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主题教学“熊的故事”资料:主题活动计划表 (2)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
小4 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方案(熊的故事)核心经验:情感与态度:爱听故事、愿意表达认知与能力:比较或匹配(物体大中小,远近)内容一:小熊吹泡泡材料提供:吹泡泡工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记录板、泡泡水玩法(层次):1、乐意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2、尝试记录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结果。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乐意用各种工具进行吹泡泡。
2、观察幼儿是否能进行简单记录。
内容二:小熊家的门帘材料提供:箱子制作成小熊的家;三只熊的图片;吸管、珠子、不织布、绳子等串联的材料玩法(层次):1、乐意选用不同的材料帮助小熊家串门帘。
2、尝试有规律地排序串门帘。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串联。
2、观察幼儿串联中排序的能力。
内容三:三只熊的礼物材料提供:三只熊和不同数量的礼物图片、操作圆盘一个、夹子若干玩法(层次):1、观察圆盘上的图片,说说三只熊的礼物有哪些?2、数数三只熊的礼物,按不同礼物的数量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数数、认数的能力。
2、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对应匹配能力。
内容四:小熊搬新家材料提供:大中小三只熊图片、大中小不同的各类图片玩法(层次):把物品按照大中小的规律放在大小不同的小熊面前,并且说说把什么东西送给谁?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能否在看看说说中辨别三只熊的大小和物品的大小。
2、观察幼儿根据熊的大小分配物品的能力。
3、指导幼儿学说“我把……送给……。
”内容五:可爱的小熊材料提供:橡皮泥、泥工板、步骤图、牙签等玩法(层次):1、根据步骤图,用团圆、搓等技能制作小熊。
2、尝试用辅助小材料进一步打扮小熊,使小熊更形象。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能否看懂步骤图。
2、观察幼儿团圆、搓的技能。
内容六:大熊山材料提供:自制可操作大熊山图书玩法(层次):1、根据故事书中的画面线索的提示、看看、讲讲“大熊山”的有趣故事。
2、和同伴一起边讲故事边玩“爬大熊山”的游戏。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讲述大熊山的故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二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猫》二
- 1 -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熊》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圆形和曲线组合的方法画小熊头饰。
2、加深对小熊特征的了解,有喜欢小熊的情感。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发展幼儿的观察小熊,培养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熊
材料准备:水笔、蜡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看老师作画)
·边画边说:大大一个圆,低低一座山,山顶一个球,球下一根线,线下挂着一个弯弯香蕉。
·请幼儿猜猜老师可能画什么动物?
·老师接着画:两只眼睛大有大,两只耳朵圆又圆。
·请幼儿说动物名称,讲讲小熊主要特征。
·小结:小熊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大大一个圆
小熊的嘴巴鼓出来的——低低一座山
小熊鼻子好可爱——山顶一个球……
二、幼儿.画小熊
1、用中指、大指相搭成圆和拉开变大圆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大圆的概念和在纸上的相对位置
2、老师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步骤,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 / 2。
小3 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方案(熊的故事主题)核心经验:情感与态度:爱听故事,愿意表达认知与能力:比较或匹配动作与技能:内容一:小熊吹泡泡材料提供:颜料、大小不同的瓶盖;纸筒芯、纸杯;不同色彩的颜料;小熊吹泡泡操作图。
玩法(层次):1、选用不同的拓印材料在操作纸上拓印圆形泡泡。
2、欣赏拓印的泡泡,感受泡泡大小、色彩不同的画面美。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尝试选用不同材料进行拓印,观察幼儿的拓印能力。
2、观察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内容二:熊儿排排队材料提供:大熊、中熊、小熊、草地图片、自制底板玩法(层次):1、乐意选用不同的材料帮助小熊家串门帘。
2、尝试有规律地排序串门帘。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串联,观察幼儿串联的能力。
2、观察幼儿串联中排序的能力。
内容三:三只熊的礼物材料提供:三只熊和不同数量的礼物图片、操作圆盘一个、夹子若干。
玩法(层次):1、观察圆盘上的图片,说说三只熊的礼物有哪些?2、数数三只熊的礼物,按不同礼物的数量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数数、认数的能力。
2、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对应匹配能力。
内容四:小熊站起来材料提供:自制小熊图片(大、中、小);各种辅助材料(夹子、积木、玩具、纸、纸牌、剪刀、固体胶、双面胶等)玩法(层次):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让小熊站起来,探索让小熊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用不同的辅助材料让小熊站起来。
2、观察幼儿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
内容五:大熊山材料提供:自制可操作大熊山图书、小老鼠图片(跑的图片、睡觉的图片)玩法(层次):1、根据故事书中的画面线索的提示、看看、讲讲“大熊山”的有趣故事。
2、愿意和同伴一起边操作大图书边讲故事。
3、和同伴一起边讲故事边玩“爬大熊山”的游戏。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能边操作大图书边将大熊山的故事。
2、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边讲故事边玩“爬大熊山”游戏。
内容六:给小熊穿毛衣材料提供:用卷筒纸芯做成的小熊身体、小熊头像、毛线等。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可爱的熊宝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大家庭》,详细内容为“可爱的熊宝宝”。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熊宝宝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描述熊的外形特征,知道熊的生活习性和熊宝宝的成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熊的生活习性和熊宝宝的成长过程。
2. 教学重点:熊的外形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熊的图片、熊的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熊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师讲解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熊宝宝的成长过程。
(2)观看熊的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熊的生活。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描述熊的特点,其他成员补充。
(2)手工制作:用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熊的头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熊的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的特点。
(2)幼儿相互交换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熊的生活场景。
(2)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熊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熊的外形特征2. 熊的生活习性3. 熊宝宝的成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熊宝宝。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熊宝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设计6.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熊的故事主题教案《熊的故事主题教案》篇①:《小熊不挑食了》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熊,它叫胖胖。
胖胖可挑食了,只喜欢吃肉,对蔬菜和水果看都不看一眼。
有一天,胖胖像往常一样出去玩。
没一会儿,它就觉得头晕晕的、四肢无力。
走着走着,看到小猴子在树上飞快地跳来跳去,就问:“小猴子,你怎么这么有活力呀?”小猴子说:“我每天吃很多水果和坚果,它们给我能量,让我充满活力。
”胖胖又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胡萝卜。
它就问道:“小兔子,你为什么总吃胡萝卜呀?”小兔子回答:“胡萝卜对我的身体好,能让我跑得更快呢。
”胖胖开始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决定改变。
回到家后,熊妈妈惊喜地发现胖胖开始尝试吃蔬菜和水果了。
几个月后,胖胖变得健康又强壮。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能挑食。
不同的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价值,就像小熊胖胖一样,改掉挑食的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小朋友们也要像胖胖一样,不挑食才会有好的身体。
篇②:《熊兄弟的团结力量》森林里有两只小熊,大的叫壮壮,小的叫点点。
它们喜欢探索森林里的各个角落。
有一次,它们看到一棵高高的大树上有一个大蜂窝,蜂窝里的蜂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壮壮刚想爬上去拿蜂巢就被点点拉住了,点点说:“哥哥,蜜蜂会蛰我们的,我们这样上去太危险了。
”于是,它们在周围找来了一根长长的树枝,然后悄悄靠近那棵树。
壮壮力气大,拿着树枝轻轻捅了一下蜂窝,点点则在下面撑起了一块大叶子。
蜂窝被捅下来后,掉进了叶子里,只是把里面的几只蜜蜂弄了出来。
壮壮和点点迅速跑出一段距离,躲起来。
等蜜蜂飞走后,它们才回来享用甜甜的蜂蜜。
点评:这个故事里熊兄弟齐心合力,遇到问题时勇敢探索解决方法。
当它们面对能够共同完成的目标时,靠得是团结和智慧,而不是单个盲目冒险。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团结,像熊兄弟一样发挥各自的力量。
篇③:《小熊学会勇敢》小熊蹦蹦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
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有一天,蹦蹦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去寻找草药了。
小班主题教案可爱的熊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教案:小班主题教案可爱的熊宝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教材《幼儿园小班课程》中第五章“可爱的动物”节选部分,具体内容为:介绍熊宝宝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熊宝宝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熊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表达熊宝宝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熊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熊宝宝的外形特征,如颜色、体型、面部表情等。
同时,让学生猜测熊宝宝的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详细讲解熊宝宝的生活习性,如食性、居住环境、繁殖特点等。
引导学生了解熊宝宝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如熊宝宝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熊宝宝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你说一说熊宝宝的外形特征有哪些?”、“请你想一想,熊宝宝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熊宝宝。
同时,让学生用贴纸装饰熊宝宝的生活环境。
5. 作品展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学生的创意和表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熊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熊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作业答案:熊宝宝外形特征:颜色、体型、面部表情等。
生活习性:食性、居住环境、繁殖特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熊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熊的故事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熊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能够简单描述熊类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3.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绘本《熊的故事》;2.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彩色笔;3. 教学环境:室内教室。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熊类动物的图片,以引发学生对熊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熊的外貌特征并进行简单分类。
Step 2:教授1. 准备好绘本《熊的故事》让学生集体阅读,教师辅助指导。
2. 在阅读中,教师通过指导问题和插图的解释,让学生了解熊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以及一些有趣的行为习性。
Step 3:巩固1. 播放一段关于熊类动物的视频,展示它们的生活场景和行为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视频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熊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Step 4:拓展1. 通过图示及简单文字,让学生了解熊类动物的分类,包括梅花熊、黑熊、棕熊等。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熊类动物的形态特点和习性,让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分析。
Step 5:综合运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绘本中选择一幅插图,让他们进行描述和讨论,包括熊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2. 引导学生彼此之间交流讨论,激发他们对熊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思考,并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动物。
四、教学反思:通过《熊的故事》这本绘本的阅读,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熊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语言的简练明了,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熊的生活环境,增强了他们对动物保护的认知。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激发了他们对熊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熊的外形特征:熊的体型、颜色、爪子等。
2. 熊的生活习性:熊的饮食、睡眠、活动范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熊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熊的图片、视频、绘本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熊的动画片,引起幼儿对熊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展示熊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熊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熊的特点。
3. 实践活动:a.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熊。
b. 手工制作:剪下熊的图片,粘贴在彩色卡纸上,制作成熊的手工作品。
5. 拓展活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熊(如有熊出没的动物园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熊的生活环境。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熊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评价其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熊的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幼儿的家庭亲子活动。
2.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关爱动物”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幼⼉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案:熊的故事⼩1 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案(熊的故事)核⼼经验:情感与态度:爱听故事、愿意表达认知与能⼒:⽐较或匹配(物体⼤中⼩、远近)动作与技能:撕贴、拓印内容⼀:⼩熊吹泡泡材料提供:颜料、⼤⼩不同的瓶盖;纸筒芯、纸杯;不同⾊彩的颜料、蜡笔;⼩熊吹泡泡操作图。
玩法(层次):1、选⽤不同的拓印材料在操作纸上拓印圆形泡泡。
2、欣赏拓印的泡泡,感受泡泡⼤⼩、⾊彩不同的画⾯美。
观察要点:1、观察幼⼉是否能尝试选⽤不同材料进⾏拓印,观察幼⼉的拓印能⼒。
2、观察幼⼉对⾊彩的感受能⼒。
内容⼆:⼩熊家的门帘材料提供:箱⼦制作成⼩熊的家;三只熊的⽑绒玩具或图⽚;吸管、珠⼦、不织布、绳⼦等串联的材料。
玩法(层次):1、乐意选⽤不同的材料帮助⼩熊家串门帘。
2、尝试有规律地排序串门帘。
观察要点:1、观察幼⼉是否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串联,观察幼⼉串联的能⼒。
2、观察幼⼉串联中排序的能⼒。
内容三:⼩熊“跳舞”材料提供:⾃制⼩熊图⽚(⼤、中、⼩);各种辅助材料(夹⼦、积⽊、玩具、纸、纸牌、剪⼑、固体胶、双⾯胶等)玩法(层次):尝试⽤不同的材料让⼩熊站起来,探索让⼩熊站起来的不同⽅法。
观察要点:1、观察幼⼉是否能⽤不同的辅助材料让⼩熊站起来。
2、观察幼⼉使⽤辅助材料的情况。
内容四:⼤熊⼭材料提供:⾃制可操作⼤熊⼭图书、⼩⽼⿏图⽚(跑的图⽚、睡觉的图⽚)玩法(层次):1、根据故事书中的画⾯线索的提⽰、看看、讲讲“⼤熊⼭”的有趣故事。
2、愿意和同伴⼀起边操作⼤图书边讲故事。
3、和同伴⼀起边讲故事边玩“爬⼤熊⼭”的游戏。
观察要点:1、观察幼⼉是否能边操作⼤图书边将⼤熊⼭的故事。
2、观察幼⼉是否愿意和同伴⼀起边讲故事边玩“爬⼤熊⼭”游戏。
内容五:给⼩熊送早餐材料提供:⾃制路径板、⼤中⼩礼物若⼲、吸铁⽯玩法(层次)根据不同的路径,给三只⼩熊送⼤中⼩不同的早餐。
观察要点:1、观察幼⼉能否⽤吸铁⽯吸着礼物沿指定路径⾛。
上海市浦东新区澧溪幼儿园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主题活动计划表
主题名称:熊的故事 班级:小2班
主题目标 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或匹配。
生活
爱清洁、讲卫生
1、利用儿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在平时关注幼儿是否会饭前便后洗手
2、观察幼儿流鼻涕、身上脏了能否主动使用餐巾纸擦和洗手。
学习塞衣裤
1、观察幼儿能否在大小便后主动将棉毛衫塞进裤子里。
2、关注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鼓励并指导,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运动
区域一:熊的一家(平衡)
区域二:熊变石头人(民游)
区域三:大熊山(钻爬)
区域四:熊来了(走跑)
区域五:给小熊喂食(投掷)
区域六:小兔和大熊(跳跃)
游戏
内容:娃娃家、公共汽车、小医院、点心店、玩具店等
观察重点:
1、观察幼儿能否借助角色挂牌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
2、进一步关注幼儿是否能按图示、标记等进行整理归类、物归原处。
学
习
集体
第四周
1、三只熊(语言领域)2、大熊山(语言领域)3、三只熊的早餐(科学领域)
4、熊变石头人(艺术领域)5、小熊吹泡泡(艺术领域)
第五周
1、三只熊(社会领域)2、数熊山(语言领域)3、三只熊来做客(科学领域)
4、大熊山(艺术领域)5、三只熊搬家(科学领域)
个别化
小熊吹泡泡、小熊家的门帘、三只熊的礼物、小熊搬新家、大熊山、小熊站起来、
小熊造房子
环境 1、创设“熊的故事”主题墙及个别化环境。 2、收集相关的主题内容材料,如:各种关于熊的故事图书、及生活物品等,帮
助幼儿了解熊和对物体多少大小能进行比较或匹配。
家园共育 1、关注主题活动: (1)收集一些关于熊的图片、故事,一起聊聊熊,讲讲熊的故事。引导孩子对物体大小进行比较或匹配。 (2)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真实的熊、了解熊。
2、个别联系:与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家长沟通,提醒在家多放手练习,提
高生活自理能力。
3、建议家长大胆放手,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并有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
相关活动 无
主题反思
数熊山等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和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始
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大、中、小的
概念也随之进一步掌握。一个主题下来,收获颇丰,从认识熊爸爸、熊妈妈和熊
宝宝开始,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童话世界,他们懂得了要动别人东西前,首
先要取得对方的同意。这些活动,由小熊带给小朋友们成长的阳光,相信“小熊”
这一深深让孩子们喜欢的形象会照亮他们的整个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