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1.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是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关键。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和最高允许温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初始温度不应高于25℃,最高允许温度由设计规范或专家经验确定。
2.控制混凝土的升温速率:混凝土的升温速率应适宜,过快的升温会导致温度差较大,从而引起温度裂缝。
控制升温速率的方法包括使用低温混凝土、低温水或通过冷却管控制混凝土的升温速率。
3.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也要适宜,过快的降温会导致恒温期过短,从而引起温度裂缝。
控制降温速率的方法包括使用覆盖物、保温材料或水蒸气养护等。
4.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差:温度差是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小温度差。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混凝土的体积、增加混凝土中的骨料数量、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等。
5.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也是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采用抗收缩剂、自缩砂浆或任意砂浆控制收缩。
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布。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温度应力的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应力集中区域,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佳而引起温度裂缝。
总之,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的产生,需要从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和温度差等方面入手,同时要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并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只有综合应用以上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实、施工技术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裂缝、蜂窝麻面、孔洞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可能降低其结构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一)裂缝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裂缝按深度不同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
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
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内部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产生裂缝。
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4、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受到地基、模板等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蜂窝麻面蜂窝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以及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的现象。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中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合适,或者砂率过小、石子粒径过大,都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容易产生蜂窝麻面。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及改进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2、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自收缩、干燥收缩和碳化收缩等。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收缩受到约束,容易产生裂缝。
3、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到基础、模板、钢筋等的约束。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泥的品种和用量、骨料的级配和含泥量、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如果选择不当,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合理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如果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1、优化配合比设计(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
(2)减少水泥用量,可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
(3)优化骨料级配,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骨料,以减少混凝土的水泥浆用量。
(4)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控制混凝土温度(1)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如对骨料进行喷水冷却、使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采取隔热措施等方法来实现。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质,其在养护期间易受温度影响,从而导致裂缝、变形等问题。
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1.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2.高温会使得混凝土过早干燥,从而降低强度。
3.低温会使得混凝土的硬化速率变慢,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1.预防性措施(1)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早强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材料可以缩短养护时间。
(2)调整配合比:通过调整水灰比、骨料粒径等参数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裂性。
(3)采用降温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降温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
(4)使用遮阳板: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板可以防止太阳直射,从而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2.治理性措施(1)喷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可以降低其表面温度,从而缓解温度应力。
(2)覆盖湿布: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布可以保持其表面湿润,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3)加热养护: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加热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其硬化速率。
四、具体实施步骤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预处理。
2.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理性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遮阳、通风等。
4.对于高重要性的工程,应采用加热养护等措施进行强化处理。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并对温度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于后期总结经验。
五、总结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调整配合比、采用降温剂等预防性措施和喷水养护、覆盖湿布、加热养护等治理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应力,避免裂缝和变形等问题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
最终达到保证建筑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基础建设和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但在制
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现象。
温度裂缝的产生机理主要
是由于混凝土在固结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热胀
冷缩。
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混凝土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混凝
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玻璃化面内的裂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
由于高温促进水泥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固结速度加快,从而产
生热胀冷缩及温度裂缝等问题。
因此,可以适当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延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改变的时间。
2. 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混凝土固结的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放热,会导致混凝土
内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引起热胀冷缩。
因此,在混凝土固结时,应加
强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3. 使用防渗剂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防渗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
水泥含量,从而减缓水泥水化反应放热的速度,减轻热胀冷缩的程度。
4. 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
通过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可以在混凝土受到应力时进行补偿。
有效地阻止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从而减少了
温度裂缝的风险。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混凝土
在固结过程中发生的热胀冷缩,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和使用中,应采取
一定的控制措施。
适当减缓混凝土固结速度、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使用防渗剂,以及合理布置钢筋和预应力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温
度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大坝等。
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快,内外温差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采取有效的抗裂措施至关重要。
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水泥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
2、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可以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不仅能降低水化热,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3、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含泥量过高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优化外加剂的使用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二、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1、降低原材料温度在夏季施工时,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水泥应提前储存,使其温度自然降低。
拌合用水可采用冰水或在水中加冰块,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2、选择适宜的浇筑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宜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夜间或清晨进行浇筑。
3、控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升高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采用隔热措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升高。
在浇筑现场,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遮阳和洒水降温。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1、分层分段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以利于混凝土散热,减少内外温差。
2、埋设冷却水管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冷却水管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和温度分布进行合理设计。
3、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覆盖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草袋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干缩裂缝。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体积较大、惯性力较大、变形能力较弱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自重大、应力集中、温度变形大等特点,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控制热应力和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和温度变形,这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热应力和温度变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顺序,尽量避免大面积浇筑或连续浇筑,减少热应力的积累和温度变形的影响。
- 采取降温措施:在夏季高温或高热量条件下施工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覆盖遮阳网等,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减少温度变形和热应力。
- 控制混凝土温升速率:控制混凝土升温速率,避免过快的升温导致热应力和温度变形。
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等来实现。
2. 加强结构连接和约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和变形能力上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裂缝。
为了加强结构的连接和约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连接件和补强构件:在结构的关键部位或易裂缝部位设置连接件和补强构件,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少裂缝的形成。
- 采用预应力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增加结构的内部应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 设置伸缩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能由于温度变形而引起裂缝,可以在结构中设置伸缩缝,减少温度变形的传递和积累,控制裂缝的扩展。
3. 控制混凝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也是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低收缩混凝土:在施工中选用低收缩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 使用控制收缩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控制收缩剂,减缓混凝土收缩速度,降低收缩引起的应力和裂缝。
- 采用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促使混凝土发生膨胀,减轻收缩引起的应力和裂缝。
4.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大坝等。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高、内外温差大等特点,容易产生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这些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较大,水分蒸发较快,收缩变形更为显著。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其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如果遇到气温骤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迅速下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发裂缝。
(四)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基础、模板等对其的约束,使其不能自由变形。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约束应力。
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不当,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分层厚度过大、振捣不密实,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从而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一)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优化骨料级配,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和中砂,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控制水胶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原因分析1.温度梯度差异:混凝土内部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外部与内部温度差异较大,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引起温度裂缝的产生。
2.外部温度变化: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对混凝土的温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大范围的温度变化,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内部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因为水分蒸发、水化反应等原因而产生收缩,从而引起温度裂缝的产生。
4.冷凝水的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混凝土表面易出现冷凝水,冷凝水在与混凝土接触后会快速蒸发,产生蒸发冷却效应,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梯度而引发温度裂缝。
二、控制措施1.控制浇筑温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一般建议控制在20℃~35℃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浇筑温度。
2.采取保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铺设保温材料、喷水保湿等,以减缓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速率,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3.合理控制混凝土收缩: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选择适当的外加剂等措施,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性质,从而降低温度裂缝的产生。
4.控制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方法,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固化过程中产生温度裂缝。
如避免大范围连续浇筑、控制振捣时间和强度等。
5.增加凝结热的散发: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骨料,增加混凝土的导热性,加快凝结热的散发,从而减小温度梯度差异,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总结起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需要从浇筑温度、保温措施、混凝土收缩控制、施工方法和增加凝结热散发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及预防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工业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火力发电厂的汽机基础,就是一个大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特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要求很高,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就是施工工艺的关键点,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
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时有出现。
混凝土中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能。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及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一、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这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起的;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
这两种裂缝不同程度上,都属有害裂缝。
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及温度控制对于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极为重要。
二、温度应力的分析(一)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温度应力的形成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米的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类似这种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
这种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质量。
标签: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1.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砼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
由于大体积砼截面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砼内部的温度升高。
当砼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
当砼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
这是大体积砼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1.2约束条件大体积钢筋砼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
由于砼的弹性模量小,徐变和应力松弛度大,使砼与地基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
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砼的抗拉强度,砼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1.3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砼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砼的开裂有重大影响。
砼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砼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
外界温度越高,砼的浇筑温度也越高。
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砼与砼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砼出现裂缝。
因此控制砼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也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1.4砼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
砼中多余水分的蒸发是引起砼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收缩变形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若存在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2.1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配比优化: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控制水灰比和含水量,以及添加适当的减水剂、增强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施工技术控制:控制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湿度、浇筑速度以及浇筑方式等,避免过快干燥、过快升温或过快降温造成的裂缝。
3. 温度和收缩控制:采用降温措施,如喷水、覆盖防晒膜等,减缓混凝土的升温速度,避免温度差引起的热裂缝;同时采用适当的膨胀剂和纤维等,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
4. 预应力和钢筋控制:通过预应力和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5. 控制结构的变形:合理设计和布置伸缩缝、控制变形缝的位置和尺寸,避免结构整体的变形引起的裂缝。
6. 加强抗裂措施:在混凝土表面加强铺设钢筋网或纤维增强材料,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 合理施工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避免干燥引起的收缩裂缝。
总之,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变形和温度控制、加固和养护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一、前言。
大体积混凝土就像个“大胖子”,一不小心就容易这儿裂那儿破的。
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这个“大胖子”健健康康,不出现那些烦人的裂缝呢。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温度方面。
1. 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里用了不少水泥,水泥在水化的时候就像在体内烧了一把小火,产生好多热量。
这热量出不去,混凝土内部温度就蹭蹭往上升,跟外部的温差越来越大,就像一个热胀冷缩的气球,很容易就把混凝土给撑出裂缝了。
2. 外界温度变化。
天气有时候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要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正好赶上气温骤降,外面冷里面热,这一冷一热的刺激,混凝土也受不了,就可能出现裂缝。
# (二)收缩方面。
1. 塑性收缩。
混凝土在还没完全硬化的时候,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水分蒸发得快。
如果这时候不及时补水,混凝土就会收缩,就像皮肤干燥起皱一样,产生裂缝。
2. 干燥收缩。
等混凝土硬化了,它里面的水分还会慢慢散失到空气中去。
这就好比一个海绵慢慢变干,体积变小,一收缩就可能把混凝土拉裂了。
# (三)约束条件。
混凝土周围的地基、钢筋或者其他结构就像一个个“小管家”,会限制混凝土的自由变形。
当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变形力超过它自身能承受的范围时,就只能以裂缝的形式来释放这种压力了。
三、裂缝控制措施。
# (一)原材料控制。
1. 水泥。
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就像给混凝土内部的小火炉降降温。
比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它产生的热量相对少一些,这样混凝土内部温度就不会升得那么高了。
控制水泥的用量,不能让它在混凝土里“称王称霸”。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确定水泥的用量,避免因为水泥太多而产生过多热量。
2. 骨料。
粗骨料要选粒径大一点的,就像给混凝土搭个结实的骨架。
大粒径的粗骨料可以减少水泥浆的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
而且要保证骨料的级配良好,这样混凝土才密实,不容易出现裂缝。
细骨料要用中砂,中砂就像混凝土里的细沙画,粗细适中。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项目管理科 杜建豹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温度裂缝 ,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 ,影响结构安全
和正常使用 ,危害严重。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 ,提出了在施工中应该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关键词: 温度 裂缝 养护
引言 随着经济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代建筑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 ,如高层建筑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积大 ,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 ,内部温度升高比较快。当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众多工程实践证明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 ,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机率较多 ,稍有差错 ,轻者会影响建筑物的抗渗性能和外观质量 ,重者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甚至造成坍塌事故 ,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的出现 ,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要求高 ,施工时如无特殊情况 ,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 ,水泥因水化反应引起水化热 ,由于混凝土体积大 ,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 ,而混凝土 表面则散热较快 ,与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差 ,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同时在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很低 ,对水化热急剧温升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 ,温度应力比较小。 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 ,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提 高 ,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越来越强 ,即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 ,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温度应力时 ,即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的厚度大 ,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2
部不易散发 ,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 ,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1.2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与地基整体浇筑在一起 ,当 温度变化时会受到地基的限制 ,因而产生外部的约 束应力。当混凝土早期温度上升时 ,产生的膨胀变 形会受到约束面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 ,而此时混凝 土的弹性模量很小 ,徐变和应力松弛却较大 ,与基层连接也不太牢固 ,因而压应力较小 ,但是当温度下降时 ,则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若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就会出现垂直裂缝。工程实践证明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 25℃时 , 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就小的多。由此可见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改善约束条件 ,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1.3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要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 ,浇筑温度又影响着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易散热 ,其内部温度有的工程竟高达 90 ℃以上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如外界气温下降 ,特别是气温骤降 ,会加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 温差愈大 , 温度应力也愈大。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 ,特别在 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差。在施工时 ,必须从原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养护、温度检测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才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3
2.1 原材料的选择 ⑴ 选用发热量低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 如矿渣水泥。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减少水泥 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 ,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为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受损失 ,可适度增加活性细掺料替代水泥。例如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减少水泥 用量 ,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 但掺量不能大于30 % 。 ⑵ 粗细骨料级配良好。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 石砂级配。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 ,骨料尽量选用较大的粒径 5 -40mm, 要具有较好的级配。 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 ,石子的含泥量 控制在 1 %以下,砂的含量在 2 %以下 ,这样既提高了混凝土抗压强度 ,又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的用 量。 ⑶ 加适量的缓凝剂 ( 如木质素磺酸钙) 。掺加 缓凝剂不但可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推迟温峰的出现并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还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从而降低水化热。 ⑷ 拌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施工技术措施 ⑴ 在炎热夏季进行施工时 ,要采取下列措施对材料进行降温 : ① 提前1周以上的时间将水泥入库降温 ,并保证水泥仓库有良好的通风; ②砂石堆进行覆盖 ,避免阳光直射 ,必要时向 骨料喷冷水; ③ 防止搅拌机在阳光照射下温升过高 ,可采用搭凉棚的方法为搅拌机遮荫; ④混凝土宜现场采用冷水拌制。 ⑵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而且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28℃,在浇筑混凝土时投入适量的毛石 ,以吸收热量并节约混凝土 ;在浇筑的混凝土内部预先埋置冷却管 ,用循环水来降低混 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延缓升温速度 ;浇筑时若外界气 温过高 ,可采用在输送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法。 4
⑶ 在施工现场要对商品混凝土逐车进行检查,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 符,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混凝土搅拌车到场等待时可采取向搅拌罐上喷冷水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⑷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 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对于断面相差很大的结构和剪力墙的孔、洞、口 处 ,应先浇灌较深的部位 ,待静止 1~2h 混凝土沉降后 ,再与断面或孔洞上部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墙板混凝土宜采用非泵送混凝土 ,利用塔吊和人力推车连续进行 ,以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 ⑸ 可以适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后 ,可使数以千万计的纤维三维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内部,混凝土塑性阶段干缩及冷缩所产生的表面一旦延伸到合成纤维即可停止发展。 ⑹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位、 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利于散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 , 分层浇捣 ,逐步推进。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及插 入深度 ,防止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 根据结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的浇注方案。如图1所示。
①图1a全面分层:在第一层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5
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 ,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情况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 ,从 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②图 1b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 ,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 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 ,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 ,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下面一道振动器 布置在近坡脚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 ,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③图1 c 分段分层 :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 ,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 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⑺振捣时振动棒应尽量垂直插入 ,快插慢拔 , 插点交错 ,均匀布置。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 ,应深 入下一层约 50~100mm, 以消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表面基本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混凝土不再冒气泡、不再明显坍落为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凝结前的适当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 ,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 度 ,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⑻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 ,为防止表面散热过快 ,造成过大的内外温差,应在外部覆盖保温材料或者进行短时间加热 ,拆模后迅速回填土方以利保温。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 作。养护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以便控制混 凝土内外温差 ,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 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 ,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或覆盖保护。同时要预防冬期骤冷寒潮气候影响 ,以控 制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梯度引起混凝土的 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