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

况汇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刘垦场花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发展概况

花生耐瘠耐旱性较强,是红壤开发的先锋作物。建场初期,刘垦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偏重粮食作物,花生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13.3公顷,单产750公斤/公顷,总产量在1万公斤左右。1977年,刘垦从广东引进粤油551花生良种进行繁育,1978年推广到大田生产,并用粤油551花生品种作亲本进行辐射育种,培育出赣花1号和赣花5号两个花生良种,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全省推广种植。在培育良种的基础上,刘垦积极探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经过总结试验成果和生产实践,组装出水田高产栽培,旱地高产栽培两套模式,使花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总产量增加。1992-2009年,全场花生种植面积均稳定在1000公顷,总产量达到3000吨以上,成为鹰潭市及全省闻名的花生良种繁育与种植基地,影响波及附近的东乡、余干、鄱阳、万年、弋阳、进贤、乐平等10多个县、市。目前,赣东北已经形成以刘家站为中心,种植面积在66.7万公顷的花生种植基地。

1992年,刘垦搜集市场信息得知花生米需求量大,引进和生产花生剥壳机,引导农民用机械剥壳代替手工剥壳将花生果加工成花生米进行销售,发展成为江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市场。据统计,刘家站现有花生剥壳机1500余台,从业人员6000多

人,花生年加工量4万吨,花生米销售到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经济效益在1000万元左右。

为了增强刘家站花生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经县工商联批准,2004年6月,成立了刘家站花生同业商会,2008年组织余江县花生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62名,对推动刘家站花生市场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花生市场优势条件

(一)花生品质优良

刘垦及周边县(市)种植的花生属珍珠豆型中粒种,籽仁均匀适中,色泽鲜亮,特别是刘垦培育的赣花1号、赣花5号等花生良种,株型紧凑,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熟期早,果壳薄,产量高,出米率达70-73%,口感好。根据省农科院分析,赣花5号良种比粤选58、粤油551等花生品种粗脂肪含量高0.71-1.53%,蛋白质含量高2.4-4.36%。

(二)种植经验丰富

刘垦种植花生历史悠久,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特别是随着家庭承包责任的落实,种植花生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与产量迅速增加,广大农民能够较好地运用花生高产栽培模式。

(三)市场形成较大规模

自1993年以来,刘垦花生市场交易量逐年增加,拥有花生剥壳机1500余台,花生筛选机20多台,花生加工和交易量4

万吨,不仅本场的花生销售,还从临近的贵溪、鄱阳、余干、万年、弋阳、东乡、进贤等10多个县(市)调进花生进行剥壳加工后再销住外省,花生交易金额达到3.2亿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四)交通区位优势

刘垦位于鹰潭市郊11公里,西至余江县城10公里,浙赣铁路、320国道、济广高速公路均从场境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五)政府大力支持

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驱动,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协调。市、县把加快花生市场发展作为重点项目和主攻方向,给予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支持,为发展刘家站花生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花生市场发展打算

(一)建设花生综合贸易市场。针对刘家站花生市场的实际情况,规划在浙赣铁路至320国道间建设花生综合贸易市场,建设内容为“三区一中心”,即管理服务区、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交易区、仓储区、花生配送中心,并相应建设道路、绿化、附属用房等配套工程。

1、管理服务区

管理综合楼建筑面积6000m2

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建筑面积3000m2

农产品监测站建筑面积3000m2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0m2

订单农业网点建筑面积6000m2

2、花生及农资产品交易区建筑面积47000m2

3、加工及仓储区

花生粗加工区建筑面积17000m2

花生仓库建筑面积17000m2

4、物流配送中心

花生配送中心建筑面积12000m2

停车场建筑面积4000m2

5、配套工程

购置安装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信息收集发布、电子结算与电子商务等系统、网站建设、物流配送系统的设备158台(套)等。

根据测算总投资6800万元,建设期限三年。

(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吸引花生深加工企业落户场境,延伸花生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〇一〇年五月九日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花生产业现状 中国就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花生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所具有的潜力又有多大?同时,为尽量降低国外转基因大豆及其食用油过量进口造成的冲击与损失,政府应如何应对?就是及时采取对策还就是对花生产业进行有力的政策扶持? 花生就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与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 我国就是缺油大国,2000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仅9.75公斤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14.4公斤低32%。近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油料生产增长难以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食用油常年缺口达200万吨。我国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首先,总产量最高。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200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6946万亩,年总产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2002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到149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总产量1700万吨左右。 其次,平均亩产最高。我国花生平均亩产210公斤,就是世界平均亩产91公斤的2.3倍。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印度的平均亩产量为50公斤,美国平均亩产量为183公斤。 再者,销售价格最低。多年来,花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6200元-7000元/吨的范围内,而我国的市场价格一直在4000元/吨上下,比国际市场低30%以上。 最后,出口量最大。据海关统计,2000-2002年,我国花生出口量分别为40万吨、49万吨与67万吨,三年均占世界花生贸易总量的25%以上,居世界第一。与花生相比,我国其余油籽与食用油品种则没有出口或仅有极少量出口。 花生产业潜力无限 首先,我国花生产量已经达到1400万吨左右,接近大豆产量水平。近年来,花生价格一直攀升,从2001年每吨3800元到今年的5600元,而大豆价格维持在2600元左右;花生亩产为200公斤左右,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的含油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

上半年,我镇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抓好板栗、肉鸡两大主导产业,把抓项目、抓特色、抓服务贯穿农业产业化始终,多措并举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情况 1、新建项目3个:1)10万吨果汁饮品项目:该项目座落在海红庄村,占地150亩,建设生产加工厂房、冷库、冷藏保鲜库、办公楼等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安装榨汁生产线2条、浓缩生产线1条、灌装生产线4条,项目估算总投资353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55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802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补偿协议已签订90%,预计2014年6月初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038万元,利润8638万元,税金7263万元。实现劳动就业100多人。 2)万亩安梨基地项目:该项目座落在岭南光明、姚丈子等8个村,实施主体为项目所在村,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是安梨栽植,预计在2016年12月底建成,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农户2000户,种植基地面积达10000亩。3)重点板栗节水滴灌项目:主要对高丽铺、海红庄、下抱榆槐、上抱榆槐4个村实施,实施主体为县水务局,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打深井、建泵房、蓄水池、铺设管路等。 2、续建项目2个:1)自治县天海生态园:该建设地点王子店村,项目总投资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215万元,完成环山路建设、生态养猪场、山林生态柴鸡养殖场、山羊生态养殖场。2)8000吨板栗仓储保鲜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在五指山村,拟建年储藏保鲜板栗8000吨,加工速冻板栗2000吨。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其中征地500万元,设备及安装900万元,基建3000万元,板栗基地500万元,科技投资及管理费1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净利润预计达到1420万元。解决劳动力500人,增加农户收入45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1万多户,直接实现农民收入6930多万元,目前一期基本完工,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设。 3、在谈项目1个:蓝猫50万吨野生酸枣汁项目:该项目预建设地点在温杖子村,项目建设主体为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建设车间、野生酸枣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等,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00000万元。目前正在洽谈阶段,预计2014年8月签约。 二、工作举措 狠抓板栗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集中力量,积极向上争取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用于进一步改善各村的板栗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1)年内重点抓好村2013年低灌配套工程,架设线路2200米。沙沟村修护田大坝2000米。完善引水工程相关配套,建变压器1座,架电线10000米。荒山沟村修护田大坝800米。引水上山工程8处,打机井8眼。五指山村2处板栗基地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及维修加固,打井3眼,架设管路2000米。硬化与娄子店村老刘家道路4500米。2)积极与水务部门沟通协调,抓好2014年县水务局投资1000万元板栗配套滴灌工程建设,重点在高丽铺、海红庄、下抱榆槐、上抱榆槐4个村实施。 狠抓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坚持把抓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按照肖营子镇“《关于实力建设实施方案》中“一区三园”框架布局”要求,全镇确定“板栗、肉鸡”两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户大力发展优质果品、特色养殖、建乡村游农家饭庄等产业。重点在五指山村、荒山沟村2个村建2个板栗基地在1000亩以上,其它各村每户板栗栽植株数达100

中国花生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花生产业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04206207;修回日期:2004211215。  作者简介:万书波,男,1962年生,研究员,山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花生栽培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 第7卷(2) Rev i ew of Ch i n a Agr i cultura l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25 【农业产业化】 中国花生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及花生产业发展对策 万书波, 张建成, 孙秀山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266100) 摘要:花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分析了我国花生生产的国际国内地位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在阐述我国花生产业快速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花生;国际贸易;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F30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864(2005)022******* 1 中国花生生产的国际国内地位 1.1 中国花生生产的国际地位 据最近统计,在世界花生主产国中,印度面积最大,中国总产第一 [1] 。“九五”期间我国花生年均 种植面积4100160h m 2 ,为印度的48%;总产为11749800t,占世界花生总产的35%左右,居首位。2002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为25863000hm 2 ,其中 印度高居榜首,为8300000h m 2 ;中国第二,为 5025000h m 2 。2002年世界花生总产为34500000t, 其中中国居第一,为14556000t,印度第二,为6400000t,3~6位依次为尼日利亚、美国、印尼、阿 根廷(表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中国均具有竞争优势。1.2 花生生产在我国的国内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优化,花生以其独特的比较优势逐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八五”期间花生年均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为3364000hm 2 、2413.5kg/hm 2 和8119000t,比“七五”期间分别增长了11.4%、23.7%和37.7%;“九五”期间花生年均种植面积、单 产和总产分别为4100160hm 2、2854.5kg /h m 2 、11749800t,比“八五”期间分别增长了21.8%、20%和44.7%(表2)。花生年均种植面积在油料作 物中仅次于油菜,列第二位,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 表1 2002年世界花生主产国花生种植面积与总产 Table 1 Sowing area and p r oducti on in the maj or gr oundnut gr owing countries in 2002 国家Country 印度I ndia 中国China 尼日利亚N igeria 印尼I ndonesia 美国US A 阿根廷A rgentina 种植面积Cr op areas (103h m 2) 830050252710650550225总产Pr oducts (103t ) 6400 14556 2900 1000 1592 514  注:资料来源为粮农组织数据库。Notes:statistics fr om F AO 表2 我国花生生产变化情况 Table 2 Changing in gr oundnut p r oducti on in china 项目 Issues “七五”平均 Average of “seven 2five year ”p lan “八五”平均 Average of “eight 2five year ”p lan “九五”平均 Average of “nine 2five year ”p lan “十五”前两年 Average of “ten 2five year ”p lan 面积Cr op areas (103h m 2)302133644100.164956单产 Yield (kg/h m 2 ) 1951.52413.52854.52949.8总产Pr oductivity (103t ) 5895 8119 11749.8 14617  注:资料来源为“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Notes:Statistics fr om “statistics infor mati on of China agriculture ”。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花生产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花生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所具有的潜力又有多大?同时,为尽量降低国外转基因大豆及其食用油过量进口造成的冲击和损失,政府应如何应对?是及时采取对策还是对花生产业进行有力的政策扶持? 花生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 我国是缺油大国,2000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仅9.75公斤左右,比

世界平均水平14.4公斤低32%。近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油料生产增长难以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食用油常年缺口达200万吨。我国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首先,总产量最高。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200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6946万亩,年总产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2002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到149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总产量1700万吨左右。 其次,平均亩产最高。我国花生平均亩产210公斤,是世界平均亩产91公斤的2.3倍。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印度的平均亩产量为50公斤,美国平均亩产量为183公斤。 再者,销售价格最低。多年来,花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6200元-7000元/吨的范围内,而我国的市场价格一直在4000元/吨上下,比国际市场低30%以上。 最后,出口量最大。据海关统计,2000-2002年,我国花生出口量分别为40万吨、49万吨和67万吨,三年均占世界花生贸易总量的25%以上,居世界第一。与花生相比,我国其余油籽和食用油品种则没有出口或仅有极少量出口。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作为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已成为农村经济一大新的增长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重点实施农业“三项工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的打算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全面形成,主导产品已经确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底,全市共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基地300多个,其中5万亩以上的50多个,生产基地面积40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7,全市成规模畜、禽养殖场200多处,牲畜饲养量万头,占全市牲畜总饲养量,禽类饲养量万只,占全市禽类总饲养的。全市成规模水产养殖近100万亩,占全市可养水面60以上。林果基地100多个,占林业总面积的10以上。具有龙头作用的集贸市场360多个,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其中专业市场150多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全市共有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300多个,从事产业化组织4万多人,带动农户近70万户。其中全市龙头企业90多个,固定资产6亿多元,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

净利润亿元以上,创汇2000多万美元,中介组织40多个,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专业农协140多个,会员数万人,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兴办150多个实体。财税金融部门几年来对龙头企业有了很大的扶持,银行贷款5亿多元,财政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税收减免400多万元。创立各类名牌农产品20多个,绿色产品18个。 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我市在认真理清调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优质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在过去占大头的水稻杂交组合上汕优63已由1998年的80以上,降低到现今的20以上;小麦老品种扬麦158面积由1998年的240万亩下降到不足100万亩。油菜品种实现了秦油系列向油研系列的转变。全市大宗

2019年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 报 发改局产业发展及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全区呈现经济企稳回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社会管理和谐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良好局面。1-8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11.6%。 一、突出产业转型,着力提升质量。XX区经济总量占全市近50%,近年来,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矛盾日渐突出。区委、政府立足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将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在发展质量和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涉煤产业比重由近80%下降至4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0.5:69.5:30。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抢抓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机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XX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打造“园中园”的发展路子,高标准建设XX工业园、XX汽车产业园,着力打造国家级矿山机械制造示范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力促工业

优化升级。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优质低碳发展的必然抉择,以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为抓手,不断壮大XX方、XX等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力促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三是扩张三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建设集生产加工、商贸仓储、保鲜冷藏、货运集散等于一体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本着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积极发展知名品牌餐饮加盟店、连锁店,扶持家政、托幼、养老等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着力打造社区服务体系,建成“15分钟服务圈”。集人文、消费、宣传于一体,着力打造区域性会展经济,共举办会展6场次。四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打造高端果蔬、花卉基地为抓手,完成温棚标准化改造,创建枸杞辣椒等特色农业品牌,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施科技XX水产项目,2000余亩以螃蟹养殖为特色的水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突出民生事业,提升幸福指数。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同步推进,地方财政支出82%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每年坚持高质量办理群众急需解决的20件民生实事,解决群众门前的灯、脚下的路、居住的房,让全区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善养。一是力促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XX个教育项目建设,投入XX万元用于网络信息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机制,全方位做好创业就业服务。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最新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地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地30户,占养牛总户数地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 (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地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地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地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地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地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地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地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地作用。 (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 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地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最新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 析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对于城市而言,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而城市主导产业是产业的领头军,是辅助周边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连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历史悠久的重工业产业和电子软件等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确定以及现状分析,有利于大连市诊断产业发展利弊,明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性;集聚效应主导产业又称“带头产业”或“领衔产业”,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此发展阶段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龙头”,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效应,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主导产业可以在区域内发挥集聚效应,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和周边区域的发展。主导产业经济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是城市经济政策的重点扶持目标。

1 大连市主导产业的确定 产业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按照传统物质生产,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产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金融业等;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序列划分为一、二、三次产业。本文按照产业职能划分方式,将产业划分为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1)基础产业是生产输出产品的部门,也称为输出产业或输出部门,是为满足本市以外的市场需求的生产部门;(2)城市非基础产业是生产地方产品的部门,也称非输出产业部门,为满足由输出产业的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生产性需要和由此决定城市全体居民的日常生活资料、服务需求的地方性产业。在基础部门中,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及政府扶持侧重点,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不同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增加值高于城市平均水平,效益将越来越好。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产值大,但在大连及整个东北,支柱产业往往是传统的重工业产业,发展历史久远,普遍受机构老化、进步空间有限等因素制约。 本文使用区位商来区分城市的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假设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差不大,可以以就业人员数来衡量行业的发展。区位商定义为城市为满足对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总量而需要在该行业就业的人数比重与全国该行业就业人数比重的比值。如果区位商大于1,表明产业的集中度较大,属于输出产业或基础部门。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境内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 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1天,是典型的农业县。 全县共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459个村民小组,3.16万农户,农业人口11.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2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达到175536万元,比上年增加25567万元,增长17.1%;农业总产值达到1379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371万元,增长14.4%;其中种植业产值72851万元,牧业产值21719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1977万元,比上年增加9150万元,增长14.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4002万元,牧业增加值1236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7.6%。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农牧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符合金塔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截止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6家,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28家,番茄加工企业1家,脱水菜加工企业4家,白酒酿造企业3家,粮食、油脂加工企业13家,瓜子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销售企业1家,制种企业1家,养殖企业1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2家,鹅肥肝生产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带动全县1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400多元。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形成组织有力、指挥有方的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四大班子联席会、人大例会、政协常委会经常听取、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为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县上专门建立了四大班子包挂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科学、及时的指导,确保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对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环节、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纳入年度目标,实行定向目标管理,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参与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县直相关单位对口扶持制度,实行领导、部门、企业三级承包制,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带动能力强的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县、乡、村领导干部及科技示

发展花生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发展花生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年产量已经接近大豆,但是受到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为低。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角度出发,都应加强对花生产业的重视,力促花生产业发展。我国花生产业的重要地位和潜力加强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我国花生年产量已经达到1500万吨左右,接近大豆的产量水平。花生的单产为每亩200公斤,比大豆单产高60%。而目前花生产业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大豆。第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花生的收购价格在每吨4000元以上,而大豆每吨不到3000元,花生的亩产为200公斤,而大豆为120公斤,所以农民种植1亩花生所获得的收入约是大豆的3倍。而且,花生可以在土壤贫瘠和气候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特别适合在一些资源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地方发展。第三,有利于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广义的粮食(食物)安全看,花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花生生产的增加直接提高食物供给水平。从狭义的粮食(谷物)安全看,发展花生也很必要。花生的含油率为50%左右,是大豆的2.5倍。每亩花生所能生产出的食用油数量是大豆的4倍,即生产同样数量的食用油,种大豆需要4亩地,而种花生只要1亩就够了。这样可以节省出土地,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随着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的油籽和食用油进口数量巨大。加强花生产业发展,将大大有助于减少油籽和食用油的进口压力。第四,有利于改善人民消费水

平。花生油的质量显著高于大豆油,花生油中的油酸含量为54%左右,仅仅次于橄榄油。营养学界公认,油酸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而不降低有益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有人说花生是中国的橄榄油。大力发展花生油生产,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消费需求,而减少对进口橄榄油的依赖。第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大豆等其他油料作物相比,花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收获和加工过程,均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我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在振兴大豆产业方面下了很多力气,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生产条件等客观原因,大豆的进口还是连年大幅度增加,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与此相对照的是,我国的花生出口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花生出口国。第六,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市场潜力均很大。花生种植的适应地区非常广泛,对土壤和水分等条件要求低。从1980年到2002年,我国花生面积增加了1倍,单产增加了1倍,总产量增加了3倍;而同期大豆的面积仅仅扩大了20%,单产提高了60%,总产量提高了1倍。我国的大豆生产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投入的力度较大,近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却明显不如花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花生生产的自然和经济发展潜力大,我国的相对优势突出。就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来说,从适宜种植区域、单产提高、加工增值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花生要明显大于大豆。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花生产业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利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科技报/2010年/2月/26日/第011版 专题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段洪洋万忠郑玉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梁炫强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作物研究所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贸易量最大的荚果农产品。2008年世界花生收获面积2459万公顷,产量3820.13万吨。印度、中国、美国等十个主产国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5.29%和84.32%。2008年花生国际贸易相对疲软,除美国、印度出口略升外,其他国家出口量降幅超过20%。中国2008年花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河南、河北仍保持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前三的位置。花生油方面,2008年全球花生油产量为579.71万吨,同比增长8.14%,供需平衡。中国花生油产量2008年增长了7.5%,达230万吨,年消费量约250万吨,供应趋紧。 一、2008年广东花生产出情况分析 (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小幅增加,种植区域进一步向粤北、粤西集中 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较2007年有小幅增加,全省种植面积31.41万公顷,同比增加3.86%;总产量80.53万吨,同比增加5.05%。从种植面积上看,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于粤北、粤西,韶关、清远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1万亩,湛江、茂名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万亩。汕头、揭阳市花生种植面积则减少近4万亩。花生种植向粤北、粤西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花生品种优化率超70%,单产、种植成本均有所提高 目前广东主推的花生品种有汕油系列、粤油系列等,2008年良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2008年单产达2565千克/公顷,略高于2007年的2458千克/公顷。由于油、电涨价等导致农资、运输等成本增加,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平均每公顷成本为11857元,略高于比2007年的每公顷11786元。 二、2008年广东花生产品进出口分析 广东花生产品内销为主,小部分出口,出口国以日本和欧盟为主。进口产品以花生油为主,以东南亚地区为主。据省外经贸厅统计数据,2008年广东进口花生油大幅减少;出口金额则有升有降。 三、2008年广东花生供需情况及2009花生产品价格分析 2008年,广东花生总产量为80.53万吨,其中用于榨油约39.46万吨,食用33.82万吨,种用7.23万吨,花生供需基本平衡。然而,2008年广东花生油总产量约11.84万吨。花生油消费量超过13万吨,部分花生油需要省外补给或从国外进口。 受花生油供应不足影响,2009、年广东花生米平均收购价为7800元/吨,同比增加25%。尽管2009年花生种植成本增至11937元/公顷,但每公顷净利润稍有上升。2009年省内花生油价格总体上扬,这将刺激2010年花生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 四、广东花生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2009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专程赴花生主产区、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多方调研,在高层形成了振兴花生产业的共识,鉴于此,建议广东花生产业顺时应势,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广东花生产业振兴战略 建议从战略的高度,全省统筹的角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广东花生产业振兴规划》、《广东花生种植布局规划》和《广东花生科技支撑规划》等,推动花生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推动花生业内资源的整合,推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