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被经济学界视为一个奇迹,国内外的学者都在探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因素与传导机制。发展经济学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科技研发,同时还取决于对各种技术溢出的吸收与学习。

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在开放条件下一可以通过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本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其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渐成为经济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国内外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技术外溢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国外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才是解释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刻画技术进步的来源,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既可以是源于自主研发创新,也可以是来自于对外界技术的引进、模仿与学习。对于处于技术最前沿的发达国家,其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研究开发或其它知识创新的途径来实现,而对于欠发达国家而言,由于所使用的技术处于发达国家技术前沿的后( Caseli 和Coleman,2000),所以欠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引进、模仿与吸收发达国家已有的技术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

国际技术扩散的一个重要渠道,进口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Coe 和Helpman (1995)基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从实证角度证实:在开放经济系统中,进口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是一国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采用21 个OECD 国家和以色列的面板数据。Coe 和Helpman 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R&D 投入通过进口贸易渠道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其影响程度将随着本国

进口比例( 占GDP 比重) 的提高而增强。Coe、Helpman 和Hoffmaister( 1997)则进一步考察了国际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采用22 个工业化国家和77 个欠发达国家1971 - 1990 年间的数据,Coe、Helpman 和Hoffmaister 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工业国贸易伙伴的R&D 投入和来自工业国家的机械设备进口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得出发展中国家同样可通过进口贸易渠道分享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成果这一结论。沿着他们的分析思路,许多学者如Engelbrecht ( 1997)、Lichtenberg 和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 1998)、Xu 和Wang( 1999)、keller (1997,2000,2001)等对基于进口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经验性研究,虽然由于采用的理论模型、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数据选取的不同而使得实证的技术溢出效果各有差异,但结论都支持进口贸易是产生国际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研究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就归结于检验研究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一国或地区的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据索洛刺余的理论,全要素生产率(TFP) 即表示技术进步,因此在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后,问题归结于如何说明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本国研发投入和贸易伙伴研发投入能够有效促进TFP 的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增长。Coe 和Helpman(1995)在Grossman 和Helpman(1991) 的创新驱动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之上,首次实证考察了进口贸易对国际技术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的影响(CH 模型),他们使用了双边进口份额作为权重来构造国外R&D 存量,分析贸易伙伴国R&D 如何通过进口贸易这一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影响本国的技术进步。

Ethier(1982) 认为,中间产品的自由贸易将导致更细致的劳动分工,这将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当进口的产品是差异化资本品时,国内企业可以从这些产品中获得更大的利益。Rivera - Batiz & Romer(1991) 将Eethier 的模型进行了扩展,认为中间差异化产品贸易的开展,将在较长的时期内加快一国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增长的步伐。Lee (1993) 认为,对资本普遍缺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有利于降低资本品的价格,提高一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从而有利于技术进步。Schiff ,Wang ,Olarreaga ( SWO ,2002) 认为,1976 - 1998 年南北贸易模式中的R &D 外溢效应极大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南南贸易中的知识外溢则带来了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Keller(1997,2003)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构造本国R&D的权数,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活动通过进口贸易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影响。Jakob(2005)运用国内人口数量将国内技术存量进行标准化,用国外实际GDP对国外技术存量进行平减,以人均进口量作为权重对国外R&D进行加权,采用13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能够给oEen国家带来TFP增长。Falvey,Foster和Greenaway(2002,2004)在研究中考虑到技术或知识对溢出国和移入国来说是公共物品还是私有物品的特性来赋予加权新的信息,结果表明,对技术溢出国而言技术是公共物品或私有物品并不重要,但对移入国而言如果存在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则溢出的技术必须是公共物品。

除了以CH模型为基础的设定方法外,还有学者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修正得出不同的结论。Eaton和Kormm(1996)以质量阶梯模型为基础,以OECD国家的转率和生产率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技术溢出和扩散在OECD国家的技术进步中起了重要作用,在19个国家中,每个国家至少有50%的总增长来源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创新。Gouranga(2000)以GTAP模型为基础,考察了影响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表明进口国的技术吸纳能力、进口总额以及贸易双方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等因素影响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

虽然进口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渠道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在理论上和实证上的支持,但仍有一些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如Haddad和Harrison(1993),Aitken和Harrison(1999)等学者在对委内瑞拉、摩洛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证检验中得出的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在这些国家并没有产生技术溢出。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贸易来实现技术进步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进口溢出研究起步较晚,到上世纪90 年代末,才慢慢有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例如黄先海和张云帆(2004)研究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特别是各国与我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方希桦(2004) 对1981~2000 年G-7国家的R&D 投入和我国TFP,表明了进口贸易,贸易伙伴国的R&D 投入,国内科技投入对我国TFP 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