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之拉丁美洲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5
第6讲 北美地区—美国 拉丁美洲—巴西基础整理一 北美地区1.位置与范围(1)海陆位置:位于美洲北部,东临a 大西洋,西临b 太平洋,北临c 北冰洋,南临d 墨西哥湾,西南与e 墨西哥接界。
(2)经纬度位置:30°N~80°N,60°W ~120°W。
(3)范围:包括A 加拿大,B 美国和丹麦的C 格陵兰岛。
2.地形3.河湖:中部的五大湖号称“北美洲的地中海”,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所占面积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基础整理二美国(1)位置和范围①经纬度位置:位于西半球,以中纬度为主,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 与70°W之间。
②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地形(3)①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②湖泊:五大湖为冰川作用形成,E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G安大略湖为美加共有,F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
(4)气候:本土东部分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人文地理环境(1)农业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①农业生产有利条件a.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b.气候温暖,降水丰富;c.灌溉水源充足;d.农业科技发达;e.工业基础雄厚。
②农业生产的三大特点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③农业带图中A为玉米带,B为小麦区,C为乳畜带,D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E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F为棉花带,G为混合农业区,H为亚热带作物带,I为小麦和林牧业区。
(2)三大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1.位置与范围(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2)经纬度位置:大致地处30°N~55°S,40°W~110°W。
(3)范围: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
拉丁美洲的地理划分_在政治、经济地理上通常把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通称为拉丁美洲,它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为自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到达这一地区后,该地区的绝大部分曾相继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仍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居民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其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墨西哥基本上是个草原,称墨西哥高原。
中美洲是个多山地区。
西印度群岛也大都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地和西印度群岛,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之一。
据统计,全洲有活火山90多座,占世界活火山的1/5。
有文字记载以来,这个地带的国家都发生过强烈地震。
迄今世界上记录到最大震级的地震,是1960年在智利发生的8.7级地震。
拉丁美洲一些有名的高峰多半是火山锥,有的现在还在喷气冒烟。
拉丁美洲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大河有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和奥里诺斯河等。
拉丁美洲的3/4在热带范围之内,在世界各大洲中,它的气候条件最优越.从气温来看,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达20℃以上,对比其他洲,具有暖热的特点,它既不像亚洲和北美洲那样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样炎热。
从湿润情况来看,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达1 342毫米,相当于大洋洲的3.2倍,是世界上最湿润的一洲。
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地理拉美知识点总结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又称拉美(LatAm),是美洲的一个地理、文化意义上的区域概念。
拉丁美洲地域范围包括美国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以及南美洲大陆。
这片地区以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特色鲜明的社会制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出发,对拉丁美洲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分布、气候特征、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一、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拉丁美洲地理位置独特,北界是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环太平洋地区,东邻大西洋,南濒南大洲。
西部与太平洋相连。
由于拉丁美洲地处北半球,南半球之间,因此气候、地貌和植被多样。
2. 地形地貌:拉丁美洲依山傍海,地势复杂,地形多变,包括河流、山脉、高原、海岸等各种地貌类型。
南美洲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贯穿整个南美洲大陆;西面有东太平洋洋属、加拉帕哥斯群岛,北临加勒比海,东界大西洋洋属,虽然都处于赤道以南,其地形地势却平缓、错杂。
3. 自然资源:拉丁美洲地区资源丰富,尤以石油、天然气、水电资源为主,而且矿产资源也相当优越。
石油资源世界上遍布拉丁美洲,拉美的石油储备多数集中在海湾及加勒比海地区,最主要产地分布于墨西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巴西。
黄金、铂金、铀、白银、锡、铜、铁、锰和铝等矿藏极大,质量相当丰富。
林地广阔,木材储量丰富,尤以雨林植被为多。
4. 气候条件:拉丁美洲气候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和蜂后气候五种类型为主。
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域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二、自然资源分布1. 矿产资源:在南美洲中部,特别是秘鲁和玻利维亚一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铅矿、锌矿开采基地,墨西哥的铜矿和银矿规模较大。
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啊根廷、厦伸爱和巴西等国家都很有名的由铝土矿。
南美洲石油资源较为丰富,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石油产量还是全球最大的。
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大约占拉丁美洲总蕴藏量的三分之二,巴西亦有大量石油储藏,居世界第九位。
非洲四、河湖(一)、河流:1、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1)尼罗河——①发源于东非高原,由流经热带草区的白尼罗河(东非高原)和青尼罗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两支流相会,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世界最长河流。
③汛期:6—10月(正值热带草原气的湿季,雨水补给多)。
(2)刚果河——①干流两次穿过赤道;②水文特征(水量大;无明显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③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降水丰,水量大;流地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二)、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共同点——外流湖(淡水湖);构造湖(板块运动,地壳断裂陷落而成)五、社会经济(一)居民与国家:1、北非——阿拉伯民族,白种人,伊斯兰教;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故乡“黑非洲”。
2、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埃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3、南非是发达国,其余均为发展中国。
(二)、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原料、半成品)为主的“单一产品经济”(殖民统治的结果)1、农业:(1)、灌溉农业——分布:河谷或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绿洲(如:尼罗河谷地及其三角洲地区)。
(2)、地中海型农业——分布:北部地中海沿岸。
作物:油橄榄、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摩洛哥有“橄榄之邦”之称)。
(3)、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热带种植园):咖啡、可可等2、工矿业(采矿):(1)、石油——北非撒哈拉沙漠(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三大产油国),几内亚湾沿岸(石油国:尼日利亚)。
(2)、铝土(几内亚)。
(3)、铜(赞比亚)。
(4)、黄金(南非)。
(5)金刚石(刚果金)(6)磷矿(摩洛哥)(三)、非洲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1、人口问题——自然增长居世界之首。
2、粮食问题——农牧生产水平低,同时人口增长,使粮食严重不足。
3、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超过粮食生产,导致“三乱”(乱砍、乱垦、乱牧)使环境恶化。
4、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拉丁美洲知识点拉丁美洲知识点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
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
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面积2 056.7万平方公里。
2008年人口5.77亿人。
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一、地理位置1、拉丁美洲的范围:组成:墨西哥、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南美洲。
2、纬度范围:25oN-57oS,40oW-110oW;南美洲:40oW -80oW3、海陆位置二、范围:北部: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
南部:南美洲。
南部和北部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拉丁美洲政区: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拉丁美洲最狭长的国家:智利;拉丁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阿根廷;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
三、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地形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分布为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地势为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分析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与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成因。
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特点----海拔不高,高原面比较平缓(地势较低,起伏和缓)。
成因: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形成较古老,长期外力侵蚀。
青藏高原:特点----海拔最高,高原波状起伏,有许多高大山脉(地势高峻,起伏大,山岭众多)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年轻高原,外力侵蚀较弱。
(1)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2)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3)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4)拉普拉塔平原:阿根廷境内;(5)巴塔哥尼亚高原:巴塔哥尼亚沙漠。
第十节拉丁美洲与巴西一、拉丁美洲概述1、政区和自然环境⑴ 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等。
⑵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岛屿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⑶ 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碰撞,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最高为青藏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⑷ 气候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分析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空气对流旺盛;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部海上来的湿热气流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分析2:热带雨林危机亚马孙河流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珍贵的宝库。
如果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导致全球升温,水土流失,沿海低地受海水侵吞,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
分析3:拉丁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垂直地带性明显。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安第斯山西侧的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坡干燥少雨。
(思考:为什么巴塔哥尼亚高原景观以荒漠为主?安第斯山脉背风坡)⑸ 河流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