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第二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簌簌(shù)孕育(yùn)翩然(piān)销声匿迹...B、遗骸(hái)褶皱(zhě)追溯(shù)天衣无缝..C、雾霭(ǎi)缄默(jiān)狩猎(shòu)毫无疑问...D、瑕疵(cī)干酪(lào)咀嚼(jué)难以至信...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
贵港市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考场上,XXX同学作弊被老师警告后,仍然坚定不移地给同学递答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挖XXX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C、电视台频仍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分播送告白,使观众很有看法。
D、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方的修辞伎俩,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收力。
B、《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清楚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觉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原理。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实火山喷发是构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二、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说法有误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 物候学这门科学包括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D.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答案】C【解析】C.有误根据“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可知C选项中所说的“包括”是错误的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C.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始龀”“加冠”“垂髫”“不惑”“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中途离开说“失陪”【答案】C【解析】C项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用来指幼年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耳顺六十岁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应为“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3.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D.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答案】D【解析】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递进关系B. 如果我娶了英格拉姆小姐那你跟小阿黛勒最好马上离开(假设关系)C.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是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的感情(递进关系)D. 既然你来了就免得我托人捎了(并列关系关系)【答案】B【解析】A错误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既没有…也没有…”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B正确假设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如果…”辨析可知句子是假设复句C错误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有…没有…”辨析可知句子是并列复句D错误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分析句子内容和关联词“既然…就…”辨析可知句子是因果复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作者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2)《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3)《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说法正确(3)“《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说法有误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陕北安塞腰鼓具有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2)《灯笼》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意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苏轼表达的是杀敌卫国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鲜明地表达了抗敌卫国的感情()(3)《回延安》这首新诗作者回忆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的巨变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答案】(1)√, (2)×, (3)√【解析】(1)说法正确(2)“‘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苏轼”说法有误“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3)说法正确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7.(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7.(4)材料二中画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更加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的增长和未成年人群体听书频率也相当高【解析】(1)“听书率为22.8%”“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更加准确化【答案】(2)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解析】(2)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的思考是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答案】(3)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解析】(3)分析材料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材料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地思考、分析、推断分析词语的指代义要注意对指代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然后运用“代入法” 将其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看总结的内容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材料意回归到本题来看题干中的“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出现在材料二的第二段结尾“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文可以将答案锁定在材料一的第二段和材料二依据材料一的第二段的“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材料二第一段的“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和第二段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可知“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 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 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答案】(4)不能如删去“几乎” 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数字化阅读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析】(4)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几乎已经可以”说明数字化阅读还未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已经成为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8.(1)根据本文简要概括5G网络的特点8.(2)假如你是5G网络用户你可能会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答案】(1)示例支持的设备多传输的速度快网络连接好(导致设备)电池寿命短发展前景好【解析】(1)“5G网络的特点”可从优缺点、特征、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概括根据“它将来支持的设备远远不只是智能手机……这就是科学家的设计目标”“5G网络意味着超快的数据传输速度”“5G网络不仅要支持更多的数据……改善端到端性能将是另一个重大的课题”“5G网络还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下降”“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已竞相展开5G网络技术开发中国和欧盟都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发力量”概括得出答案即可【答案】(2)示例设备电池不够用电量不够用的原因是应用程序多而且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可以适当关闭一些不常用的应用程序同时增加电池的容量或者让设备始终处于续电状态(如使用充电宝、插电源)等【解析】(2)解答此题根据文章第四段“5G网络还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下降因为有很多较小的任务需要应用程序不停歇地运行”进行分析概括解决办法联系生活实际切实可行即可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hōng 烤吹 fú 石 bì9.(2)给文中画线字注音腐蚀()渗入()刨刮()9.(3)根据语境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答案】(1)烘, 拂, 壁【解析】(1)“hōng 烤”的“hōng”应写作“烘” “吹fú”的“fú”应写作“拂” “石bì”的“bì”应写作“壁”【答案】(2)shí, shèn, páo【解析】(2)“腐蚀”的“蚀”应读作“shí” “渗入”的“渗”应读作“shèn” “刨刮”的“刨”应读作“páo”【答案】(3)示例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整个语段把握整体大意和句式特点补写的句子要与前后句衔接恰当句式统一注意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根据上文语境可知补写的内容应体现岩石所经历的来自大自然的各方面的“攻击” 结合“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这一句式补写即可10.低碳产品是指具有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例如天然竹木产品太阳能产品黑金活炭变频空调自行车等等下图是中国低碳产品标识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标识的内容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答案】示例标识图形由“中国低碳产品”的中英文文字、C状外环和青山、绿水、太阳组成标识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C状外环是碳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低碳产品整个图形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通过倡导使用低碳产品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含义【解析】徽标就其构成而言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考题中一般要求介绍内容、解释含义及设计意图或加以赏析首先要读题干弄清徽标产生的组织或背景其次要观察徽标的构成然后结合徽标产生的背景来解读含义及设计意图解题思路①观察分析徽标的构图元素外形、色彩等②解说徽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揭示意义、寓意③语言表述规范得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③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⑦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在河之洲(2).②蒹葭苍苍(3).③漏断人初静(4).④气蒸云梦泽(5).⑤两鬓苍苍十指黑(6).⑥青山横北郭(7).⑦只有香如故(8).⑧清晨入古寺(9).(2)城阙辅三秦,(10).风烟望五津。
(11).与君离别意,(12).同是宦游人。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精品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平台(16 分)1、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旸谷 (y áng)璀璨(àn)酷肖(xià)目光灼灼(zhuó) B.伫立 (zh ù) 胆怯 (qi è) 掠起 (lv ě) 彻夜不寐 ( èi).皓月 (h à) 炽热 (h ì稽首 (q í) 脂粉奁( 1i án)D.驰骋 (h ěng)天穹(qióng)污秽(huì千山万壑(hè)2、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A.梗(木梗)哽(哽咽)眩(眩目)炫(眩耀)B.睥(睥睨)啤(啤酒)冽(凛冽)洌(清洌).蜒(蜿蜒)诞(诞安)馈(馈赠)遗(遗嘱)D.谛(真谛)啼(啼哭)憔(憔悴)礁(礁石)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执拗拗扣拗转B.号叫号角号召.宁愿宁可宁肯D.模样模子模块4、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美艳之至(极点)酷肖(相同)B.夜阑人静(深)彻夜不寐(睡).千山万壑 ( 低谷 )朔方(北)D.旸谷 (日出)污秽(肮脏)5、结合语句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 屈原 ) 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B.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形容:面容,脸色。
.我要向你稽首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D.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鬼怪。
6、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由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心理不同。
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
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挣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 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
语文版初二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积存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依照拼音写汉字。
(1)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2)厮守周围却默无一语()(3)在师傅和地主的chì()骂声里过着生活(4)但,我是这般忸nì( )不安! (5)为山腰的荆jí()扯破的衣服()2、说明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2)你永久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3)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4)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平常不爱说话,今天会议上他也是忸怩不安。
B、当我依旧个无所事事的小女孩,我就常常到广袤的野外去。
C、爱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海关人员,更是义不容辞。
D、为了人民的利益,她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4、《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因此大伙儿叫她大叶荷。
可作者在诗中却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
作者如此做的目的是()。
A、偶然的,没有内在的含义。
B、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做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层意思。
C、觉得“大叶荷”不行听,因此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
D、因为家乡有一条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5、填空。
(1)《长城谣》是中国台湾闻名诗人的作品,《一片槐树叶》是的作品。
(2)《樵夫,别砍那棵树》本身是写对一棵老树的感情,实际上它所唤起的是人们等美好的感情,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6、请仿照下列形式,任选生活中的事物,写两个借物喻人的句子,要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例:麦穗——空虚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气球——总是破,因为有人不停地吹。
二、阅读明白得(一)阅读《一片槐树叶》一诗,完成7-12题。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难过,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2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豫.(yù)两栖.(qī)龟.裂(jūn)草长莺.飞(yīng)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C.海棠.(táng) 翩.然(piān) 山麓.(mí)海枯石烂.(làn)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中,我们能随着镜头进入很多未对外开放的区域去大饱眼福,里面陈列的各种稀世珍宝,做工考究、图案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B.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C.这个周末阳光明媚,平日宁静冷清的黄龙溪古镇一派热闹景象,游客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D.为了班级的荣誉,小王和小李这对老搭档,果断将私人恩怨抛开,在球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杭州开出首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游客坐着它沿着西子湖畔游览一圈,绝对会充满正能量。
B.来自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杭黄高铁开通以来,富阳、桐庐、建德东、千岛湖四个站点日均客流达9 800人次,高峰期突破3万人次。
C.“塑战速决”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旨在呼吁大家齐心应对塑料污染,降低其对自然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沉重负担。
D.在“蚂蚁森林”项目运行之后,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在荒漠中种了将近5 000万棵树,这些树木守护着中国近4万亩的土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朔方(shuò)迸射(bìng) 忏悔(chàn) 目光灼灼(zhuó)B.污秽(huì) 虐待(lüè) 犀利(xī) 长吁短叹(xū)C.稽首(qǐ) 罪孽(niè) 执拗(niù) 夜阑人静(lán)D.雷霆(tǐng) 鞭挞(dá) 踌躇(chú) 海誓山盟(méng)(解析:A项“迸”应读“bèng”;B项“虐”应读“nüè”;D项“挞”应读“tà”,“霆”应读“tíng”。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洌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B.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弛骋。
C.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樵悴。
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D.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解析:A项“洌”应为“冽”;B项“弛”应为“驰”;C项“樵”应为“憔”。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为将风险降到最低,一些官员精心挑选“合伙人”,制造范围极小的“共腐圈”,甚至订立了海誓山盟。
B.汽笛一声长鸣,好像在为他鸣锣开道。
C.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D.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纹丝不动。
(解析:A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A.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一、累与运用〔 26分〕1 根据拼音写字或加点的字注音。
〔 10 分〕qǐ〔〕首 x 蜿 yán()n( )(2、以下字形准确无的一是〔 2 分〕A精灵芒C升藤眷念3、合句解有的一是(2A . ( 屈原 ) 而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傲慢的子。
〕B .夜不眠我形容憔悴。
〔形容:面容,色。
〕C .我要向你稽首〔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 D.它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鬼怪。
〕4、指出以下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4 分〕〔 1〕朔方的雪花在之后,却永如粉、如沙,他决不粘,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
〔〕〔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是!〔〔 3〕月有如一面明,高在空。
〔〕〔 4〕海在暴雨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在大海上,想把自己暴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
〔〕5、以下法不正确的一是〔 2 分〕A ?雪?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最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写致生,用准确。
B?雷 ?中的雷象征人世追求正、光明的革力量。
C 巴金的散文 ?月?中“月的光是死的光〞一句表了作者冰冷的月光并不欣,作者向往和追求的是光和。
D 伯是黎巴嫩人、画家。
他塑造的海浪形象,表达了人世万物的,尤其是自己的祖国的和思念之情。
6、“一年之季在于春〞。
春作四季之首,是洋溢着情画意的季,关于春的成和句俯拾即是,力呀 !/ 那自由,/跳舞,/音,/是你分写出 2 个关于春的成和句,多写 1 个可另加 1 分。
〔 37、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上写相的内容。
(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 1〕如果我是清,我将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 ____二、理解〔44 分〕!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暗无天日的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候,正是你咆哮的候,你尽力咆哮的候!尽管你是怎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来,不能吹掉比沉( 二) 一豆粒〔 16 分〕?〔 2 分〕①我一位一豆粒自己生存意的夫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0分)炽.热()酷肖.()执拗.()蜿.蜒()皓.月()鞭挞.()迸.射()咆哮.()伫.立()朔.方()二、填空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10分)千山万()()páng 徨脂粉lián()( )xī利()qǐ首Chóu chú( ) 形容qiáo cuì( ) 彻夜不()( )kuì赠( )qìng口三、划出错别字,在括号中写出正确字形。
(5分)急燥()璧海丹霞()夜澜人静()寂莫()弛骋()四、根据意义写出词语。
(5分)1、雨后或雪后转晴。
()2、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3、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4、刺骨的寒冷。
()5、形容珠玉等的光彩鲜明。
()五、用下列词语造句,每句不少于20字。
(10分)1、相亲相近相离相分——2、镶嵌——3、盛气凌人——4、污秽——5、目光灼灼——六、根据原文填空:(5分)1.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吹掉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黑暗。
2.在这叫喊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叫喊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七、文学常识:(6分)1.《浪之歌》节选自黎巴嫩诗人____________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2.《雷电颂》中作者____________用屈原的时代来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采用现代话剧中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篇1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1.朔方()2.脂粉奁()3.褪尽()4.凛冽()5.旸谷()6.皓月()7.姮娥()8.睥睨()9.胆怯()10.蜿蜒()11.飞窜()12.咆哮()二、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1.nuè()待2.鞭tà()3.污huì()4.深yuān()5.罪niè()6.彻夜不mèi()7.千山万hè()8.心fēi()9.kuì()赠10.长xū()短叹11.执niù()12.盛气líng()人三、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青枝绿叶海誓山萌鸣锣开道旋转升腾蓬勃生机拖泥带水蜿蜒游动璧海丹霞目光灼灼一轮浩月涛词歌吟辗翅翱翔错别字改正四、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成语(4分)1.办事情不爽快,不干脆。
也比喻说话做文章拖沓含糊,不简洁、不干净。
()2.①形容声势浩大,规模广阔,多指人流。
②比喻辽阔空旷的样子。
()3.夜深了,人们都安静下来,进人梦乡。
()4.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五、填空题(17分)1.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正确的汉字。
(2分)然他已经丧失了明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即、既、辨、辩)2.下列句子画横线处的词语填得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在括号内改正。
(3分)(1)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国政府再次郑重申明():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绝不允许任何人制造两个中国。
(2)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28日在日内瓦湖畔威尔逊总统酒店举行了庄重()的揭牌开馆仪式。
(3)我国自己研制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着陆,标明()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3.《雪》选自《》,作者。
江南的雪的特质是北方的雪的特质是(2分)4.《雷电颂》节选自《》,作者,这是一部。
《雷电颂》的体裁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qǐ()首 xī()利罪niè()执 niù() kuì()赠璀càn()蜿yán( )nüè( )待睥睨( ) 长吁()短叹祈祷 ( ) 鞭挞 ( ) 炽热( ) 污秽( ) 盛气 ling( )人 qiáocuì( )( ) lǐn liè( )( )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 精灵苍芒蠢笨呻吟 .B 珩娥祈祷湘妃咆哮C 升藤眷念博识美艳D 忙碌播弄蓬勃罪孽3、结合语句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屈原)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B.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形容:面容,脸色。
)C.我要向你稽首(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 D.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鬼怪。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4分)(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B《雷电颂》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C巴金的散文诗《月》中“月的光是死的光”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冰冷的月光并不欣赏,作者向往和追求的是光和热。
D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画家。
他塑造的海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尤其是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6、“一年之季在于春”。
春作为四季之首,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俯拾即是,请你分别写出2个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多写1个可另加1分。
(3分)7、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3分)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 _ ______(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 ____二、阅读理解(44分)(一)(13分)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呀!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2、《雷电颂》选自历史剧____________,这是一台话剧。
“雷电颂”部分属于人物的____________,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2分)3、下面各选项节拍停顿正确的是 (2分) ()A.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B.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C.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D.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4、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分)5、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6、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
试举例说明。
(3分)(二)一颗豆粒(16分)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
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
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
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
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
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⑧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
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⑩“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
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
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⑾“妈妈,实在对不起。
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
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
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⑿“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
妈妈,谢谢您。
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
我们先睡了。
妈妈,晚安!”⒀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⒁“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
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
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⒂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
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g jǐng()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⒃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辗转()被褥() chōng jǐng()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⑾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⒁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