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临床功效和用途举例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副作用引导语: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
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以下是收集的关于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等症的治疗。
1、平喘作用: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于用药(如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显着解挛作用,伪麻黄碱与麻黄碱的解痉作用相似,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
2、镇咳作用: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所致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约相当于磷酸可待因1/20的效果。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黄碱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心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伪麻黄碱的升压作用较弱。
4、发汗作用:大鼠口服水溶性提取物在75~300mg/kg的范围内其足底部的水份散发(发汗)呈现剂量依赖性发汗作用。
5、对大脑,脑干与脊髓均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颤。
此外,麻黄还有利尿、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热、抗病。
麻黄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眩晕、刺激胃,腹泻、焦虑,精神病、肾结石、震颤、口干、不规则或心跳节律,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烦躁不安;神经质睡眠问题、食欲下降、冲洗,出汗、排尿增加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危险似乎与先前存在的条件,如心脏病,血压高的人更多;心率紊乱;甲状腺疾病,低血糖,青光眼;焦虑,青光眼;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肾石头,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前列腺肥大,脑供血不足和癫痫发作,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这些卫生条件的人士,应避免麻黄。
与以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过敏的人或也应避免麻黄。
中药麻黄功效与作用麻黄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学名为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又名黄麻、补麻。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山区,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
麻黄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发汗解表、祛寒止痛、安神、止业本、健胃、止尿、利水消肿、止疼镇痛、收敛止泻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发汗解表麻黄具有发汗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热量的排出,从而起到退热的效果。
因此,麻黄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
它能够打开毛孔,增加出汗量,从而缓解一些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身痛症状。
麻黄的发汗作用不仅可以消除体内湿气,还可以排除体内毒素,起到了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
二、祛寒止痛麻黄具有祛寒止痛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关节痛、痛经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麻黄可以打开气血运行通畅,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麻黄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的恢复,对于一些慢性风寒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安神麻黄有着一定的安神作用,可以缓解一些神经性焦虑、失眠等症状。
麻黄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神经传导,从而改善人的睡眠质量,使人放松、安心。
四、止咳化痰麻黄在中医中一直被视为最好的止咳化痰药,它含有丰富的麻黄碱,具有促进支气管扩张、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物的作用。
麻黄碱可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气量,从而改善咳嗽的症状。
此外,麻黄还含有一些挥发油,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
五、健胃止呕麻黄有着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功能,从而改善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症状。
此外,麻黄还可以缓解胃肠道痉挛,减少饱胀感,缓解呕吐感。
六、利水消肿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通过刺激尿液生成,增加尿液排出来实现排尿。
它不仅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气,从而起到消肿的效果。
麻黄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的消退。
七、止疼镇痛麻黄有着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痛觉的传导过程,从而减轻疼痛感。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点麻黄,又称麻黄根、麻黄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它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化痰、解毒等。
麻黄的主要功效之一是发汗解表。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属于“麻黄解表药”,可以通过发散汗孔,促进身体散发体内多余的热气,从而达到降温、解表的作用。
对于病从寒邪引起的感冒、发热等疾病,麻黄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促使体内热气排出,从而减轻症状。
其次,麻黄还有宣肺止咳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属于“益气宣肺药”,可以通过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扩张支气管,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尤其对于寒冷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咳嗽等疾病,麻黄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
此外,麻黄还有平喘化痰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属于“防风化痰药”,可以通过扩张支气管,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改善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症状。
对于由于痰湿引起的呼吸困难、喘息等疾病,麻黄可以改善肺部痰湿的状态,减轻症状。
同时,麻黄还具有解毒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属于“解引解毒药”,可以通过促进体内毒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达到解毒的作用。
对于食物中毒、中药中毒等情况,麻黄可以帮助体内排出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麻黄还有一些附加的功效与作用。
例如,麻黄可以提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促进疗效。
此外,麻黄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当然,在使用麻黄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麻黄属于刺激性药物,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其次,麻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有禁忌。
例如,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应禁用麻黄,以避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也应慎用麻黄。
总之,麻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化痰、解毒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适用性,确保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草药,以取得最佳疗效。
麻黄的功效作用以及配伍应用发汗解表麻黄轻扬上达,性温辛散,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宣肺平喘麻黄辛温则入肺经,宣畅肺气,温散肺寒。
常用于风寒咳嗽,哮喘等证。
利水消肿麻黄辛温,入肺,膀胱二经。
肺为水之上源,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散寒通痹麻黄辛散温通,《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日华子诸家本草》又言:“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出:麻黄“轻阳上超过,并无气无味,实乃气味中又最为轻者,故能散发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够深入细致凝痰停血之中,凡药力所无法至之处,此能够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
”故宋、金、元、清、清以来,本品用做佐使药,广为用作化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受损瘀肿等证。
内服外用皆可以。
配桂枝宣卫气,解肌刊登;通在血脉,温经散寒。
《本草思辩录》曰:“桂枝者,所以迁调麻黄之严重不足也。
麻黄世荣卫之鬼神,桂枝阳入荣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尽如人意枝,即为能够节汗;二者合而正不伤受到,此麻桂用之方皆然。
”配杏仁能够宣肺气,贫风寒而平喘。
《药品化义》曰:‘若四时哮喘风寒,架空线肺气,咳嗽声哎呀,或鼻塞胸八十.或透不过气着急痰多,用入三九节汤以收敛肺鬼神,奏功甚捷,若小孩疹子,目刺散热器鬼神,以此同杏仁,刊登清肺,小存有功效。
配白术麻黄宣通肺气,能通调水道,下赢膀胱。
白术键脾祛风,以土制水,助运中焦,输布水湿。
二药氰化钠,生津止渴活血,散寒祛湿。
《伤寒论》越婢加术汤,即以麻黄分体式白术,治身“烫家身烦疼”。
配石膏麻黄石膏互伍,麻黄辛温,石膏大寒,器重石膏,轻用麻黄,五脏对窭,麻黄就用其鲁,而不必其梅,分作辛凉发泄,清肺平喘之治。
这与麻黄分体式桂枝,麻黄杏仁治身风寒呕吐者,则存有五脏之相同。
《本草经奏》曰:‘麻黄得石膏,则收敛不猛。
”配附子治身素体阳虚,为丛藓科扭口藓外伤风寒,仅用麻黄上开腠,而并无附子以遏元阳,则存有小汗亡阳之虞,唯附子与麻黄用,则寒邪虽贫,而阳尚多。
麻黄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麻黄,中药名,它的性味是温而辛,归经是归肺经。
功能主治麻黄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1.发散风寒:麻黄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邪引起的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2.解表散寒:麻黄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往来、寒湿痹痛等病症。
3.宣肺透表:麻黄能够宣肺透表,有助于疏通肺气,缓解肺热、痰湿等引起的症状。
4.利水消肿: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5.支气管扩张剂: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可以扩张支气管,有助于缓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应用麻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列举了一些麻黄的主要应用:•感冒发热:麻黄在中药处方中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的症状。
其温而辛的性味有助于发散风寒,缓解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支气管炎:由于麻黄具有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麻黄可舒张支气管,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
•风湿痹痛:麻黄能够发散风寒,对于风湿病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水肿: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帮助排尿,减轻水肿症状。
在中药中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发挥协同作用。
•利尿:麻黄可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对于一些尿液减少的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在应用麻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控制:麻黄具有辛散发散的性味,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副作用。
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控制用量。
2.长期使用:由于麻黄具有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使用麻黄时,应遵医嘱,避免超量或超时使用。
3.孕妇和儿童慎用:麻黄具有刺激作用,孕妇和儿童慎用。
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麻黄可能会引起宫缩和流产。
4.老年人用量适宜:对于老年人来说,应用麻黄时用量需要适当减少。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于刺激性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5.注意禁忌:对于存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麻黄禁忌。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麻黄是一种中药材,又名麻黄又称麻黄威胄,是驱风散寒药物。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发汗、祛风、解热等方面,主治感冒、咳嗽、头痛、风寒感冒等病症。
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具有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加的作用,导致血压升高,对抗过敏,缩短中枢神经系统中引起中枢神经兴奋的物质的保留时间和使其浓度减少,从而诱发呼吸道畅通,消肿止痛等作用。
其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病症,常用于感冒初期,有鼻塞、打喷嚏、头痛等症状的患者。
麻黄可以扩张支气管,促进呼吸道排出留在肺部的痰液,刺激呼吸中枢,提高肺功能,减轻肺部的肿胀,缓解喘息等症状。
同时,由于麻黄具有发汗的作用,可以通过排汗来散发风寒,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感。
在中医药中,麻黄还可以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慢性支气管疾病。
哮喘是一种气流受限,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麻黄可以通过扩张支气管,促进呼吸道排出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麻黄也有治疗肺水肿、心绞痛等作用。
麻黄碱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冠脉血流量,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对于一些因心衰引起的肺水肿,麻黄也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减轻肺部充血,缓解呼吸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的患者禁用,孕妇和儿童慎用。
同时,滥用麻黄也会导致中毒反应,如心悸、头晕、恶心等。
在使用麻黄前应进行详细的医生咨询和评估。
综上所述,麻黄具有发汗、祛风、解热等功效与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头痛、风寒感冒等病症。
通过扩张支气管,促进呼吸道排出痰液。
此外,麻黄还可以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肺水肿以及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在使用麻黄前,请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麻黄的结构功能主治结构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是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茎枝。
麻黄呈细长的圆柱形,外表粗糙,呈灰白色。
其组织结构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功能麻黄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发汗作用:麻黄中含有丰富的麻黄素等生物碱,可刺激人体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汗液的排出,起到发汗的作用。
发汗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病邪,缓解风寒感冒等症状。
2.解表作用:麻黄中的活性成分可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从而起到解表的作用。
解表可以帮助缓解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3.散寒作用:麻黄中的生物碱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增强全身的新陈代谢,促使内脏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起到散寒的作用。
散寒可以帮助改善寒邪引起的腹痛、腹泻等问题。
4.利水作用:麻黄中的生物碱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促进肾脏的排毒功能,起到利水的作用。
利水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改善水肿、浮肿等问题。
主治由于麻黄具有上述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其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风寒感冒:麻黄的发汗和解表作用可以帮助缓解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嗓子疼等症状。
2.湿寒痰饮:麻黄的散寒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寒邪引起的腹痛、腹泻等问题。
3.水肿浮肿:麻黄的利水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水肿和浮肿。
4.寒湿痹痛:麻黄的散寒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痛等问题。
5.哮喘:麻黄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神经,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发作。
总之,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多种功能特点,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疗效。
但是,由于麻黄中的成分较为复杂,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中药材,属于直籽植物麻黄科的多年生灌木,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
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温经发汗、祛风解表、平喘开窍等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麻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湿疹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麻黄的药理作用1. 温经发汗:麻黄能够温经散寒,激发机体的排汗反应。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脏排血量,使皮肤的血管扩张,通过发汗而导致体温升高,从而起到温经发汗的作用。
2. 祛风解表:麻黄具有祛除风邪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风是一种致病因素,如风寒、风湿等。
麻黄具有透疹解表、外散风寒的功效,可以改善由于风寒侵袭或风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发热、流感等症状。
3. 开窍平喘:麻黄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疗效。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促进呼吸道的通畅,并具有一定的咳嗽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开窍平喘的作用。
二、麻黄的临床应用1. 治疗感冒:麻黄具有温经发汗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寒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传统上常将麻黄与其他药材如桂枝、芍药、甘草等配伍使用,共同发挥解表发汗的功效。
2. 治疗咳嗽:麻黄具有开窍平喘的作用,对于咳嗽、喘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麻黄与杏仁、桔红等药材组成的麻杏石甘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由于感冒引起的咳嗽。
3. 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能够改善哮喘的症状。
麻黄与石膏、杏仁等药材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常被用于缓解哮喘发作。
4. 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麻黄具有祛瘀通经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引起的皮肤痕痒、水肿等症状。
三、麻黄的临床运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一定的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用量过大会导致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等不良反应。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麻黄,作为一味古老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它源自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其中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代表。
这些成分赋予了麻黄多种药理活性。
从药理作用来看,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它能够促进汗腺分泌,增加人体的出汗量,从而帮助散热,调节体温。
这一作用在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无汗等症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麻黄还有平喘止咳的作用。
它能够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麻黄的利尿作用也不容忽视。
它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液的排出。
这对于消除水肿,特别是由心脏、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麻黄还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精神和体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方面,麻黄的用途十分广泛。
在治疗感冒方面,对于风寒感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者,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如麻黄汤。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麻黄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例如,小青龙汤中就有麻黄的身影,其与细辛、干姜等配伍,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对于水肿病症,麻黄也能发挥作用。
如越婢加术汤,以麻黄为主药,配伍白术、生姜等,可疏风泄热、宣肺利水。
然而,麻黄的使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由于麻黄具有较强的兴奋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慎用。
同时,孕妇和运动员也应避免使用。
在使用剂量上,需要严格控制,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广泛。
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合理用药,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麻黄的作用与功效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古老、珍贵的草本植物,其种子油含有麻黄素、麻黄碱等活性成分。
麻黄具有祛风解表、温肺化湿的作用,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黄的作用与功效。
一、麻黄的基本信息麻黄为常见的多年生常绿灌木,高约1-2米,枝叶纤细,呈灰绿色。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陕西、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
麻黄的药用部分为茎,以茎皮、茎心为药用。
药用时需将茎切碎晒干。
二、麻黄的化学成分麻黄所含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主要有麻黄碱、麻黄素、红板蓝碱、低聚糖、黄酮类、鞣质、挥发油、萜类、甾醇类等。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麻黄碱和麻黄素。
1. 麻黄碱麻黄碱是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收缩血管、提高心输出量、抗炎等作用。
麻黄碱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扩张支气管等途径起到作用。
2. 麻黄素麻黄素也是麻黄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类似,但其作用比肾上腺素更为持久。
麻黄素具有解热、镇咳、解毒、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感冒、流感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麻黄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如槲皮素、山茱萸苷、木犀草苷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三、麻黄的作用与功效麻黄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黄的作用与功效。
1. 发散风寒、解表散寒寒邪入躯可导致腠理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麻黄具有发表散寒的作用,能够温经发汗,促进寒邪的排出,从而缓解寒性病症。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寒湿痰饮等疾病。
2. 祛风散寒、止咳化痰风寒邪气入侵人体,可导致气滞血瘀,出现局部疼痛、拘挛、痉挛等症状。
麻黄具有祛风解表、温肺化湿的功效,对于风寒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麻黄还能够祛痰理气、止咳平喘,对于咳嗽、喘息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中药材介绍麻黄麻黄,学名为麻黄叶,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麻黄的植物学特征、药用性能以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一、麻黄的植物学特征麻黄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小灌木或直立灌木,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麻黄目、麻黄科、麻黄属下的植物。
其主要特征包括:茎呈圆柱形,直立,长约40-100cm,通常有灰白色或灰绿色的质地;叶子为鳞片状,密集排列在茎的四周,青绿色,长约2-4mm;花为小型的裸子花,雄花呈长圆柱形穗状排列,雌花较小,4-6枚成短圆柱状;果实为球形或卵圆形的球果,初为绿色,后转为红褐色。
二、麻黄的药用性能麻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具有多种药用性能。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同时还含有麻黄素、麻黄酸、麻黄醇等多种生物碱。
麻黄碱具有扩张支气管、消除痰液、抑制炎症等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此外,麻黄还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兴奋作用,常被用于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目的。
三、麻黄在中医中的应用在中医理论中,麻黄被认为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等病症。
根据中医经典著作《本草纲目》记载,麻黄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寒痰咳嗽、水肿等病症。
临床上,麻黄常配伍其他药材使用,以增强疗效。
例如,与桂枝、杏仁等搭配使用,可以治疗风寒感冒;与甘草搭配使用,可以缓解麻黄的刺激性,减少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
麻黄不仅仅在中医领域有应用,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麻黄能够通过扩张支气管、抑制炎症等作用改善气道阻塞症状。
因此,麻黄也广泛应用于西医药领域,被用来制造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综上所述,麻黄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中医领域,麻黄常用于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病症;而在现代医学中,麻黄则应用于治疗多种呼吸道疾病。
对于使用麻黄药材,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并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麻黄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发挥。
麻黄药材的功能主治1. 麻黄药材简介麻黄药材,又称麻黄、麻黄子,是中药中一种重要的药材。
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本文将介绍麻黄药材的功能主治。
2. 麻黄药材的功能麻黄药材具有以下功能:•利尿祛湿•发汗解表•散寒止痛•宣肺平喘3. 麻黄药材主治的常见病症3.1 感冒麻黄药材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哮喘麻黄药材的宣肺平喘作用能够缓解哮喘引起的喘息、气短等症状,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的问题。
3.3 水肿由于麻黄药材的利尿祛湿作用,它可用于治疗水肿等问题。
其有效成分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体内水分潴留引起的水肿症状。
3.4 关节炎麻黄药材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5 神经痛由于麻黄药材的散寒止痛作用,它可用于治疗神经痛。
其有效成分能够缓解神经痛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4. 麻黄药材的使用注意事项•麻黄药材的用量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处方进行。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对麻黄药材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长期使用麻黄药材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心悸、失眠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麻黄药材具有刺激性,应避免与其他刺激性药物同时使用。
5. 总结麻黄药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播种范围。
它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利尿祛湿、发汗解表、散寒止痛和宣肺平喘。
常见的病症如感冒、哮喘、水肿、关节炎和神经痛等都可以通过麻黄药材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
然而,使用麻黄药材时需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案,避免过量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麻黄的性能功效及功能主治简介麻黄,学名麦角金,属于松子科植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主要以草本药物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多的性能功效和功能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性能功效麻黄具有以下性能功效:•发表达:麻黄有通窍发表达之功效,能够打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宣肺气:麻黄能够宣肺气,通利肺气,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散寒邪:麻黄具有散寒邪之功效,可以驱除寒邪,改善寒性病症,比如感冒、风寒等。
•行水道:麻黄有行水道的功效,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改善水肿、浮肿等症状。
•抗菌消炎:麻黄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防止感染扩散。
功能主治麻黄的功能主治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冒发热:麻黄具有宣肺气、散寒邪的功效,是治疗感冒发热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可以帮助减轻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2.哮喘咳嗽:麻黄以其发表达、宣肺气的作用,对于哮喘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
它可以促进气道的扩张,缓解哮喘发作。
3.肺热咳嗽:如果咳嗽伴有痰黄、喉咙痛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肺热引起的。
麻黄具有宣肺气、发表达的功效,可以缓解肺热咳嗽症状。
4.鼻塞流涕:麻黄有行水道的作用,对于鼻塞流涕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它可以促进鼻腔的通畅,减少鼻塞、流涕问题。
5.水肿浮肿:麻黄的行水道的功效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改善水肿浮肿问题。
总的来说,麻黄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哮喘、肺热咳嗽、鼻塞流涕、水肿浮肿等症状。
它具有发表达、宣肺气、散寒邪、行水道等性能功效,对于改善上呼吸道疾病、水肿问题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就是关于麻黄的性能功效及功能主治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又称麻黄冰,其主要成分是麻黄碱、麻黄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自古以来,麻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疏风散寒、宣肺祛湿、祛风除湿等功效,被用来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见疾病。
本文将从麻黄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麻黄的来源和化学成分麻黄,科名为麻黄科,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以华北、西南、华东、华南等地为主要产区。
麻黄一般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灌丛或山坡草丛中。
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麻黄碱、麻黄素及其衍生物。
其中麻黄碱是麻黄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提高血压、增加心率、舒张血管等作用。
麻黄素则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等药理作用。
二、麻黄的药理作用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增加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警觉性和注意力。
2.扩张支气管: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以作为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肺部的β2受体,使得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从而改善呼吸道狭窄,减轻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3.抑制炎症反应:麻黄中的麻黄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组织因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4.抗过敏:麻黄中的麻黄素对过敏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释放和组胺的生成,减轻过敏症状。
5.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麻黄中的麻黄素通过兴奋心脏β1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改善心肌血供。
6.抗菌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麻黄的临床应用1.感冒咳嗽: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可以刺激呼吸系统,促进病原体的排除,对感冒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哮喘:麻黄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引起的气喘和呼吸困难。
生麻黄功效与作用生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它是一种中药草,具有驱风散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等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1. 驱风散寒:生麻黄具有驱散风寒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内的寒气,缓解寒冷引起的症状,如寒战、肢体冰冷等。
此外,生麻黄还可以改善寒性疼痛,如寒性头痛、关节疼痛等。
2. 发汗解表:生麻黄具有发汗的功效。
它可以刺激毛孔打开,增加皮肤表面的汗腺分泌,从而使体内的热量通过汗液排出。
这种发汗作用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感。
此外,生麻黄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快地排出毒素。
3. 宣肺平喘:生麻黄可以宣肺止咳,平喘散寒。
它在中药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生麻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喘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呼吸道,减轻呼吸困难和咳嗽。
4. 利尿通便:生麻黄具有利尿和通便的作用。
它可以增加尿液排出,从而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
此外,生麻黄还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问题。
5. 消肿止痛:生麻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组织之间的淋巴排泄,减轻组织水肿与炎症。
此外,生麻黄还可以减轻疼痛,如关节炎、风湿痛等。
6. 清热解毒:生麻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内的热毒,促使体内温度恢复正常,缓解发热与中暑的症状。
此外,生麻黄还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总结来说,生麻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适用于驱风散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通便、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疾病和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麻黄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心悸、头晕、失眠等。
因此,在使用生麻黄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大剂量中药的临床应用之-----麻黄李乾整理《我爱中医》第65期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nedia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处方用名】麻黄、生麻黄、炙麻黄、草麻黄、华麻黄、麻黄绒、净麻黄、水【炮制加工】(1)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炙麻黄、蜜炙麻黄。
切段,干燥即得。
(2)麻黄绒:取已经加工切碎的净麻黄放在碾槽里,研至纤维疏松成绒状。
麻黄绒作用缓和。
(3)蜜麻黄:取麻黄段,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淋入麻黄段中拌匀,稍闷,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即成。
(每麻黄段100kg,用炼熟蜂蜜10~15kg)《体草备要》:用醋汤略 泡,晒干备用。
亦有用蜜炒者。
(4)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晾凉即成。
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属解表药。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嘴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癣痛,阴疽,痰核。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
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常用剂量:2~9g。
宜后下。
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孙思邈经验: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痕。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别称龙沙、狗骨、卑相、卑盐等,为麻黄科麻黄属草本草本状灌木植物,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吧!麻黄的药用功效【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麻黄的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2、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3、利尿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4、抗炎作用: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5、兴奋作用:麻黄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麻黄的临床作用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
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的配伍应用1、配桂枝:宣卫气,解肌发表。
通血脉,温经散寒。
《本草思辨录》曰:“桂枝者,所以补麻黄之不足也。
麻黄的临床功效和用途举例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神农本草经》云:“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去汗,
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瘾坚积聚”.当今《中药学》将其功效归纳为发汗、平
喘、利水。
众人皆谓麻黄乃发汗第一要药,吾云麻黄更为“宣肺之第一要药”.发汗旨在卫表,宣
肺重在调气、调阴阳,其功用与临床发挥莫不以此为据。笔者试论如下:
1 止咳平喘
肺主气,司呼吸,重宣降。肺气不宣则不降,宣降失常、气机失调而气逆于上,逐成咳
喘。麻黄辛温宣散,李时珍谓其“肺经专药”.可外开皮毛之郁闭,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
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因麻黄辛温,故临床常用于治疗
风寒束肺、宣降失常之咳喘,经典经方麻黄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杏仁,使肺宣降得复,咳
喘乃止。笔者认为,麻黄治咳喘,临床无论寒热、虚实、水饮、有汗无汗皆可用之。热则配
石膏,如麻杏石甘汤,麻黄宣肺,石膏清肺养阴,相得益彰;(阳)虚者加用附子、肉桂,
温肾纳气;有汗者配伍黄芪、防风。无虑虚者用麻黄有头痛、呕吐、失眠、惊厥之弊;寒痰
水饮咳喘者,多加生姜温肺化饮、射干消痰散结。
2 主治鼻渊、暴聋、失音
肺开窍于鼻。外邪袭肺,肺气被遏,肺窍不利,则鼻鸣、鼻塞;肺津失布,窍津外泄,
则鼻涕出。本品善宣通肺气,使肺气得畅,则鼻窍通利,诸症皆除。若风寒流清涕配苍耳、
辛夷;风热流稠涕配薄荷、鱼腥草;若肺虚常与五味、黄芪相伍。耳通于喉,喉通于肺;少
阴肾阳不足之人易感外寒,暴寒袭肺敝于耳可致耳气阻塞,耳中胀如物阻,闻声如瓷中,甚
则暴聋;暴寒袭肺敝于喉,则喉痛、失音。麻黄外开太阳,宣肺通窍膜、利咽喉,畅行耳喉
之气;内发少阴,输注精气于耳喉,可达聪耳复音之功。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更佳。
3 利水消肿、退黄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肺气失于宣降,则水道不通,而致水饮停滞
而肿。水肿治则,发汗利小便者也。麻黄外能宣肺发表,汗而消肿,内能宣通肺气,调畅气
机,通调水道,畅利三焦,开膀胱之气化而利水消肿。更为治疗水肿外兼表证之风水要药。
如《金匮要略》之越婢汤,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同理,小便不利之癃闭证,可想到下病上取,应用麻黄宣肺调气机、通水道,从而利小便。
黄疸多为湿热蕴蒸,或寒湿郁遏,水湿者,或从汗解,或以小便而利。麻黄既能启玄府发腠
理,使邪随汗而外解;更能宣肺行水,通调水道,使湿从下而利,故能退黄。麻黄连翘赤小
豆汤为证。http://www.lunwenstudy.com/yaolixue/25087.html
4 善治风泄、亦能通便
麻黄可入上焦宣肺气,而开膀胱之气化,功能发汗、利尿,达到利小便而实大便之目的;
又能入下焦畅肠气,开支河而分利肠中水湿,而实大便。诚所谓“开肺,利水,实肠。”故
麻黄治疗风寒湿盛之风泄效果最佳。正如《伤寒论》葛根汤,即麻黄配葛根开肺醒脾利水以
止泻。临床常配附子 吴萸治五更泄;伍白术、茯苓治脾泄;伍乌梅、牡蛎治久泄;伍葛根、
防风治风寒暴泄。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气机相通,相辅相成。便秘则肺气不降,逆而咳喘,
故通便能止咳喘。反之肺气不宣则不降,肺气不降可致肠道腑气不通,以致便秘。故善用麻
黄宣肺通便,配伍麻仁、杏仁、厚朴、生大黄通腑降气而通便。
5 善治皮痹、肌痹
皮痹,或由风寒、风热,或由血虚、血瘀、或由气虚、气滞。肺主皮毛,风寒外袭于表,
或风热直中于肺,可致皮毛内闭,经脉不通而痛。麻黄入气分,宣通肺气,能散气分之寒邪,
通行皮毛之经气。皮毛、肌肉寒邪得散,经脉得通,皮痹则愈。临床上可用于《金匮要略》
所谓“风湿相搏,一身尽疼”之痹证。上述所言,一语以敝之,曰:麻黄重在宣肺也。若善
用之,则生化变幻无穷。另外,临床运用中,麻黄加入补中益气汤膨胀可加强补中升提之功;
配伍麻黄根,可缓其发汗太过而专于平喘;加用甘草可缓其升散之性;少佐罂粟壳,可治久
咳喉痒、干咳无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