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岳麓)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点归纳岳麓版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点归纳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点归纳岳麓版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最早在龙骨上发现,是汉字的初期形式,有时也被以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期间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 " 契文 " 、" 甲骨卜辞 " 、殷墟文字或 " 龟甲兽骨文 " 。
甲骨文记录和反响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 ( 前 14~前11 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也许是所得结果。
殷商消亡周代流行今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期间,是研究商周期间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
二、青铜器距今 5000-4000 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件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夏代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期间。
商朝初期青铜器拥有独到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均衡感。
鼎、 ? 械戎? 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西周器物铭文最多,好多有历日,但在分期 ( 特别是编排历谱 ) 上歧异甚多。
因为共和以下年世明确,整理这个期间或包含厉王在内的青铜器最为有利。
厉王到宣王,相隔年数好多,器物特点应有变化 ; 宣、幽到东周初,情况也是相同。
近来几年晋、虢墓地的发现,为研究准备了条件。
在东周( 包含春秋、战国) 列国青铜器中,秦、楚两国器物的特点显然,已发现标本易于构成序列的,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充足丰富。
二者分居西土、东土,对观察文字的变迁也很要点。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要原因是甲骨文是( )A、商朝的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1.2017年3月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
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已经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
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毛公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史记》B、《汉书》C、甲骨文D、《诗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
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A、夏朝B、商朝C、战国D、秦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右图的“明”字采取的造字法是( )A、象形B、会意C、形声D、假借【答案】:第7题【单选题】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中外古代早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②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③甲骨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④象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巩固辅导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行书,追溯其发展渊源。
都离不开(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是他们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造就了右图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夏朝
B、战国
C、商朝
D、汉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解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1、元谋人: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a、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他们已经会制造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
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山顶洞人:a、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的远古人类。
b、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距今约6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生产生活: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他们会制作陶器,过定居生活,住干拦式的房子——这是建筑学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2、半坡原始居民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距今约5000多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生产生活: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已能制造彩陶。
在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三、神奇的远古传说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a、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远古时代,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b、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
c、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影响: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尧舜禹的“禅让”a、传说继黄帝以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
b、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初一历史上(岳麓版)期末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人群(采集狩猎,打制石器)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4、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使用粗糙石器,会用天然火。
5、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会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并有了简单的语言。
6、北京人头部特征: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
7、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和现代人差不多,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摩擦生火(人工取火)。
二、氏族(原始农耕,磨制石器)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其特征是: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过着氏族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已有了农业和畜牧业,都会烧制陶器,都会建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制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制黑陶,干栏式房屋。
2、两者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半坡人:半地穴式,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河姆渡人:干栏式,适应了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
如:傣家竹楼。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粟,蔬菜。
4、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原始居民遗址。
三、部落和部落联盟(传说和史实)1、传说4000多年以前,我国北方的三个部落首领是炎帝,黄帝,蚩尤。
2、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人文初祖),蚩尤(九黎族首领)。
3、涿鹿之战: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打败蚩尤。
4、后人称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知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史事。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
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一、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先秦时期科技、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二子目为本课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发展概况;(史料实证)2.通过了解我国早期国家文明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史事,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理解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懂得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勤劳,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古蜀人的艺术杰作——太阳神鸟金饰》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太阳神鸟金饰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先秦时期古蜀人高超的工艺。
那么在先秦时期,我们中国先民在科技文化方面还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二)新课讲授1.天文、历法和医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
(1)天文:(2)历法:(3)医学:先秦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①神农尝百草;②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疗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③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2.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并梳理以下内容。
①含义: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②发现: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③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所示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东周D、西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保留一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中出土于殷墟,为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③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形式④只是一种符号,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与商周同时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出土了著名的青铜器(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大型青铜立人像D、编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今天我们使用汉字与古代的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那么甲骨文主要涉及哪一时期(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2月发行的生肖纪念币,该生肖(属相)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下列历史文物中着力体现该动物形象的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虎耳铜鼎D、青铜立人像【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中材料记载的内容反映了( )A、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B、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C、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D、《尚书》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除了通过甲骨文外,还可通过( )A、金文B、隶书C、小篆D、陶文【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与青铜器》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2016岳麓书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
其中,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而青铜工艺则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学好这一课,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也会对其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发现及甲骨学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通过对甲骨文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提升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
3.通过对青铜器的观察,引导学生提高观察、联想、分析、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甲骨文、青铜器、编钟等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从文物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鉴赏有关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中华早期文明的辉煌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了解甲骨文并认识其发现的意义。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新课导入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哪四个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总结道: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
作为文明古国,这些国家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文明象征。
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片,举例介绍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的文明象征,然后顺势提出疑问: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文明象征又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代表性,但是作为古代中国最为典型的文明象征,非甲骨文和青铜器莫属。
因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去感知文明瑰宝的魅力吧!
(二)讲授新课
教师指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甲骨文则是我国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文字。
事实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幻灯片展示图片《刻有符号的陶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大汶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刻画符号》),指出它们可能就是早期文字的雏形,是甲骨文的前身。
(幻灯片展示标题:一、从符号到文字)幻灯片展示事先设置的内容提纲:
1、甲骨文的发现
2、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
3、甲骨文的内容及意义
此框题的教学中,结合内容提纲的超链接依次进行讲解:
①幻灯片展示《王懿荣》、《龙骨》、《全形卜甲》、《牛骨刻辞》、《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地理位置示意》、《殷墟鸟瞰图》等图片,使学生了解甲骨文的概念、发现经过、代表性的出土地点及出土甲骨概况;
②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完成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对应识别活动,使其
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深刻体会今天汉字和甲骨文一脉相承的关系;
③幻灯片展示两块甲骨的图片,引导学生解读甲骨卜辞的内容,使学生知道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从而明确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意义,强调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代开始的。
[过渡小结]教师指出,文字的出现是发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而在人类历史上,青铜器的出现和文字一样也是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
之后,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文资料和教材《博闻》的介绍,简要讲述青铜器的概念、制作过程以及源起情况,指出我国自夏代开始也有青铜器出现,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也业达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产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幻灯片展示标题:二、精美的青铜器)幻灯片展示事先设置的内容提纲:
1、青铜铸造业
2、司母戊鼎
3、青铜器的历史意义
此框题的教学中,结合内容提纲的超链接依次进行讲解:①结合幻灯片展示的《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迹》、《殷墟出土铸铜陶范》、《各种用途的青铜器》、《青铜器纹饰》等图文资料和教材的相关介绍,使学生了解商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即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纹饰精美等;
②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司母戊鼎的相关图文资料,使学生感受该鼎之大之美,知道它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此外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片,补充介绍两件独特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铜象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商周青铜器之精美;
③结合前面对商周青铜铸造业的讲述和幻灯片展示的《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图》,引导学生理解青铜器的历史意义。
[过渡小结]既然甲骨文和青铜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那么它们的发现对研究商周史到底有着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吧!
(幻灯片展示标题:三、甲骨文、青铜器与商周史)
幻灯片展示问题:甲骨文、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意义?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尝试解决幻灯片展示的问题并积极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图文资料,进行补充归纳。
(此过程中幻灯片展示王国维对二重证据法的文字论述、《妇好墓遗址》、《妇好钺》、《西周毛公鼎及其铭文》等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甲骨文、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的三个重要意义,即①印证了史书中的记载;②发现了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史实;③展现了文献中没有的细节。
)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四)巩固练习
幻灯片展示:课后练习(知识巩固、活动园地),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做点评和分析,以此来获得教学反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