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层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
- 格式:pdf
- 大小:178.03 KB
- 文档页数:2
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的性能,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多层砖混住宅工程构造柱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防治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质量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的质量。
据此,有利于充分利用构造柱的作用和性能,提升多层砖混住宅工程的施工水平,以提高多层砖混住宅建筑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多层砖混住宅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多层砖混住宅;构造柱;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新时期下建筑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
多层砖混住宅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住宅工程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在多层砖混住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质量问题,以确保多层砖混住宅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性。
在设计砖混结构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进行施工。
当下,在我国多层砖混住宅工程构造柱的施工过程中,构造柱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以至于影响了多层砖混住宅的结构,不利于提高住宅建筑的安全性。
1 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的性能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的构造柱主要是设置于外墙和内外墙的交接位置,而且构造柱都需要和每一层中的圈梁进行紧密的连接。
在垂直方向,构造柱应当以住宅建筑的高度为依据,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框架形式,从而建立健全的空间体系。
这种构造柱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促进多层砖混住宅结构的强度,防止其因为受力而出现位移现象,有利于提高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不会因为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对于构造柱的研究就已经存在,研究资料中表明利用构造柱之后,墙体的抵抗力将会增大,强度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墙体出现位移现象,并且位移的长度为十厘米,那么这个时候的墙体还可以承受的力度为0.32兆帕。
关于建筑物构造柱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为提高多层建筑抗震能力,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建筑物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构造柱;质量问题;处理措施在多层住宅建筑中,砖混结构往往还是建筑的常见结构。
在砖混结构建筑物中,设置构造柱并通过其与圈梁的共同作用,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增强房屋(砌体)的整体性,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和住宅建筑的抗震性。
由于砖混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不多,构造柱的施工容易被人忽视,时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为保证构造柱的建筑质量,我们应该明确其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 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一些施工图对构造柱的设置仅以文字说明和选择大样构造图来表示,对构造柱截面和配筋未做具体规定,对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明确,由于施工人员对设计理解的偏差,导致施工中出现漏设和少设情况,比如:未能将变形缝两侧的情况视为外墙而漏设构造柱,一些构造柱仅锚固在基础圈梁内等。
对此,一方面要在实际图纸中准确标注构造柱的位置和技术要求,明确构造柱的设置规范,即: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对于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对于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培养,明确规定规范。
做到无论建筑物层数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要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基础圈梁内,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
谈构造柱质量通病的防治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提高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能力的乙种措施。
但是,当前有好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
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结构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一、构造柱的作用1.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2.构造柱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虽然提高的比例不很大,试验表明:能提高砖砌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能约束墙体的开裂,限制其裂缝的增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3.构造柱与圈梁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类似框架结构,可成为“弱框架”,对墙体起到了约束作用,墙体四周处于双向受压状态,横向变形较小,能改善墙体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二、构造柱在构筑方面的要求1.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应符合: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筋易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子上下500mm适当加密。
7度设防时房屋超过6层,8度设防时房屋超过5层和9度设防时纵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房屋四角处的构筑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2.构造柱和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应先砌墙后浇筑柱,设置2Φ6的拉结筋,且伸入墙体不小于1米。
3.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配筋砖带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下,配筋砖带应在外纵墙和相应隔墙上连通。
配筋砖带的截面高度不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低于M5。
4.构造柱按构造设置,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基础。
当基础顶部设有圈梁时,构造柱可锚固基础圈梁内。
无基础圈梁时设置深度为室外地坪下500mm。
三、构造柱的质量通病与成因1.箍筋、拉结筋设置不符合规范规定。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根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米;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采用绑扎接头,其绑扎接头长度一般为35d,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多层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
摘要:根据《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的规定,为提高抗震能力,增强整体刚度和加大整体延性,多层砖混结构抗震防区内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可是在砖混结构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存在不少质量问题,有些还带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加以防治。
关键词:多层砖混结构质量问题原因防治
1.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不规范,出现少设和漏设的现象。
1.2少数施工图仅以阴影的方式表示构造柱的位置,没能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对和配筋情况作具体规定,致使施工方凭感觉进行模糊施工。
1.3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未作明确要求。
1.4钢筋问题:首先纵向钢筋支立不稳,位置不正,既偏斜又错位,而且随意搭接,不是搭接松散就是搭接长度小于规定要求的35d;其次是钢筋骨架支立后,不做固定支撑,经不住施工中的不断碰撞,致使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而降低强度;再次是箍筋加密区遗漏加密;最后是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
1.5马牙槎问题:首先是马牙槎留高位置不准,造成构造柱横向竖向的轴线不准;其次马牙槎留设方法不符合要求,该进不进,该退不退,有的甚至不设马牙槎,盲目留直槎;最后是马牙槎两侧的跨墙表面凹凸不平,使模板在施工中不能贴紧砖面。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砌体结构中构造柱是贯穿整栋建筑物的结构柱,它起到了承重和支撑的作用,是整个建筑物稳定性的保障。
然而,在建筑施工中,砌体结构中构造柱常常存在质量通病,一旦出现问题,会给建筑物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砖石砌体构造柱的质量通病1、构造柱的纵向偏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误差或材料品质等诸多因素,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纵向偏差较为常见。
一旦构造柱的纵向偏差超标,将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2、砖石的破碎和开裂在砌筑构造柱中,如果砖石质量不好,或者砼梁钢筋未按规定埋置,容易导致构造柱出现破碎和开裂;此外,由于质量问题,构造柱受外力挤压时还可能会产生变形,给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带来巨大的隐患。
3、构造柱底部开裂传统的构造柱多采用砖石砌筑,而且底部常常会集中装配大量的托盘和钢筋等支撑物,这会导致构造柱底部开裂,给建筑物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防治措施要解决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需要从源头着手,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
1、科学设计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承载能力等方面,对构造柱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必要时可采用改变柱形、加宽柱径等工艺措施,以保证构造柱的合理性和承载力。
2、使用优质材料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关键在于材料品质。
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砖石和钢筋等材料,避免购买劣质材料,保证施工期间的施作质量。
3、建立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应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完善的保护措施,封闭构造柱底部,避免外力浸泡和侵蚀;合理设置构造柱外挑托臂、支承板等支撑物,增强外挑构造柱的稳定性。
4、加强施工监督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应在施工期间建立专业化指导团队或者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砖石砌体构造柱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在施工前严格控制质量,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针对质量通病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周 少 瑜(沈阳铁路局建设监理公司)【提要】对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种种质量问题加以剖析,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质量 墙体 圈梁 目前,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特别是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房屋,在我国仍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抗震构造柱嵌固在墙体内,通过拉结筋与墙体联结,提高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质量,不但起不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给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下面就几种质量通病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关的防治措施。
1 构造柱轴线位移及主筋错位产生构造柱轴线位移或上部箍筋松动、主筋错位的原因是:砌筑砖墙时,马牙槎退进尺寸控制不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倾斜,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骨架移动;构造柱截面尺寸留置过大,使钢筋骨架上部倾斜或有较大的自由度;构造柱模板安装不牢固,产生跑模或胀模;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没能调整好钢筋骨架的位置等。
在砌筑砖墙时,要准确预留构造柱位置。
每层放线都要用经纬仪弹出轴线,并给出构造柱预留位置定位线,以便用吊线法检查构造柱预留位置是否正确。
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
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避免碰撞和随意扳弯钢筋。
马牙槎通常采用“退四皮砖进四皮砖”的方式砌筑,拉结筋应安装在进槎上面,并与构造柱主筋绑扎,以固定主筋位置(见图1)。
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前,应首先校正钢筋骨架位置,牢固安装模板,特别应注意加固投料口处的钢筋。
构造柱轴线的位移应在混凝土灌注前纠正,可用剔除部分进槎的办法来纠正偏差。
构造柱主筋错位现象一般是灌注混凝土时造成的,其主筋变形多发生在下柱柱顶的较小范围内,当主筋错位较小(≤40mm),不致影响楼板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时,可结合马牙搓的第一步退搓,将主筋按a∶b ≤1∶6的角度在其根部弯折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见图2)。
混凝土构造柱施工通病及措施简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2.1.14条说明,混凝土构造柱的概念是,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多层建筑物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在砌体结构中和圈梁一起作用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整体性、增强抗震性能力的一种措施,并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增强砌体的强度。
但是,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先砌墙后施工混凝土构造柱,由于施工难度造成施工质量不好掌握控制。
极容易产生各种施工缺陷,如构造柱上下层错位、钢筋主筋扭曲、搭接长短不一、箍筋加密区数量不够或间距不准确及砼振捣不密实等现象,造成施工质量隐患问题,不但不能起到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增强墙体抗震能力的作用目的,还将破坏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重视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控制质量通病,消除隐患,确保施工质量。
一.构造柱的性能和作用混凝土构造柱是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按照构造要求设置的提高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建筑部件,它在建筑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构造柱可以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砖墙的延性,从而提高楼房的搞震能力;第二,构造柱可以与砖墙及圈梁形成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箍框,箍住开裂的墙体,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或进一步发展,限制开裂的墙体的错位,从而防止墙体倒塌;第三,对于高宽比较大的房屋墙体,构造柱能提高墙体的抗倾覆能力,防止砖墙的整体弯曲破坏;混凝土构造柱是从建筑构造的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连接。
实验证明,在多层砖混房屋结构中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情况下墙体抵抗水平外力的强度最大可提高20%以上,墙体延性可增大3倍以上。
根据构造柱的结构特性,即使地震后的墙体发生滑移、变形、开裂,仍可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明显加强,从而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坏。
二、构造柱的主要质量通病和造成原因1.构造柱主筋位置错位、骨架扭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