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2
蜡样芽孢杆菌食品法规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气等环境中,也可存在于一些食品中。
由于蜡样芽孢杆菌能产生耐热毒素,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外对蜡样芽孢杆菌的食品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定: 1.微生物指标:蜡样芽孢杆菌属于食品中的指标菌之一,其在食品中的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中规定,各类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限量标准均不得超过10CFU/g或CFU/mL。
2.食品安全标准:蜡样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耐热毒素,因此在某些食品中的含量应该特别关注。
例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耐热性毒素限量》中规定,蜜饯制品中耐热性毒素的限量标准应不得超过10μg/kg。
3.食品生产卫生管理: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卫生管理,控制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
例如,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并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符合卫生标准。
总之,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备受关注,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法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
企业应加强生产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 1 -。
90·FOOD INDUSTRY分析 检测样芽胞杆菌为条件致病菌,能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毒素,前者为致吐肠毒素,后者为致泻肠毒素。
该菌污染产毒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发觉,当食入食品含蜡样芽胞杆菌达105cfu/g以上时,可引起食物中毒。
2012年5月25日,青岛某中学部分学生因食用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盒饭),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
流调人员采集了部分病人的呕吐物、便样和剩余食物,于21:30-24:00将样品带回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5月25日中午,本市某中学学生食用学校食堂11:50开始分发的盒饭午餐,食物为米饭、红烧茄子、烤鸡块、虾皮萝卜粉丝、熟玉米和小米稀饭等,13时起部分学生开始出现腹部不适,16时许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分别前往附近医院就诊。
临床症状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最先出现的病例以呕吐为主,呕吐严重者12次/天,轻者1次/天,一般均在6~7次/天,后续病例以呕吐加腹泻,腹泻一般1-3次/天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经对症治疗大部分患病学生于当日康复,无死亡病例。
实验室检测试剂和材料。
(1)培养基 本次检验所需的各种培养基和蜡样芽胞杆菌成套生化鉴定管(SHBG09)由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有效使用期内。
(2)荧光PCR试剂 蜡样芽孢杆菌核酸测定试剂盒由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在有效使用期内。
(3)仪器 MARK2 0805-461智能厌氧培养系统、FIuoCycI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TGL-16B高速台式离心机、恒温金属浴等。
样品采集。
(1)食品样品14份:留样的盒饭一份(米饭、红烧茄子、虾皮萝卜丝、烤鸡腿快、蒸玉米棒);李锦记草菇老抽1份、六合香无盐味精1份、中盐碘盐1份、白梅砂糖1份、口福调和油1份、生茄子1份、生鸡腿1份、生玉米1份、温开饮用水1份。
(2)患者呕吐物13份(样品标记6#—18#);(3)患者便样5份(样品标记1#—5#)。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调查与检测目的研究并分析一起由于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式,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细菌学鉴定结果,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
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中毒食物为油条与麻糕,共有32例患者,发病患者的病情较轻,无发热情况,病程较短,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所有发病患者均在24h内痊愈,无患者死亡。
结论蜡样芽抱杆的数量超过106个/g时,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抑制蜡样芽抱杆生长与繁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适当冷藏与高温杀菌,因此,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需要将食物进行冷藏保存或者高温消毒。
标签: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调查;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致病菌,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排在第三位,由于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情况下,以夏季、秋季居多,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品种较多,多以米粉与剩米饭较为常见[1]。
1中毒经过与现场情况1.1中毒经过2013年8月7日,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某旅游团,包括驾驶员与导游在内的41人夜宿我市某宾馆,该宾馆内无早餐供应,因此,一行人于次日早上8:00左右在宾馆附近的早餐店食用早餐,在食用完早餐之后,当天下午16点20分左右,23例陆续出现腹泻、腹痛的情况,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的表现,截止到8月9日上午,共有32例发病,发病患者的病情较轻,无发热情况,病程较短,在經过针对性治疗后,所有发病患者均在24h内痊愈,无患者死亡。
1.2现场情况分析该旅行团一行41人于8月7日在早餐店用餐,食物主要包括油条、稀饭、萝卜干、牛奶、咸菜豆子、麻糕几种,在食用时并未发现食物有异常情况,经过调查分析,41人中共7人食用油条,5人食用麻糕,其中2人同时食用油条与麻糕,35人食用牛奶,200ml袋装包装,生产日期为2013年6月1日,保质期45d,根据对发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发病患者均食用了牛奶、麻糕或者油条,未食用麻糕、油条与牛奶者未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