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每周新闻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832.18 KB
- 文档页数:18
时政新闻摘抄及评论1. 中国政府发布《国家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国政府近日发布了《国家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这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该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纲要,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实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任务,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内需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该纲要的发布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外界认为,这是一个务实的规划文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起到积极影响。
2.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中国最近成功发射了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次发射是中国长期航天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站并进行科学研究。
该载人飞船搭载了三名宇航员,他们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任务。
在此期间,他们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并参与空间站建设工作。
这次发射显示了中国在太空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并且对于未来国际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航天合作项目,并向全球提供卫星发射服务。
3. 世界各国领导人参加联合国大会最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就全球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维护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他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此外,其他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发表讲话,就气候变化、贸易、反恐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他们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多边机制的作用。
这次联合国大会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全球议题的讨论和解决。
本周新闻大事件主要和点评一、本周新闻大事件1.里约奥运会圆满落幕: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月21日晚在里约热内卢落下帷幕。
中国派出711人组成的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代表团,获26金18银26铜总共7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三。
2.我市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将全面展开:汛期结束后,9月初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
汾河景区柴村桥至中北大学段将建设10公里长的湿地公园,祥云桥至迎宾路将建设12公里长的蓄水工程。
届时,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太原南北市区42.5公里长的绿色景观长廊。
3. 淹没在东山深处的陶瓷传奇“现世”:绞胎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
作为北方顶级瓷的代表,如今知道的人已然不多。
不久前,孟家井绞胎瓷制作技艺传习所的师傅们,将失传久远的技艺初步复原。
8月10日,首批量产烧制的孟家井绞胎瓷出窑。
4.我市提质改造二十一条背街小巷:作为今年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项目,21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现已全线铺开。
预计11月底,全部改造工程将完工。
5. 万柏林区:露天烧烤整治进入“清零阶段”:经过近5个月专项集中整治,市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万柏林区分局对露天烧烤整治进入“清零阶段”。
“‘清零阶段’意味着露天整治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我们将通过日常巡查巩固保持整治行动取得成果。
”二、新闻大事件点评点评1: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
点评2:未开工已见绿意,将享受而知城美。
点评3:传统湮没难再寻,复原仍需市场认。
点评4:“毛细血管”而有彻底改造,基础建设须得继续普惠。
点评5:虽是淡季始及“清零”,进入常态管理却是正理。
今年已难验证,不妨明年评测。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会议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解决过频过繁问题,严格规范从基层借调干部,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精简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注重创建示范实效。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2.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介绍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
”赵增连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3.乒乓球混双王楚钦/孙颖莎夺冠2024年7月30日,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中国队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以4∶2战胜朝鲜队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夺得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项目金牌。
2022年最近七天的新闻重点简短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500亿立方米水利部发布,截至今天(7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输水达500亿立方米。
通水近8年来,工程沿线220多个大中城市和县市区8500万人口受益,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百分之七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2、科创板开市三年市值超5.5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439家,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金额超6400亿元,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
科创板开市三年来,支持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改革“试验田”功能得到发挥。
3、全国将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7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
近10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
我国正在2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覆盖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
4、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今天(7月22日),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2022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共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区市的近900家企业参会。
本届西洽会期间还将举行多个合作论坛,以及重大项目签约、跨国公司“重庆行”“投资西部行”项目对接会等活动。
5、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举行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今天(7月2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交易会主题为“智慧创新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专业旅游展,今年旅交会包括了4200个标准展位,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等71个国家及地区,31个省(区、市)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展参会。
第1篇一、摘要本周,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涉及经济、金融、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本周大事件的总结报告。
二、国内大事1. 家电行业表现亮眼根据家电行业周报,国内双11期间家电销售增长强劲,尤其是彩电产品。
大家电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尺寸彩电市场份额提升,高能效家电产品销售比例增加。
美国大选结果落地后,关注关税政策的变化。
行业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和申万家电指数均有所上涨。
个股表现分化,部分股票涨幅较大,部分股票跌幅较大。
2. 基金行业动态本周,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经营成绩单,数据显示,包括天弘、招商、富国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其中华夏基金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同时,华泰柏瑞基金正式上报了科创200ETF,该产品处于接收材料阶段。
此外,债券QDII基金7月以来表现亮眼,部分基金涨幅超10%。
3. 广州交通调整本周,广州为迎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对交通进行了调整。
广交会举办期间,外地车不限行。
广州地铁四号线、八号线在广交会期间将采用专用时刻表,增加上线列车、备用车上线加开等措施提升运力。
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广交会展馆区域开设2条公交临时专线,并开行3条如约订制巴士线路。
4. 基金市场降费本周,公募基金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
监管部门对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体现了对证券基金行业监管严”字当头的监管定调。
个人养老金电子社保卡开设个人养老金专区,富国、南方、中欧、嘉实、华宝等基金公司成为新一批进驻者。
今年以来,已有40多只基金降低管理费或托管费,公募基金降费已成大势所趋。
5. 重磅方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涉及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
1.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演讲本周,全球金融圈将聚焦8月22日至24日在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全球央行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会议期间就经济前景发表演讲,市场分析认为,他的演讲可能会为9月降息铺平道路。
2023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新闻事件,以下是对其中一些事件的摘抄和简短评价:1. 中美贸易战结束:中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贸易摩擦。
这一事件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都有着重大影响。
2. 气候变化危机: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包括特殊天气、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崩溃。
国际社会亟需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
3. 人工智能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4. 美国大选:2023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选举结果对于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5. 非洲疟疾疫苗研发成功: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针对疟疾的疫苗,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疟疾的发病率。
6. 阿拉斯加石油泄漏事故:阿拉斯加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7. 亚马逊雨林保护行动:国际社会加大了对亚马逊雨林的保护力度,希望阻止森林砍伐和生态破坏。
8. 全球新冠疫情控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国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9. 科技巨头垄断调查:国际社会对科技巨头的垄断行为展开了调查,希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0. 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紧张: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些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上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
以上是2023年发生的一些重要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着全球的发展进程,也提醒着我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是全球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新闻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结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些希望。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焦点,贸易战对全球贸易体系和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美贸易战的结束给全球经济带来一些积极的信号,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了一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气候变化危机继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时事要闻摘抄50条1.北京冬奥会成功落幕,中国获得历史上首个冬奥会总成绩第一的成绩。
2.美国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
3.美国白宫发生炸弹威胁,紧急疏散。
4.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国内各地纷纷采取限制措施。
5.联合国报告称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气候变化问题更加紧迫。
6.中国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为搭建空间站做准备。
7.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灾,造成数百人死亡。
8.印度政府推出“数字印度”计划,加速数字化转型。
9.英国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10.澳大利亚遭受酷热天气,引发严重森林火灾。
11.阿富汗塔利班势力重新掌控政权,引发国际关注。
12.美国与俄罗斯发生外交争端,互相驱逐外交官。
1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谴责缅甸军方发动政变。
14.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多个国家传播,引发全球担忧。
15.泰国王权危机持续,示威活动不断。
16.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局势紧张,引发担忧。
17.意大利新冠疫苗短缺,部分地区关闭疫苗接种点。
18.日本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举办,成为历史上首次推迟的奥运会。
19.南非爆发新冠变异病毒,引发全球关注。
20.中国收紧对外游客入境政策,加强疫情防控。
21.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问题引发示威与抗议活动。
22.墨西哥边境发生移民潮,引发移民和安全问题。
23.世界贸易组织选出新主席,呼吁多边贸易合作。
24.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推动支付方式革新。
25.多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6.美国国内暴力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安全担忧。
27.印度疫苗制造商扩大国际供应,推动全球疫苗接种。
28.法国新冠疫情再度升温,政府采取封锁措施。
29.日本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的疫情控制受到广泛赞誉。
30.欧盟通过新的数字税法案,重税科技巨头。
31.美国与伊朗进一步紧张,外交关系恶化。
32.埃及苏伊士运河堵船事故引发全球贸易中断。
33.欧洲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合作,保护个人隐私。
34.联合国发布年度人权报告,呼吁各国保护人权。
近七天的新闻内容摘抄本文将对近七天的新闻进行摘抄,并对其中的一些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
1. 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经济制裁,以回应伊朗方面的军事行动。
这些制裁将针对伊朗的能源、金融和航运等领域。
这是美国继去年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实施的又一轮制裁。
评论:美国此举是继续对伊朗施压的表现,但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只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也难以解决问题。
相反,应该通过多边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协议。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意大利,也是中意两国关系的重要发展。
评论:中国与意大利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互利共赢的体现。
中意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3. 新西兰发生枪击事件新西兰基督城发生枪击事件,至少50人死亡。
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之一。
凶手是一名澳大利亚籍男子,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极端主义的宣言。
评论:这次枪击事件是对新西兰社会的极大伤害,也是对全世界和平的威胁。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极端主义,维护和平与稳定。
4. 英国议会否决脱欧协议英国议会否决了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导致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加剧。
梅首相表示将寻求与欧盟重新谈判,但欧盟方面表示不会再次谈判。
评论: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给英国和欧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英国政府应该认真对待欧盟的立场,寻求合作的途径,实现有序的脱欧。
5. 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增加了新的卫星。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具备全球覆盖能力。
评论:北斗系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北斗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将为全球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导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