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鸟类天堂之一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东北方向,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鸟类天堂之一。
鄱阳湖周围的湿地生态环境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繁殖和迁徙。
本文将对鄱阳湖的鸟类资源和保护工作进行介绍。
一、鄱阳湖的鸟类资源鄱阳湖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根据统计,湖区内有各类鸟类超过300种,其中包括珍稀濒危鸟类。
这些鸟类的数量庞大,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1. 迁徙鸟类鄱阳湖是康庄大道上的重要一站,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过境。
候鸟从南方或北方飞抵鄱阳湖,为了寻找食物、休息和繁殖场所,它们在湖区停留数天甚至数月。
这些候鸟包括鸟儿和水鸟,如黑天鹅、白鹤、中华秋沙鸭等。
2. 繁殖鸟类鄱阳湖也是很多鸟类的繁殖地之一。
湖区和附近的湿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了许多水鸟在这里筑巢繁衍后代。
例如,白眉鹀、红嘴相思鸟、中华鲟鹰等鸟类都在这里繁殖。
3. 翡翠鸟类鄱阳湖是许多珍稀、特有鸟类的家园。
其中,翡翠鸟类是最为著名的。
鄱阳湖拥有较大数量的翠鸟种群,包括绿头鸭、暹罗翠鸟、红嘴蓝鹟等。
它们在湖区的蓝天和碧水中构筑自己的家园,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亮丽风景。
二、鸟类保护与恢复鄱阳湖的鸟类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环境威胁。
人类活动、湖泊水位变化、工业污染等因素都对鄱阳湖的鸟类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恢复鄱阳湖的鸟类生态系统,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湖泊和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鄱阳湖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湖区的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条件。
2. 强化环境监测为了及时了解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状况,相关机构对湖区进行了环境监测工作。
他们通过定期监测鸟类数量、种群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指标,为湖区的鸟类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相关机构希望提高公众对鄱阳湖鸟类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7.08.14施行日期2007.08.14文号鄂政发[2007]52号主题类别自然生态保护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7〕5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我省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现有各类湿地156万多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4%。
为了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的重要任务来抓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如同森林、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义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进一步明确湿地保护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湿地保护的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50%以上的自然湿地和70%以上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自然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关于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多篇野生动物现状关于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一篇按照中央、省、市文件要求,为加强我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
今年7月以来,__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次与__县公安局、__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沟通协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统一部署,明确目标及行动重点,在全县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
局领导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行动,主动与县公安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协调,依照各自部门职责相应成立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局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责主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并分别制定了《__县公安局__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__县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形成了多部门参与、多警种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我局加强与各执法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对辖区内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场所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深挖违法案件线索,彻底斩断乱捕滥猎、非法买卖和非法利用野生动物的利益链条,从源头上遏制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频发的势头,__县森林公安局结合自身执法职责,细化行动方案,组建行动专班,采取分组划片等方式,联合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全县集贸市场、水产市场、山货经营店铺、餐饮场所等开展集中清查,对可能贩卖野生动植物的重点摊位进行高频次巡查,尤其是在早晨商品上市时对商品进行检查,采取重点布控、斩断交易链条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违法交易行为。
另一方面强化源头监管,联合铁路公安、高速交警等部门侦办打击收购、运输等各类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案件,严防受保护野生动物进入市场。
三是制定政策措施,强化依法办案。
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2012年3月29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正2024年9月26日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湿地资源管理第三章湿地保护、利用和修复第四章鄱阳湖湿地保护的特别规定第五章保障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美丽江西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
江河、湖泊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湖泊保护、防洪、水污染防治、长江保护、水路交通运输、渔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压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候鸟迁飞安全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0.02.18•【文号】林护发〔2020〕18号•【施行日期】2020.0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压实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候鸟迁飞安全的紧急通知林护发〔2020〕18号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北京、长春、黑龙江、成都、云南专员办:春季是我国候鸟大规模北迁和集群活动季节,也是乱捕滥猎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期。
各地近几年普遍加大了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力度,集中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在全国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各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切实加强鸟类保护的通知》(林护发〔2020〕13号),扎实推进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鉴于当前我国候鸟春季迁徙已经开始,有迹象表明,部分省份乱捕滥猎候鸟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抬头趋势,严重威胁候鸟迁徙安全。
特别是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是我国中部、东部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印度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时空交汇点。
遏制住重要节点和交汇点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加强全国鸟类资源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在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市监明电〔2020〕2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管控的紧急通知》(林发明电〔2020〕1号)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年第4号)等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面加强鸟类保护。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湘政办发〔2021〕61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6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30日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关键五年。
生态环境保护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规划基础“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积极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惠民力度持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一)发展现状。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15•【字号】洪府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月15日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统称“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加快建设“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类施策。
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
调整更新。
紧紧围绕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后续相关规划、政策调整确定的目标指标,对“三线一单”相关内容进行定期评估调整和动态更新完善。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关于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受到了严重影响,其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威胁。
秋冬季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时期,也是野生动植物生存面临的挑战较大的时候。
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一、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有效的保护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迁徙规律的基础上。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候鸟等野生动植物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状况,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应进一步加强对候鸟等野生动植物迁徙路线、越冬地点的调查与研究,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制定保护计划和管理措施。
二、建立保护区和生态走廊针对候鸟等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越冬需求,我们应当建立一系列保护区和生态走廊,确保它们能够安全地完成迁徙过程并获得足够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保护区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还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繁殖地和孵化地,生态走廊则可以连接不同的保护区,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减少栖息地丧失和断片化的影响。
三、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要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盗猎、非法捕捞和非法交易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有关部门合作,形成跨部门、跨地区的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栖息地的巡查和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和环境污染事件。
四、开展社会宣传和教育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认可。
应当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唤起公众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五、加强国际合作候鸟等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往往跨国界进行,加强国际合作对于保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区)林业局:现将《江西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遵照执行。
附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江西省林业局2021年10月18日江西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第三章资金安排和管理第四章项目准备和批复第五章项目实施和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鄱阳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21〕75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修订〈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1〕39号)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的通知》(办规字〔2020〕73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坚持“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补偿谁”原则,实施精准补偿。
补偿工作要坚持信息公开、程序公正、补偿公平。
第三条鼓励探索建立政府补偿加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补偿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护,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发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项目合作、绿色金融贷款、人才培训、就业转移、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扩充补偿要素,有序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参与湿地生态管护,建立“造血”型补偿模式,着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12月19日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南昌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12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南昌市声环境质量,根据《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9150-2014)、《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纲要方案讨论稿》、南昌市中心城区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南昌市下辖其他县区总体规划图以及《南昌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对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进行调整。
南昌市分别于1995年和2009年两次制定声环境功能区划,1995年的区划范围包括昌南城区和昌北两大区域,面积为147 km2,并未明确交通干线。
2009年新调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面积较1995年增加了545 km2,调整后面积共702 km2,包括12个区域,66个功能区和划分4类区的交通干线(176条道路、2条铁路干线)。
因南昌市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及用地功能发生变化,现行的《南昌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已不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要求。
本次调整工作于2018年6月启动,2018年11月形成初步方案;2019年3月-4月开展声环境现状补充监测;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5月、2019年7月三次征求相关市直单位及县区意见,并于2019年5月邀请相关专家对方案会审;综合会审专家及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南昌市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及划分方案》;11月11日-15日在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逾期未收到反馈意见。
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洪府厅字[2012]444号
【发布部门】南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15
【实施日期】2012.10.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
(洪府厅字〔2012〕444号)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人民政府,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我市辖区内的鄱阳湖水域面积近千平方公里,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中继站,每年有数十万只珍稀候鸟在此越冬。
为加强我市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力度,确保今冬明春我市湖区内的候鸟越冬安全,现将越冬候鸟保护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直以来,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候鸟保护都广受国内外关注,近年来,一些媒体相继
报道我市湖区候鸟遭不法分子捕杀情况,给我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不仅关系到鄱阳湖的生态安全,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更关系到我市“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城市形象。
沿湖各县人民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力求实效。
为加强全市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市政府成立南昌市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志群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樊三宝市政府副秘书长
罗锦勋市政府副秘书长
付新灿市林业局局长
成员:徐建平市林业局副局长
钟田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检书记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