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81.62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作者:胡英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丹阳市某小学因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的疫情,并对疫情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采取现场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对病患系统调查,收集病患的唾液、肛拭子、水、食品标本检测是否有诺如病毒、肠道致病菌,并对感染NV病毒患者讲解预防措施及疫情健康宣传教育。
结果:本次疫情发生时间为2014年5月8日,最后一次疫情发生时间为2014年5月14日,发生时间共7天,有120名学生发病,59例病例中,主要症状为低热、呕吐、腹泻及腹痛。
其中呕吐症状42例(占71%)、呕吐伴腹痛的6例(占10%)、呕吐伴腹泻的21例(占36%);60例病例中发热的14例(占24%),其中13例在37.5-38℃,1例38.2℃。
其中肛拭子感染NV病毒,水和食物检测出肠道致病菌。
结论:由于近期天气冷暖交替,温差较大,人体免疫力降低,同时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这是促进传播的因素之一。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必须严格切除传染途径,加大预防疫情措施的宣教措施,更好的阻断NV病毒的传播,减少该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的发生。
【关键词】诺如病毒;小学;胃肠炎;疫情【中圖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9-00130-01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于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es,HuCV)诺如病毒属,有5个基因组,其中可以感染的有GⅠ、GⅡ、GⅣ等基因组,而GⅡ组的GⅠ.4型是导致胃肠炎发生疫情最主要的病毒。
诺如病毒全年都能发病,但春冬之际最易感染发病,学生是最易感染此病毒的人群。
研究表明,NV病毒的治疗没有相关疫苗和特效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只有保持个人卫生干净、严格把控食品和饮水卫生。
随着,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出现越来越多,必须引起相关部分的重视。
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的调查孙灵英张立军刘军涛中图分类号:R155.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0931(2010)11-0039—02诺如病毒(N or ovi r u8)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 orw al k—l i ke vi r us 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N or w al k)被分离发现。
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作为病原引起腹泻爆发,国内也有报道[1。
】,但以急性胃肠炎爆发形式报道少见。
2009年1月7日,宁波市江东区某幼儿园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爆发,波及该园中(三)班,共有17例发病,罹患率54.84%。
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调查对象为符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爆发疫情的判定》标准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2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采集病例粪样送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荧光PC 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采集呕吐物、留样食品、保育员专用手巾和该班桶装饮用水等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腊样芽胞杆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检测。
结果1基本情况发生疫情单位为该区六星级幼儿园,有大、中、小3个年级,共12个班。
在园幼儿349名,无寄宿幼儿;教职员工共51名,其中教师24名,保育员12名,行政及后勤人员15名,均持有效健康证明。
每班配备教师2名,保育员1名,保育员主要从事分管班级的分餐、茶饮具与玩具消毒等日常事务。
该幼儿园提供中餐和课问餐,中餐由食堂统一制作,课间餐为定型包装食品,由定点配送单位供应。
班级饮用水为桶装纯净水,其他生活用水为自来水。
幼儿园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痰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宁波31504039证,食堂卫生量化为A级食堂,平时食堂内环境良好。
教室和寝室环境整洁,通风状况良好,使用分体式空调。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 Y2014年3月4日,广州从化市某大学多名学生陆续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现象。
为明确疫情暴发原因,查找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以便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阻止疫情扩散,开展本次调查。
本文重点报告饮水卫生现场调查情况。
1事件经过该校本学期于2月24日开学。
第一例病例出现于2月24日上午,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随后陆续出现多名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的患者,少数伴有发热。
3月3日新增病例15例,达到发病高峰。
至3月13日止,共发现病例95例,罹患率0.50%。
2现场卫生学调查2.1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约66.7万m 2,有学生18496名,教职员工434名。
校内有学生宿舍35栋,教工宿舍1栋。
共有6个食堂,分别由不同的承包商经营。
患者除1例为教职工外,其余均为学生。
病例分布于27栋学生宿舍楼,同宿舍未见2个以上病例。
调查患者发病前两日的就餐地点,多人于发病前在两个以上地点就过餐。
未发现明显的聚集性。
2.2供水情况调查学校供水源自6公里外的某乡镇自来水公司,该自来水公司为一家私人企业,共有职工12人。
水源引自南大水库,供水人口约3万人,日供水量5000m 3,主要供应事发学校、桶装水公司和附近村民。
该公司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工艺简单,设备陈旧。
消毒设施为二氧化氯发生器,有卫生许可批件。
公司配有专职消毒人员,从业人员有健康证和培训证。
厂内未设实验室,配有浑浊度、pH 值检测仪和余氯检测试剂盒。
每日监测一次,监测记录完整。
近年来该公司供水正常,无停水现象。
从化市疾控中心对其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每季度进行1次水质常规项目监测,浑浊度和菌落总数时有超标。
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1]。
学校内建有1个二次供水房,水房有锁,内有2个水池,容水量3m 3/个。
水厂水经二次供水水池加压后输送到校内各处。
二次供水水池由某物业公司组织人员定期清洗,每年2次。
附件4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一、流行病学调查1.通过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人,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2.了解暴发地区及邻近地区的一般情况、地理位置、水源分布、居民饮食习惯等。
3. 进行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表见附表2),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划定疫点、疫区,提出感染来源、传播链的假设。
4. 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和传染源追踪,可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进行发病因素分析,以确定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5.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检测:见附件2、3。
二、疫情控制措施1. 查清可疑食物等来源和去向。
2. 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做好消毒处理。
要及时掩闭覆盖病人的泻吐物,使用含氯等有效消毒剂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洁,尤其对室内衣物、被子、地板、桌椅全面抹洗、曝晒。
3.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等预防性措施。
4.做好现场处理和病人救治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
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和诊治病人时,需穿着防护工作衣、帽、鞋,口罩和手套等,工作后及时洗手。
5.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采取强制性措施,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
6.立即纠正食品加工企业或饮食服务单位可能存在的引起疾病暴发有关的不当操作行为。
7.针对调查发现的可能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附表2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编号□□□□一、基本情况:1、单位名称:2、单位电话:3、单位地址:4、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5、性别: a.男 b.女□6、年龄(岁):□□7、部门/班级/班组:8、入读方式:a.走读 b.寄宿 c.日托 d.夜托 e.全托□9、现住址:10、联系电话:二、发病及就诊情况:1、首发症状:发生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时(Am/Pm)2、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时(Am/Pm)3、就诊医院:4、发病治疗经过:a.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b.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c.未治疗三、临床表现:(注:症状出现及持续时间具体到小时)四、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五、流行病学: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 b.无□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b.密切c.一般密切□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a有 b.无□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a有b无□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2、同住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若有,家庭发病情况为:注:性别:a.男b.女;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是否接触过同类病人呕吐物:a.是b.否3、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的食物(包括食品、饮料、酒和水果等)4、72小时前饮水史:饮用水来源:a.自来水b.井水c.河水d.泉水e.开水f.桶装水g.瓶装水h.其它□5、其它可疑食物摄入情况:6、近1个月内免疫接种情况(学生、幼儿填写):7、生活习惯7.1、饭前便后洗手: 1.是 2.否□7.2、喜吃生冷食: 1.是 2.否□8、其他情况:调查者签名: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年月日时。
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作者:徐彦王安娜张文增石玮冀国强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15期摘要:目的调查一起多名小学生在小饭桌就餐后出现呕吐、腹痛疫情,分析原因提出传染病防控措施。
方法搜索符合本次疫情病例定义人员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RT-PCR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此次疫情报告病例68例,罹患率为7.02%,确诊病例18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4份呕吐物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
结论本次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和相关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关键词:呕吐;诺如病毒;暴发中图分类号:R181.3;R5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35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5-0113-03Investigation of an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arrhea Caused by NorovirusXU Yan,WANG An-na,ZHANG Wen-zeng,SHI Wei,JI Guo-qiang(Beijing Shuny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fice,Beijing 10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 epidemic of vomiting and abdominal pain among pupils after dining at a dining table,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 Searching for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erson who accord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epidemic case,analyze it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and detect the nucleic acid by RT-PCR.Results 68 cases were reported,the incidence rate was 7.02%,18 cases were confirmed,there were no severe cases and death cases.4 vomit were G II norovirus positive.Conclusion This epidemic of infectious diarrhea caused by Norovirus GII typ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in schools and related institutions.Key words:Vomiting;Norovirus;Outbreak诺如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的肠道病毒,是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1-4]。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背景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某地暴发,导致大量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深入了解这次暴发疫情的状况,本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现场调查患者症状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患者普遍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感染开始后,患者在数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比如剧烈的腹泻、呕吐、恶心等。
这些症状主要持续1到3天,病情多为自限性,但老年人和幼儿等易感人群需注意。
现场消杀作为疫情控制的重要措施,现场消杀也是必要的。
通过现场消杀,保障了患者们的生命安全,并且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消毒剂对病毒有较好的杀伤作用,比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高锰酸钾等。
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粪便样本和食物等样本的检测,确认了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是一种经肠道传播,引起人类胃肠炎的非嗜神经性病毒。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口水、手和肠道等途径。
疫情控制在了解病毒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和疫情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们在疫情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2.对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3.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监护;4.实时了解疫情动态,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结论此次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是由于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不佳导致的。
应该加强餐饮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同时,加强大众健康意识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的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8-08-14T10:36:29.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作者:陈和娟王佩玉[导读] 了解某自然村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陈和娟王佩玉(宁海县一市中心卫生院浙江宁海 315600)【摘要】目的:了解某自然村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结果:2月10~28日该村共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14例,罹患率为28.57%,最小31岁,最大70岁,男女性别比为1.3:1;10例患者粪便、肛拭子标本经疾控中心PCR检测,6份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通过采取病人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该自然村井水被污染。
供水系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调查【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45-02 2017年2月宁海县某自然村多例村民出现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经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调查,确定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至2017年2月28日共发病14例,罹患率为28.57%(11/49),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17年2月10日以来该自然村村民出现腹泻≥3次/24h,或呕吐、伴有腹痛、腹泻等症之一者。
1.2 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该自然村村民进行入户调查,对2月10日以来该村发病情况开展病例搜索。
同时到当地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查看就诊记录。
1.3 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近期外出史、是否饮用生水、类似症状病人接触史、就诊情况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医学病毒学论文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医学病毒学论文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医学病毒学论文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毕华钟嶷王德东傅雪松周自严刘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440 [摘要] 目的对广州某大学发生的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寻找疾病暴发来源并制定相关疾病防控措施。
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环境和水样本进行实验室检验。
结果患者和厨工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18%、15.83%。
桶装水合格率100%;饮水机水、末梢水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33.33%、50.00%;二次供水水池水细菌总数超标并检出耐热大肠菌群。
水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结论此次疫情应为厨工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食源性传播。
该校存在饮水卫生安全隐患。
[ 关键词] 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调查[中图分类号] R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30-02 2014年3月4日,广州从化市某大学多名学生陆续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现象。
为明确疫情暴发原因,查找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以便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阻止疫情扩散,开展本次调查。
本文重点报告饮水卫生现场调查情况。
1 事件经过该校本学期于2月24日开学。
第一例病例出现于2月24日上午,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随后陆续出现多名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的患者,少数伴有发热。
3月3日新增病例15例,达到发病高峰。
至3月13日止,共发现病例95例,罹患率0.50%。
2 现场卫生学调查 2.1 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约66.7万m2,有学生18496名,教职员工434名。
校内有学生宿舍35栋,教工宿舍1栋。
共有6个食堂,分别由不同的承包商经营。
患者除1例为教职工外,其余均为学生。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
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直饮水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
结果5份粪便标本中3份呈诺如病毒阳性,2份直饮水标本均呈诺如病毒阳性。
3份病例粪便标本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均为GⅡ-4型,提示病毒同源。
结论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证实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诺如病毒(NoV)被认为是目前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在医院、餐馆、学校、托儿所、孤儿院、养老院、军队、家庭及其他人群中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暴发[1]。
近年在我国由该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报道越来越多[2-6]。
广州市某中学于2009-12发生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伴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病例还伴有发热症状。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和常规RT-PCR对该起疫情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证实该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该校共有学生1515人,教职员工123人,只设立高中部,全校有3个年级,共32个班级。
学生以住宿生为主,共有宿舍120间,住宿学生1200人。
该校设有1个饭堂,提供校内学生及教职员工午、晚餐,该饭堂为B级单位,功能区域设置较为合理,饭堂共有16名员工,均已领取健康证。
1.2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病例为女性,于2009-12-22出现恶心、呕吐及上腹部不适感,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及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之后高三级其他班级又陆续出现多名腹泻病例,12月25日后无新增病例。
该校共出现呕吐、腹泻病例55例,均为学生病例,罹患率为(55/1638)3.36%。
发病高峰为12月23 -24日,期间共发生病例47例,占发病总数的85.45%。
病例主要集中在高三年级,共发生病例53例,占发病总数的96.4%,呈现出一定的区域聚集性.该起疫情腹泻病人发病年龄集中在17~18岁,男性27例,罹患率为3.17%,女性28例,罹患率为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