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一中2015届高二化学作业化学平衡常数006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丄——141.水的电离过程为 H 20_H + OH ,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 w (25C ) = 1.0 X 10 , K w (35 C ) = 2.1 X 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c(H 十)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 . 35C 时,c(H +)>c(OH —)C .溶液:pH(35 C )>pH(25 C )D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2. (2009浙江理综)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
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一 1 一 1A. 0.01 molL ・的蔗糖溶液 B . 0.01 mol L 的CaCI ?溶液C . 0.02 mol L —1 的 NaCI 溶液D . 0.02 mol L —1 的 CH 3COOH 溶液 3.将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 ,该溶液的pH 将会()A .偏高B .偏低C .不变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4.在医院里,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 )A . 0.9%氯化钠溶液B . 0.9%氯化铵溶液C . 1.25%碳酸氢钠溶液 5. 某温度下,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n 为盐酸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 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D. 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 a 点酸的总浓度6 .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 的是()一 一 一 一 一 +A.C (HCO 3)>C (CIO )>C (OH ) B . c(CIO )>c(HCO 3)>c(H )D . 5%葡萄糖溶液7.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 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④①②⑤⑥③B .④①②⑥⑤③C .①④②⑥③⑤&已知:酸性 H 2CO 3 > HClO > HCO 3 ,判断在等浓度的 NaCIO 、 系正确的是( ) A . c(Na +) > c(HCO 3 )> c(H + )> c(OH —)C . c(HClO) + c(ClO —)= c(HCO 3)+ c(H 2CO 3) ..........................................................................9. (2009安微理综)向体积为V a 的0.05 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 V 的0.05mol L —1KOH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 V a >V b 时:c(CH 3COOH) + c(CH 3COO —)>c(K +)B. V a = V b 时:c(CH 3COOH) + c(H +) = c(OH —)C. V a <V b 时:c(CH 3COO — )>c(K + )>c(OH —)>c(H +)D. V a 与 V b 任意比时:c(K +) + c(H +) = c(OH —) + c(CH 3COO —)10. 用 0.10 mol L —1 的盐酸滴定 0.10 mol+ ——+A . C (NH 4)>C (CI ), c(OH )>c(H )B .— +—+C . c(Cl )>C (NH 4), c(OH )>c(H )D . 11.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②苯酚③苯酚钠 ④碳酸 ⑤碳酸钠 ⑥碳酸氢钠。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一、选择题 1.固体碘化铵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恒温,容器中发生反响: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测得平衡时c(I2)=0.5 mol·L-1,反响①的平衡常数为20,那么以下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平衡时c(NH3)=5 mol·L-1 B.平衡时HI分解率为20%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不可以作为判断该反响到达平衡状态的标志 D.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NH4I的物质的量增加,I2的物质的量不变 2.(2021年天津卷改编)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响:MHx(s)+yH2(g) MHx+2y(s) ΔH<0到达化学平衡。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ol H2只需1 mol MHx C.假设降温,该反响的平衡常数减小 D.假设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那么v(放氢)>v(吸氢) 3.(2021届上海虹口期末)某反响A(g)+B(g)C(g)的能量变化如以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参加X后( )。
A.反响速率增大 B.反响物转化率增大 C.生成物的能量降低 D.反响的热效应降低 4.(2021届北京东城一模)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
和I2,发生反响:H2(g)+I2(g)2HI(g)。反响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004
乙 0.01 0.02 a
丙 0.02 0.01 b
丁 0.02 0.02 —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HI的平衡浓度:a=b>0.004 B.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丁>甲 C.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等于20% D.丙中条件下,该反响的平衡常数K=4 5.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响: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平衡。反响过程中测定局部数据见下表: t/s 0 2 4 6 8 n(SO3)/mol 0 0.8 1.4 1.8 1.8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反响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O2) = 0.4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
1.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盐酸、氯气、BaSO4、CO2、SO2 B.硫酸、氨水、醋酸、乙醇、NO2C.漂白粉、胆矾、NH4Cl、CH3COOH、CO2 D.干冰、氯水、HCl、HClO、CO2.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会引起()A.溶液的pH增加B.溶液中的c(H+)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的c(OH-)减小3.已知H2CO3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HClO的电离常数:K=2.95×10-8。
反应:Cl2+H2O 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A.NaOH B.HCl C.CaCO3(固体) D.H2O4.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5.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曲线图,请回答。
(1)“O”点不导电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c点溶液中的c(CH3COO-)提高,在如下措施中,可选择_________(填编号)。
A.加热B.加很稀的NaOH溶液C.加固体KOH D.加水E.加固体CH3COONa F.加Zn粒G.加MgO固体H.加Na2CO3固体(3)在稀释过程中,随着醋酸浓度的降低,下列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量是_______。
A.c(H+)B.H+个数C.CH3COOH分子数D.c(H+)/c(CH3COOH)6.区分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A.化学键B.电离程度C.溶解度大小D.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7.一元弱酸HA(aq)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A H++A-。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溶液都是中性的B.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无关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c(H+) D.NaHCO3溶液显酸性2.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c(H+)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2O HCOO-+H3O+B.CO2+H2O HCO-3+H+C.CO2-3+H2O HCO-3+OH-D.HS-+H2O S2-+H3O+4.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的是()A.Ag+B.I-C.F-D.Cu2+5.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3++3H2O Fe(OH)3+3H+B.Br-+H2O HBr+OH-C.CO2-3+2H2O H2CO3+2OH-D.NH+4+2H2O NH3·H2O+H3O+6.下列关于盐的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A.按盐是否含氢氧根和氢离子,可分为酸式盐、碱式盐和正盐B.按形成盐的酸、碱强弱,可以将盐分成三类C.根据盐中的阳离子,可将盐分成钠盐、钾盐、铵盐等D.NaHSO4属于酸式盐,属于钠盐,也属于强酸强碱盐7.将0.1 mol下列物质置于1 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A.KCl B.Mg(OH)2 C.Na2CO3D.MgSO48.下列盐溶液因水解而显酸性的是()A.NaHSO4B.NaHCO3 C.Na2HPO4D.NH4Cl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C.NaHCO3溶液D.NaHSO4溶液10.在pH=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设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分别为M和N,则M和N 的关系为()A.M>N B.M=10-4N C.N=10-4M D.M=N1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氨水、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⑤硫酸铵5种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B.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含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烃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2.不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A.1mol乙醇燃烧生成3mol水B.1mol乙醇可以生成1mol乙醛C.1mol乙醇跟足量的钠反应得到0.5mol H2 D.乙醇的密度比水小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酸中都存在碳氧双键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乙烯可以与氧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4.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A.②③B.②①C.④③D.③①5.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OH)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COOH)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NH2)D.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3H6O36.酿酒技术是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之一。
我国早在公元前2200年就能造酒,人类饮酒的历史也随着酒的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酒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B.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显碱性C.乙醇分子中只有烃基上的氢原子可被钠置换出来D.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7.(1)铜丝网在酒精灯上烧成红热,立即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几次,在上述操作中,乙醇与热铜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操作前后,试管口的气味由________气味变成________气味,铜丝网的颜色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在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D.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2.下列叙述中可判定某酸为强电解质的现象是()A.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B.该酸可溶解Cu(OH)2C.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D.0.1 mol·L-1一元酸c(H+)=0.1 mol·L-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其电离过程B.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C.1 L 0.1 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 mol H+D.1 L 0.2 mol/L的H2SO3溶液中含有0.2 mol H+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2-4B.H3PO4溶于水:H3PO43H++PO3-4C.HF溶于水:HF H++F-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向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6.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并测得其在t℃时K a=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c(CH3COOH),b增大B.加水稀释,b减小C.b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D.以上说法均不对7.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8.25 ℃时,50 mL 0.10 mol·L-1醋酸中存在下述平衡:CH3COOH CH3COO-+H+,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1)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___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______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加入少量0.10 mol·L-1盐酸,平衡将__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加入20 mL 0.10 mol·L-1NaCl溶液,平衡将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c(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013·高考重庆卷)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
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体积分数/% 温度/℃2.03.081054.0ab915c75.0d1 000ef83.0① b<f 、2.0 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该反应的Δ>0 (1 000 ℃)>(810 ℃)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 个 B.3个 C.2个D.1个 解析:选A。
反应E(g)+F(s)(g)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由到可知转化率是增大的温度升高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的由此可知故正确。
915 ℃、2.0 MPa时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为75.0%设总的物质的量为4 mol则E为1 mol为3 mol根据反应E(g)+F(s) (g)可知3 mol G,消耗1.5 mol E所以E的转化率为=60%正确。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正确。
因为该反应正向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④正确。
2(2012·高考山东卷)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浓度一定减小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CO2+H 解析:选A。
由平衡常数=温H2浓度减小说明在升温时平衡正向移动正确;恒容时反应CO2(g)+H(g)CO(g)+H(g),在增大压强时H的浓度不变升高温度(正)和(逆)都增大。
3(2012·高考安徽卷)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 (g)+CO(g) Δ=-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值减小转化率降低、B错误;温度不变值不变正确;增加N的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错误。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B.硝酸铵溶于水C.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D.25 ℃、101 kPa 时,2N2O5(g)= 4NO2(g)+O2(g)ΔH=+56.7 kJ/mol能自发进行3.“熵”与“焓”是化学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参数,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的两个重要判据,若熵增大、焓减小则反应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自发进行,下列问题不.能用“熵”和“焓”解释的是() A.蛋白质胶体加热发生凝聚B.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NH4)2Cr2O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H4)2Cr2O7=Cr2O3+N2+4H2OΔH<0,该反应无逆反应D.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加热可以促进水解4.25 ℃和1.01×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ΔH=+56.76 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小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的反应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A.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B.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C.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D.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6.往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固态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
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图所示。
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并有液体产生,瓶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被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出来的气体有氨味。
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Ba(OH)2·8H2O(s)+2NH4Cl(s)= BaCl2(s)+2NH3(g)+10H2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7.已知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ΔH-TΔS<0,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ΔH-TΔS=0,反应达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能逆向自发进行。
1.如下图所示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A.ⅠB.ⅡC.ⅢD.Ⅳ2.人类已知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A.第ⅠA族元素的化合物B.第ⅢA族元素的化合物C.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D.第ⅦA族元素的化合物3.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A.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B.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D.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4.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气态的是()A.CH3Cl B.CH2Cl2 C.CHCl3D.CCl45.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A.只有①B.只有③C.①②③的混合物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6.三个装有CH4和Cl2混合气体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后,分别作如下处理,各有怎样的现象发生?(1)①置于黑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点燃的镁条靠近集气瓶外壁: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放在有光线的房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4和Cl2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填反应类型)反应,请写出CH4和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0.5 mol CH4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A.2.5 mol B.2 mol C.1.25 mol D.0.5 mol7.有3 mL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恰好用去了3 mL氧气,则此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比是多少?8.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
一.基础知识点 1.(1)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_________的链烃。
最简单的烯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结构式是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
(2)从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乙烯分子呈_________结构,若乙烯分子每个碳原子与碳原子或氢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之间的夹角均相等,则其夹角为_________。
(3)乙烯分子在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反应中,分子内的碳碳双键有一个发生断裂;而在_________反应中,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全部断裂。
2.(1)若烯烃分子中含有n 个碳原子和1个碳碳双键,其分子式为_________;若烯烃分子中含有n 个碳原子和2个碳碳双键,其分子式为_________;若烯烃分子中含有n 个碳原子和m 个碳碳双键,其分子式为_________。
(2)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递变:一般地,碳原子数越多,沸点依次_________,液态时的密度依次_________。
二.选择题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塑料的产量 (D)合成纤维的产量 2、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 )点燃前都不需验纯(C )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D )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3.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
A .42H C B .64H C C .63H C D .125H C 4.下列方法中,不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
A .通入足量溴水中B .分别进行燃烧C .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D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5.点燃乙烯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 .火焰呈蓝色,产生大量白雾B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 .火焰呈苍白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火焰呈红色,伴有浓烈黑烟 6.下列关于乙烯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1.对于可逆反应:C(s)+CO 22CO ,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 发生变化的是(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压强 C .升高体系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2.某温度下,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 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 2为( )A .2500 B .50 C .0.02 D .0.002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2HCl K =1017③H 2+Br 22HBr K =109④H 2+I 22HI K =1;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4.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A .K =c (C )·c (H 2O )c (CO )·c (H 2)B .K =c (CO )·c (H 2)c (C )·c (H 2O ) C .K =c (H 2O )c (CO )·c (H 2)D .K =c (CO )·c (H 2)c (H 2O )5.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2Y 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33%B .40%C .50%D .66%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B .反应可表示为:X +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7.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197kJ·mol -1,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A .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SO 3气体放热98.5kJB .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kJC .Q 1=2Q 2=2Q 3=197D .2Q 2=2Q 3<Q 1<197kJ8.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 、2molB 和1molA 、1molB 。
相同条件下(温度T ℃),发生下列反应:A(g)+B(g)x C(g) ΔH <0。
测得两容器中c (A)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乙容器中,平衡后物质B 的转化率为______; (2)x =___;(3)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 (A)增大B .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C .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 、2molB ,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 -1<c (A)<1.56mol·L -19.对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满足以下关系:[c (C )]c ·[c (D )]d[c (A )]a ·[c (B )]b =K (为一常数),K 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反应的K 值只与温度有关。
现有反应:CO(g)+H 2O(g)CO 2(g)+H 2(g) ΔH <0。
在850℃时,K =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 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 2O,1.0molCO 2和x molH 2,则: ①当x =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10.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SO 2和O 2发生反应。
已知1molSO 2和足量O 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恒压条件下](1)若开始时放入1molSO 2和0.5molO 2,达平衡后,生成0.9molSO 3,这时SO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开始时放入4molSO 2和2molO 2,达平衡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恒容条件下](3)若开始时放入1molSO 2和0.5molO 2,达平衡后,生成a molSO 3,则a ________0.9(填“>”、“<”或“=”)。
(4)若令x 、y 和z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要使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与(3)中平衡时完全相同,则x 、y 、z 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x 、y ,另一个只含x 、z )1.解析:选C。
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仅与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2.解析:选C。
对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c2(C)c2(A)·c(B),而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c2(A)·c(B)c2(C)=1K1=0.02,故选C。
3.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
4.解析:选D。
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当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反应时,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5.解析:选D。
根据题给信息,可设开始加入X和Y的物质的量为a,达到平衡时消耗X为b,则消耗Y为2b,生成Z为2b,则:X+2Y2Z起始量 a a 0变化量 b 2b 2b平衡时的量a-b a-2b 2b由题意可得(a-b)+(a-2b)2b=32b=a3Y的转化率为2×a3a×100%=66.7%,D正确。
6.解析:选C。
X、Y、Z三种物质变化的浓度之比为:(0.1-0.05)∶(0.2-0.05)∶(0.1-0)=1∶3∶2,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3Y2Z,K=c2(Z)c(X)·c3(Y)=0.120.05×(0.05)3=1600。
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
7.解析:选C。
从方程式可知A和B选项正确;将乙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时,状态与甲为等效平衡,此时放出的热量为甲状态的一半,而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则Q1>2Q2,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在乙容器中通入氮气,不能改变平衡移动,则Q2=Q3,C选项错误;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2Q2=2Q3<Q1<197kJ,D选项正确。
8.解析:(1)乙容器反应达到平衡时,c(A)=0.5mol·L-1,转化率为50%。
(2)甲容器反应达到平衡后,c(A)=0.78mol·L-1,转化率为61%,即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所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x=1。
(3)反应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c(A)=c(B)=c(C)=0.5mol·L-1,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
(4)A项,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氦气,气体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c(A)不变;B项,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逆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增大,更大于甲容器中A的体积分数;C项,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比不加前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
答案:(1)50%(2)1(3)2(4)C9.解析:(1)从题给信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和H2的浓度将减小,而CO和H2O(g)的浓度将增大,故K值减小。
(2)将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 molH2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得x=3.0mol<5.0mo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0<x<3.0。
答案:(1)小于(2)①逆反应②0<x<3.010.解析:(1)根据“S”守恒可知SO2转化率为90%。
(2)恒温恒压下,只要转化过来的起始投入量成比例,两者就成等效平衡,SO2转化率相同,生成SO3为4mol×90%=3.6mol,放出热量为3.6Q。
(3)恒容条件下,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相对于恒压条件,相当于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SO2转化率降低,则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0.9mol。
(4)2SO2+O22SO310.50起始x y z转化z0.5z z平衡x+z y+0.5z0则x+z=1,y+0.5z=0.5,即x=2y,x+z=1。
答案:(1)90%(2)3.6mol 3.6Q(3)<(4)x=2y,x+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