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六单元公开课课件1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8
15.自相矛盾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作者介绍】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
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
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剃头大师》教学设计)圈出小沙、姑父、老师傅、“我”1.介绍作者。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
出版了《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等50多部作品。
本文选自《调皮的日子》。
2.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生字,用“”画出不懂的词语。
(2)用“”圈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尝试概括全文内容。
3. 检测自读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提示:“仇”、“执”是翘舌音,“刑”是后鼻音。
(2)课件出示句子,读准画横线字字音:·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
·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
·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我们一行五人抵达学习的地点。
4.梳理主要人物,把握全文内容。
(1)故事中出现了人物?板书:小沙、姑父、老师傅、“我”(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着题目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生字词填空,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填写完整。
课文以“” (tì tóu dàshī)为题,讲述了 (biǎo dì)小沙为了摆脱“” (chou rén)的折磨,病急乱投医,让“我”为他理发,最后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一个 (dēng pào)一样的光头,姑父也跟着倒了霉。
作业设计1.我会选。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剃(tī)头(tóu) 执(zhí)行(xíng) 监(jiān)督(dū)B.否(fǒu)则(zé) 咒(zhòu)骂(mà) 仇(chóu)人(rén)C.习(xí)惯(guàn) 受(shòu)刑(xín) 代(dài)替(tì)D.厘(lí)米(mǐ) 抚(fǔ)摸(mō) 跳(tiào)蚤(zhǎo)2.我会辨。
田忌赛马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题16.田忌赛马第2课时课型精读课教材分析《田忌赛马》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六单元。
通过讲述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本文旨在疏理人物关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将认识到智慧和策略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智慧策略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思维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
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语言应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
思维能力: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理解内容,标画赛马的对阵图。
交流孙膑获胜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智慧。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体验,了解思维方式和事情结果的联系,懂得做事依据科学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单元主题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梳理文意1.生字巩固2.朗读课文,找出下列词语,感受语言描写。
3.课文回顾学习任务二:走进文本探法明理1.导读提示:(/)2.背景解读阅读第1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3.思考:为什么孙膑认为田忌可以获胜?学习任务三:拓展阅读知识积累1.课外阅读“围魏救赵”的故事以智取胜的故事2.主题归纳本文主要讲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孙膑通过观察,想出了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策略,帮助田忌获得了胜利。
在田忌的推荐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文中表现了孙膑的善于观察、足智多谋。
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试着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九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诵读汉江临眺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汉江临眺》是九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词,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两岸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充满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知识、诗句的深层含义以及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了解诗的背景知识,理解诗的基本含义;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色,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的背景知识、诗句的深层含义以及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2.针对这些重难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诗的背景知识、诗句的深层含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2.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合作探讨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句的含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的背景知识、诗句的深层含义以及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2.教材:准备九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以便学生进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江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本79页例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使学生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3、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植树问题建立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之间” 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之间” 的含义,弄清在算一算时为什么要减1。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秋天到了,老师带领着大家秋游,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观察植物呢!二、快乐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读读题目,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
)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对,是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2、分析信息和问题在问题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之间”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生:小丽和小宇之间就是他们中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3、解决问题信息找到了,问题也知道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大家快试试吧!展示:(1)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解决。
课件出示不同的数法(2)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解决。
课件出示不同的画法比较不同的数法和画法,找到最优化的方法:可以不数小丽前面的,更简洁明白。
刚才我们用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找到答案,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题目里的数字来算一算求出答案呢?(请同学来做,针对可能出现的15-10的算式引导分析原因,强化理解之间不包括两头,弄清为什么还要减1)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算式15-10-1=4(人)三、小结方法刚才我们学会了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来解决求之间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快用我们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下吧!四、巩固练习观察图画,小朋友们正在有序地排着队玩滑梯呢。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分析【核心素养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的综合体现。
第一学段目标:【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与鉴赏】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表达与交流】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 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梳理与探究】1.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
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单元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1.认识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成所名称识字。
3.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些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4.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阅读与鉴赏】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自愈,抄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