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117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10月下半月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满足于单纯的自然观光旅游,开始青睐于体验旅游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于是,文化旅游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是超乎一般意义的观光旅游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以感受与体验当地的独特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为目的的。
世界旅游组织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
作为全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之一,广西各地近年来相继推出的以促进地方旅游业繁荣为主要目的的节庆活动,无不蕴含浓浓的文化味: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使“绿城”南宁成为东南亚文化交流平台;桂林国际山水旅游文化节,将广西最富魅力的“刘三姐文化”与“甲天下”的山类别文化旅游产品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平安白衣壮寨、金坑红衣瑶寨、漓江民俗风情园、龙脊梯田、三江程阳八寨、三江程阳风雨桥、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那坡吞力民族文化村、南丹白裤瑶村寨、桂平民俗文化世界、玉林云天民俗文化城、刘三姐歌谣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桂林、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百色靖西县、百色那坡县、河池南丹县、贵港桂平市、玉林、河池宜州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靖江王城、靖江王陵、大圩古镇、黄姚古镇、中渡古镇、兴安灵渠、宁明花山壁画、田阳敢壮山布洛陀始祖遗址、合浦文昌塔桂林、桂林灵川县、贺州昭平县、柳州鹿寨县、桂林兴安县、南宁宁明县、百色田阳县、北海合浦县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产品嘉禾城温泉谷、九曲湾温泉度假村、乐满地主题乐园南宁、桂林兴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桂南会战遗址、桂林抗日文化城、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百色、百色田东县、百色乐业县、河池东兰县、柳州、桂林、桂林兴安县节庆文化旅游产品山水文化旅游节、桂林米粉节、恭城油茶文化节、福寿养生文化旅游节、奇石文化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文化旅游节、崇左边关文化旅游节桂林、桂林兴安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柳州、南宁、河池、崇左创意文化旅游产品印象·刘三姐桂林表1 广西文化旅游产品水融为一体;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着力让“世界铜鼓之乡”的神秘、传奇传遍四方;防城港京族哈节,传承着我国惟一的海洋民族近500年来以祭祀、团聚、渔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积淀……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将加大主题特色精品文化旅游路线开发和配套完善,已形成山水文化旅游、边关文化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宗教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思考作者:尚铭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虽然广西正逐渐步入旅游强省的队列,但由于其交通和基础设施、开发深度以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影响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从政府管理、品牌定位、市场促销角度来思考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提出在保护民俗旅游资源时应遵循的策略。
关键词: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F592.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69-02现代旅游的诞生就是离开居住地去体验异地风俗习惯的过程,异地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就是满足人民休闲、审美、愉悦目的的最好途径。
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们从追求山水风光的迤逦到体验民俗风情的转变体现出人们的旅游观念在逐步的提高,从最初的感知大自然的山水,历史的遗迹到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文化游反映出人们对于高层次文化旅游的渴求。
民俗文化旅游符合人们高层次的旅游需求,这种地域性文化对游客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最能激发游客游玩的热情。
广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近几年来,凭借其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民俗旅游作为其旅游业格局中的重要板块,它的健康发展关乎到广西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因此,本文从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合理途径。
一、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一)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状况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
2010年,广西总人口4602.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444.85万人,占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的84.44%,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广西境内的瑶族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占全国瑶族人口62%;同时广西也是毛南族、仡佬族全国最大的聚居区,是京族的唯一居住省份;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区占了广西面积的60%。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开发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壮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融合了丰富的历史、风俗和民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开发,以期推动壮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章:壮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壮族是中国的第一大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壮族传统文化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壮族的歌舞、服饰、民居等元素都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应用1. 壮族歌舞表演:壮族的锦绣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歌舞表演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传统的歌舞形式,如“歌圩”、跳花灯等,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艺术才华,也能够使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2. 壮族民俗体验: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壮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刺绣、鞭炮、竹编等,深入了解壮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旅游项目,还增加了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加强了文化交流。
3. 壮族美食文化:壮族以米饭为主食,有着独特的米饭制作工艺和多样的米饭菜品。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壮族美食,如酸汤鱼、酸辣粉等,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也增加了文化体验的深度。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案例1. 文化主题公园:将壮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设施相结合,打造文化主题公园。
游客可以在公园中欣赏壮族歌舞表演、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并体验现代化的游乐设施。
这样的融合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且提供多样化的游乐项目。
2. 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定期举办壮族传统节庆活动,如壮族三月三、火把节等。
活动期间,游客可以观看传统的壮族舞蹈比赛、品尝传统美食、参与传统体育竞技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提升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章:保护与传承壮族传统文化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结合开发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论广西文旅融合新发展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旅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文旅产业 integration joined creation 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广西是我国地域、文化最为多元化的地区之一,自然风光优美,文化遗产众多,素有“世界灵岩、中国桂林”的美誉。
把文旅融合作为发展战略,不仅能够促进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够激发广西文化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旅融合可以促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将文化资源融合到旅游中,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特色的旅游服务。
例如,将广西的优美自然景观与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广西已形成了一批以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和民俗民风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庙会活动、民俗节庆、旅游文化节、美食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同时,广西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型企业的发展,徐福记、桂冠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不断壮大,成为了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尽管广西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不够,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体验不足;二是广西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利用和开发亟待规范化和长远化。
面对这些问题,广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对文旅融合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推动文旅融合的更好发展。
未来,广西的文旅融合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人文+休闲”模式将成为广西文旅融合的主流发展模式,把文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二是文旅融合将朝着深度、广度方向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价值;三是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趋势今后将更加突出,文旅融合也将借助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打造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广西文旅发展心得体会范文广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近年来在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有幸在广西旅游学习和工作过,深刻体会到这里的文旅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广西文旅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广西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
这里有壮丽的山水、清新的空气、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桂林的漓江风光、阳朔的遇龙河、北海的银滩,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广西还有很多少为人知的隐秘景点,例如德天瀑布、平乐古城等,这些地方能够让游客感受到纯粹的自然风光,远离城市的喧嚣。
其次,广西的民族文化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这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壮族、瑶族、苗族等,每个民族都有其传统的服饰、风俗和习惯,让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广西的一些景点,游客能够看到当地少数民族的表演、参与他们的传统活动,亲身感受到这些民族的独特魅力。
此外,广西政府对文旅事业的支持力度也是文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减免门票、优化交通、提升服务质量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政府还大力推广当地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传统美食等,让游客一睹其风采。
在广西,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文旅事业的发展。
然而,广西的文旅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景点的开发过于商业化,环境受到破坏,游客体验不佳。
在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过多,环境脏乱差,让人失去了最初前来的美好想象。
其次,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和创新,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缺乏特色和创新的项目很难脱颖而出,吸引游客的眼球。
最后,旅游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不尽人意,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认为广西的文旅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几点努力。
首先,要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好每一个景点的环境,保持其原始的风貌。
广西蒙山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及思考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广西蒙山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面分析蒙山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归纳推进文旅融合的做法,针对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旅融合、特色景区、节庆活动广西蒙山县自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来,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和文化旅游融合,繁荣发展文旅事业,努力推进蒙山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和旅游资源情况(一)文化方面蒙山县文化底蕴深厚,武侠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丝绸文化、长寿养生文化交相辉映,特色鲜明。
境内有历史文化遗迹99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已登记入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个类别,920个条目,现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项。
有太平天国永安历史文物陈列馆1座、文化馆1座、图书馆1座。
(二)旅游方面蒙山县旅游资源富集,国家旅游资源类型8大主类均齐全;31个亚类中蒙山有28个,占到了90.3%;在155个基本类型中,蒙山有108个,占69.7%。
全县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广西五星级农家乐2家,广西四星级农家乐4家;有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5家;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个;A级旅游厕所22座;星级旅游汽车营地2家。
2019年,蒙山县旅游总人数510.9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57.71亿元,同比增长58.63%和57.38%。
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人数330.64万人次,同比下降27.9%;旅游消费36.3亿元,同比下降31.16%。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动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创新与旅游创新多方位、全链接深度融合,力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打响“新派武侠风·醉美蒙山情”文化旅游形象品牌。
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加,民族文化旅游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从四个
层面探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策层面
政策支持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制定
相应的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旅游产品层面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以客户为中心,从
客户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推出产品。
此外,要结合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传统的民
俗文化,提供丰富多样的游览项目,让游客真正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三、营销层面
营销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环节。
行业内要加强合作与联合,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化营销平台。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旅游交流活动,吸引更多
的海外游客来中国参观旅游。
四、环境保护层面
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环境的保护。
要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
意识,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旅游开发和保护应该相辅相成,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推动。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需要从政策支持、旅游产品、营销和环保四个层
面进行推动。
只有全方位地做好民族文化旅游的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经济文化的双重贡献。
以广西为例探讨区域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摘要]民俗旅游是目前国内外游客热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
它以旅游地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为基础,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异、求新”的心理要求,在我国取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广西为例简要论述了区域民俗旅游的现状、特点、问题和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民俗旅游现状特点问题开发策略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自我国实行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作为一项无烟的绿色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而是向着休闲、度假、求知等多方向发展。
旅游活动发展的早期是强调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在旅游发展的成熟时期,则需要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
民俗,指的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自古有之。
而民俗文化则指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的风俗,具有世代相习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社会文化,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在本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居住、生产、饮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
这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从各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俗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同旅游的结合,给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异、求新”的心理要求,逐渐成为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民俗文化游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有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拉动了旅游景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1.文化性与历史性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由各民族的民俗来承载的,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开始。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文/黄维薇 韦晨摘要: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广西民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不仅具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也有很多传统体育文化。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广西民族可以将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旅游产业的效益,还能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本文就二者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日常娱乐和精神追求,旅游产业随之风生水起。
近几年,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愈加受到关注。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创造、文化、版权与融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广西民族来说,可以利用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促进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开辟出全新的发展道路,创新旅游项目,提升产品的内涵与吸引力,满足更多人的娱乐和精神需求,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1.1 缺乏创意目前来看,虽然广西民族体育文化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创新人才匮乏,项目创新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欠缺,造成产品比较单一或者重复。
在目前已经得到开发和利用的项目中,活动方式普遍比较简单且重复性较强,游戏缺少创新性,文化内涵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一些人会抱有兴趣,但单一薄弱的项目内容很难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体验效果较差,进而导致消费者缺少粘性,也很难吸引更多新的消费群体,没有充分展现出二者融合的效用。
1.2 资金不足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旅游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仅仅发挥了辅助性的作用,大部分产品都缺乏地方性、民族性,没有彰显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产品缺少知名度,无法形成良好的品牌效益,在社会中缺乏影响力。
论广西文旅融合新发展广西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自然美景、历史文化名胜和特色民俗风情等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西各地开始探索文旅融合新发展模式,以期实现更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建设。
旅游是一项具有多元化的产业,只有在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发扬光大。
而文化产业又是一个庞大的概念,既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教育、文化旅游等。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广西开始加强文旅融合的发展,以实现旅游业高质量的发展。
1. 加强文化产品创意广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应该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打造更多的创意文化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借助摄影、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2. 推动文化教育广西还应该加强文化教育的建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还能增加游客对广西文化的认知、了解。
文化教育应该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民俗展览、文化讲座、文化体验等。
3. 引导文旅融合广西应该引导文旅融合,以打造更多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传统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可以相互结合,在推广旅游产品的同时培养文化自信。
采取一些新的手段,如多元化的旅游活动、商业创新、全域旅游等,以实现文旅融合的发展。
三、文旅融合的优势1. 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文旅融合的发展有助于打破旅游资源的单一性,增加旅游项目的数量和多样性,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旅融合不仅能够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还有助于促进游客的消费意愿和消费频次。
2. 调动文化产业的活力文旅融合的发展有利于挖掘地方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内涵,为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广泛的空间。
同时,还可以调动文化产业的活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补性发展。
在此过程中,广西的文化产业可以有所提升,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
3. 推动城市发展文旅融合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文化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增加文化产业的就业人口,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论广西文旅融合新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广西是一个拥有着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区,那么如何实现广西文旅融合新发展,达到旅游与文化产业的互融互促呢?本文将探讨该问题。
一、文旅融合的意义文旅融合,即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旅产业是一种能够创造富裕的,复杂的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可以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互融互促,使两个产业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二、广西文旅资源的优势广西梁平国家水利风景区、桂林山水甲天下、北海银滩、龙胜梯田、天妃洞等自然景观蜚声海内外,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广西文化资源更是独具特色。
广西民俗文化多种多样,包括火把节、龙船竞渡、马术竞技表演等,这些地方文化活动没有仅仅是传承发扬地方文化,同时也成为了地方旅游的特色和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三、广西实现文旅融合的措施1.提高文旅融合的意识水平要想实现文旅融合,最关键的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旅游从业者和文化人员,提高对文旅融合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两个产业共同发展。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并优先扶持文旅融合的发展。
2.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广西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地方资源,发挥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地方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能力。
3.以旅游为中心,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助推作用文化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品的助推作用。
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文化艺术演出、文化走廊、文化展览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享受。
4.提高服务水平和品质广西要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产品品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针对游客需求,提供更个性化、差异化、舒适化的服务,为游客留下最好的印象。
四、结论充分发挥广西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促进两个产业的合作与融合,是广西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广西如何发展旅游业小学作文广西,那可是一个拥有着绝美自然风光和独特民族风情的好地方。
要想把广西的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先来说说广西那些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可不是吹的!那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色,就像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巨大画卷。
清澈见底的漓江,江水就像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在奇峰罗列的山间。
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竹笋,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要发展旅游业,就得把这些美景好好地宣传出去。
比如说,可以多拍一些超级美的照片和视频,放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
还可以请一些有名的摄影师、旅游博主来广西,让他们亲身感受这里的美,然后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把广西的美景推荐给更多的人。
再讲讲广西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壮族的歌圩、瑶族的长鼓舞、侗族的风雨桥,每一样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一些民族村落,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到民族活动中去,像学唱壮族的山歌,跟着瑶族的姑娘小伙一起跳长鼓舞。
记得我上次去一个壮族村落,正好赶上他们的歌圩节,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歌声此起彼伏,那欢快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感染了。
我跟着当地人一起学唱山歌,虽然唱得不太好,但是大家都给我鼓掌鼓励,让我心里暖暖的。
如果能把这样的体验活动好好策划和推广,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还有啊,广西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桂林米粉、螺蛳粉,那味道,简直绝了!要发展旅游业,怎么能少了美食这一块呢?可以在旅游景点附近开设一些特色美食街,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广西美食。
而且,还可以举办一些美食节,把广西各地的美食都集中起来,让游客一次吃个够。
就像我那次在南宁参加的美食节,各种各样的小吃摊让人眼花缭乱,我从街头吃到街尾,肚子都快被撑破了,还觉得没吃够呢。
交通和住宿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景点,就得把交通设施建设好。
多开通一些直达景区的班车,或者完善自驾游的路线和配套设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
作者:甘毛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 要:笔者通过考查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认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存在整体开发不
足、产业结构低端和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广
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少数民
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发展 广西 民族文化旅游 思路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当时比较有影响力旅游项目有
龙胜龙脊梯田、三江侗寨、宁明花山等。经过近40年的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在扶贫开
发、解决就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广西旅游产
业发展格局中的一个亮点。本文试图分析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问题以
及进一步促进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
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三条民族文化旅游带基本形成
目前,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基本形成了桂北、红水河、中越边境三条旅游带,并以此为依托
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中越边境探秘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1.桂北民族文化旅游带:以民族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桂北山地民族文化旅游带,包括龙胜、三
江、融水、罗城、环江、南丹等县。这条民族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龙胜龙脊
梯田、三江程阳风雨桥、融水苗族节庆、广西独特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风情以及特色鲜明的南丹
白裤瑶风情等。其中龙胜、三江都是中外游客最喜爱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2.红水河民族文
化旅游带:以长寿养生、铜鼓文化等为特色的红水河流域民俗文化旅游带。这条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内容丰富,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气息的特色旅游资源。3. 中越边境民
族文化旅游带:以边境民族风情、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带,覆盖东兴、
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8个边境县(市、区)。这里既有防城的大板
瑶、那坡的黑衣壮、龙州的天琴、靖西的绣球街等民族风情,也有宁明花山壁画、凭祥友谊
关、龙州小连城等历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国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等自然山水奇观,被誉
为“中越边境旅游画廊”。
(二)“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模式基本形成
广西的民族地区大多在农村,乡村旅游已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新
农村建设、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清洁乡村等融为一体,同步推进。民族地区的星级乡村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