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优秀传统文化茶马古道说课稿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优秀传统文化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起始于秦汉时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
唐朝后期饮茶的风气盛行,制茶业具有相当的规模。
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楷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等地区则出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二、茶马古道的发展和历史作用
茶马古道发展繁荣于唐宋以后,发展繁荣的原因在于以茶叶为载体的边地商贸的兴起与发展。
到了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藏族和南亚、西亚人大量饮茶,大西南的茶叶从这条古道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横断山脉走向青藏高原,走向印度以及更远的西亚、东非。
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力图控制西藏这样的政治背景,就开设了
官驿的方式,使茶马贸易规范和制度化,使这条古道得到又一次的重视与发展。
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通用22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通用22篇)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不久前,有一则传言:一批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开会,会议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汲取孔子的智慧。
听到这里,我乐了,再往下听:但是,经过多位学者反复核查,这个会议最终并没有宣言,没有提到孔子,甚至没有提到中国。
回想起刚才自己的乐,我思考了很多。
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他却拥有着五千多年深厚渊博的文化积淀。
朝代衍替,文化一声一声强有力的脉搏,像从容不迫的鼓点,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
未来,该是一条怎样的路?中国传统文化,做好真实的自己,像例子中,我们有时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反过来一想,何必呢?文化成长在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背景中,别人无法理解,但那适合我们。
就像黄河水不可能喂养出莱茵河的人民。
中华文化不必那么着急的关注自己对世界的影响,时间会给出文化智慧的答案。
因为文化也是优胜劣汰的,中华文化能够久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然有其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文化,还原真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做修养的自己。
当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许多极具中华特色的象征正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线,褪去它本来朴素的光环。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不得不接受器物的变化,但是,文化不应该走向全球化!如果文化都“全球化”了,那么,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又从何而来?中华文化的独特和无可替代,使我们更应该珍惜它。
这种珍惜并非来自他人的认可,而是来自每个华夏儿女发自内心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做发展的自己,我们不仅要保护传统文化,珍惜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更应该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潮流,以积极的心态接纳学习洋文化,再综合使其成为中国特色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编排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节日的时间顺序展开,逐步深入地介绍每个节日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信息筛选和整合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主要习俗。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促进文化自信的树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传统节日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教材中,它占据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主要内容围绕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展开,通过介绍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以及相关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作用与地位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同时,本文在教材中起到了串联起不同节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作用。
(2)主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以及相关故事。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案例,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及相关故事;(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传统节日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及相关故事;(2)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3)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2)分析传统节日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以及凸显与他人教学的不同之处。
传统节日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传统节日”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本文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是语文学习的载体,又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内容涵盖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此外,本文还涉及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1.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描述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春节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2. 清明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清明节承载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
本文介绍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3.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本文从端午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4.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寓意着家庭和睦、国家繁荣。
本文通过讲述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诗词,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温馨氛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节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欣赏、体验、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节日。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节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但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耐心和专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节日庆祝活动、传统节日食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文化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一单元关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了解生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汇报交流中,学会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学会有条理,有感情地向他人介绍“传统文化”,细说“春节”、“端午”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佳节的丰富多彩。
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搜集有关“传统佳节”的资料,并学会整理,有条理、清楚地向他人介绍,说出自己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才能激起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把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说详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是一门培养人的说话能力的更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敢于说”,还要使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传统文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是来自___的二年级中队辅导员,我今天的主题是《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
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活动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人生智慧,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人和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尤其是孩童的意识中逐渐淡化。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民族爱国意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活动目标。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日和俗,并能够向他人讲述。
2.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保护和弘扬我们的文化。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优秀少先队员的信念。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活动准备。
二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适合更直观的活动方式。
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提前做好了以下准备工作: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俗、小故事和诗歌等。
2.准备爱心便利贴。
此外,我还准备了自制的媒体课件。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活动过程。
为了让活动高效又有趣,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激趣导入,感知中国文化。
活动开始时,我会通过猜谜语、唱歌曲、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猜测我表达的是中国的哪个节日。
然后,我会引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和俗。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说主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
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盛世,
期间多少沧桑,多少风雨,我们都勇敢的走过了,也将勇敢的走向明
天的辉煌。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
考,如何把握好人生中的重要关口,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但是,从近期的观察及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我们有的同学在即
将面临中考的时刻,胸无大志,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有些
学生荒废时间、碌碌无为,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特召开《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充分发挥集体教育作用,学习正确对
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建设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优秀班集体。
2、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让学生在活动
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
论。
3、让学生们感受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学生珍爱
生命,做个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认清当前学习形势,明确学习目标,克服学习困难,勇
于拼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创造奇迹。
二、说教法
观看视频,播放歌曲,讲故事
三、说学法
谈体会,说感受,写感想。
四、说课堂活动程序
一、播放《命运》,学生聆听。
教师: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
我压倒。
问题:
(1)乐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他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3)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做游戏:感受生命的残缺
二、讲故事
讲述尼克·胡哲的故事,播放演讲视频。
1982年12月4日,尼克·胡哲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小尼克·胡
哲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
实,直到他4个月大,她才敢抱他。他得的是罕见的“海豹肢症”,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
10岁时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能成功。父母一直
鼓励他学会战胜困难,他也逐渐交到了朋友。
他13岁时被一篇残疾人的文章激励,他给自己设立了一系列伟大
的目标,他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拥有金融理财和
房地产双学士学位, 他鼓励每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他深受
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爱,他是真正地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说家, 他
向人们讲述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他的足迹到过24个国家, 他
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协会,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
观看尼克·胡哲演讲视频
三、联系实际,谈体会。
对照尼克·胡哲,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虽然我们没有遭受他
那样的不幸,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
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尼克·胡哲曾说过:“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
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
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
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身残志坚的
他却能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那四肢健全的我们
怎么有理由不让自己的去创造、去奋斗,去谱写青春最美丽的曲调!
中国有句古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然的运行
是刚健的,君子也要这样努力向上,永不息止。”
四、播放励志歌曲,畅谈理想
《最初的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
五、班会总结:人生是一场磨难,真正的强者是把苦难当成醇酒
一饮而尽的人。没有挫折的人生其实是并不完美的,只有真正尝
试了失败的痛,才能彻底感觉成功的甜。人生正是因为有了酸、
甜、苦、辣的交汇,才变得更深刻,更有意义,更值得味……
六、作业,写出班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