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_失业与贫富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47.32 KB
- 文档页数:2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汇率与外贸出口的视角出发,分析近二十年实际汇率与城乡收入数据,探究人民币升值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1.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城乡差距的分析首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般而言,汇率升值会增加出口产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从而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本国产品出口数量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金额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压低产品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国外市场保持一个有利的竞争价格,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
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尽量压低工资,这就可能导致出口企业的工资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另外,还会有一些出口企业难以为继,出现破产倒闭,造成一部分员工失业,丧失工资性收入。
而在出口企业中就业的大部分是来自广大农村的劳动者,出口企业工资的压低与失业,将直接导致农村外来务工者的收入的减少。
这是城乡收入差距与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方面。
其次,汇率升值则会降低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增加国外产品的进口。
这样会导致进口企业的成本下降,业务量和利润上升,从而经营状况改善。
这就可能使进口企业的工资支出增加,从而职工的工资收入增加。
而在进口企业从业的员工,大部分为城市人口,这增加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收入,同时,消费进口产品的人群,大部分是城市人口,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实际上增加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从另一个方面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再次,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进口数量增加,对国内农产品生产者形成激烈的竞争,从使我国农民收入下降。
一旦农民的收入下降,农民进城务工的动机将变得更加强烈。
数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将涌入城市,非熟练劳动力供给的忽然上升,将导致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工人工资的下降。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影响的简单实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就业影响越来越明显。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出口和进口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就业情况。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并对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就业情况。
以人民币升值为例,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降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减少出口订单,导致出口企业产能过剩,进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失业人口。
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增加了进口竞争力,降低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到国内相关产业的就业情况。
而人民币贬值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收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数据,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情况。
然后,可以收集相关产业的就业数据,包括出口产业、进口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就业情况。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计量模型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相关产业就业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如果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相关产业的就业影响较大,那么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缓解相关影响,比如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来稳定人民币汇率,或者制定出口退税政策来帮助出口企业减少成本,增强竞争力等。
三、政策建议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这一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来缓解相关影响,确保就业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和干预来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金融支持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从而稳定相关产业的就业情况。
人民币升值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人民币升值对农民工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升值给农民工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农民工收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影响一:购买力的提升首先,人民币升值将提升农民工的购买力。
由于农民工大多数工作地点位于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
当人民币升值时,农民工的工资相对于原先的外币汇率将增加,这使得他们在市场上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例如,他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食品、衣物和住房。
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影响二:出口市场竞争力下降然而,人民币升值也会对农民工的收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之一,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中国的出口市场竞争力。
这对农民工来说可能带来可能的削减工资或失业的风险。
因为一些企业可能会减少劳动力或关闭工厂,以应对出口市场的压力。
这将导致一些农民工失去工作机会,进而影响他们的收入。
影响三:农民工行业结构调整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将对农民工行业结构带来调整。
由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发生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
这些行业包括纺织、制衣等。
这将导致一些农民工需转行或重新学习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虽然这对于农民工来说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但也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去获取更好的工作和收入。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对农民工收入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农民工的购买力,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农民工的工资减少或失业风险增加。
此外,农民工行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影响他们的工作选择和收入水平。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农民工的负面影响,例如提供培训和转岗支持,以确保他们有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调整和优化农民工行业结构的政策,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人民币升值带来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众所周知,人民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对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和外国债的贬值。
中国是一个关系国家,也是一个面子国家。
为了博得别的国家的好评或者说是支持,在自己的国民还在挣扎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持有别国的国债,尤其是前段时间经济危机的美国。
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其他货币的贬值,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外国债缩水了!!!其次是中国的支柱行业,出口行业的严重打击!中国是一个外向型依赖性国家,每年的出口收入占GDP的30%以上。
人民币升值,必将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以至于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在这里提出的是另一个论点,那就是,人民币升值,极有可能带来中国更大的贫富差距。
第一:中国80%的农民是没有闲钱购买国外的产品的。
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升值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中国的大多数劳动人民还是靠微薄的工资和收入维持着基本生活。
根本不可能涉及到用升值后的人民币去购买进口的“所谓的”贬值的产品。
而进口的奢侈品、消费品基本上都是富人在消费。
也就说,富人用比原来少的钱去买CHANNEL,本来可以买奥迪的钱,这时候可以考虑买量BMW。
第二: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资本的流出。
傻子都知道,如果人民币值钱了,应该拿到国外去投资。
这样原来的一块当一块一花,回报也更高。
结果就是,在经济假设的基础上,有钱人就更有钱了。
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只是有利于富人们,让富人们更有钱了。
第三:出口行业下滑,会面临众多出口企业的倒闭。
企业倒闭不代表那些老板就没钱了,而是说这些工人没有工作了。
老板们可以套出钱了,转向其他国家投资。
工人失业率增加,贫富差距肯定进一步加大。
第四:面对两大支柱产业,出口和房地产,政府将面临尴尬的抉择。
出口行业如果严重萎缩,政府必然不会去调节房地产行业。
两大产业如果同时出问题的话,经济就会面临崩盘的危险。
政府只能咬着牙,让房地产行业继续发展,也就是说房价还会上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而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继续顺利高速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对策1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1.1美日压力2001 年以来,美元相对于世界各主要货币都大幅贬值,其中也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世界许多的重要经济体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尤其是美国日本出于本国经济、政治的需要向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日本宣称中国向外输出通货紧缩,美国则号召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其真实目的都是希望中国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沉重成本。
1.2内部压力1.2.1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总和。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
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我国近10 年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从这一因素来看,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1.2.2大量资本的流入使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大压力。
由于利息率的提高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流入。
从资本流动角度看,近年来,国际游资假借外国直接投资的名义大量进入我国,这使得本币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1.2.3外汇储备增多。
国家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2007 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528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多将蒙受美元币值下跌的损失,因此对人民币具有很大的升值压力。
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图,中央银行若要稳定储备规模,则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1.2.4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外汇市场上适当的投机活动有助于外汇市场均衡汇率的形成,但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往往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
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ECONOMIC REVIEW No112009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刘少英陈学彬*摘要:本文运用理论建模和多元门限协整的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影响出口,从而影响失业率的门限进行了估计。
最后得出,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超过246.6,使出口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使失业率大约上升0.248个百分点;否则,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出口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弹性将减半。
为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合理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和幅度。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失业率门限估计一、引言汇率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汇率升值不仅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出口增长趋缓,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而且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就业下降幅度将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而上升;但汇率升值也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内涵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张曙光,2005;魏巍贤,2006;姜波克,2007)。
那么,汇率升值到底对一国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利呢?这要视一国的国情及政府的最终目标而定。
是追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还是充分就业、节约型社会?充分就业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提高、社会稳定及当局的政绩息息相关,肯定是各国追求的目标。
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过深入而有意义的研究。
Burgess和Knetter(1998)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汇率冲击对G-7工业化国家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有些国家的就业对汇率的冲击不敏感且调整速度较慢,而另一些国家则存在相反的结论。
Klein、Schuh和Triest(2003)应用一个新的工作创造和破坏模型,对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动对美国制造业劳动岗位的重新分配进行了估计,认为趋势性实际汇率对岗位的重新分配而不是净就业有显著影响,周期性实际汇率只有在岗位破坏时才对净就业有显著影响。
Belke和Gocke(1999)的研究较周全和深入,他们考虑到企业存在解雇和雇用劳动力的沉没成本,使就业对汇率不确定性的反应存在滞后性。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彭鹏
【期刊名称】《福建金融》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一路走高.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各个行业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以纺织业为首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本文以纺织业为例,从需求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该行业就业状况的影响,并建立(静态)供给方竞争力模型,使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彭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实证分析 [J], 连飞
2.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刘梓莹;李思琪
3.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影响分析 [J], 曾学英
4.最低工资的就业影响效应及产业差异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玉成
5.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实证研究 [J], 宋欣欣;时金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金融学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就业效应研究1、汇率的就业效应的影响机制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具有比价属性和刚刚属性两重属性。
汇率的杠杆属性首先体现在汇率能够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水平。
一国货币的低估或是下浮,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其中传导机制有两个:一是通过影响总需求的总量;二是通过影响资本的形成和投资的总量。
通过影响总需求的传导方式为:一国货币汇率的低估或是下浮,则本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相对于外币来说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使产品的出口需求增加;同时,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因此不利于进口,使进口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出口需求和进口替代品需求的增加最终将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如果一国尚有闲置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等,就可以提高总产出和就业水平。
而在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本的大量闲置以及由于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形成的资本闲置,如果总需求增加,就能够促进就业的增加。
而通过影响资本的形成和投资总量的传导方式为:一国的汇率低估,则有利于FDI的吸收,从而使本国的投资增加;此外,由于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进口消费的倾向下降,储蓄倾向增加,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和投资的增加。
而产出是投资的函数,总投资的增加能够导致总产出的增加,随即导致就业的则呢更加。
所以,一般来说,通过低估货币的汇率来促进就业,是可行的。
2、关于汇率的就业效应关于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做过研究。
他们大多都是从汇率的升贬值角度来研究问题。
关于汇率升值或贬值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率,反之,本币升值,则会增加一国的失业率。
Klein et al.(2003)通过对美国制造业1973——1993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说明汇率变动会导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本币实际升值会对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岗位破坏效应;此外,他们还发现本币的实际升值对就业的影响程度随该行业开放度的提高而上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摘要]改革开放发展到21世纪,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一些国家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迫使人民币升值,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
本文在介绍人民币升值的概念,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内外部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现状的基础上,分两部分分别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得出人民币升值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大的趋势,但是我们应该对人民币升值采取审慎灵活的态度的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审慎灵活1 人民币升值基本理论1.1 人民币升值的概念人民币升值也叫做人民币的增值,是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来说价值得到了增加,通俗地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比如,人民币升值之前,一百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个单位的货物,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同样的一百元人民币可以购买到大于一个单位价值的相同的货物了。
对于普通的一件商品而言,价值的增加一般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人民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增值和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大众判断人民币的升值是通过观看人民币汇率变化来确定的。
1.2 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人民币的升值一般既有来自中国内部的一些经济因素,也有来自国外的全球市场的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一般有外汇储备状况、国际收支水平、国内的物价水平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率等因素,其中,美国将人民币问题政治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曾被美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候选名单,迫使人民币升值,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丧失竞争力,同时,美国也是为其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几乎是人民币升值最重大的外部压力。
1.3 人民币汇率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先贬值后升值的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大量亏损,这个时期的贸易外汇大约为1美元兑换2.8元人民币;1994年中央启动外汇改革,实行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上升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贬值幅度超过33%;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下不断升值,截至2013年9月,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6.2元人民币的水平。
一、引言二、文献综述三、汇率与就业的实证分析我国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0.4以上,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2000年以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长期处于0.4以上的高值阶段,更甚者,到2004年已达到了0.47,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根据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增长,基尼系数具有不断变大的态势。
国内外对基尼系数的不断扩大做了广泛的研究,结果显示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初次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收入较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等等;而从失业角度研究对其贫富差距的影响甚少,李实(2005)在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做了一个城际之间的基本分析,结果发现,失业率越高的城市,基尼系数基本上也是越大的。
就业不足,大量失业人员不断增加,自然会有贫富差距拉大的危险。
防止贫富差距的关键是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努力扩大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失业性贫困,在扩大就业岗位的基础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
而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失业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下,研究人民币升值、失业与贫富差距的传导机制与实证影响具有实际的意义。
1、汇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Frenkel(2004)对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四个国家1980年至2003年各年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GDP)、滞后两年的实际有效汇率、通货膨胀等数据作了回归,得出结论:一国货币实际升值10%将导致两年后失业率增加5.6%;万解秋、徐涛(2004)就1981-200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作了回归分析,发现1981-1993年间名义汇率与就业成正相关关系,但是1994-2001年间二者之间却是负相关关系。
曾莹(2006)对1999-2005年我国15个行业28个季度的就业和各行业实际有效汇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其就业增长,而贬值则有利于其就业扩张。
魏巍贤(2006)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不利,但下降幅度也是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而提高。
升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会加大城乡差距。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受冲击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2、失业率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李实(2005)调研分析,发现失业率越高的城市,基尼系数基本上也是越大的。
同时,失业率越高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越低。
周天勇(2007)认为中国由于每千人口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水平低,微型和中小业主等中间收入阶层人数少、收入水平低,特别是由于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少,其失业率较高,低收入和极低收入的贫困和绝对贫困的人口较多。
林毅夫(2006)指出要解决越来越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问题,根本措施是在继续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偏重于大幅提高穷人的收入,而大多除穷人除有劳动力外,几乎没有其它获取收入的资产,所以,解决劳动力就业是降低贫富差距的主要途径。
本文重点研究对劳动者需求方的影响,我国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劳动者供给远远大于厂商对劳动者的需求,劳动者需求方对劳动者的需求量的多少对就业水平和贫富差距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考察汇率变化对厂商的影响,从而对就业以及贫富差距的影响。
本文采用1980-2008年的实际汇率数据和就业数据做协整分析,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以2000年为基期,该指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贬值。
指数取自TheWorldBank。
为了与实际汇率指标相统一,所有的价格指标和GDP指数都调整为以2005年为基期。
每年的就业人数(L)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单位根检验:对实际有效汇率数据lnreer和就业数据lns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实际有效汇率数据和就业数据都是一阶单整。
回归分析:第一、协整检验进行协整检验时,第一种情况有协整关系,序列没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没有截距。
第二、基于VEC模型的Grange因果检验由结果知: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是造成就业波动的格兰杰因子;而就业波动不是造成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格兰杰因子。
汇率变动和就业的实证关系:就业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我们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D(LNS)=-0.063498-0.029860D(LNS(-1))+0.0206217D(LNS(-2))+0.142636D(LNREER(-1))-0.009491D(LNREER(-2))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长期误差修正关系存在,并驱使就业以0.0084的速度向均衡逐步收敛。
滞后二期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将降低就业,说明汇率的升值在短期内不利于就业。
两者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关系式为:LNS=-2.694684LNREER长期均衡回归方程的残差没有单位根,另外检验残差的正态性、自相关性和异方差等,结果表明残差符合正态性分步,残差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
说明就业和实际有效汇率建立的长期协整关系有效而且稳定,通过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综合影响,最终显示出就业与实际有效汇率的负向关系。
表一:实际有效汇率与就业人数的JJ检验结果表二:实际有效汇率与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人民币升值、失业与贫富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张丹(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关键词】我国基尼系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收入差距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重要问题;面临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研究汇率对国内贫富差距的影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影响基尼系数的影响较多,随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就业率成为解决方法。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失业是导致贫富差距的格兰杰因子,而人民币升值与失业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人民币升值是导致失业的格兰杰因子。
基尼系数;实际有效汇率;就业;实证分析所需资源;其次,建国初期物资匮乏,人民的社会需求远大于社会供给,依然存在大量吃饱穿暖的民生问题,这种情况下,要求人民俭朴生活更流于形式;第三,毛泽东提出“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适当降低成本和造价,厉行节约”,他忽视了提高劳动生产资金的使用效率或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将生产过程中的节约重点放在了节约原材料,降低造价,这样节约非但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需求且必然会束缚正常的生产活动,为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尝试阶段的中国带来阻碍。
科技强国是毛泽东现代化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欧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使毛泽东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落后发展的新中国,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持和有力工具。
毛泽东的科技强国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重点发展国防科技。
二战后,美国依靠原子武器横行国际,挑起国际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屡屡受到美国的挑衅和威胁,加之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边境紧张,为了保卫国土安全,为了为现代化建设赢得更多的时间,毛泽东提出发展尖端科技,武装国防力量。
他于1955年召开会议研究我国原子科学发展问题,指示国务院“以两弹为主,突破尖端国防”,由于他的重视和支持,促成了我国原子武器研究的成功;第二,发展技术革命,促进工业化进程。
发展生产力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苏联和西欧各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创造强国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鼓励人民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要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领导”,他强调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技术革命上,要实现政治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双重胜利,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第三,重视人才培养。
毛泽东一向提倡知识分子是国家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他比喻中国是“一穷二白”,“白”就是指中国文化和科技落后,因此他将科技文化的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建立科技人员的后备力量提出“我们要造就知识分子”,扩充人才队伍,“在三个五年计划内造就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高级知识分子”,进而实现建立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构想。
毛泽东提出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重工业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协调工、农、商各部门结构比例,均衡发展沿海、内地工业化水平,增加中国人才储备,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他的现代化思想引领中国走过了建国初期现代化建设最为艰难的时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建设成果。
虽然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影响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但瑕不掩玉,这毫不影响它最终成为我国第二、三代领导团体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理论渊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
六、科技强国政策【参考文献】[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四、失业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关系五、小结【参考文献】单位根检验:通过ADF检验,基尼系数和就业人数均为一阶单整系列。
实证分析:第一、协整分析通过JJ检验,实证分析出就业和基尼系数存在协整关系,系数为负,检验结果如表四。
协整关系式为:LNS=-12.06434-1.007591LNJNXS第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五。
结果显示:就业是基尼系数的格兰杰因子;基尼系数不是就业的格兰杰因子。
说明了就业减少是基尼系数扩大的原因。
通过对实际有效汇率、就业和基尼系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失业的增加是造成基尼系数扩大的因素之一,确保充分就业是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途径。
而面对人民币升值大趋势和贫富差距严重的背景下,重视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成为经济社会主题。
扩大就业和鼓励创业成为有效措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且积极控制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增加汇率弹性,减少汇率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力度。
表三:基尼系数与就业人数的JJ检验结果表四:基尼系数与就业人数的JJ检验结果[1]张德远.人民币汇率影响就业传导机制的计量检验——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时空及功能耦合演化的统计分析[J].财经研究,2008,(11):38.[2]万解秋,徐涛.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4,(02):40-42.[3]钱利珍.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硕士论文,2009.[4]丁剑平,鄂永健.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对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11).[5]曾莹.汇率冲击和行业就业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2006,(5).[6]张元.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2006:13-14.[7]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02).[8]Hatemi-J,A.,Irandous,M.t.Theresponseofindustryemploymenttoexchangerateshocks:evidencefromPanelcointegration[J].AppliedEeonomics,2006,(38):4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