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22 KB
- 文档页数:3
万俟咏《诉衷情》翻译赏析万俟咏《诉衷情》翻译赏析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译文] 送春时的伤春滋味,思念亲人的愁苦情怀,都交给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消失干净![出自] 北宋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释:万俟:读“末期”,复姓。
宿醉:上一天的酒醉。
流霞:仙境中的饮液,用以喻指美酒。
雨霁:雨过云开赊:赊为多义词,通常为购物延期交款。
此外还有多、远、高、久远、空旷诸义。
这里是指遥远。
译文:清早骑马扬鞭高高兴兴地赶路,昨晚因归家在即痛饮流霞美酒,把我喝得十分醉。
夜晚那霏霏细雨刚停,天晴日朗,双双春燕欢快地歌舞在和暖的斜风中。
蜿蜒曲折的翠绿山峰看也看不够,碧水涟涟的广阔春水啊赏也赏不尽。
极目远望旅程仍然邈远无穷。
送春时的伤春滋味,思念亲人的愁苦情怀,都交给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消失干净!赏析: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柳永,存词27首。
万俟咏这首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作《送春》,大抵是因为看见词中有“送春滋味”四字吧。
但其实是错会的。
这首词的内容完全不是写什么送春,它乃是描绘还家之喜。
词中并无伤感,相反是洋溢着一团喜气。
一开头作者就点明题旨。
那是一个早晨,他骑着一匹马儿,直向家乡的路上进发。
这时,离家已经不远,甚至自己家门前那一列树林都隐约可见,他心里那阵子高兴就越发按捺不住了。
昨天晚上,他宿在最后一程的驿馆里,想到第二天就可以到达家门,不禁兴致勃勃,一个劲儿喝酒(“流霞”即酒),不知不觉喝多了,今天一早起来赶路,宿酒还没全消,坐在马上还有点儿头脑昏沉。
《送春》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自己送春的感慨。
其中运用的手法主要包括:
拟人手法:诗人将春光赋予人性,说它别我而去,却又苦苦挽留;又将子规鸟赋予人性,说它因不忍见春光离去而啼哭至口中流血,并且不相信东风唤不回来春天。
这种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意象运用:诗中选用了“杨花”、“子规”等意象,象征了离别与漂泊、哀伤与凄切,为全诗营造了凄楚的氛围。
同时,通过描绘这些意象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离别的痛苦。
虚实结合:诗人在表现春天的离去时,既通过实写“杨花落尽子规啼”来描绘暮春的景象,又通过虚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春天的描绘中,使得诗歌中的景物都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
例如,“杨花落尽”和“子规啼”都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哀伤。
总的来说,《送春》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典诗词鉴赏:万俟咏《诉衷情·送春》赏析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
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
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译文】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
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
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注释】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
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
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
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
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一鞭:形容扬鞭催马。
困流霞:沉醉于酒中,流霞:美酒霁(j):晴。
望中赊(sh):回望来路遥远漫长。
赊,遥远。
分付:交与。
【创作背景】北宋末期,因为词人即将要回家,于是回头观望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思绪万千。
于是词人作此词抒发自己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和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万俟咏这首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作《送春》,大抵是因为看见词中有送春滋味四字吧。
但其实是错会的。
这首词的内容完全不是写什么送春,它乃是描绘还家之喜。
词中并无伤感,相反是洋溢着一团喜气。
【赏析一】这首词写的是归家之喜。
一开头就点明题旨。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词人开宗明义,一开头就点明还家之喜。
一大清早,词人就骑着马儿,向家乡进发,心情无比的欢畅。
宿醉困流霞,由于高兴,昨晚在驿站他不觉多喝几杯。
今早起来,他依旧带着微微的醉意。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这是词人途中所见之景,因为心情好,映入眼帘的景色也是明媚秀丽的。
昨天夜里下过一场小雨,大地好像洗过一般,空气十分新鲜,一双燕子在清凉的晨风中上下飞舞,相互追逐着飞向天边,这当然不是意在送春。
绝美送春诗词,和春天说一声再见《送春》宋代: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小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想要拴住美好春光,可惜春天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风中柳絮飘扬,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碧绿山野传来杜鹃啼叫,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沉默不语,黄昏时分下起了潇潇细雨。
朱淑真在少女时有一段纯美的爱情,但婚后生活却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
这首词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回忆。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元代:梁曾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
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
烟树渺吟怀。
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
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
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一半飘入河水中流去,一半零落成泥碾作尘。
人生得意能几回?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辞推。
整个春天翠围绿绕,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回首高台,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
拚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西楼斜帘半卷夕阳,奇怪的是燕子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
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南乡子·集句》宋代:苏轼怅望送春杯。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人生苦短,身体渐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
花满楚城而自己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更何况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吟诵望乡台,故乡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
送春原文文章阅读第1篇:送春原文文章阅读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调。
*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一闪一闪的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
有一小块颜*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很浅,近乎白*。
在深*中有浅*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中又有深*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
深深浅浅联成一片。
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勋章》阅读题原文我有事找你商量。
*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
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
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
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
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诉衷情·送春》宋代万俟咏,原文翻译赏析本文导读:宋代: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
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
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译文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
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
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注释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
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
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
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
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一鞭:形容扬鞭催马。
困流霞:沉醉于酒中,流霞:美酒霁(jì):晴。
望中赊(shē):回望来路遥远漫长。
赊,遥远。
分付:交与。
鉴赏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
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
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
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
“宿醉困流霞”。
流霞,泛指美酒。
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
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
“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
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
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诉衷情·送春》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诉衷情送春》原文,《诉衷情送春》原文翻译,《诉衷情送春》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诉衷情送春》原文一鞭清晓喜还家。
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
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二、《诉衷情送春》原文翻译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
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
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三、《诉衷情送春》作者介绍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 q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柳永,存词27首。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婉约词《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原文,《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原文翻译,《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原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二、《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原文翻译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
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
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诉衷情”词牌诗词150卷赏析: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本是情辞。
后人据毛文锡词改名“桃花水”,因黄庭坚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
贺铸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辑词名“一丝风”。
又名“诉衷情令”。
《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
韦庄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
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
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
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
”此调前段多平仄字不拘者,后段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如仲殊的“闲院宇,小帘帷。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宫树绿,晚烟斜。
噪闲鸦。
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均造佳境。
陆游此调两词,皆为言志与抒情结合之作,如其名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正体,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
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代表。
此词以平韵为主,间两仄韵于平韵之内。
按《花间集》此体第九句类用叠字,如“轻轻”、“迢迢”、“沉沉”皆然。
其第八句“柳”字可平,第十句“辽”字可仄,则参韦庄词也。
变体一,单调,三十三字。
九句,六平韵,两仄韵。
以韦庄《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为代表。
温词起七字作三句,间入三仄韵。
此词起七字作一句,不间入仄韵,“倚兰桡”以下俱同。
万俟咏的诗词《诉衷情•送春》赏析《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歪。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清新婉丽,全篇围绕一“喜”字展开,抒发了词人归家的喜悦心情。
“一鞭清晓喜还家”意思是,清晨十分,我骑马扬鞭,高快乐兴地就要回家了。
“一鞭清晓”点明了词人回家的方式和时间,“喜还家”三个字,和下片的“念远”一样,是词眼,点明了词人心情愉悦的原因,全词都围绕此展开。
“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
昨晚因为要回家,所以心情十分畅快,把盏痛饮,一夜沉醉。
今天早上启程回家,还带着微微的酒意。
词人睁开惺忪的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在喜庆的气氛之中。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歪”,便是词人醉眼所见。
醉眼看花花亦醉,词人心里快乐,看着春景也清新悦目起来。
“双燕”也有可能是暗示夫妻久别后的团聚。
下片着重抒情。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是词人发出的一阵长长的感慨。
这三句有点沉重,有许多沧桑感,表现了词人回味以前时内心复杂的情绪。
词人正在喟叹,突然间看到眼前满目飘飞的杨花,心里的沉重一扫而飞,又变得开阔起来。
诗人不由自主地说道:就让我把自己年年送春的苦痛滋味,还有为亲人牵肠挂肚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透露出作者几分的洒脱,几分的轻快。
扩展阅读:万俟咏的简介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柳永,存词27首。
万俟咏精通音律。
他与周邦彦、田为、晁元礼等共同审定旧调,创造新词。
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每出一词,次日即盛传都下。
所作内容不外颂扬“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恋芳春慢〕),唱歌“太平无事,君臣宴乐,黎民欢醉”(〔醉蓬莱〕),正反映了北宋末年统治集团沉迷声色歌舞的昏庸腐朽。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出自宋代万俟咏的《诉衷情·送春》
原文
一鞭清晓喜还家。
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
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柳永,存词27首。
创作背景:北宋末期,因为词人即将要回家,于是回头观望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思绪万千。
于是词人作此词抒发自己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和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译文
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
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
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