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中的老年读者服务
- 格式:doc
- 大小:19.03 KB
- 文档页数:8
图书馆读者群体分析与服务人们常说,图书馆是智慧的殿堂,是知识的宝库。
作为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承载着满足读者需求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需要进行读者群体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儿童读者群体分析与服务儿童是图书馆中重要的读者群体之一,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
儿童读者群体的特点是好奇心旺盛,阅读能力不同,且时间较为有限。
针对儿童读者群体,图书馆要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书籍,并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
同时,图书馆应该设置儿童阅读角,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儿童们前来阅读。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或社区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二、青少年读者群体分析与服务青少年是图书馆的主力读者群体,他们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阅读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读者群体的特点是阅读需求广泛,喜好多样性强,但也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
为了服务青少年读者群体,图书馆应该配备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开展读书俱乐部、文学讲座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如电子书、在线阅读等,方便青少年获取知识。
三、成年读者群体分析与服务成年读者群体是图书馆中最广泛的读者群体,他们的阅读需求多样化,包括求知、娱乐和自我提升等。
成年读者群体的特点是时间较为紧张,对书籍的选择有一定侧重。
为了满足成年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该提供丰富的学术书籍、教育读物、文学作品等。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开设专题展览、讲座等活动,吸引成年读者参与。
此外,图书馆可以建立读者交流平台,鼓励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
四、老年读者群体分析与服务老年读者群体在图书馆中也有一定的比例,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希望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年读者群体的特点是对书籍内容要求较高,时间较为自由。
为了服务老年读者群体,图书馆应该提供与其兴趣爱好相关的书籍,如艺术、历史、养生等。
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管理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教育与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管理挑战。
老年人群体对图书馆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改善设施和服务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管理挑战。
在设施方面,图书馆可以增加舒适的座位、借阅设备的易读性以及易于导航的标识等。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图书馆时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助设备,如放大镜、听力助听器等。
在服务方面,图书馆可以开辟专门的老年读者区域,提供适合他们阅读与休闲的环境;组织老年人友好型的活动和讲座,满足他们对知识和社交的需求。
其次,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扩大数字资源和线上服务来迎合老年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图书馆可以提供数字图书、电子阅读器等数字资源,让老年人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轻松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资料。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线上阅读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在线阅读和远程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机会。
这样不仅方便老年人,还能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老年人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生活质量。
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他们对于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也在增加。
图书馆可以定期开设针对老年人的课程和讲座,涵盖健康养生、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合作,共同举办专题活动和培训课程,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管理挑战时,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沟通及交流需求。
老年人在孤单感和社交需求方面更为敏感,图书馆可以安排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读书俱乐部、讨论会和社交活动等,帮助老年人增加与社区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邀请老年人参与相关决策和规划,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中来,增强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图书馆的老年人阅读推广与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电子书籍和在线阅读平台的出现也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殿堂,仍然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优质的阅读资源。
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于传统纸质书籍的喜爱程度始终稳定,因此图书馆应当加强老年人阅读推广与服务,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一、建设老年人友好的空间环境老年人在图书馆中阅读,需要舒适、安静的环境。
图书馆应设置老年人阅读区,提供舒适的座椅、柔和的灯光和良好的空气流通,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此外,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图书馆还应该设置坡度适宜的楼梯和扶手,方便老年人进出图书馆,确保他们的安全。
二、丰富的老年人阅读资源图书馆应当针对老年人的阅读喜好,完善老年人阅读资源。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电子书阅读区,提供老年人常用的电子阅读设备,使他们可以便捷地阅读电子书籍。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引入有声图书,帮助视力不佳的老年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定期举办老年人阅读活动为了促进老年人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阅读活动。
比如,每周组织老年人读书分享会,让老年读者互相交流心得和感受;定期举办书法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艺;邀请作家或学者为老年读者讲座,拓宽他们的知识广度。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的阅读乐趣,还可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四、提供便捷的服务方式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图书馆应当提供便捷的服务方式,方便他们借阅书籍。
可以开设老年人专门借阅窗口,减少老年人排队等待的时间;同时,提供上门借书服务,解决老年人出行困难的问题。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推出手机APP或网站,方便老年人在线借阅图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五、培养专业的老年人阅读推广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群体,图书馆需要培养专业的老年人阅读推广人才。
这些人才应当具有丰富的图书知识和老年人服务经验,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指导。
[提要]关爱老人,为老年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社会责任。
针对老年读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通过分析提出为老年读者服务的创新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11月9日据最新统计,中国13亿多人口,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正加速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老年人口已破2亿,如何做好老年人的“银发工程”,其实是一个巨大市场。
在新形式下,做好老年读者继续学习和教育工作并开展相关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口老年化问题的严峻性,自觉树立老年意识、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的挑战,全方位地为全社会的老年读者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食粮。
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不可忽视老年人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体,应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一、公共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意义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与改善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其特点,这是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健康老年化”的奋斗目标,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寿命和质量。
作为公共图书馆在满足老年读者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知识信息和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提供给老年读者,并通过精神空间的扩展来弥补体力及活动范围的缩小,帮助老年读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这样就能节约社会的投资,又能充分利用老年读者的丰厚的智慧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策略 作者:王宝兴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是老年读者文化服务的主阵地。本文立足老年读者的群体特点与文化需求,探讨如何优化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策略,尝试提出解决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老年读者 公共图书馆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02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截止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1999年至2017年老年人口数净增1.1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33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双双达到峰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自然原因,在体力、智力等方面相对壮年时逐渐退化,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在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的参与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因此,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帮扶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方面。
二、公共图书馆与老年读者服务 1.公共图书馆在老年读者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这一内容体现出国家对于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的高度重视,从立法的高度对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文化养老,文化助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国外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日本为例范 军【摘 要】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其衍生之议题已是各领域关注的焦点。
作为社会公众学习知识、研讨问题、信息交流、休闲娱乐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亦应对老年读者给予特别的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方面出现了服务定位的偏差和服务内容的局限性问题。
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设想,给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优化、创新老年读者服务以借鉴。
【关键词】老龄化 公共图书馆 老年读者服务 美国 日本Abstract:In recent years,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impacts on society have become a hot topic.The public library,as a center for learning,discussion and information access,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enior readers.Atpresent,the services for them have the problems such as deviation of service positioning and limitations of servicecontents.The libra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ve achieved successful results in serving for the aged andwill provide some experiences for us.Key words:aging public library service for the aged America Japan 在当今70亿人口的地球上,各地对老年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贫富,都面临或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一、加强老年读者服务的必要性1.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增加827万。
[1]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数据表明我国已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
2.公共图书馆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
法律、规章、制度是开展好老年读者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
”[2]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保证那些由于身体、年龄等原因而不能适应图书馆一般化服务的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平等服务。
老年读者退休在家,渐渐地脱离了社会,但他们依然有对知识的渴求,想被社会所认同。
图书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为其提供更适合他们,使他们满意的服务。
3.公共图书馆基础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属性。
为应对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老龄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我们对为老龄读者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二、老年读者服务的现状及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有关老年读者群体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缺少具体的指导政策和实施细则。
这就导致了我国图书馆界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深度广度受到了限制,有关老年读者群体的馆藏资源和服务的设计规划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老年阅读空间的打造———以大庆市图书馆为例韩雪(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大庆163316)【摘要】作为市民信息中心的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老年人打造特色的活动空间,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可以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便利,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学习、获取资源;能够为老年人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培养老年人的学习、阅读兴趣,丰富老年生活,提升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同时还可以营造文化养老、文化助老的社会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阅读空间;服务【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1)03-0120-03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着重新设计、转型变革等一系列的挑战,图书馆业界掀起了转型改革的浪潮,如何将图书馆空间合理的规划使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阅读空间,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1]。
一、打造老年阅读空间的意义孝亲敬老、养老助老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更是社会责任的价值体现。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
老年群体,他们因身体条件的限制,获取资源的途径、能力有限,图书检索、图书借阅、浏览网络资源等一些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对老年人来说确很困难。
为老年人打造特色的活动空间,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便利,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学习、获取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为老年人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培养老年人的学习、阅读兴趣,丰富老年生活,提升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同时还可以营造文化养老、文化助老的社会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大庆市图书馆构建老年阅读空间的做法大庆市图书馆始终将老年群体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之一,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依托现有优势,努力打造老年读者认同的老年读者服务品牌。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之我见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逐渐增加,如何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须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
本文分析了老年读者生理、心理特点及阅读需求,阐述了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面对日益壮大的老年读者群,如何开展好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在分析老年读者生理、心理特点及阅读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提出具体措施,以期对提升老年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有所帮助。
1.老年读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读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也逐渐衰退。
老年读者在生理上普遍表现出运动迟缓,腿脚不利索,记忆力减退,思维速度、反应速度较慢等特征。
由于离开工作岗位、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性格孤独、自卑、焦虑、固执,往往有不安全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心理不平衡,易怒、爱唠叨,常常对社会、对他人不满。
基于这些心理特征,老人们对健康、尊重、安宁、情趣、人际交往等有着强烈的需求,老年读者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爱护。
[2]2.老年读者阅读需求根据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到图书馆借阅藏书的老年读者阅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休闲娱乐方面老年读者大部分退休在家,操劳、辛苦了一辈子,都希望在晚年生活中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得到更多的快乐。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主要以小说、画报、文摘等为主,轻松、幽默的内容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愉悦。
2.2实际应用方面老年读者离开了紧张的工作岗位,日常生活中闲暇时间较多,他们的精力更多的从工作转移到养生保健、饮食起居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上。
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1.252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①陈岳华(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图书馆服务工作,应当采取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模式,努力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更具有成效。
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老年读者服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老年读者服务工作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老年读者服务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老年读者 服务体系 服务机制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b)-0252-02①作者简介:陈岳华(1975,4—),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
在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新时代,如何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目标、方向和任务,特别是要更加高度重视读者服务的针对性和特色化,努力使读者服务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老年读者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高度重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更加符合老年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进而能够在服务老年读者服务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是公共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1 公共图书馆创新老年读者服务的重要价值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以及社会性,在当前文化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经分”工作,更加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针对性和特色化,才能使公共图书馆更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公共图书馆中的老年读者服务
摘 要: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现象
严重,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读者特点和
信息需求的解读,分析现在公共图书馆中老年读者服务存在
的问题,提出针对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普遍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老年读者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6)05-0027-01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约占
总人口的10%左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
年读者开始走进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支读者队
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最具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
机构、人民的“终身学校”和建设社会文化中坚力量的公共
图书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健康、多元的文化活
动,来应对图书馆读者结构的老龄化转变,使走进图书馆的
老年读者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成
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老年读者的特点及其信息需求
1.老年读者的特点
第一,老年读者队伍稳定。老年读者一旦成为图书馆的
读者,就会相当固定,每天定时去图书馆坐一会儿。因为老
年人退休后有很多时间可以支配,而且他们喜欢生活有规律,
一件事融入了生活就很难改变,有的老人甚至和图书馆员一
同上下班。
第二,阅读兴趣广泛。老人因为生活经验丰富,必定会
有遗憾,比如年轻是想干什么却没有时间学,所以老人往往
都希望多多吸收知识,而且由于老人性格、工作环境等的不
同,阅读的范围也很广,从书法绘画到医疗保健都有涉及。
第三,老年读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节奏不断
加快,人们都在为工作忙碌,大多数人在假期中都是拼命休
息,基本没时间去图书馆,相对于这一部分读者,公共图书
馆大部分读者是老人和小孩。现在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
老人退休之后选择去图书馆渡过退休时光,老年读者呈现逐
年增加趋势。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老年读者服务的一
个原因。
2.老年读者的信息需求
老年读者因为刚刚退休,失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和人际
交往,即使生活充裕,难也免会有失落感,他们渴望交流和
与社会的联系,而老年人大多不喜欢喧闹的环境。在图书馆,
环境安静舒适,又能满足老人们工作时无暇顾及的信息需求,
比如老人在平时养花的疑问,或者想掌握一技之长,在这时
都可以在图书馆得到满足。
二、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对老年读者的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进入老年后,不少人生理发生变化,心理也发生变化,
常常产生一些失落感。虽然衣食无忧,但孤独和寂寞是不可
避免的,他们希望与人交流,同社会联系,具有参与社会生
活同他人结成新群体的强烈愿望。这时的老年人更渴望尊重、
理解和关心。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对老年读者的服务意
识,大多图书馆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老年读者阅览室,对老年
读者服务不到位,导致了老年读者到馆率低下。
2.不能运用现代化服务设施为老年读者服务
目前,许多县(区)级公共图书馆都配备了计算机,成
立了电子阅览室,但来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老年读者数量并不
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范
围小,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大部分只针对青少年,对目标读
者没有细分,没有针对老年网民的专门宣传策略和宣传渠道,
致使老年人对电子阅览室没有感性认识,电子阅览室对他们
也没有吸引力。二是中老年人在上网的时候面临多种困难,
包括“遇到电脑故障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找
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不知道如何安装各种应用软件”等年
轻人看来不可能成为问题的问题。三是没有相对固定的老年
网民群,导致读者不了解图书馆巨资购进的各种数据资源库,
特别是老年人不了解这些数据资源的检索使用。于是,老年
人对网络的使用最多只停留在网页浏览这样粗浅的阶段。
3.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的不便,影响了老年读者
的到馆率
随着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增大,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新建馆
舍,使得很多读者的居住地远离图书馆,每次到图书馆查找
借阅文献,都需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交通上。老年读者多有
步行的习惯,在图书馆远离城市生活区之后,给老年人使用
图书馆带来许多不便。空间上远离读者群,使很多读者阅读
权力被剥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服务亟待完善,
社区分馆建设迫在眉睫。
4.很少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读者活动
信息服务包括为读者提供文献、图文并茂的视听资料以
及让读者在娱乐活动中接受信息等。由于有些图书馆的管理
者对信息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前的封闭式服务中,只重视
为老年读者提供阵地服务,却忽略了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活动来服务读者。
5.为老年读者提供的文献较少
由于对老年读者不够重视,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很少,
老人来后找不到想要阅读的书籍,久而久之,便不愿再来图
书馆。
三、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提供服务的对策
1.针对老年读者的特色服务
为老年人送书上门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读者 ,
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 由于生病住院卧床不起时 ,
不能向以前一样亲自到图书馆借书 , 工作人员应定期把他
们所需图书送到他们身边。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精心挑选过
刊和图书来到各个街道老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送上丰
富的精神食粮,并及时了解老年人的读书需求,积极履行关
爱老人的社会责任,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拓宽得更广。
2.开展技能培训
针对老年人对各种技能的渴望程度,开设各种培训班。
比如,组织老年读者参加电脑学习班,使老人掌握一些获取
信息的技能。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服务已经成
为基础业务工作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读者提供网络
服务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各级公共图书馆都
成立了电子阅览和信息服务部门,图书馆应对老年读者进行
大力宣传和辅导,老年人利用图书馆这些现代化服务手段,
一旦掌握,将会极大满足和方便老年读者借阅图书、查询资
料和休闲娱乐的要求和愿望 , 老年读者无论在家里还是在
图书馆都能享受图书馆为他们带来的服务。 3.组织各
种适合老年人的知识讲座
笔者在馆工作时,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儒雅的访问着每间图书阅览室以及各部门办公室,对专业
性书本,以及关于老年人切身利益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老者语重心长的说:“延边图书馆有这么多的书,这么宝贵
的知识,对我们老人来说非常有益,可我岁数大了,一本一
本看不过来,图书馆能不能组织适合老年人实际情况的医疗
讲座,或者老年人感兴趣的养生保健知识?”望着这位慈祥
的老者,我陷入沉思。在建设数字资源图书馆,拓展图书馆
科技创新意识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文关怀,淡
薄了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求,没有好好的想想怎么才能实实在
在的为老年人们创造更好服务环境。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
提升和发展,延边图书馆开始实行免费开放服务,这在提高
全方位服务工作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免费开放
的同时,图书馆也也应该对特定读者群,有着更亲和的人文
关怀,更周到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公益性系列讲
座,让更多的学者教授,参与到有着深刻意义的图书馆公益
活动中来。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图书馆除了做好老年读者的图书借阅服务外,还应该定
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老年读者活动来丰富老
年人的生活。比如,老年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展览,“国事
家事在我心”时事讨论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老年
人读者的学习兴趣,还密切了老年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
沟通,加深了老年读者之间的感情,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相互
交流的中心。
5.关注老年读者的心理变化
可以设立老年读者心理保健阅览室,配备具有一定专业
知识的咨询馆员。退休老人的心理是最不稳定的,刚刚退休,
时间太多,往往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感。可以在阅览室里摆
放一些和人生哲理、名人事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有关
的图书期刊,确保如果发现那位老人有困扰的事情,可以及
时得到解决。
四、结语
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既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职责之
一,又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崇高使命,开展丰富多彩
的老年读者服务活动,是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和提高自身地位
的重要举措。我相信,只要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努力,
关心老年读者的信息需求,坚持不懈地为老年读者提供优质
服务,图书馆将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图书馆事业也会
更加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沈玉.公共图书馆为老年服务刍议[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37(4):53-55
[2]王丽君.如何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J].山东图书馆季
刊,2002,(1):35-36
[3]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
报,2004(2):5-11
[4]刘思敏.图书馆应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和象征[N].深圳
特区报,2009-11-17(D01)
[5]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
解[J].图书与情报,2007(1):7-15
[6]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
[7]谢珍,杨九龙.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研究
[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