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The Scarlet Letter浅析《红字》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AbstractNathaniel Hawthorne is a great romantic novelist in America in the 19th century. As a great romantic novelist, Hawthorne is outstanding in handling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The Scarlet Letter is Hawthorne's most important symbolic novel, which is the best work of Hawthorne and one of the indubitable masterpiece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 is this novel that makes Nathaniel Hawthorne known all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work, Hawthorne uses the symbolism so skillfully that it enhances the artistic effects of his work greatly. In The Scarlet Letter, symbolism runs through the whole novel.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 is the scarlet letter itself. Not only does “A” manifest in various forms, but also it has changing meanings from “adultery” to “able”, even “a n gelic” in the novel. Besides, the name of the four major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Hester Prynne, Arthur Dimmesdale, Roger Chillingworth and Pearl also have their own symbolic meanings. Some other objects and natural surroundings that are described in the novel such as the jail, the forest, the rose bush and so on are all endowed with a deep symbolic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usage of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and analyze Hawthorne’s skillful use of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Key Words: the scarlet letter;symbolism;Hester Prynne;Pearl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修辞象征主义的运用修辞象征主义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运用各种象征手法,把抽象的概念或者形象用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效果。
语用学是关注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
首先,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帮助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隐喻、拟人等手法,可以让读者对文本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穿上一件旗袍,宝钗说:“你穿这旗袍就像那凋零的芍药花,更是凄艳了。
”这里的比喻就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林黛玉的美丽悲凉。
其次,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提高文本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寨者》中,他用了很多拟人的表现手法,如“太阳在蓝天上一直跳舞”、“风在稻草上哭泣”,这些用人的语言描述自然的现象,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内涵。
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可以将表面的事物和深层次的含义相连接,表达作者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叶芝的诗歌《复活节1916》中,他用苏格兰风笛手的声音来象征革命。
这种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也更加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最后,修辞象征主义的使用,可以体现出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象征手法,这也是他们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经常使用花鸟、宫廷等作为象征,这也展现了他深入研究宫廷生活和文化的特点。
外国文学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小说的现代性伊 娜【摘 要】作为英国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作家,“海洋小说大师”康拉德正处在现代主义崛起之时,其作品对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两部作品《黑暗的心》和《吉姆老爷》所包含的现代主义元素,即叙事结构,心理描写,作品主题和象征主义来揭示康拉德作品的现代性。
【关键词】叙述结构 心理描写 作品主题 象征主义一、叙述结构《黑暗的心》是根据康拉德本人1890年刚果之行写成,记录了克尔兹从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
小说有意淡化了情节,故事发展缓慢,结构仿佛有些杂乱无章。
与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一点在于,该小说的要素不按照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运行。
作品中康拉德设计了双层叙事层次。
外层框架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抹去了身份,是听马洛讲故事的四名船员之一, 也是故事的忠实记录者。
而内层的叙述者马洛才是作品的真正讲述者,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游离于真实与迷离之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逻辑和连贯。
对马洛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和情感波折来表达复杂的人性。
这是康拉德开创的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线性的叙述方法。
二、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心理活动反映真实人性的写作手法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候维瑞先生在其编著的《英国文学史》中也曾指出:“像亨利·詹姆斯一样,康拉德一丝不苟地追求风格的完美与形式上的革新,努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他的主要作品为维多利亚小说和现代派小说之间提供了一个过渡。
”[1]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于1900年发表,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也在这一年问世。
这两本著作都揭示了“正如月亮的另一侧,我们那永远黑暗的隐秘面,只有微弱的一缕光偶尔投射到边缘”《黑暗的心》是马洛的一场精神发现之旅,像剥葱皮一样把贪婪的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表达现代诗歌是一种透过抒发作者内心情感、思想和感知来表达真实世界的艺术形式。
象征主义则是其中一种流派,以象征、意象和隐喻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
在现代诗歌中,象征主义的表达方式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具有深远内涵的艺术形式。
一、象征主义的定义与背景象征主义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进行二次创作的诗歌形式,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
这一时期,人们对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感到迷茫和困惑,开始思考人类精神世界的存在和意义。
象征主义诗人们试图通过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来探索和抵制现实世界的冲击。
二、象征主义的特点与表现方式1.意象丰富多样:象征主义诗歌以意象为核心,通过独特的意象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常常是抽象而充满象征意义的形象,能够在读者心中唤起共鸣和联想。
例如,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在《升华之船》一诗中使用“悲痛之青春”和“幸福之元神”等意象,表达了他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追求。
2.语言形式多变:象征主义的诗歌语言通常是富于幻想和超验色彩的,采用非自然、非规范的语言形式,例如意大利诗人马林(Guido Cavalcanti)的作品就以独特的语言形式为特点,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3.情感压抑与飘忽感:象征主义诗歌往往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情感表达更多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来实现的,给人一种含蓄和悬浮不定的感觉。
三、1.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的作品中,象征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他以色彩、音乐和动感意象为重要手段,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困惑和矛盾。
2.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作品也充满了象征主义的表达。
她运用隐喻和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四、结语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表达是一种独特而深入的艺术形式,通过象征、意象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色彩斑斓的人物世界作者:吴钰沈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6期摘要:象征是众多作家为了突显人物和主题所采用的写作手法,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此手法,特别是关于颜色的象征意义的运用。
作者在色彩上的巧妙使用,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本文将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出发,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刻和清晰地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去切身感受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所要揭示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颜色;象征作者简介:吴钰(1988.01-),女,汉族,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职务: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沈婕(1987.09-),女,汉族,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职务: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2一、引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小说盛行并流光溢彩的黄金时代,而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便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坛上伟大的文体家之一,他用小说定义了美国文化史上的“爵士乐时代”,并常用一些讽刺的写作手法来描绘那个时代,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爵士时代的历史学家”。
而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使得菲茨拉杰德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它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其作家在此小说中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T·S·艾略特读过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并总结道,《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近年来最使我兴味盎然和激动的小说,是继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
”他的小说行文流畅,感情细腻,叙述清晰,富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将总体和细节上把握得恰到好处。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细腻详尽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金钱权利的追求和价值取向,从而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来诉说隐藏在人们纸醉金迷背后的社会危机,以及让人们对“美国梦”这一理想进行重新的探寻和思索。
试析《了不起盖茨比》象征写作手法作者:解最红概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另外,对各种颜色所展现的特征也成功地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正是因为作者娴熟的象征写作技巧才促成了该小说的成功。
“象征是一钟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
它是用具体的人、物或活动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这是通过客体来喻指本体的最复杂的一种方式,其目的用于揭示某种理想的或普遍性的意义或真理来扩大内容含量,加深意蕴。
”[2]象征主义使读者能够从具体的实物中感受到其抽象的言外之意,从而更全面的理解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也赋予了很多物品,人物名称,包括在写作手法的处理上都加入了象征手法。
一、文中象征手法分析1.叙事时间的推移尼克是从春天开始回忆整个故事的发生。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万物复活的季节。
文章开始盖茨比遇到尼克并向他表达了希望再见到黛西的愿望。
当时的季节正是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不正好暗示出盖茨比想重新追到黛西的美好希望吗?故事发展到了炎热的“夏天”,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季节。
盖茨比和黛西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下雨的夏天。
整个夏天他们的感情既有激情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冲突,黛西的丈夫汤姆跟盖茨比的矛盾争吵也是发生正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
“秋天”的到来,也是故事结局的到来。
这本来是收获的季节,但是这同样是一个让人不安,充满忧伤和遗憾的季节。
正是在秋天,盖茨比为黛西顶替了撞人的责任,也因而失去了生命,他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吞下了自己苦涩的果实,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戚的气氛。
2.人物文中不同的人物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人物。
女主人公黛西出身于富贵家庭,她美丽动人、出身高贵,是男主人公盖茨比的心仪对象。
可是,在黛西美丽的外表下,却是一个内心世界冷酷、自私的可怕形象,她不择手段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嫁祸于人。
[3]另外,她是对金钱,地位过度追求但精神极度空虚的一类人的代表。
李商隐诗歌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李商隐诗歌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导语:李商隐诗歌表现中的意象、意境的再现,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和象征主义超越特定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共通的感受与理解。
一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
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美、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体会到此中有深意。
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
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
二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缠绵,音韵悠扬,徘徊沉吟,具有柔曲相融、扑朔迷离的朦胧模糊特征。
我们通过对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学中李商隐诗词的梳理,不难发现它们在追求无尽的审美意蕴和表达的含蓄朦胧上有大体的相似性,存在着彼此相互暗合的层面。
同时隐曲的共同特征也赋予了“象征”与“兴”两种范畴以表现上的暗示性与多义性。
李商隐“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传统诗论中得出进一层见解,即言志咏物必须优游玩味。
为言志而咏物,即寻找思想的对应物,以求收到“以心会心”的艺术效果,他反对以诗叙事,以诗发议论,这种导向内心,反陈述,重联想,重暗示的方法,成为其诗词中象征主义因素的主要特征。
李商隐的诗词突破以往诗人堆砌典故卖弄学问的风气,在词的表现方法、语言形式、艺术效果上走出新路,其象征主义因素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找对应物表现情感对应物,顾名思义,即与主观对应着的具象。
它不是对客观形象作描述,而是借助形象来表现内心世界。
对于凭借外界形象暗示主观,李商隐的作品中很看重这一点,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曰:“文以文而妙,然舍文无妙,胜处要自悟。
写作手法其实《红字》是一部多重写作手法的结合体(combination)。
其成功建立于多重写作手法的水乳交融(in complete harmony),这种交融既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又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下面就让我们从《红字》的三个主要写作手法来欣赏一下这部小说吧。
一、象征手法1.The Scarlet Letter is the first symbolic novel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iction. And Hamilton Moby, the famous American novel critic considered Hawthorne as the “The founder of the symbol in American literature”.2.Symbolism originated from Baudelaire, a French poet.The function of symbolism used in the Scarlet Letter is to render the atmosphere and to narrat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novel.3.《红字》中的象征运用贯穿故事始末,其中最突出的要数红字“A”了。
霍桑巧妙地让红A字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现,并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故事开始时,海斯特因犯通奸罪Adultery而受到清教社会的谴责和惩罚,被迫佩戴红色A字以警示众人不要重蹈覆辙。
随着故事的发展,海斯特虽负罪在身,却处处积德行善,从而使她胸前的“A”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变成了能干able的标志。
最后,海斯特以自己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使红A字在人们心中如同修女胸前的十字架,成为天使angel的象征。
除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外,它还因海斯特精美绝伦的刺绣成为艺术art的标志;因为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成为爱Amour的标志;因为她极受压制的天性和真情成为痛苦agony的标志;甚至因为她饱经磨难后的成熟而成了坚韧不拔的女斗士amazon的标志。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技巧【摘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自认为写的最美妙的一部小说。
作者以露西与乔治的爱情为线索,融入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元素,深刻表现了英国上层社会人物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碰撞与冲突,讽刺了中产阶级的陈腐和虚假。
本文主要通过浅析作品中运用的象征主义技巧,来解读作者写作手法的独到之处和加深对著作的理解。
【关键词】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讽刺象征主义技巧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它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美国批评家格兰斯登评论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福斯特的其他任何作品更接近于简·奥斯丁的作品(特别是《傲慢与偏见》);但它是其小说中最具有劳伦斯作品特点的一部。
”作者福斯特善于利用细节,以含蓄的手法揭示和暗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矛盾等,将象征主义技巧熟练的运用到作品中,使得其作品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1.标题的象征意义标题《看得见风景的房间》(The Room With a View)中,“view”本身有两层意思。
一是风景,景色;二是观点,看法。
小说一开始,便以“看的风景的房间”这一情节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露西与表姐因没能得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而懊恼,好心的老爱默生先生立即愿意把他和儿子有风景的房间让给她们。
爱默生先生这一慷慨的行为象征着他们父子对热忱生活的观点,他们代表着意大利式的热情奔放的生活态度。
然而这一做法在中世纪却是不被接纳的。
“身份较高的游客们对此震惊”,就连当事人巴特利特小姐也吃了一惊。
两拨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达到了讽刺人们腐朽思想的效果。
最终在牧师毕比先生的调节下,几经波折交换了房间。
毕比先生代表的是传统宗教,腐朽思想与热情奔放的态度的沟通竟然需要宗教做为媒介,这也是一处讽刺。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与隐喻是作家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运用象征与隐喻,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并探讨其对作品意义的扩展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一、象征的概念与作用象征是通过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或形象用来代表抽象概念或意义的修辞手法。
作家通过选择恰当的象征物,在作品中传递特定的意义和寓意。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手持一把破旧的剑,象征着他挣扎于生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象征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通过运用象征,作家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从而达到思想的传播和情感的共鸣。
二、隐喻的含义与效果隐喻是一种运用非字面意义的修辞手法,通过暗示和暗喻来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形象。
与象征类似,隐喻通过将一个概念与他物相联系,为作品赋予更多的隐含意义。
例如,在李白的诗中,他用“青天白日”来隐喻清晨的明亮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隐喻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效果,还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隐喻,作家能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使作品更加富于生命力和哲理性。
三、象征与隐喻的区别与联系虽然象征与隐喻都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在具体细节和运用效果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象征更加直接和明显,它通过选取特定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意义。
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和暗喻的方式,对事物进行非直接的描述和比喻。
其次,象征更强调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和象征化,通过感官形象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相反,隐喻更注重于在直接意义之外,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力。
然而,象征与隐喻在一些方面也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
作者在使用象征和隐喻时,常常会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通过运用象征与隐喻,作家能够在言语之外传递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
四、象征与隐喻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与影响象征与隐喻作为文学修辞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英美文学作家的写作特点可以因个人风格、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美文学作家的写作特点:
1.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许多英美文学作家擅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他们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共鸣。
2. 注重叙事技巧:英美文学作家常常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如时间跳跃、叙述视角的变化和非线性结构等,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复杂性。
他们善于运用悬念和戏剧性的冲突,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思考。
3. 探索人类存在的主题:许多英美文学作家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孤独、道德困境和社会问题等主题。
他们通过作品深入探索这些复杂的人类问题,并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4. 使用丰富多样的语言风格:英美文学作家常常运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以创造独特的文学效果。
他们可能运用诗意的语言、幽默的对话、象征主义和隐喻等元素,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5. 反映社会和历史背景:许多英美文学作家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背景。
他们通过描述社会阶级、种族关系、战争和政治等问题,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挣扎。
6. 强调个人意识与自由:英美文学作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
他们探索个人在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呼吁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
这些特点只是英美文学作家写作风格的一部分,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了解具体的作家和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个人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恶之花》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与情感表达教案1.引言1.1象征主义的文学背景1.1.1象征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是一种反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运动。
1.1.2它强调通过象征、隐喻和暗示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深层情感。
1.1.3象征主义在文学上追求音乐性和绘画性,试图超越文字的直接意义。
1.1.4查尔斯·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经典之作。
1.2《恶之花》的文学地位1.2.1《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1.2.2该诗集在1857年首次出版,因其革新性和挑战传统的主题而引起争议。
1.2.3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丑陋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1.2.4《恶之花》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通过学习《恶之花》,学生将理解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1.3.2分析波德莱尔如何运用象征主义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3.3探讨《恶之花》中的主题和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1.3.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2.知识点讲解2.1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2.1.1象征主义强调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而非客观现实。
2.1.2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是其核心元素,用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2.1.3象征主义作品通常具有音乐性,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来增强情感表达。
2.1.4色彩和图像在象征主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用以创造视觉和感官效果。
2.2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手法2.2.1波德莱尔善于运用城市生活中的丑陋事物作为象征,如腐尸、蛆虫等。
2.2.2他通过对比和并置不同的象征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诗歌意象。
2.2.3波德莱尔的诗歌中常含有对死亡、孤独和绝望的深刻反思。
2.2.4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探索了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外国文学象征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文学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强调隐喻、符号和意象的运用,以表现深刻、玄妙和超越现实的内在世界。
其主张通过文字、形式、结构等要素来表达情感、哲学和精神境界,通常不强调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构,而是强调语言的音韵感、节奏感和内在的意蕴。
象征主义运用的常见主题包括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心灵的痛苦和启迪、信仰和哲学等。
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舒尔、比阿特丽斯·德·姜、美国的阿波利奈尔和英国的尤金·奥尼尔等。
纯粹与极致:《夜莺与玫瑰》折射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摘要:作为唯美主义集大成者的王尔德,其美学观念以其强烈的反抗性和保持艺术独立的纯洁性而一直为世关注。
《夜莺与玫瑰》与寻常的童话不同,作为王尔德杰出的代表作,它创造了复杂的美感和难以言喻的震撼。
本文着力于通过分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呼吁人们内心对美的追求,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王尔德;唯美主义;《夜莺与玫瑰》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西欧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主要流行于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英国,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唯美主义认为艺术是用纯粹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作品来反映不真实的、完全不存在的事物。
艺术先于生活,生活模仿艺术。
深入研究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可以给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带来新鲜生命力与思想活力,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学表达形式和审美方式的多元化。
一、《夜莺与玫瑰》中的艺术之美《夜莺与玫瑰》是最能体现王尔德文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其极致的艺术美主要表现为:1、细腻的字词美王尔德笃爱纯粹的文字,注重文字的节奏和语感。
在《夜莺与玫瑰》的描述中,王尔德利用诗性的语言和韵调将故事叙说得绝伦超群,比如“The white moon heard it, and she forgot the dawn, and lingered in the sky. The red rose heard it, and it trembled all over with ecstasy, and opened its petals to the cold morning air.” 这句描述将毫无生气的月亮拟人化,将静息的自然风景动态化,使读者可以在诗化的语言中感受到明月的细腻感,黎明的仓促感及凌晨时分的凄凉感。
英语词汇的多样性是有局限的。
而王尔德根据唯美主义和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时时注重词汇的选配、句式的韵律和语言的节律,创造出细腻且极致的字词美。
2、丰富的意象美象征是指运用客观存在的实事和具象,以引导暗示的方式激起读者的遐想,使其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底蕴。
《红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的文献综述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重要的象征主义代表作品,无疑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也正是这部巨著使得霍桑誉满全球。
龚翰熊在现代西方文学思潮中认为,“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整篇作品象征主义手法贯穿始终。
其中,作重要的要数红字“A”本身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而且其象征意义不断变化,从“通奸”到“有能力的”甚至“天使般的”。
此外,小说中四个主要角色:海斯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沃尔斯,珠儿也都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
小说描述的景物和场景,例如监狱,森林,玫瑰花园等等也都寓意深刻。
本文正是从这几方面着手,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对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 红字;霍桑;“A”;象征主义介绍《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小说,享利·詹姆斯曾说《红字》是“本世纪最优秀的富有幻想力的小说”。
董衡巽在美国文学简史(上册)提到:“它是道德的代表,还是非道德的象征;是对清教道德规范的抨击,还是对它的赞颂,作者似乎没有对人物的褒贬,除了宗教戒规外,没有行为是非界限。
”霍桑的小说多采用象征手法, 要归因于他思想中神秘主义的影响, 正如英美文学评论家朱虹所说:“在霍桑的作品中,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由于作家的主观精神的照射, 客观事物既是它自己, 同时又是别的什么。
吴亮在象征主义小说说:“客观物质世界仅仅是假象,而它的‘灵性’才是本质。
”他说,‘一切都是灵性, 就好比灵魂与躯体的关系一样。
’”[3]这种观点决定了霍桑在创作中不对客观事物作真实的描摹, 而是借象征去揭示客观事物背后的隐秘含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红字》中霍桑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丰富内涵的。
(一)“红字”的象征意义充满象征意义与神秘色彩的红色 A 字几乎贯穿小说的每一个场景, 连结着小说中的所有人物。
象征意义象征主义文学分析象征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随后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象征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象征的运用。
象征并非简单的比喻或隐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深邃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特定的形象、符号或意象来传达超越其表面意义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
比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用“腐尸”这一令人不适的形象,象征着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堕落。
这种象征不是直白的陈述,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思考和感悟去理解其深层含义。
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营造出一种神秘、朦胧的氛围。
作家们不追求清晰明了的情节和直白的表达,而是借助暗示、隐喻等手法,让读者在迷雾中探寻作品的真正意义。
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兰波的诗歌充满了奇幻的意象和跳跃的思维,读者需要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字中,寻找隐藏其中的线索和情感。
象征主义文学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也十分深入。
它不再满足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描绘,而是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挖掘潜意识和灵魂的奥秘。
在这种文学中,内心的情感、欲望、恐惧等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马拉美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沉思和困惑,让读者感受到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象征主义文学还具有浓厚的音乐性。
作家们注重语言的节奏、韵律和音色,试图让文字像音乐一样流淌,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魏尔伦的诗歌就以其优美的音律和和谐的节奏而著称,他巧妙地运用了押韵、重复等手法,使诗歌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
象征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19 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却陷入了迷茫和空虚。
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开始对现实感到失望和困惑。
象征主义文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探索内心的精神空间。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经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客观事物本来已经存在,对它的描写不是创造,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即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所具有的丰富寓意未反映主题。而暗示离不开具有强大表达功能的英语词汇,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红字东《老人与海入(蝇王)三部典型的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品中的英语词汇进行分析,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把英美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有象征主义意义的英语词汇在小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认识和总结。1《红字》中同字母开头的英语词汇的象征作用《红字》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的代表作品。就是这样一位思想上既接受了超验主义的影响,追求完美的理想,同时又深受传统的宗教思想束缚,世界观里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作家,把社会的矛盾,人世间的罪恶的根源都归结为抽象的“恶”。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就是女主人公白兰胸前带着的红字A了。整部小说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线索展开的。所以红字A在这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对红字A开头的多个英语词汇所代表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象征主义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概述 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先驱者:波德莱尔和爱伦·坡 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滥觞。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1857)则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爱,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在文学史上,《恶之花》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的作用。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
前期象征主义:魏尔兰、兰波、马拉美 继波德莱尔之后,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1844-1896)发扬了象征主义者强调诗歌音乐性的一面。魏尔兰在其《诗的艺术》(1884)中主张:诗歌应该首先具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和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总之,诗歌要追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
魏尔兰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还包括《三年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中》等等。
70年代初曾一度和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的诗坛奇才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象征主义者力求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
兰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1871年9月少年兰波应魏尔兰之邀来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在这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兰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虽然兰波和魏尔兰关系十分密切,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魏尔兰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兰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1842-1898)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诗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在创作方法上,马拉美十分强调暗示性的重要。他曾说:“叫出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破坏诗的大半乐趣……理想的方法是暗示事物。”
马拉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他在理论上建树颇高,被同代象征主义诗人誉为领袖,而他本人的诗作却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收录在1887年出版的《诗集》中的《天鹅》,以及历时二十余年而未完成的《海洛狄亚德》。然而马拉美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这首诗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诗歌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成。 1885年以后,马拉美在巴黎的寓所举行一周一次的“星期二沙龙”,逐渐成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中心。其时欧洲许多年轻诗人慕名拜访,象征主义文学正式超越了法国一国的范围,成为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后期象征主义: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从法国扩及英、美、德、意、俄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成国际性文学思潮,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象征主义理念和各国的文学传统和创作风格结合,显得复杂起来。
法国仍然是象征主义勿庸置疑的中心。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除瓦雷里外,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
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
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