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拉丁美洲_
- 格式:ppt
- 大小:573.51 KB
- 文档页数:14
第十二章拉丁美洲1、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25ºN-57ºS110ºW-40ºW(南美洲80ºW-40ºW)海陆位置: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墨西哥湾(2)范围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部:南美洲2、自然环境(1)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平原相间分布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安第斯山)东部:墨西哥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2)气候①特点:a、湿热气候为主(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b、没有寒带气候,干旱气候区面积较小c、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②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水文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南美洲第三大湖)①亚马孙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水能丰富水系:源于科迪勒拉山系,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流域内多沼泽;雨水补给水文:水量大、流量平稳、无结冰期、无明显汛期、含沙量小亚马孙河航运条件优越,但内河航运并不发达,主要原因是什么?流域内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因此航运价值不高②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自北向南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规模第二(次于三峡)、发电量第一的水电站。
水量较大,雨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夏汛,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水能丰富.(4)自然资源①水能资源:丰富,分布于巴西高原的河流上②森林:热带雨林(红木、乌木)草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③渔业资源:秘鲁渔场④生物资源: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等(5)矿产资源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近海银:墨西哥高原铁:巴西铜:智利、秘鲁3、人文环境(1)居民人种:混血种人占一半以上人口:4亿,人口增长快,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分布于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语言: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2)经济-—发展中的民族经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市场广阔,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
世界区域地理——拉丁美洲(2课时)主备人:审稿人:时间:【本讲教育信息】一. 重点难点:1、拉丁美洲的组成和位置2、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3、湿热的气候特点(难点) 4、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二、知识结构:二. 内容讲解:(一)南美洲1. 自然特征:(1)熟悉地名:加勒比海、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①位置:约30°N——53°S;40°W——110°W②范围:墨西哥以南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33个。
(2)地形:呈“K”字①北部:墨西哥高原②西部: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山间有盆地、高原,多火山、地震。
③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铁矿)、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巴西高原与拉普拉塔平原交界处,多急流瀑布,如著名的伊瓜苏瀑布。
巴西和巴拉圭在伊瓜苏瀑布以北合作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3)气候:①特征:湿热为主。
热带雨林(世界最大),热带草原(广大),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较狭窄。
地形影响大: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②类型: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潘帕斯草原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高山气候(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河流之王)、巴拉那河、马拉开波湖(石油产区)、巴拿马运河①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
航运价值:一是重要的国际航运水道(81.3米,可通航5万——10万吨级轮船),通航后,使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5000~10000多千米,具有便捷、省时、安全、经济的效益;二是美国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航道,依赖性最大;三是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的价值,巴拿马运河习惯又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