跟饮食有一定相关性,如进食过多油脂,但有些人是天生的,即遗传因素,所以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时,一定要先分析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如果总胆固醇水平非常高,建议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因为总胆固醇较高可能会带来心血管方面的风险,造成不好的影响。
反之,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疾病因素包括低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贫血、恶性肿瘤等。
非疾病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如长期素食、偏食、服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降脂药物等均可导致总胆固醇偏低。
临床上导致总胆固醇偏低的疾病不同,其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疾病进行不同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放化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后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复诊。
饮食方面需注意均衡饮食,营养搭配,避免进食过多油炸、烧烤等不健康食品,日常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等。
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一种中性脂肪,是血脂的一种类型。
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它不能溶于水,在血浆转运中和其他极性强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结合成大分子,并不断于组织交换中保持动态平衡。
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是0.56-1.71mmol/L。
血脂异常(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
二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
三分类和分型1.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2.分型(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
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0月第14卷第10期Chin J Contemp Neurol Neurosurg,October 2014,Vol.14,No.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结局的影响毕欣伟陈立云doi :10.3969/j.issn.1672⁃6731.2014.10.014作者单位: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病科通讯作者:陈立云(Email :chenleeyun@ )【摘要】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HDL ⁃C )比值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发病3个月时结局的影响。
共150例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LDL ⁃C/HDL ⁃C 比值分为LDL ⁃C/HDL ⁃C ≤3组和LDL ⁃C/HDL ⁃C >3组,两组患者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危险因素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LDL ⁃C/HDL ⁃C >3(OR =1.781,95%CI :1.343~2.374;P =0.001)和NIHSS 评分(OR =1.923,95%CI :1.232~5.944;P =0.032)为影响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的危险因素。
提示LDL ⁃C/HDL ⁃C 比值是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室预测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远期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关键词】卒中;脂蛋白类,LDL ;脂蛋白类,HDL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Impact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on the risk factors for and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BI Xin ⁃wei,CHEN Li ⁃yu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Psychiatr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Li ⁃yun (Email:chenleeyun@)【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and risk factor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DL ⁃C/HDL ⁃C on the 3⁃month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Based on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laboratory data on admission,150patients with non ⁃cardiac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2groups (LDL ⁃C/HDL ⁃C ≤3and LDL ⁃C/HDL ⁃C >3).The outcome of 3months after stroke was analyzed,and the risk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2group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istory of diabetes,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history of smoking an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between 2groups (P <0.05,for all).After using multifactor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only the LDL ⁃C/HDL ⁃C ratio >3(OR =1.781,95%CI:1.343-2.374;P =0.001)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score on admission (OR =1.923,95%CI:1.232-5.944;P =0.032)were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for 3⁃month outcome.Therefore,the ratio of LDL ⁃C to HDL ⁃C serves as a positive predictor of the 3⁃month clinical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 】Stroke;Lipoproteins,LDL;Lipoproteins,HDL;Hyperlipidemias;Risk factors;Regression analysis·临床研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 44 卷第 5 期 2023 年 5 月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圣家永 李杰 武洪杰 戴根苗[摘 要] 目的 分析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不达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9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DL-C 是否达标分为LDL-C 达标组(LDL-C <1.8 mmol/L )29例和LDL-C 未达标组(LDL-C≥1.8 mmol/L )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家服用他汀类型、入院时检查指标LDL-C 、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LDL-C 不达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组119例患者 LDL-C 达标率为24.37%(29/119)。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连续服用他汀类药物、TC 、TG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未服用他汀类药物(OR =3.762,95% CI :1.654~8.558)、有高血压病史(OR =4.420,95% CI :1.703~11.472)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入院时LDL-C 不达标的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有高血压病史是影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DL-C 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5.017稳定性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急剧增加而引起的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的一种综合征[1-2]。
研究[3]发现,脂质代谢紊乱是稳定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脂血症由哪些因素引起?高血脂症状有哪些【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血浆中的脂质除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外,还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它们是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血脂的来源有两部分:外源和内源。
外源是指食物中的脂类经消化吸收入血的,后者是体内合成组织动员出来的脂类。
血脂的去路是不断被组织摄取或作为能源储存,或作为燃料氧化供能或构成生物膜及其他物质。
【高脂血症病因】
1、可控因素: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甲减、库欣综合征、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饮酒过量;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饮食;体力运动不足;吸烟;药物引起(避孕药、雌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焦虑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2、不可控因素:遗传性因素:家族型脂蛋白异常血脂;年龄和性别。
【高脂血症发病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亦称为ApoB,E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以肝细胞含量最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的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已发现数十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
Ⅰ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细胞膜上无低密。
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本文导语常用的血脂化验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1、胆固醇(TC,CHO)参考值:合适水平:≤L(200mg/dL)临界范围:~L(201~219mg/dL)升高:≥L(220mg/dL)临床意义:升高: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
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2、甘油三酯(TG)参考值:合适水平:<L(150mg/dL)临界范围:~L(150~200mg/dL)升高:~L(200~500mg/dL)极高:≥L(500mg/dL)临床意义:升高: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合适水平:≥L(40mg/dL)减低:≤L(35mg/dL)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所以HDL-C水平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水平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小。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合适水平:≤L(120mgd/L)边缘升高:~L(121~139mg/dL)升高:≥L(140mg/dL)临床意义:升高的危害: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联合应用阿昔莫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治疗中采用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为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73.07%高于对照组42.31%,P<0.05。
结论:采用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临床研究可知,影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因素较多,但若不加以合理控制,则可能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病等严重性疾病,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控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心血管危险情况的发生[1]。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需注重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实现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保护[2]。
传统以单药治疗为主,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有限。
为此,本次研究对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治疗中采用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均具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属于本院于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共52例,经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总胆固醇>5.72mmol/L,三酰甘油>1.70mmol/L[3]。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0例,年龄在55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9±2.83)岁;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55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01±2.94)岁;排除继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用抗凝药、环孢霉素等药物患者。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
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9]。
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基于Dryad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ZHAO Wei;CHEN Xiang-dong;ZHANG Jing-ying【摘要】目的:明确基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Dryad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2015年间日本岐阜地区NAGALA研究数据.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基线血清HDL-C水平引起糖尿病发生的风险比,平滑曲线拟合分析HDL-C与糖尿病发生的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使用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寻找HDL-C的阈值.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体检人群15453例,最长经过13年的随访,有373例被诊断为糖尿病.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酒精摄入量、BMI、腰围、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后,与HDL-C高水平的参与者相比,中、低水平参与者糖尿病发生风险升高了50%和87%[HR (95%CI)分别为1.50(1.05,2.14)和1.87(1.22,2.85)].平滑曲线拟合显示:HDL-C<65.5mg/dl时,糖尿病发生风险随着HDL-C的升高而降低[HR 0.98(0.97,0.99),P=0.0015];HDL-C≥65.5mg/dl时,风险无明显相关[HR 1.02(0.99,1.04),P=0.232].结论:低水平HDL-C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危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作者】ZHAO Wei;CHEN Xiang-dong;ZHANG Jing-y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统计,2015年全世界有4.25亿人被诊断为糖尿病,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42亿。
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李志昭1,2,黄 琼3,余振球2,宋毓青1摘要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㊁谷固醇㊁豆固醇;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㊁角鲨烯㊁2,4-脱氢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㊂方法:选取2018年1 12月北京安贞医院动脉硬化门诊收治的138例单纯血脂异常的病人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合格且血脂正常者128名作为健康组㊂常规测定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㊁三酰甘油(TG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㊁空腹血糖(FPG )水平㊂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法测定胆固醇吸收与合成标志物㊂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分析胆固醇吸收㊁合成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㊂结果:病例组女性年龄㊁LDL -C ㊁TC 均高于男性,体质指标(BMI )㊁TG ㊁收缩压(SBP )㊁舒张压(DBP )均低于男性(P <0.05);健康组女性BMI ㊁TG ㊁SBP ㊁DBP 均低于男性(P <0.05)㊂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与TG ㊁DBP ㊁FPG 呈正相关(P <0.05);菜油固醇㊁谷固醇与TC ㊁HDL -C ㊁LDL -C 呈正相关(P <0.05),与BMI ㊁SBP ㊁DBP 呈负相关(P <0.05)㊂结论:男性胆固醇合成标志物高于女性;高脂血症病人合成标志物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与TG ㊁DBP ㊁FPG 呈正相关;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㊁谷固醇与TC ㊁HDL -C ㊁LDL -C 呈正相关,与BMI ㊁SBP ㊁DBP 呈负相关㊂关键词 高脂血症;代谢标志物;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11.026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水平受机体对胆固醇吸收与合成的双重调节,检测胆固醇吸收与合成效率对了解胆固醇代谢的个体差异㊁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㊂血清中与胆固醇结构相似而含量较低的胆固醇前体和植物固醇可作为胆固醇代谢血清标志物,分别反映机体胆固醇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吸收的效率,用以客观评价病人的代谢状态[1]㊂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包括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㊁谷固醇㊁豆固醇)与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㊁角鲨烯㊁2,4-脱氢胆固醇)㊂目前,对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血脂㊁血糖㊁体重㊁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报道较少[2]㊂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法测定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吸收㊁合成标志物[3],旨在了解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吸收及合成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脂㊁血糖㊁体质指数(BMI )㊁血压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 12月北京安贞医院动脉硬化门诊收治的138例单纯血脂异常的病人作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5),E -amil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9);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引用信息 李志昭,黄琼,余振球,等.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2056-2058.为病例组,其中,男56例,女82例;年龄(50.20ʃ5.81)岁;BMI (26.09ʃ3.58)kg/m 2㊂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合格且血脂正常者128名作为健康组,其中,男32名,女96名,年龄(49.58ʃ7.18)岁,BMI (25.03ʃ3.81)kg/m 2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5.72mmol/L 或(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 )>1.70mmol/L 为血脂异常;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4];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影响血脂代谢的肝㊁肾及内分泌疾病和其他疾病㊂1.3 血脂检测 采集两组受试者空腹12h 后清晨静脉血5mL ,4000r /min 离心10min ,取上层血浆置于-80ħ冰箱中储存㊂常规测定TC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 )㊁TG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 )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㊂1.4 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检测 采用气相色谱法[3]检测胆固醇合成(角鲨烯㊁7-烯胆烷醇和2,4-脱氢胆固醇)和吸收(菜油固醇㊁豆固醇和谷固醇)标志物含量㊂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㊂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㊃6502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 2023 V o l .21 N o .11Spearman 相关分析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女性年龄㊁LDL -C ㊁TC 均高于男性,BMI ㊁TG ㊁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 ,SBP )㊁舒张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低于男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组女性BMI ㊁TG ㊁SBP ㊁DBP 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1㊂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 ʃs )项目 健康组(n =128)男(n =32)女(n =96)病例组(n =138)男(n =56)女(n =82)年龄(岁)50.96ʃ7.4349.13ʃ7.0448.39ʃ6.5051.44ʃ4.95①BMI (kg/m 2)26.21ʃ2.9624.63ʃ3.98①27.23ʃ2.7225.20ʃ3.89①HDL -C (mmol/L ) 1.36ʃ0.26 1.66ʃ0.74 1.33ʃ0.75 1.54ʃ0.42LDL -C (mmol/L ) 3.12ʃ0.37 3.00ʃ0.57 3.27ʃ0.65 3.72ʃ0.64①TG (mmol/L ) 1.43ʃ0.24 1.04ʃ0.34① 2.26ʃ1.62 2.15ʃ1.43①TC (mmol/L ) 4.77ʃ0.54 4.74ʃ0.69 5.06ʃ0.88 5.70ʃ0.83①FPG (mmol/L ) 5.05ʃ0.94 5.06ʃ0.70 5.73ʃ1.03 5.75ʃ1.88SBP (mmHg )123.56ʃ9.86114.27ʃ14.47①127.07ʃ11.47117.27ʃ15.53①DBP (mmHg )83.00ʃ5.9675.21ʃ10.05①83.93ʃ9.0677.05ʃ10.39①注:1mmHg =0.133kPa ㊂与同组男性比较,①P <0.05㊂2.2 两组不同性别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比较 健康组女性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女性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㊁角鲨烯低于男性,谷固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2㊂表2 两组不同性别代谢标志物比较单位:mg/L组别样本量角鲨烯2,4-脱氢胆固醇7-烯胆烷醇菜油固醇豆固醇谷固醇健康组 男32 1.20(1.01,1.48)0.26ʃ0.08 2.63ʃ0.942.10ʃ1.150.48(0.31,0.54) 2.94ʃ1.15 女96 1.21(0.97,1.55)0.23ʃ0.07①2.02ʃ0.75① 2.56ʃ1.400.51(0.45,0.57)3.29ʃ1.41病例组 男56 2.05(1.42,2.82)0.32ʃ0.08 3.44ʃ1.11 2.27ʃ1.300.50(0.45,0.55) 3.33ʃ1.44 女821.25(1.00,2.06)①0.26ʃ0.08①2.99ʃ1.32①2.75ʃ1.780.51(0.42,0.58)3.97ʃ2.22①与同组男性比较,①P <0.05㊂2.3 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合成标志物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与TG ㊁DBP ㊁FPG 呈正相关(P <0.05);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㊁谷固醇与TC ㊁HDL -C ㊁LDL -C 呈正相关(P <0.05),与BMI ㊁SBP ㊁DBP 呈负相关(P <0.05)㊂详见表3㊂表3 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指标 角鲨烯r 值P 2,4-脱氢胆固醇r 值P 7-烯胆烷醇r 值P 菜油固醇r 值P 豆固醇r 值P谷固醇r 值PTC 0.0300.8300.0800.520-0.1700.1700.420<0.0010.0800.5400.440<0.001TG 0.0600.6400.450<0.0010.450<0.001-0.1900.1200.1000.400-0.1800.140HDL -C -0.0500.690-0.1000.460-0.1700.1600.380<0.0010.2400.0400.400<0.001LDL -C 0.1000.940-0.0400.720-0.2300.0600.380<0.0010.1200.3400.420<0.001BMI -0.0600.6200.2800.0200.1500.230-0.2500.0400.0200.890-0.1900.030SBP 0.2600.0300.1800.1400.3100.010-0.3100.010-0.1200.320-0.3400.010DBP 0.2400.0500.2570.0400.3300.010-0.2900.020-0.1100.370-0.3000.010FPG0.1400.2300.2700.0300.3000.010-0.2100.080-0.0100.910-0.1600.1803 讨 论北欧辛伐他汀生存实验表明,胆固醇吸收标志物和合成标志物可影响冠心病病人的预后[5],因此,本研究就高脂血症病人胆固醇吸收㊁合成标志物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血脂㊁血糖㊁BMI ㊁血压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㊂研究显示,正常人群男性7-烯胆甾烷醇水平高于女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组女性2,4-脱氢胆固㊃7502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6月第21卷第11期醇㊁7-烯胆甾烷醇低于男性(P<0.05);病例组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烷醇㊁角鲨烯低于男性(P<0.05)㊂也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改变独立相关,胆固醇合成低㊁消除效率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人合成标志物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甾烷醇与TG㊁DBP㊁FPG呈正相关(P<0.05);吸收标志物菜油固醇㊁谷固醇与TC㊁HDL-C㊁LDL-C呈正相关,与BMI㊁SBP㊁DBP呈负相关(P<0.05),与既往研究[8-9]报道一致,其原因可能与环境㊁遗传及饮食习惯有关㊂但有研究表明,高脂肪㊁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膳食对餐后肠道胆固醇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10]㊂Katsura等[11]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LDL-C升高与胆固醇吸收标志物呈正相关,而与胆固醇合成标志物无关㊂也有研究表明,胆固醇的吸收㊁合成与糖化血红蛋白㊁TC㊁LDL-C呈正相关;胆固醇的合成与HDL-C呈负相关;胆固醇的吸收与BMI㊁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HDL-C 呈正相关,这可能与糖脂代谢交互作用影响了胆固醇代谢的动态平衡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其纳入了患有冠心病和相关并发症的病人㊁缺少女性受试者和药物的影响有关,而本研究没有纳入糖尿病病人,且女性比男性多[12]㊂本研究中角鲨烯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无相关性,考虑与肥胖有关,本研究中病例组BMI为(26.09ʃ3.58)kg/m2,而角鲨烯是胆固醇合成中最后的非甾醇类代谢产物,相应地代表胆固醇合成,但远不及前体甾醇有效,以致角鲨烯/胆固醇比值在抑素㊁甾醇酯的治疗中无变化[13-14]㊂在肥胖病人中BMI含量偏高时,高胆固醇的合成没有直接消耗胆固醇,而过多或剩余的脂肪酸启动了大量的胆固醇合成,从而可能导致血清中胆固醇早期代谢产物角鲨烯积聚增多[15-18]㊂但这完全不同于胆固醇吸收失调时真正的胆固醇消耗,而2,4-脱氢胆固醇㊁7-烯胆甾烷醇能更好地反映胆固醇合成,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㊂综上所述,胆固醇吸收㊁合成标志物与血脂紊乱㊁血糖㊁BMI㊁SBP㊁DBP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㊂参考文献:[1]MIETTINEN T A,GYLLING H,NISSINEN M J.The role of serumnon-cholesterol sterols as surrogate markers of absolutecholesterol synthesis and absorption[J].NMCD,2011,21(10):765-769.[2]马娟娟.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控的研究[J].医学信息,2020,33(11):49-51.[3]王启辉,刘洋,张经华,等.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和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的报告[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4):721-725.[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5]MIETTINEN T A,GYLLING H,STRANDBERG T,et al.Baselineserum cholestanol as predictor of recurrent coronary events insubgroup of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Finnish4SInvestigators[J].BMJ,1998,316(7138):1127-1130.[6]LI Z Z,WANG Q H,LIU Y,et al.Gas chromatography and flame-ionization detection of non-cholesterol sterols as indicators of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synthesis in158Chinese individualswith normolipidemia,hyperlipidemia,and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J].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22,28:e934471.[7]RAJARATNAM R A,GYLLING H,MIETTINEN T A.Cholesterolabsorption,synthesis,and fecal outpu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d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2001,21(10):1650-1655. [8]SEMOVA I,LEVENSON A E,KRAWCZYK J,et al.Markers ofcholesterol synthesis are elevated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adults with type2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20,21(7):1126-1131.[9]NISSINEN M J,GYLLING H,MIETTINEN T A.Effects of dietarycholesterol and fat on serum non-cholesterol sterols according todifferent apolipoprotein E subgroups among healthy men[J].The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8,100(2):373-379.[10]SCHROOR M M,PLAT J,KONINGS M C,et al.Effect of dietarymacronutrients on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endogenous cholesterol synthesis: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Nutrition,Metabolism,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21,31(5):1579-1585.[11]KATSURA T,KATAKAMI N,IRIE Y,et al.The usefulness of a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in Japanese type2diabetes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J].Diabetes Technology&Therapeutics,2015,17(6):427-434.[12]SEMOVA I,LEVENSON A E,KRAWCZYK J,et al.Markers ofcholesterol synthesis are elevated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adults with type2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20,21(7):1126-1131.[13]MIETTINEN T A,VANHANEN H,OJALA J P,et al.Miettinen,non-cholesterol sterols and faecal elimination of cholesterol duringstatin and fibrate treatment[J].Atherosclerosis,1992,97:S73-S80.[14]GYLLING H,RAJARATNAM R A,VARTIAINEN E,et al.Changes inserum level and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with plant stanoleste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oronaryartery disease[J].Menopause,2006,13(2):286-293. [15]MIETTINEN T,GYLLING H.Cholesterol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sterol metabolism in obesity[J].Atherosclerosis,2000,153(1):241-248.[16]GYLLING H,HALLIKAINEN M,KOLEHMAINEN M,et al.Cholesterol synthesis prevails over absorption in metabolicsyndrome[J].Translational Research,2007,149(6):310-316. [17]SIMONEN P P,GYLLING H K,MIETTINEN T A.Diabetescontributes to cholesterol metabolism regardless of obesity[J].Diabetes Care,2002,25(9):1511-1515.[18]SIMONEN P P,GYLLING H,MIETTINEN T A.Body weightmodulat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type2diabetics[J].Obesity Research,2002,10(5):328-335.(收稿日期:2022-06-27)(本文编辑邹丽)㊃8502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2023 V o l.21 N o.11。
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本文导语常用的血脂化验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 I、载脂蛋白B。
1、胆固醇( TC,CHO) 参考值:合适水平:w 5.17mmol/L ( 200mg/dL)临界范围:5.20 〜5.66mmol/L (201 〜219mg/dL)升高:》5.69mmol/L ( 220mg/dL)临床意义:升高: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C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
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CHC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2、甘油三酯( TG) 参考值:合适水平:v 1.69mmol/L (150mg/dL)临界范围: 1.69〜2.25mmol/L (150〜200mg/dL)升高: 2.26 〜5.63mmol/L (200〜500mg/dL)极高:》5.64mmol/L ( 500mg/dL)临床意义:升高: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参考值:合适水平:》1.04mmol/ L (40mg/dL)减低:w 0.91mmol/L ( 35mg/dL)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青少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
2018-08-31T11:06:50.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作者: 王芳1 叶炼1 方堃1 邓益斌2 赵政1
[导读] 肥胖与超重者应常规筛查non-HDL-C,合理膳食,加强运动以预防血脂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1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检验科 四川 绵阳 621900)(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儿科 四川 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on-HDL-C)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中小学
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超重、肥胖是高non-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超重者应常规筛查non-HDL-C,合理膳食,加强
运动以预防血脂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34-02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non - high - density lipoproteinemia
Wang Fang 1, Ye Lian 1, Fang Kun 1,Deng Yibin 2,Zhao Zheng 1
Sichuan science city hospital: 1. Clinical laboratory 2. Pediatrics, mianyang, sichuan 621900
【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emia(non-HDL-C) in adolescents and provide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yslipidemia.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extract the venous blood detection of total cholesterol (T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calculate the non-HDL–C to
analysis the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on-HDL-C. Conclusion
Non-HDL-C should be routinely screened for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nd reasonable diet and exercise shoul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used by dyslipidemia.
【
Key words】Adolescents; non-HDL-C; Risk factors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科学城地区6~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前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数据不
全和引起血脂变化的各种病理原因的学生,最终获得
3241例有效标本。
1.2
方法
按统一调查表收集资料,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规范体格检查方法,统一标准。所有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取血清检测总
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TC-HDL-C。
1.3
诊断标准
根据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标准进行判断[1],即non-HDL-C≥3.76mmol/L诊断为高non-HDL-C血症。体质量指数
(
BMI)超重、肥胖的评定标准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的生长曲线判定[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non-HDL-C人群的BMI、运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BMI、运动量作为自变量,以是否患
non-HDL-C
血症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运动量是non-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营养过剩等导致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问题越来越显著,以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
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
[3]。近年来,non-HDL-C和小而低密等新浮现的血脂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non-HDL-C较
传统血脂指标而言,其计算简单,不受进食影响,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明显的优势。我国
2012年新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
定义和防治建议》
[6]中,将non-HDL-C水平纳入为血脂异常诊断指标之一。邓益斌等[7]研究提示科学城地区中小学生高non-HDL-C血症检
出率水平较高,应予以重视。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甚多,多认为与遗传、不良饮食习惯、少动的生活方式有关。既往研究[8-9]都表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血脂异常
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是高
non-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其机制主要是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发多系统代谢紊乱。因
此超重和肥胖是我们防控高
non-HDL-C血症的重点对象。本研究还发现每天运动量是否达标准也是高non-HDL-C血症的危险因素,提示在
中小学生血脂异常防控工作中,户外活动也是十分必要。
因此,为减少高non-HDL-C血症的发生,应对肥胖与超重者常规筛查non-HDL-C,合理膳食,加强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6):426-428.
[2]
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93-498.
[3] Xu HQ,LiYP
,LiuAL,et a1.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children from six cities of China.BMC
PublicHealth,2012,12:13.
[6] BoekholdtSM.ArsenaultBJ,MoraS,eta1.Association of LDL cholesterol,non-HDL cholesterol,and apolipoprotein Blevels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treated with statins
:a meta-analysis[J].JAMA,2012,307(12):1302-1309.
[7]
邓益斌,叶炼,王惠敏,等.四川绵阳科学城地区中、小学生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
版)
,2017,13(1):56-60.
[8] Li YP
,Yang XG,ZhaiFY,et a1.Disease risk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05,18(6):4-01-410.
[9]
谭凤珠,董会敏,冯桂华,等.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92-595.
基金项目:绵阳市卫计委,课题号
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