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片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21.61 KB
- 文档页数:2
赏析动画电影《熊出没》的色彩艺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优秀的团队开发和品牌包装等外在因素决定了市场前景,可更大的因素是动漫特立独行的内容和色彩画面大大区别于其他传统国产动画片。
动画片《熊出没》系列中色彩在对人物场景运用上有较深的了解,对电影色彩的运用彰显了大胆和奇妙。
巧妙地借助了动漫色彩这一尚佳的道具,全方面、多角度地把动画的角色、动画场景设计融合在一起,使故事情感更为丰富多彩。
更为丰富多彩。
一、动漫色彩的叙事功能一、动漫色彩的叙事功能动漫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就是色彩,在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还缔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色彩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动漫色彩的叙事功能基本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方面。
《熊出没》系列以强对比色为基调,欢快与积极向上的情绪给整部影片带来了无限乐趣。
一部动画都会以一个关键的色彩作为基调,它就是在整部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每部影片都会以一种或多种邻似的颜色作为主导来营造出视觉形象的情调,整体风格,得以为整部影片的融合贯穿。
片中无论是茂密的大森林、蔚蓝的天空、搞笑的表情还是传统的小镇,甚至熊兄弟与光头强之间的对决的场景,都体现了一种欢快愉悦的心境。
整个画面色彩饱和度非常大,亮度高,明朗的色调正如熊大和熊二在阻止光头强破坏大自然时充满希望与自信的心情,永不服输的光头强一次次想办法要采伐原木并占领开发创业实验田,可却一次又一次被熊大和熊二在小松鼠的帮助下遭到反打击,充分表现了熊兄弟的聪明才智和胜利情感。
分表现了熊兄弟的聪明才智和胜利情感。
营造氛围,强化意境。
在动画色彩上,每部影片都会采用一个色彩基调来贯穿主题的意境,同时因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有需求,都会加入与之匹配的色彩元素以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
彩元素以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
《熊出没》动画系列中,丰富多彩的颜色,推动着影片多重氛围,强化虚实的结合意境。
虽然该片多是以亮色为基调,同时其中还是会有部分场景的色彩给以微妙的改变,来配合人物的情绪,营造合适的氛围。
中国最优秀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美术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分别于1961年、1964年出品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万籁鸣,美术设计张光字、张正宇。
影片是根据《西游记》原著前七回改编而成的,讲述了《西游记》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借助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结合。
影片公映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轰动,回响非凡,并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
一、{大闹天宫》的主题1、故事梗概,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
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拔出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
当猴王拔走宝物后,龙王反悔,并去天宫告状。
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
猴王知道受骗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对抗。
玉帝发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
玉帝又接受太白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有请他。
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籍,他独自开怀畅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搜罗了所有的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
玉帝暴怒,下令捉拿猴王。
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被擒。
太上老君送他进炼丹炉,结果他不但没被烧死,反而更加神力无比。
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2、主题内涵动画片《大闹天宫》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廷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
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动画(一)作者: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
各位同学最早接触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都是从国产动画片中发现的吧!诸如《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片,无不凝聚着形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是动画片创作源源不断的保障呢!那么,我们所看的动画片中,是如何体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呢?本期,晓晓姐姐来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下!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小分支,中国动画凭借独特而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万氏兄弟开始研究动画,并拍成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41年万氏兄弟又成功拍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响,甚至轰动了当时的南洋和日本。
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数十部优秀动画片相继问世,它们为祖国捧回了60多座奖杯,中国动画由此创立了自己的“中国学派”。
同学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为我们的中国动画感到极其自豪呢!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动画样式丰富多彩,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水墨动画片等等形式的中国动画更是为世界动画界添加了最能代表华夏风格的新品种,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吧!木偶片《神笔》《神笔》是1955年创作的一部表现劳动人民“惩恶扬善”意愿的神话木偶动画片。
该片讲述了自幼家贫的马良用老神仙赠送的神笔帮助穷苦老百姓,并用智慧与贪官做斗争,最后消灭贪官,惩恶扬善的故事。
它通过对“神笔马良”这一神话传说的艺术化表达,向观众展示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揭示了正必胜邪的真理。
《神笔》木偶戏的形式展现,画面优美、活泼,木偶造型栩栩如生、精巧细致,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该片旨在培养和熏陶小朋友们善的秉性和美的追求,以及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的高尚品质。
浅析中国经典动画中的剪纸动画摘要:剪纸动画在汲取中国民间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形式。
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散发着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剪纸艺术;动画;民间艺术第一章中国剪纸动画的概述第一节什么是剪纸动画剪纸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戏曲艺术、国画等优秀文化的造型基础上传承并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美术电影形式。
动画中人物造型多是采用剪纸的造型方法,而人物动作则与皮影艺术中人物关节操控方法相似。
将人物与背景按不同层次平放在玻璃板上,逐帧拍摄,剪辑成动画。
第二节剪纸动画在中国发展史中的地位创造剪纸动画的艺术家们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动画片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形式,剪纸动画将民间艺术中最淳朴真挚的情调和天然纯真的感觉带入到动画中,使原本平面枯燥的东西“活”了起来,并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韵味和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为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中国的动画艺术增添新篇章。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动画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着眼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发掘,开辟出一条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与时代相结合的文化艺术道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个性面貌的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虽然不是中国人独创的动画艺术,但是中国的剪纸动画从一开始诞生就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剪纸动画,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艺术地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矗立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散发着别样的艺术魅力。
第二章中国经典剪纸动画中国特色的体现剪纸动画的造型元素源于我国的传统的皮影、剪纸、年画等一系列中国民间艺术元素。
拥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是中国动画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动画的的形式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第一节传统剪纸、皮影等造型元素的应用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人们用剪刀将纸剪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祭奠或者庆祝民俗节日,如娶妻结婚的日子也会剪刻出大红色的“囍”字,来渲染喜气高兴地气氛等,再如逢年过节会剪刻出不同样式的窗花贴在窗上烘托年的气氛,有十二生肖或者民俗图案之类的代表吉祥寓意的。
浅析动画片《九色鹿》的艺术特色
周立新;杨文婷
【期刊名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整个动画片在内容上采用民间故事的表现模式,形式上也充分借鉴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从人物造型,色彩再到音乐,都将敦煌壁画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九色鹿>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今后的发展以很大的启发.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周立新;杨文婷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8;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8.7
【相关文献】
1.从场景设计谈动画片《九色鹿》的诞生——缅怀钱家骏先生 [J], 冯健男
2.浅析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艺术特色 [J], 陈苗
3.动画片《九色鹿》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艺术风格浅析 [J], 邵媛
4.动画片《九色鹿》美术造型的文化象征意义 [J], 崔博群
5.伦理的冲突与生命的礼赞——中国动画片《九色鹿》与美国动画片《小鹿班比》之比较 [J], 孔朝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动画对比21世纪之初,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原创,并推动动漫产业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迈进,并将动漫业发展为大国强国作为终结目标,开始了我国动漫产业稳步健康反战之路。
由于我国动漫产业在发展模式上几经周折,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在我国目前的动漫市场份额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原创动漫仅占11%,近90%的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外国动漫产品垄断。
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日本和欧美动漫的各自特点。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
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5年的历程了。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
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
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
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
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
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动画的种类风格特点作者:牛星李荣发来源:《牡丹》2017年第15期中国动画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曾经闪烁着万丈光芒,这也说明了中国动画片是有一定实力的,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艺术规律。
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走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道路,改革开放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从未放弃这一方向。
在许多90后的童年时代,動画片是其放学回家就必须看的电视节目,不管作业有多少,只要到了动画片播放的时间就必定端坐在电视机前,也常常因为这件事情被妈妈唠叨不止一次。
动画片陪伴90后一年又一年,从懵懂无知的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到初中、高中,动画这个词,是其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回忆,而在大多成年人的世界里,动画片这个词语已经慢慢淡出。
但同时,笔者也很庆幸,始终有一部分人保持着看动画片的习惯,也很庆幸中国动画慢慢越来越好,更庆幸的是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如《猪八戒吃西瓜》《宝莲灯》《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都很经典,也很有趣,是一代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中国动画走过了初创阶段的艰难、开拓时期的繁荣,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在世界舞台中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
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从来没有放弃对本民族风格的探索和追求。
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画都存在其特有的风格,并且在叙事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叙事就是讲故事。
运动性造型形象的动作、声音、语言都是人的具体行为,自然有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还能在一定时空中展现,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动画片正是模仿或者表现人类的某种行为,以活动的画面作为承载展现出来。
一、剪纸片的表现技法1958年,中国创造了一个新的动画种类,那就是剪纸片,也就是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的来源十分有趣,它是由皮影戏、剪窗花等民间艺术演变过来的。
据说宋代以后,皮影戏才在民间流行起来的。
剪纸动画是用驴皮之类的材质刻成各种各样的人物模型,然后在白色的幕布上面,由人用支棒来操纵的表演。
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取得了成功,这种民间艺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点赞。
浅谈中国剪纸动画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而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而成的剪纸动画艺术更是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本人专业知识有限,那么就浅谈一下中国的剪纸动画艺术吧。
1956年,万古蟾进入上海美术制片厂。
他要创作剪纸片的夙愿,立即得到厂长特伟的大力支持。
由著名编剧包蕾撰写的剧本《猪八戒吃西瓜》,漫画家詹同造型设计,并有胡进庆,陈正鸿,钱家辛等创作人员投入这场创新试验。
艺术家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创造处第一批美术片的剪纸人物。
他们用木条钉出剪纸片摄影架,自制照明灯。
《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在1958年诞生了,从此诞生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
中国的剪纸动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动画赢得了荣誉。
《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的制作,风格各异,极具民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手段,增强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
剪纸动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及风格,并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将再放异彩,有着光明的未来。
对于我国动画来说,剪纸动画是民族传统动画的重要代表样式。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国剪纸讲究刀法、刻法,以剪刻、镂空为主,所用色彩主观性强,色彩鲜艳、浓烈,不拘一格。
中国剪纸的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各地还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如陕西的剪纸粗犷大气,江南的剪纸精致细巧,广东的剪纸金碧辉煌。
中国剪纸不像一般绘画作品那样追求完整的空间,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构思任意组合,造型多为二维的平面空间,用多点透视法将造型组合,用连续的四维空间表现对时空的理解,主观意象性很强。
用剪纸风格设计出的动画造型别具一格。
”剪纸动画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万古蟾在其自述中曾谈到:“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绪论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动画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以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着。
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动画电影在二十世纪得到了普遍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在影像的世界里编织自己的童真和梦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动画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歩发展,带领着人们走进那旖旎的多彩世界,唤醒着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梦,构筑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心灵家园。
中国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沿着万氏兄弟开创的动画之路一路走来,中国动画电影曾一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祷就了"中国学派"式的辉煌。
如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正在衰落与新生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与此同时,日本动画电影却以其世界动画大国的傲人姿态瓜分着中国的动画市场。
面对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既无法延续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又无法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难道本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风格已经被磨平殆尽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比较,挖掘出属于中国动画电影本身的特色与优势。
我们相信,中国动画电影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向新的辉煌。
一、研究背景首先,中国和円本动画电影几乎同时起歩,并且都是在美国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万氏兄弟是在看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之后萌发了创作中H自己的动画的想法。
早期万氏兄弟作品的诙谐幽默,角色的夸张和变形等这些特色就明显带有模仿当时美国动画的痕迹。
在日本,大川博创立了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他亲自去美国迪斯尼公司参观,带领员工们观看迪斯尼的影片,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制作技巧,从而带动了R本动画的崛起。
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H本动画电影都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带动了本国动画Itl影的发展,中FI动画电影有共同的发展基础。
其次,上I—n:纪90年代,由于本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动画电影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逐渐脱离了市场需求,已无法延续曾经的辉煌,出现了"断层",丌始走下坡路。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大鱼海棠》是一部由中国动画片创作和制作的动画电影,该电影中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下面将从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和情节表现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元素的运用。
首先,角色造型是一个动画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在《大鱼海棠》中,角色的设计着重于中国古代的风格。
例如,主角青鱼的造型有着传统的汉服和发髻,这是中国古代女性的经典造型。
而其他角色如红莲、星宿等也都有着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如红莲拥有长髯和羽毛饰品,星宿则有着星云般的头发和繁琐的装饰物。
这些角色的造型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仙人等形象,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仙仙境的描绘。
其次,在场景设计方面,《大鱼海棠》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山水画的细腻渲染出现在电影中的多个场景中,如瀑布、山峦等。
这种山水画的呈现方式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富有禅意、宁静而又绚丽多彩的仙境之中。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元素也广泛出现在电影中,比如水井、红墙、回廊等。
这些场景的运用不仅使电影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通过这些具象化的景观将观众带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世界。
最后,在情节表现方面,《大鱼海棠》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情感和牺牲精神的强调是一致的。
主角青鱼为了拯救救星宿而牺牲自己,这种为别人付出一切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美德。
此外,故事中还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元素,如人鱼、仙女、星宿等。
这些元素让故事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节魅力,并且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情节有所对应。
总之,《大鱼海棠》通过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和情节表现等方面的运用,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中,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审美观。
这种运用不仅让影片更具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创新和价值。
从《大闹天宫》管窥中国动画的民族特“色_中国学派论文导读::彩是动画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是动画艺术本体的重要组成局部。
《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成功因素之一在于抓住了民族色彩的特点,此片的色彩不仅在奠定风格、形象识别、刻画描写、推动剧情、衬托气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传递着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
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画曾呈现出辉煌的面貌,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被誉为中国学派。
作为中国学派代表作之一的《大闹天宫》包揽了国内外诸多奖项,对中国动画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成功之处同样在于民族风格的成功表达。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内容〔故事题材〕和造型的民族化,民族色彩的成功运用同样发挥了不可磨灭甚至是举足轻重作用。
一、整体风格基调确实定中国人大多喜欢用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这些颜色均被很好的运用到影片中,又从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思维和浓烈的民间色彩〔年画、剪纸〕的大红大绿、大俗大雅中获取灵感,为了表现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国学派,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做了选择性处理,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充满原始野性有我的宏观之境,通过这些色彩定位,从而奠定了全片充满着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成为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而反过来看看当代的一些动画片,如最新上映的《魁拔》、《赛尔号》却犯了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错误,正是因为1950年的获奖作品《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被评委误认为是苏联作品,赴威尼斯领奖的上海美影厂厂长特伟顿时百感交集,由此而萌发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念头,中国动画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历史上称之为中国学派。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所犯下的错误实在是可以接受,当时我国的动画刚刚起步,在寻找自身风格的道路上难免会存在经历模仿、盲从的阶段。
而时下中国动画所存在的此类问题实在是让笔者费解,因此有人说中国的动画犯了失忆症。
二、形象识别在动画中,色彩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要素,就观看效果而言,其传达甚至更优于图形的传达。
14HOT TOPIC 专题·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重建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谈起中国传统动画,永远绕不开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水墨动画。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成就了一代热爱动画创作的艺术人。
但在3D动画逐渐风靡的当下,无限逼真的仿真影像美学,使中国当代水墨动画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亟需探索蜕变之策。
一、传统水墨动画的笔墨情趣与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是基于“让水墨画动起来”诉求下的一种民族心理表征。
在绘画性上,突破了当时西方主流动画的“单线平涂”技法,以中国画的“水墨”技法作为艺术表现手段,追求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情趣”,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性,成就了中国水墨动画的辉煌历史;就电影性而言,受限于当时国际通用的动画工艺,无法解决动态的虚实关系,但满怀中华民族精神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者们积极探索,影像呈现和电影叙事的技术有所突破,虽不完善,但瑕不掩瑜。
(一)文人情怀与笔墨情趣传统水墨动画通过承袭国画的绘画程式,延续水墨画的写意观,不仅表现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更体现家国济世的文人情怀。
中国水墨动画借鉴并吸收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艺术,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创了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手绘水墨动画。
从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1),到最后的唱响《山水情》(1988),每一部作品都是虚实相生的大写意,用富有文人画的笔墨情趣,表现出中国画特有的文人情怀,让世界感受中国的艺术魅力。
文人情怀和笔墨情趣依托于中国画而为世人所知。
北宋苏轼首先提出“士夫画”的概念,并在一段画跋中写到:“观士人画如阅千里马,取其意气所到”[1],强调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①的中国画笔墨情趣,即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通过笔墨呈现在画纸上。
中国古代文人是一个怀有济世情怀和家国情怀的特殊群体,以书画为媒,吟诗作画,用笔墨寄情,以抒发内在的真情实感。
从《大闹天宫》看1957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片的艺术特点这个时期是中国动画的第一个繁荣时期,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
这一美术电影的鼎盛时期,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
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共120分钟),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
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
《大闹天宫》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的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当时的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
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
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
《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
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1/ 2
但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艺术形式的民族化为手段与载体的。
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张巧妮专业:10级市场营销(本)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