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强制戒毒所机构设置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3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舟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2•【字号】舟政办发[2011]110号•【施行日期】2011.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舟政办发【2011】1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舟山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七月十二日舟山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舟山市委办公室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舟山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舟委办〔2010〕97号),设立舟山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是主管司法行政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省政府、市政府规定应当由县(区)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二)将指导全市法学会工作的职责交由市委政法委承担。
(三)增加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职责。
(四)增加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五)增加指导、管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职责。
(六)加强指导监督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责。
(七)加强监督管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起草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司法行政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市劳动教养管理和司法行政系统戒毒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指导管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
(四)拟订全市法制宣传与普法教育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指导各县(区)、各行业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和对外法制宣传工作。
(五)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工作;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我市设立的国外(境外)律师机构;指导市律师协会和公证员协会。
山西省涉毒病残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山西省戒毒康复医院)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编制日期:二○一七年四月目录1概述.....................................................................................................................1-1 1.1 建设项目的特点.......................................................................................... 1-1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1-2 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3 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1-3 1.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1-32总则.....................................................................................................................2-1 2.1 编制依据...................................................................................................... 2-1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3 2.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7 2.4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9 2.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13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 3.1 建设项目概况.............................................................................................. 3-1 3.2 影响因素分析.............................................................................................. 3-8 3.3 污染源强核算............................................................................................ 3-26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 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4.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8 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8 4.4 区域污染源调查........................................................................................ 4-12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5.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4 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新强制戒毒工作实施方案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强制戒毒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国际上看,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危害各国人民健康,滋生犯罪和腐败,威胁人类的未来,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祸害和人类公敌。
全球的毒品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的毒品祸害继续蔓延,毒品种类趋向多元化。
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继续对各国构成严重威胁,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非法生产、消费和贩运正向网络化发展。
从国内看,吸食毒品是毒品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又是诱发其他社会问题的重要消极因素,吸毒人员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畸形变化,对毒品的依赖不断增强,是犯罪的高危人群,是危害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青少年和社会闲散人员吸毒问题突出:截止到XX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16万人,实际吸毒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减少毒品需求和毒品供应并重是遏制毒品危害的两把尖刀。
强制戒毒工作是减少毒品需求的重要环节,强制戒毒工作的任务将十分艰巨、繁重。
一、当前强制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尽管强制戒毒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仍面临很多矛盾:吸毒人员的激增与戒毒资源不足的矛盾;戒毒经费低水平增长甚至零增长与政府和人民期望戒毒效率高增长的矛盾;建设高素质戒毒民警队伍的时代需求与目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人才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制约强制戒毒工作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前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源所在。
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强制戒毒所经费短缺,大部分县市强制戒毒所基础设施较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目前,绝大部分强制戒毒所的经费主要依靠收取戒毒人员的治疗费和生活费。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戒毒人员长期吸毒或戒毒后复吸,家庭或本人已无力负担戒毒费用,以及戒毒人员因转劳教或刑拘,拒绝交纳戒毒费用等原因,使各地强制戒毒所戒毒费用的收取率仅为20-30%左右。
广东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粤戒毒〔2015〕3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以下简称“诊断评估”)工作,确保诊断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统一性与合法性,客观评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戒毒效果,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调动戒毒人员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和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以及省公安厅、司法厅、卫生计生委《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戒毒所”)应对在所的戒毒人员进行诊断评估。
诊断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四个方面。
第三条戒毒人员入所七日内,戒毒所应当为其建立诊断评估手册,记载其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情况作为诊断评估依据。
有条件的戒毒所应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四条诊断评估结果是戒毒所对戒毒人员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建议提前解除或者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以及责令社区康复的主要依据。
第五条诊断评估以依法、科学、公正、公开为原则。
第二章生理脱毒评估第六条生理脱毒评估标准:(一)尿液、血液或者毛发等生物样本毒品检测结果为阴性;(二)停止使用控制或者缓解戒断症状的药物;(三)急性戒断症状完全消除;(四)未出现明显稽延性戒断症状;(五)未出现因吸毒导致的明显精神症状或者原有精神障碍得到有效控制。
戒毒人员同时达到上述五项,生理脱毒评估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第七条生理脱毒评估由戒毒所生理脱毒评估小组负责,该小组应有不少于一名的专业医师。
第八条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三个月后,戒毒所应对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
第九条对生理脱毒阶段性评价结果“不合格”的戒毒人员,应每隔一个月对其进行一次生理脱毒阶段性评价,直至其“合格”,则其生理脱毒评估结果为“合格”。
四川省戒毒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10.10•【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施行日期】1997.10.1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禁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四川省戒毒管理办法》已经1997年10月5日省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宋宝瑞一九九七年十月十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戒毒管理,有效开展戒毒活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和《四川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设立戒毒场所和实施戒毒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戒毒场所,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强制戒毒所、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劳动教养戒毒所(以下简称劳动戒毒所)和经批准对自愿戒毒人员进行戒毒脱瘾治疗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戒毒脱瘾治疗机构)。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和社会宣传,重视戒毒工作,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戒毒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各项戒毒工作。
第四条公安机关主管戒毒工作,负责对戒毒场所、戒毒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卫生、医药、民政等行政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开展与戒毒有关的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对戒毒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戒毒场所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接受戒毒的人员依法管理、文明管理,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实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保障接受戒毒的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吸毒人员的家属、所在单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社会有关方面应教育、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规劝已戒毒的人员不再吸食毒品。
第七条吸毒人员的戒毒经历不计入个人档案,戒毒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受歧视。
第八条在戒毒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公安机关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戒毒场所的设置第九条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的设置应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黑龙江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公安厅•【公布日期】2013.05.24•【字号】黑公通[2013]18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禁毒正文黑龙江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黑公通[2013]18号)各市(地)、系统公安局、司法局、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绥芬河市、抚远县公安局、司法局、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决定、投送、管控等工作,经省禁毒委批准,现通知如下:一、严格把握强制隔离戒毒法定要件各地公安机关要准确理解、认真把握、严格执行《禁毒法》、《戒毒条例》关于适用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法律规定,既不允许随意降低、更不允许擅自提升法定要件规格,防止对应当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处置不当”。
(一)吸毒人员同时具备以下情形的,公安机关应当认定其吸毒成瘾:1.经人体生物样本检测证明其体内含有毒品成份;2.有证据证明其有使用毒品行为;3.有戒断症状或者有证据证明吸毒史,包括曾经因使用毒品被公安机关查处或者曾经进行自愿戒毒等情形。
戒断症状的具体情形,参照卫生部制定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确定。
(二)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3.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的;4.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3次以上或者累计超过30日的;5.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吸毒成瘾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认定其吸毒成瘾严重。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1.曾经被责令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含《禁毒法》实施以前被强制戒毒或者劳教戒毒)、社区康复或者参加过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2.有证据证明其采取注射方式使用毒品或者多次使用两类以上毒品的;3.有证据证明其使用毒品后伴有聚众淫乱、自伤自残或者暴力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等行为的。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29•【字号】锡政办发[2010]129号•【施行日期】2010.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锡政办发〔2010〕129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无锡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415号)和《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锡委发〔2009〕81号),设立市司法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加强指导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职责。
(三)加强指导管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四)加强监督管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五)加强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戒毒管理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订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制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指导监督市劳动教养管理和司法行政系统戒毒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负责研究制定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指导监督全市律师、公证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全市司法鉴定工作。
(五)监督管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指导协调全市“148”法律服务工作。
(六)指导、协调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指导全市的人民调解和大调解工作;指导监督基层司法所建设。
司法部关于切实加强监狱、强制戒毒所违禁物品管理的若干
规定
【法规类别】监所狱政
【发文字号】司发[2015]6号
【发布部门】司法部
【发布日期】2015.03.30
【实施日期】2015.03.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司法部关于切实加强监狱、强制戒毒所违禁物品管理的若干规定
(司发﹝2015﹞6号 2015年3月30日)
为切实加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管理,严格防范违禁物品流入,严格禁止罪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私藏使用违禁物品,确保监所安全稳定,根据《刑法》《监狱法》《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罪犯私藏使用违禁物品的,属于违反《刑法》和《监狱法》中“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等规定的行为,三年内不得提请减刑、假释;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依法应当减刑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戒毒人员私藏使用违禁物品的,属于违反《禁毒法》第四十七条第
1 / 1。
山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0.04.30•【字号】晋司办〔2020〕40号•【施行日期】2020.04.30•【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证正文山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司办〔2020〕40号各市司法局,省监狱局、省戒毒局,省公证协会:现将《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司法厅2020年4月30日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依法维护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申请公证法律服务的权益,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公证机构与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工作衔接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指正在监狱服刑的在押罪犯和正在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
第三条监狱和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为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提供便利,方便其开展工作。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可以派员到监狱或强制隔离戒毒所办理有关公证事项:(一)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出公证申请的;(二)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或证人,公证机构需要向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
第五条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申请公证,应通过监管单位转递或由其近亲属、监护人向公证机构提交《公证申请书》(见附件)。
第六条公证机构办理涉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公证事项,需会见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应向其所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提出会见申请,以传真、邮寄或者直接送达等方式提交下列材料复印件:(一)公证人员居民身份证,《公证员执业证》或《公证员助理工作证》等身份证明;(二)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交的《公证申请书》;(三)公证机构会见申请。
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2015年3月27日粤公通字〔2015〕4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以下简称“诊断评估”)工作,确保诊断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延续性、统一性和合法性,科学评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戒毒效果,有效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和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戒毒所”)应对在所的戒毒人员进行诊断评估,对其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
诊断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脱毒评估、身心康复评估、行为表现评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评估。
第三条戒毒人员入所七日内,戒毒所应当为其建立诊断评估手册,记载其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等情况作为诊断评估依据。
有条件的戒毒所应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四条诊断评估结果作为戒毒所对戒毒人员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或者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意见以及责令社区康复建议的直接依据。
第五条诊断评估应当坚持依法、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戒毒所应当成立诊断评估办公室专门负责诊断评估工作。
办公室由所领导、管理、教育、医疗等岗位工作人员组成,也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以及本所外的执业医师参加诊断评估工作。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应成立诊断评估联络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处理诊断评估审批相关工作。
第八条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应成立监管、禁毒、法制、刑侦、治安等部门组成的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监所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所辖戒毒所开展诊断评估工作,处理戒毒人员对评估结果的复核申请和投诉等,协调、指导和监督所辖公安机关诊断评估联络办公室开展诊断评估审批相关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1•【字号】湘政办发[2009]118号•【施行日期】200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11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湖南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发[2009]15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南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湘发[2009]16号),设立湖南省司法厅,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指导监督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审批工作的职责。
(三)取消组织指导公证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工作的职责。
(四)增加指导管理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五)加强监督管理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六)加强指导监督全省劳动教养场所和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编制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实施司法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指导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工作。
(三)监督管理全省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工作;管理省监狱管理局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指导管理全省劳动教养工作;指导监督全省劳动教养场所和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工作;管理省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并承担相应责任。
收稿日期:20080106作者简介:李岚(19562),女,湖南湘阴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副教授;黄武(19572),男,广西南宁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研究。
当前我国几种戒毒模式之比较———从《禁毒法》的颁布引起的思考李 岚,黄 武(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我国的禁毒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的戒毒体系虽然为我国的禁毒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个戒毒体系将在《禁毒法》实施后有所改变,如何选择更佳戒毒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目前我国的几种戒毒模式效能进行比较,选择更佳禁毒方法,更有利于我国禁毒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戒毒体系;戒毒模式;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中图分类号:DF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2663(2008)022*******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是全球性的一大公害。
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一样,对毒品采取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充分运用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自愿戒毒等多种戒毒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的戒毒治疗措施,使一大批吸毒人员戒除了毒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毒品在我国的泛滥。
但是,毒品特有的成瘾性强、戒断症状严重,形成顽强的依赖性等原因,造成了吸毒者吸了戒,戒了吸的恶性循环局面。
当前我国的戒毒体系包括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两个部分,强制戒毒包括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劳教戒毒,以强制戒毒为主体,以自愿戒毒、劳教戒毒为补充。
该体系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十多年来,该体系为我国的禁毒、戒毒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运行至今又显现出了这种戒毒体系确实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把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规定为强制隔离戒毒,并规定了该戒毒方法的期限为一至三年。
但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还有待国务院另行规定。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30•【字号】宜府办发[2010]053号•【施行日期】2010.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宜府办发[2010]0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宜昌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宜昌市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鄂办文〔2009〕9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宜文〔2010〕1号)精神,设立宜昌市司法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加强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二)加强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三)加强监督管理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责。
(四)加强组织管理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职责。
(五)加强为大企业、项目建设提供“直通车”服务的职责。
(六)取消指导和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职责。
(七)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主要职责(一)起草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拟订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县(市、区)和各行业的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和对外法制宣传;指导、监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法制工作。
(三)指导、监督全市律师、公证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指导、管理市律师协会的工作。
(四)监督管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
(五)指导、监督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会同人民法院指导人民陪审员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