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7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一二原文知识点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反思怀疑与学问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学问追求,对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怀疑与学问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
这种怀疑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然而,怀疑并不意味着盲目否定,而是要求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和证据支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其次,学问是怀疑的深化。
在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深入研究,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问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教师的耐心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何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权威。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
这包括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问的探索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6.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
7. 反思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了解作者信息根据卡片信息,猜人物。
①他是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②他是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
③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同学们,我们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来猜一位人物。
屏幕上有三张卡片,看哪位同学能根据最少的信息猜出这个人物。
这位人物就是今天课文的作者——顾颉刚先生。
顾颉刚先生是一位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古文献资料,他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的巨大存在。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分享《怀疑与学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引入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作者信息基础上,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初步认识生字和生词。
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小组讨论,排除字词障碍,能够熟练阅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下面词语。
1.读准字词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停滞(zhì)折扣(zhé)指名学生说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2.明确词意①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怀疑与学问》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二、文章背景这篇文章写于 1925 年,当时的中国社会新旧思潮激烈交锋,人们对于传统的学术观念和方法产生了怀疑和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论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倡导人们要有怀疑精神,以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创新。
三、生字词1、虚妄(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2、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3、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4、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四、文章结构1、提出论点(第 1、2 段)开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接着阐释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论证论点(第 3—6 段)第 3、4 段论述了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盲从。
第 5、6 段论述了对于书本、学问也要有怀疑精神。
3、总结论点(第 7、8 段)第 7 段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 8 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主要内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对于传说,我们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例如“三皇五帝”的传说,就需要我们进行怀疑和考证。
怀疑不仅能辨别真假,还能纠正错误。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也要敢于怀疑。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迷信书本。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怀疑精神。
六、论证方法1、引用论证文章开篇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学者先要会疑”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等,具体地论证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怀疑与学问的兴趣和重视。
2. 引导学生思考怀疑在学问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意义。
2. 举例说明怀疑在学问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疑惑或者不解的地方?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疑惑和解决方法。
3. 讲解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4. 举例说明怀疑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疑惑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怀疑的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怀疑的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怀疑的技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怀疑的技巧来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1. 讲解怀疑的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怀疑的技巧来分析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怀疑的技巧:比较、质疑、求证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怀疑的技巧来分析问题。
3. 举例说明怀疑的技巧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怀疑的技巧来分析问题。
5. 分享学生的分析结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分析结果。
第三章:怀疑与创新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怀疑与创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怀疑来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怀疑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解怀疑与创新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怀疑来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1. 讲解怀疑与创新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
3. 举例说明怀疑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4.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怀疑来激发创新思维。
5. 分享学生的创新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创新想法。
第四章:怀疑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怀疑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怀疑来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