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和问答题2014

  • 格式:docx
  • 大小:19.8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类型与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菌毛、鞭毛、芽孢①荚膜功能:(1)抗吞噬作用

(2)黏附作用:

(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4)抗干燥作用

②鞭毛功能:(1)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有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3)细菌的鉴定和分类。③菌毛功能:(1)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2)性菌毛:<1>参与细菌体内信息遗传<2>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④芽孢功能:(1)抵抗力理化因素对菌体的侵害。

(2)杀死细菌的芽孢是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细菌芽孢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

(4)有助于鉴别细菌

2.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相的基本特征。①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②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是细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③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两者大致平衡,因此该期活菌数大致恒定,总菌数缓慢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

④衰亡期: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型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4.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①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热原质耐高温高压。消灭热原质,蒸馏效果最好。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侵袭性酶: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③色素:有助于细菌的鉴别。细菌的色素有两类,一类为水溶性,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另一类为脂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少。

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作用范围较抗生素狭窄,仅对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⑥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6.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及其机制。

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与机制如下:(1)转化: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得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2)接合: 即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传向受体菌。(3)转导: 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的一段DNA 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得受菌体获得新的性状。(4)溶原性转换: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内获得了噬菌体的部分DNA 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产生新的性状。

(5)原生质体融合: 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后成为原

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7. 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如下:(1)生物拮抗,主要机制有产生有害代谢物,占位性保护,营养竞争。(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和影响体内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合成一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的T淋巴细胞,限制正常菌群和正常菌群的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4)抗肿瘤作用: 肠道内正常菌群可将机体内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还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5)抗衰老作用: 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产生SOD的可以催化自由基歧化,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发挥抗衰老作用。

叙述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及其特征。细菌全身感染即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并通过机体循环系统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感染。有以下类型(1)菌血症,特征为致病菌自局部病灶不断进入血液,但不能再血流中大量繁殖只是通过血流散播到适宜部位致病。(2)败血症,特征为机体防御功能相当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肆繁殖生长,产生毒性代谢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产生全身中毒症状。(3)脓毒血症,特征为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4)毒血症,特征为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坏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特定的毒性性状。(5)内毒素血症,特征为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且大肆生长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毒性症状。

1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致病物质与致病作用如下:(1)凝固酶。它的生物活性是抗吞噬作用,使病灶局限化。(2)葡萄球菌溶血素,对多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3)杀白细胞素,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4)肠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它的作用机制可是其完整分子被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5)表皮剥脱毒素,主要由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可引起SSSS。(6)

TSST-1是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引起TSS。

17.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如下:(1)黏附素,包括LTA 和FBP。前者为纤维粘连蛋白的受体,可与上皮细胞表面的黏连蛋白结合。后者与细胞膜具有高度亲和力,以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定居和增殖。(2)M 蛋白,抗吞噬性,抗原性。特定条件下可引起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根据对氧的稳定性可分为链球菌溶血素O和链球菌溶血素S。(4)致热外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具有致热性,细胞毒性,增加动物对内毒素休克的敏感性以及时皮肤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等生物学活性。(5)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质间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间扩散。(6)链激酶,使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