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藻类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1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海带炖豆腐”、“紫菜鸡蛋汤”、“地钱(苔藓植物)炒鸡蛋”营养价值都很高,备受人们青睐。
下面关于海带、紫菜和地钱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根、茎、叶的分化B.都依靠孢子繁殖C.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殖都可离开水的限制2.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是水变绿的主要植物类型是()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3.生活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90%,此类植物是()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4.某工厂可以利用单细胞藻类中的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一类有机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车间内必须不断补充大量氧气B.单细胞藻类富含的油脂与其进行光合作用有关C.单细胞藻类可通过分裂大量繁殖D.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产量5.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包含有藻类植物的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6.“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由于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这类植物主要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以上三种7.衣藻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根据衣藻的形态结构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能进行光合作用C.能在水中运动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8.“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了绿色。
这是由于()A.水中被子植物大量繁殖B.藻类植物大量繁殖C.苔藓植物大量繁殖D.蕨类植物大量繁殖9.养鱼时间久了,鱼缸中的水会变绿,使水变绿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微小动物10.下列诗句中描写藻类植物的是()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D.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11.“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使水变绿的植物主要是()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藻类植物D.被子植物12.“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下列植物中与紫菜同属于一类的是()A.衣藻B.贯众C.菠菜D.地钱1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春天来了,清澈的湖水泛起了绿色。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介绍水中生活的藻类,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它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本 节引言部分采用了一幅生长着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 认识。
教学过程:提起藻类植物,大家最熟悉是什么?海带和紫菜是常见的食用藻类,而且是多细胞藻类。
还有一些藻类植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藻类,比如衣藻、小球藻等 藻类植物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 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是藻类植物的第一个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因为是植物,所以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充合作用。
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所以有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正是因为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观察水绵:1. 从水池中捞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2. 取一张载玻片,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何特点? 讨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介绍“水华”“水华"(water blooms )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 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 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 一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 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2)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能力目标:(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概述藻类植物的特点阅读课本内容,结合相关图片,归纳藻类的特点。
1.生活在水中(淡水、海水中)。
2.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比孢子植物还低等。
3.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观察水绵简单介绍水绵。
生活在淡水中,呈丝状,摸在水上有一种黏滑的感觉。
尤其是它的叶绿体呈螺旋状的、带形,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个实验的很好材料。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有利的一面(1)是水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为水中的动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2)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供提取工业原料。
2.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果藻类过度繁殖,可发生“赤潮”现象和“水华”现象。
(1)赤潮是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
可导致海域中的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而且赤潮还会产生有毒物质,人们因为食用残留有毒物质的海产品而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由于水中的无机营养物质过剩,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水华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污染饮用水源。
课堂作业:《同步练习》相关习题。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初一生物水中的藻类植物试题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使江水变绿的生物是 ( )A.水草B.藻类C.苔藓D.蕨类植物【答案】B【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素,池塘中富含有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现出绿色,其中主要是单细胞的绿藻等,因此“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的内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2.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C【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以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方面来切入。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只有光合作用才能释放出的氧气。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点评: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根据下图,完成各题(每空1分,共7分)(1)写出图中的结构名称A B C(2)海带属于类植物,这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结构简单;;。
(3)它是植物体。
(填“多细胞”“单细胞”)【答案】(1)固着器柄叶状体(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3)多细胞【解析】此图中的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图中的A是固着器,B是柄,C是叶状体,生物体内有很多细胞,所以属于多细胞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熟练掌握藻类植物的特征,仔细分析图中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解题。
4.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哪类植物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答案】A【解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陆吉龙1 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这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2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中的动物之后,探究水中的藻类植物。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体系。
本节选取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水绵作为观察材料,水绵容易采集,也便于制作临时装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绵进而建构概念,认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
本节的学习,也为学生后面学习其他植物类群奠定基础。
2 设计理念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领略植物世界的精彩。
在布置学生课前认识身边的藻类植物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找各处海藻图片、观察形态、了解用途。
使学生欣赏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内在和谐美。
倡导体验性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景,从生活引入,并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按照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关注自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绵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6 教学过程设计6.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心动播放视频: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美好时光海苔”广告视频)讲述:美好时光海苔是广东省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每年的销售量非常巨大。
然而就在我们的家乡连云港市,同样也有一种特产——连云港神仙海苔。
但是神仙海苔的销量却远不如美好时光,此时,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非常焦急,想请热爱家乡的同学们帮忙宣传,可以吗?不过,没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行吗?紫菜等植物属于藻类植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6.2 自学质疑、讨论交流、让学生脑动自学质疑:请同学们快速自学本节内容,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