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16
常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是衡量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长度变化的比例系数。
它是描述线性热膨胀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一般用来判断材料在热膨胀中的表现。
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具有差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金属材料是常见的材料之一、金属的线膨胀系数较高,普遍在10-6~20-6(1/°C)。
在金属中,铝和铁的线膨胀系数相对较高,约为23×10-6/°C和12×10-6/°C。
相比之下,铜和银的线膨胀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6×10-6/°C和19×10-6/°C。
玻璃材料也是常用的材料之一、玻璃的线膨胀系数较低,一般在8-10×10-6/°C。
然而,不同类型的玻璃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例如普通玻璃的线膨胀系数约为9×10-6/°C,而石英玻璃的线膨胀系数则较低,仅为5.5×10-6/°C。
塑料材料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材料。
由于塑料是一种非晶态材料,其线膨胀系数较高,一般在60-80×10-6/°C。
然而,不同类型的塑料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例如聚乙烯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50×10-6/°C,而聚四氟乙烯的线膨胀系数则较低,仅为12×10-6/°C。
陶瓷材料也是常见的材料之一、陶瓷的线膨胀系数一般较低,一般在4-10×10-6/°C。
不同类型的陶瓷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例如瓷砖的线膨胀系数约为6×10-6/°C,而搪瓷的线膨胀系数则较低,仅为4.5×10-6/°C。
综上所述,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具有差异,这对于材料的热膨胀特性和工程应用中的设计有重要影响。
在使用和选择材料时,了解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必要的,以确保在温度变化时材料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Polypropylene )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etic polyprolene )、无规聚丙烯(atactic polypropylene )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tic polypropylene )三种。
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 90--"0. 91g/rm ,是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密度:0.91g/cm3熔点:164~170 C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0~2.5%。
物理性能: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 90--"0. 91g/m3,是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
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 01% , 分子量约8万一15万。
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为1%~2.5% ).厚壁制品易凹陷,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还难于达到要求,制品表面光泽好,易于着色。
力学性能: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聚丙烯力学性能的绝对值高于聚乙烯,但在塑料材料中仍属于偏低的品种,其拉伸强度仅可达到30 MPa 或稍高的水平。
等规指数较大的聚丙烯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但随等规指数的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但下降至某一数值后不再变化。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聚丙烯的韧性影响很大。
当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时,冲击破坏呈韧性断裂,低于玻璃化温度呈脆性断裂,且冲击强度值大幅度下降。
提高加载速率,可使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的温度上升。
聚丙烯具有优异的抗弯曲疲劳性,其制品在常温下可弯折106次而不损坏。
但在室温和低温下,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规整度高,所以抗冲击强度较差。
聚丙烯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抗弯曲疲劳性,俗称百折胶。
耐热性能: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能在100 C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 C也不变形。
脆化温度为如聚乙烯。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温度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88(20C)=7.3(1500C)=7.0(1600C)=7.86(15C)=7.86(15C)=7.85(15C)=7.85(15C)=7.83(15C)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温度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73(15C)Ts=1488T L=1497=7.84(15C)T S=1420T L=1520=7.7(15C)13.1Cr,0.5NiT S=1399T L=1454=7.0(15C)比热相对于普通铸铁=7.1(15C)温度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5~7.8(15C)=8.92T S=T L=1083s=2.70(15C) T S=T M=660.2温度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s=1.74T L=T S=651s=6.09T S=1395T L=1427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0.385<<0.4940.0058<D P<0.03790.03<W<0.07硅砂,干型由No9的公式求得c浇注合金:铸钢表3 流动临界固相率根据实测,V c=0.032C/s根据固相率与流过细管道的液体量测出,冷速V c=0.03C/s0.43~0.44(金属型,型温373C)表4 部分砂型热物性数据表(cal/s.cm.C)×10-2C(cal/g(g/cm3)5~15C900C,粒度50/1000~1300C0~1300C0~1300C干燥砂,16.5C 含水4.9%,18.9C 0~1100,T0~1100,T0~900C0~90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43C28~450C25~550C25~550C铝浇注法,666C铁浇注法,1155C钢浇注法,1155C钢浇注法,1155C钢浇注法,1155C钢浇注法钢浇注法常温~149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钢浇注法,界面平均1490C表5 典型金属材料的常温密度表6典型液体金属的物性值低合金铸钢(1600)①普通铸铁(1400C)①纯铝(700C)①纯铜(1100C)①纯镁(700C)①液相线温度(C)0.12 (相对0.65m 的波长)0.1 (相对0.66m的波长)①表示所给物性值的温度条件。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88(20C)=7.3(1500C)=7.0(1600C)=7.86(15C)=7.86(15C)=7.85(15C)=7.85(15C)=7.83(15C)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73(15C)Ts=1488T L=1497=7.84(15C)T S=1420T L=1520=7.7(15C)13.1Cr,0.5NiT S=1399T L=1454=7.0(15C)比热相对于普通铸铁=7.1(15C)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7.5~7.8(15C)=8.92T S=T L=1083s=2.70(15C) T S=T M=660.2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s=1.74T L=T S=651s=6.09T S=1395T L=1427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0.385<<0.4940.0058<D P<0.03790.03<W<0.07硅砂,干型c由No9的公式求得浇注合金:铸钢表3 流动临界固相率根据实测,V c=0.032C/s根据固相率与流过细管道的液体量测出,冷速V c=0.03C/s0.43~0.44(金属型,型温373C)表4 部分砂型热物性数据表(cal/s.cm. C)×10-2C(cal/g C)(g/cm 3)5~15C 900C ,粒度50/1000~1300C 0~1300C 0~1300C 干燥砂,16.5C 含水4.9%,18.9C 0~1100,T0~1100,T0~900C0~90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43C28~450C25~550C25~550C铝浇注法,666C铁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钢浇注法常温~149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钢浇注法,界面平均1490C表5 典型金属材料的常温密度表6典型液体金属的物性值低合金铸钢(1600)①普通铸铁(1400C)①纯铝(700C)①纯铜(1100C)①纯镁(700C)①液相线温度(C)0.12 (相对0.65m 的波长)0.1(相对0.66m的波长)①表示所给物性值的温度条件。
序号名称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22-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344-14-24-34-4表5-22 铀铝合金的热物性(P673)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热物性表5-24 硼不锈钢0Cr18Ni15B2Ti4的热物性(P675~676)表5-18 变形镁合金的热物性(P671)表5-26 银铟镉合金(Agln15Cd5)的热物性(P677)表5-27 某些有色金属合金的熔点 (P677)表5-28 某些有色金属合金的比热 (P678)表5-29 某些有色金属合金的密度和导热系数 (P679~683)表5-19 镍及镍合金的热物性(P671)表5-20 铀钼合金的热物性(P672)表5-21 铀铬合金的热物性(P672)表5-13 铜和铜合金材料的热物性(P666)表5-14 防锈铝合金的热物性(P667)表5-15 硬铝的热物性(P668)表5-16 锻铝的热物性(P669)表5-17 钛及钛合金的热物性(P670)表5-25 镐锡合金的热物性(P676)表5-23 锌基耐磨合金的热物性(P675)表4-457 煤气和天然气的动力粘度表4-445 褐煤的热物性耐蚀合金的热物性耐热钢的热物性高温合金的热物性碳素工具钢的热物性钢及有色金属热导率轴承钢的热物性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热物性硬质合金的热物性钢的热物性汇总(3)钢的热物性汇总(4)钢的热物性目录土壤的热物性燃料热物性目录表4-444 石煤的热物性普通低合金钢的热物性不锈耐酸钢的热物性合金结构钢的热物性弹簧钢的热物性钢的线胀系数钢的导热系数有色金属热物性目录钢的热物性汇总(1)钢的热物性汇总(2)钢与铸铁的平均比热容钢及有色金属的热扩散率常用钢铁材料的物理参数表4-446 煤的热物性合金钢的平均比热容碳素钢的平均比热容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5铁和铁合金的辐射率目录5-15-25-35-45-55-666-16-26-36-46-56-66-76-86-96-1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6-226-236-246-256-266-27表6-73 火硬性耐火混凝土(磷酸铝质耐火混凝土)热物性表6-72 珍珠岩耐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耐火材料热物性目录宏达样本耕升样本日本部分耐火材料样本表6-83 石英纤维的热物性表6-84 石英纤维在常压下的导热系数表6-85 石英纤维在真空中的导热系数λ(千卡 米·时·℃)部分耐火材料热物性汇总濮耐样本鲁阳样本大连派立固公司的耐火材料样本表6-78 硅藻土耐火保温板的导热系数表6-79 泡沫硅藻土耐火保温砖的导热系数表6-80 硅藻土生熟料粉的导热系数表6-81 硅藻土石棉粉(鸡毛灰)的导热系数表6-82 硅酸铝纤维的导热系数λ(千卡 米·时·℃)表6-77 硅藻土耐火保温砖的热物性表6-69 常用耐火砖的热物性耐火纤维毯的物理性质高铝质隔热耐火砖的物理性质粘土质隔热耐火砖的物理性质表6-70 各种硅砖的导热系数表6-71 水硬性耐火混凝土的热物性表6-76 耐火泥的导热系数表6-75 轻质耐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表6-74 气硬性耐火混凝土(水玻璃铝质耐火混凝土)的热物性表4-459 煤气和天然气的普朗特数表4-460 天然气之四的导热系数表4-456 煤气和天然气的导热系数表4-458 煤气和天然气的运动粘度表4-450 四种焦炭的导热系数表4-451 四种焦炭的顶压比热表4-455 煤气和天然气的定压比热表4-454 四种天然气的成分表4-453 各种煤气的成分表4-452 液体燃料的热物性铁合金的反射率和吸收系数铁的总法向辐射率铁的热辐射率铁在20℃时的光谱辐射率铁的反射率和吸收系数铁的半球辐射率表4-447 三种煤的比热表4-448 褐煤的导热系数表4-449 四种煤的导热系数6-286-296-30 7德国高斯勒热陶瓷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样本武钢四号炉合同附件耐火材料性能各种建筑材料的热辐射率上海宝九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不定形耐火材料样本来源《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工程常用物质的热物理性质手册》《工程常用物质的热物理性质手册》《工程常用物质的热物理性质手册》《工程常用物质的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工业炉设计手册》《工业炉设计手册》《工业炉设计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工业炉设计手册》GB/T3995-2006GB/T3994-2005《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样本样本样本样本样本样本样本样本样本《常用热物理性质手册》。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分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受热时体积变化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物性参数。
了解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分析,并介绍常见的测量方法。
一、热膨胀系数的定义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是指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单位温度下长度、体积或面积的变化率。
热膨胀系数可以分为线膨胀系数、体膨胀系数和面膨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表示长度在单位温度变化下的变化率,体膨胀系数表示体积在单位温度变化下的变化率,面膨胀系数表示面积在单位温度变化下的变化率。
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热膨胀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晶体取向、温度变化范围等。
不同物质在受热过程中的热膨胀行为也存在差异。
1. 化学组成: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对热膨胀系数有较大影响。
例如,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较大,而非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小。
2.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例如,晶格结构紧密的晶体材料在受热时,原子比较难以移动,因此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小。
3. 晶体取向:晶体的取向也会影响热膨胀系数。
在单晶体中,不同取向的比例对于整体热膨胀系数有所贡献。
4. 温度变化范围:温度对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具有直接影响。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三、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测量方法。
1. 热膨胀仪法:热膨胀仪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的长度、体积或面积变化来确定其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常用的热膨胀仪有线膨胀仪、气体膨胀仪和全自动膨胀仪等。
通过将样品置于热膨胀仪中,通过控制样品温度的变化,测量样品的长度、体积或面积的变化,从而计算得到其热膨胀系数。
2.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晶体材料的晶格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通过研究晶体中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化,可以得到晶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常用聚丙烯性能介绍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一种常用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下面是对常用聚丙烯的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物理性能:聚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9 g/cm³左右,比较轻便。
它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聚丙烯的强度和刚性比聚乙烯高。
2.热性能:聚丙烯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可以在-10℃到12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它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可以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聚丙烯的熔点约为165℃。
3.化学稳定性:聚丙烯对于酸、碱和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化学腐蚀。
这使得聚丙烯在各种化工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电性能:聚丙烯是一种电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它的体积电阻率较高,可以用于制造电气绝缘部件。
聚丙烯的介电常数较低,电耐压较高,可以在高电压条件下使用。
5.阻燃性:聚丙烯的阻燃性能一般,但可以通过添加阻燃剂来改善其阻燃性,以满足一些特殊的阻燃要求。
6.可加工性: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加工工艺制造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它的熔体流动性较好,使得其加工过程比较容易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聚丙烯的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助剂来调整和改善。
例如,可以添加增塑剂提高聚丙烯的柔韧性,添加抗氧化剂提高聚丙烯的耐老化性能等。
值得注意的是,聚丙烯在一些环境下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例如,在紫外线照射下,聚丙烯易于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
此外,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聚丙烯也容易发生退化现象。
综上所述,聚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刚性和韧性、较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可加工性等优良性能。
这些性能使得聚丙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塑料包装、汽车零部件、电器电子、建筑材料等。
塑胶材料分类、物性表、材料特性、用途
以分子结构及特性分
以用途及使用区域分
热塑性:反复加热仍可以使用的合成树脂材料,材料在未分解、碳化下可根据材料性能进行比例回用。
常用的
热塑性材料有PVC、PS、PC、PMMA、ABS、PE、PP、POM、PA、PSU(聚矾)、SP(饱和聚脂)、PTFE
(聚四氟乙烯)。
热固性:加热初具有可溶性和可塑性,继续加热材料固化,不再具有可塑性。
前期分子呈线形结构,后期呈网
状结构,在加热过程中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常见的热固性材料有PF(酚醛)、UP(不饱和聚脂)、氨基塑料
、有机硅塑料。
所有的热固性材料都是非结晶性材料,而热塑性材料中只有部分是结晶性或半结晶性。
两者之
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而热固性材料一般不用于民用产品,而且产量很低。
通用塑胶:产量大、用途广泛、价格低廉的塑料。
如PS、PP、PE、PU、PMMA、AS、PVC等。
成形面广,可
替代大部分其它材质,占使用材料比例的80%以上,是塑料工业的主体。
工程塑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稳定性等,可以取大代金属作机械部
件。
常用的五大工程塑胶,ABS、PC、POM、PA、(PBT)。
特殊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高耐热性、高电绝缘性、高不变异性、高耐腐蚀性、高抗老化性等。
专用
材料,一般普通注塑机不能使用。
材料分类。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20C)=(1500C)=(1600C)=(15C)=(15C)=(15C)=(15C)=(15C)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15C)Ts=1488T L=1497=(15C)T S=1420T L=1520=(15C),T S=1399T L=1454=(15C)比热相对于普通铸铁=(15C)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15C)=T S=T L=1083s=(15C)T S=T M=温度 C比热cal/(g·C)导热系数cal/(cm·s·C)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C)s=T L=T S=651s=T S=1395T L=1427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D P<<W<硅砂,干型c由No9的公式求得浇注合金:铸钢表3 流动临界固相率根据实测,V c=0.032C/s根据固相率与流过细管道的液体量测出,冷速V c=0.03C/s~(金属型,型温373C)表4 部分砂型热物性数据表(cal/. C)×10-2C(cal/gC)(g/cm3)5~15C900C,粒度50/1000~1300C0~1300C0~1300C干燥砂,16.5C含水%,18.9C0~1100,T0~1100,T0~900C0~90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43C28~450C25~550C25~550C铝浇注法,666C铁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 钢浇注法,1155C钢浇注法 钢浇注法常温~149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铝浇注法,界面平均660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55C钢浇注法,界面平均1490C表5 典型金属材料的常温密度表6典型液体金属的物性值普通铸铁(1400C)纯 铝(700C)纯 铜 (1100C) 纯 镁(700C)(1600)①液相线温度(C)(相对0.65m 的波长)(相对0.66m的波长)①表示所给物性值的温度条件。
常用材料的热物性参数1.金属材料:金属是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热膨胀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铜:导热系数为401 W/(m·K),比热容为394 J/(kg·K),线膨胀系数为16.8 × 10^-6 K^-1- 铝:导热系数为237 W/(m·K),比热容为897 J/(kg·K),线膨胀系数为22.2 × 10^-6 K^-1- 钢(一般钢材):导热系数为43-52 W/(m·K),比热容为450-550 J/(kg·K),线膨胀系数为12-14 × 10^-6 K^-12.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工程应用中也非常常见,如陶瓷、玻璃等,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热性和热膨胀性,但比较脆弱。
以下是几种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石英:导热系数为1.3 W/(m·K),比热容为745 J/(kg·K),线膨胀系数为0.5 × 10^-6 K^-1- 硅胶:导热系数为0.007 W/(m·K),比热容为1000 J/(kg·K),线膨胀系数为1.2 × 10^-6 K^-1- 硅酸盐陶瓷:导热系数为1.5-3.5 W/(m·K),比热容为700-1100 J/(kg·K),线膨胀系数为5.0-10.0 × 10^-6 K^-13.有机材料:有机材料通常指由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 聚乙烯:导热系数为0.3-0.4 W/(m·K),比热容为2000-2300J/(kg·K),线膨胀系数为80-140 × 10^-6 K^-1- 聚氯乙烯:导热系数为0.14-0.19 W/(m·K),比热容为1000-1300 J/(kg·K),线膨胀系数为50-90 × 10^-6 K^-1- 橡胶:导热系数为0.1 W/(m·K),比热容为1700-2300 J/(kg·K),线膨胀系数为80-200 × 10^-6 K^-1以上仅是几种常见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实际上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物性参数,因此在具体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附注:红色字体为热应力耦合模拟必须输入的参数,蓝色字体为一般模拟需要的相应参数一、材料参数(Material Database(一)成分(composition重量百分含量%)通过输入合金成分,软件可以自动计算(采用Scheil或Lever模型)Al系,Fe 系,Ni系,Ni16,Ti系,Mg系的热函曲线,固相分数和液固相温度。
(二)传热属性(thermal)1. 热导率(Conductivit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W/m/K)2. 密度(Densit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g/m**3)3. 比热容(Specific Heat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J/kg/K)4. 热函(Enthalp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J/kg)(等同于比热容和潜热)5. 固相分数(Fraction Solid常数或温度的函数)6. 潜热(Latent Heat常数,单位:kJ/kg)7. 液固相线温度(Liquid-Solidus常数,单位:C)8. 发热属性(Exothermic轴套材料达到燃烧温度后放出的热量,燃烧分数为温度的函数)(三)流体属性(Fluid)1. 粘度(Viscosity)a. Newt onian 流体粘度(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Pa.s)b. Carreau-Yasuda流体(非牛顿流体模型,其粘度为切变速率的函数平衡方程:r 亠 L : 「■ 1 ?)涉及到的参数有n o,n -,入,ac. Power-Cutoff流体(用于触变铸造)2.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N/m)3. 渗透率(Permeability高渗透率意味着自由流动,反之则意味着不流动.铸件材料仅适用于液固相线之间.常数或固相分数的函数,单位m**2)4. 过滤网材料属性(Filter)a. 孔隙率(Void fraction 常数)b. 表面积Surface area常数,单位:1/m)二、界面传热参数(Interface Database(一)标准界面传热系数(inteface)(H.T.Coeff常数或时间、温度的函数,单位:W/m**2/K.界面之间网格需要一致)(二)压铸复合传热系数(Die Combo)自动根据压模开合顺序改变传热系数当压模闭合时界面传热系数为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当模型打开时定义大气与压型间界面换热系数Air Coeff和环境温度Air Temp ;喷水冷却阶段定义喷水冷却界面换热系数Spray Coeff和喷射冷却温度Spray Tempo 三、边界条件参数(Boundary Conditions Database(一)定义表面相关参数1. 温度(Temperature)常用于设置充型计算的浇注温度(常数或时间的函数,单位:C);2•传热(heat):Q = Flux h T 飞;T4-T.4,需要输入的参数有:热流Flux(Heat Flux,常数或时间的函数,单位:W/m**2)界面换热系数(与外界环境间的)h(Film Coeff,常数或时间、温度的函数,单位:W/m**2/K)、环境温度T a(Ambient Temp,,单位:°C )、发射率& o真空中辐射时只需要定义发射率。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
(C)
=7.88(20C) =7.3(1500C) =7.0(1600C)
=7.86(15C)
=7.86(15C)
=7.85(15C)
=7.85(15C)
=7.83(15C)
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
(C)
=7.73(15C)
Ts=1488
T L=1497
=7.84(15C)
T S=1420
T L=1520
=7.7(15C)
13.1Cr,0.5Ni
T S=1399
T L=1454
=7.0(15C)
比热相对于
普通铸铁
=7.1(15C)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
(C)
=7.5~7.8(15C)
=8.92
T S=T L=1083
s=2.70(15C) T S=T M=660.2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线、固相线温度
(C)
s=1.74
T L=T S=651
s=6.09
T S=1395
T L=1427
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
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
0.385<<0.494
0.0058<D P<0.0379
0.03<W<0.07
硅砂,干型
c由No9的公式求得
浇注合金:铸钢
表3 流动临界固相率
根据实测,V c =0.032C/s
根据固相率与流过细管道的液体量测出,冷速V c =0.03C/s 0.43~0.44 (金属型,型温373C)
表4 部分砂型热物性数据表
(cal/s.cm. C)×10-2
C(cal/g C)
(g/cm 3
)
5~15 C
900C,粒度
50/100
0~1300 C
0~1300 C
0~1300 C
干燥砂,16.5 C 含水4.9%,18.9 C 0~1100,T
0~1100,T
0~900 C
0~900 C
铁浇注法,界面平均1143 C
28~450 C
25~550 C
25~550 C
铝浇注法,666 C
铁浇注法,1155 C
钢浇注法,1155 C
钢浇注法,1155 C
钢浇注法,1155 C
钢浇注法
钢浇注法
常温~1490 C
铝浇注法,界面平
均660 C
铝浇注法,界面平
均660 C
铁浇注法,界面平
均1155 C
铁浇注法,界面平
均1155 C
钢浇注法,界面平
均1490 C
表5 典型金属材料的常温密度
表6典型液体金属的物性值
低合金铸
钢(1600)
①普通铸铁
(1400C)
①
纯铝
(700C)
①
纯铜
(1100C)
①
纯镁
(700C
)①
液相线温度
(C)
0.12 (相对0.65m 的波长)
0.1
(相对0.66m的
波长)
①表示所给物性值的温度条件。
表7 其它物质的热物性值
温度(C)
密度(g/cm3)
粘度(Pa.s),其它cal.g-1.
C-1
cal.cm-1s-1
C-1
ρ=⨯-
121103
.μ=⨯-
18105
.
ρ=⨯-
088103
.μ=⨯-
25105
.
ρ=⨯-
0085103
.μ=⨯-
087105
.
=1.0, μ=⨯-
10103
.
=0.89, =0.8
=0.8~1.5
=0.58
=1.9~2.3
=0.2
=2.2
=0.42
=1.7
=3.7
=2.53
CaO35%--SiO245%--Al2O32
0%
CaO50%--SiO235%--Al2O31
5%
表8 铸型的传热系数
cal/(cm2.s.C)
}铸铁卧式连铸机
石墨铸型203 mm }同上,305mm
Al, 金属型铸造(涂料50~200m)
0.08
0.056
0.024
0.014
0.014
表9 合金的密度、潜热
s(20C)
(kg/m3)
s(T s
) (kg/m3)
表10单位换算表
cal/(g.C) kcal/(kg.C)
cal/(cm.s.C) kcal/(m.h C) cal/(cm2.s.C) kcal/(m2.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