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十大宪法事例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80
5个短的真实宪法案例十大宪法事例1、三鹿毒奶粉事件2、北京机动车限行令3、广东法院判决企业禁止员工外宿违背宪法精神4、重庆等地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5、梁广镇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事件6、电影《苹果》遭禁7、《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8、律师依据《律师法》会见当事人遭拒9、贵州瓮安县群体性突发事件10、国务院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2007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山西黑砖窑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是一个涉及到人权保障、政府责任的宪法性事件。
它反映的是当地政府在人权保障职责上的缺席和失职。
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我们正式确认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仅是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态度宣示,同时意味着国家要对人权保障承担尊重和保障的现实责任。
因同居者“不签字”致孕妇胎儿死亡案件: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包括生命权的内容。
生命权是承载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
该案件将生命权与制度规范的关系、紧急救助与责任机制的关系问题摆在了政府与公众面前。
69名专家学者签名建议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事件:目前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全国人大的直接立法,特别是缺乏与立法法的衔接。
在此背景下劳教制度的合宪性,以及,法律保留原则的贯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深圳华为公司七千员工辞职等事件: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将更有利于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这一基本的权利。
但如何解决劳动责任规避现象,以及政府在此中的管理职责需要人们的思考。
山东淄博淄川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人大代表事件城乡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对现行选举法的突破,有利于公民平等权的实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与厦门PX项目事件此二事件直接体现了现代法治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由表达权应当得到保障。
上海市人大否决上海市政府医保议案事件:人大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
宪法有关的事例宪法,这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词儿,其实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近得很呢。
就好比一个大家子,宪法就是这个家的家规,管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保障着每个家庭成员的权益。
咱就说选举权这事儿吧。
你看,为啥咱普通老百姓能去投票选自己觉得合适的人来管理这个国家呀?这就是宪法给咱的权利。
这就像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都有权利选自己心目中的班长。
要是没有这个规定,那这班级不得乱套了?谁想当班长就当,也不管大家愿不愿意。
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宪法规定咱有选举权,这就保证了咱能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当中,哪怕只是投出自己的一票,那也是咱的力量。
再讲讲受教育权。
这宪法规定了咱有受教育的权利。
你想啊,一个孩子就像一颗小种子,教育就像阳光雨露。
如果没有宪法保障这个权利,那很多小种子就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了。
咱村里以前有个娃,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都想让他辍学回家帮忙干活儿。
可是学校的老师就说了,不行,宪法规定孩子有受教育权,不能剥夺。
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娃顺利读完了书,现在在城里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就是宪法的力量啊,它像一个坚强的护盾,保护着我们在受教育这条路上能顺利前行。
还有言论自由呢。
咱们在生活中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就像放风筝,线在自己手里,可以让风筝飞很高,但要是这风筝想去破坏别人的东西或者做坏事,那肯定是不行的。
宪法给了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让我们能说出自己的心声,对社会上的事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说在网上,咱们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就像大家在一个大茶馆里,喝茶聊天,分享自己的观点。
只要不恶意攻击别人,想说啥就说啥。
住房问题也和宪法有关呢。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等相关权益。
咱辛辛苦苦赚钱买了房子,这房子就是咱的财产,别人不能随便霸占。
这就好比咱种了一棵果树,这果树结的果子是咱的劳动成果,别人不能没经过咱同意就摘走。
如果有人侵犯了咱的住房权益,宪法就是咱的武器,可以保护咱,让咱有地方说理去。
201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一、吴英案的死缓减为无期徒刑吴英因涉嫌不法接收大众存款罪于2007年3月16日被依法拘捕。
2009年12月,被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欺骗罪一审判处死刑。
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等人民法院二审采纳上诉,保持原判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所有人都以为吴英“难逃一死”时,案子又突然峰回路转。
2012年5月2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后,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案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2014年7月1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罪犯吴英减刑一案,当庭作出裁定:将吴英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点评:从司法导向、死刑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等角度,纵论吴英案背后法治、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制度纠结。
诸多“小姑娘”悲剧的一再出现,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制度性悲剧。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沿海各地的民间金融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国家一方面对此种行为严厉禁止,另一方面却又对如何加大私人企业的金融服务束手无策。
吴英案件所引发的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有制度建设问题。
二、郭美美涉嫌开设赌场罪被批捕自“红会事件”一跃成为成为网络红人的郭美美一直处在舆论漩涡,郭美美因涉嫌开设赌场罪于2014年8月20日被批准逮捕,由公安机关对此案继续开展侦查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郭美美或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开设赌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营业性的为赌博提供场所、设定赌博方式、提供赌具、筹码、资金等赌博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规定,根据此前警方核实的郭美美开设的赌场每场赌资都在百万元以上,其构成上述开设赌场罪中情节严重情形的规定,郭美美或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并处罚金的处罚。
与宪法有关的事例素材
1. 1987年,菲律宾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实现了从独裁统治到
民主制度的过渡。
2. 1995年,南非通过了一部新宪法,结束了种族隔离政策并
确立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3. 2013年,尼泊尔通过了一部新宪法,结束了十年的内战,
并建立了联邦制度和多党民主体制。
4. 2011年,突尼斯通过了一部新宪法,结束了本·阿里总统的
独裁统治,并启动了阿拉伯之春运动。
5. 1787年,美国通过了一部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度和三权分
立原则,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6. 2019年,苏丹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废除了长达30年的伊斯
兰教法,以实现宗教和谐与平等。
7. 2015年,法国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增加了紧急状态和反恐
措施,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8. 1973年,智利军政府推翻了合法政府并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导致了17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9. 1990年,蒙古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到多
党制的转型,并确立了人权保护机制。
10. 2003年,伊拉克通过了一部新宪法,重建了伊拉克政府,
并确立了宗教、民族和政治权利的平等保护。
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权,这是一个围绕着法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们来看一些与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权相关的名人事例。
让我们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一起探讨这些例子,以便我能更清晰地呈现给你。
1. 我国的方志敏:方志敏是我国近现代一位杰出的维权者和宪法学习者。
他曾多次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呼吁人民要学习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他积极投身维权活动的过程中,不幸被捕入狱,并最终牺牲。
他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积极学习宪法,行使自己的权益。
2. 美国的罗莎·帕克斯:罗莎·帕克斯是美国民权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以拒绝遵守种族隔离政策而著称,成为了非暴力抗议的代表人物。
她的行为激励了无数人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护自己的平等权益。
在本文接下来的部分,我将以这些名人事例为例,展开对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权主题的深入探讨。
让我们从学习宪法的重要性说起。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和基本制度,是一部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法律大全。
学习宪法有助于让人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只有深入学习宪法,人们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利益。
讲宪法也同样重要。
通过讲宪法,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明白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讲宪法不仅可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法治社会。
维权是学习宪法、讲宪法的最终目的。
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宪法的知识,有了讲宪法的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维权,人们可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提高社会公正和法治水平。
在总结和回顾性的部分,我认为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学习宪法是基础,讲宪法是深化,维权是目标。
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学习宪法、讲宪法、维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019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1.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
2.贵州省修文县强制农户土地流转事件
3.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家监察委制定监察法规
4.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5.浙江省建立律师与法官互评机制
6.福建县级人大常委会审查纠正本级政府关于因超生开除公职的规范性文件
7.郭某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采集游客人脸信息案
8.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处理省级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交警检查通讯记录的规范性文件
9.中央要求行政长官就依法禁止“香港民族党”运作等有关情况提交报告
10.湖南新宁县人民医院要求护士应聘者“两年内不准怀孕”。
与宪法有关的事例近年来,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人民的权益有着明确规定,而且在各个领域中也涌现出许多与宪法有关的事例。
本文将以教育、言论自由、人权和法治为例,探讨这些与宪法有关的事例对社会的影响。
一、教育领域的宪法事例宪法对于教育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实现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在与宪法有关的事例中,有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教育案例。
某市出台了一项规定,禁止学生通过家教机构接受课外辅导。
这一规定被认为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违背了宪法的精神。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诉讼压力,市政府最终撤销了这一规定,保障了学生的教育权利。
二、言论自由领域的宪法事例宪法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权,并对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言论自由事例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起与宪法有关的案例是某社交平台上的言论审查事件。
该平台在无线电视节目的评论区对一些评论进行了删除和限制,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
用户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权利,违反了宪法。
随后,公众对该平台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抗议,最终迫使平台改变了言论审查的政策,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三、人权领域的宪法事例宪法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要法律基础。
在与宪法有关的人权事例中,有一起与宪法密切相关的案例备受关注。
某市发生了一起涉及婚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案例。
一对同性恋夫妻因为法律的限制而未能合法结婚,对此提起了诉讼。
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该市限制同性恋婚姻的法律违反了宪法第三十三条对人权的平等保护原则,宪法赋予了同性恋夫妻结婚的权利。
这一判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并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了借鉴。
四、法治领域的宪法事例宪法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保障公民的法律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宪法故事
2014年12月4日,必将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在这一天,我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4部宪法,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形式上看,这部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实则不然,它并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的,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民讨论,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重新制定的新宪法。
中国宪法十大经典案例一、齐玉苓案——受教育权被侵犯后的宪法救济。
1. 故事。
齐玉苓和陈晓琪都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初中毕业生。
1990年,齐玉苓通过了中专预选考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的资格,而陈晓琪在中专预选考试中落选。
但是呢,陈晓琪的父亲陈克政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让自己的女儿冒用齐玉苓的姓名去山东济宁商业学校上学。
齐玉苓呢,后来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只能去打工。
2. 宪法意义。
这个案子可是个大事件,它让大家看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如果被侵犯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救济的。
当时法院依据宪法中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定,判定陈晓琪等侵犯了齐玉苓的受教育权,这是中国宪法司法化的一个重要开端,就好像给宪法这个高高在上的大法接上了地气,让老百姓知道宪法权利被侵害不是没人管的。
二、孙志刚案——推动收容遣送制度变革。
1. 故事。
孙志刚是一个大学毕业生,2003年在广州被错误地当作“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用工证明)收容。
在收容期间,他遭受了恶劣的对待,最后被殴打致死。
这事儿一出来可不得了,整个社会都震惊了。
2. 宪法意义。
这件事引起了大家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从宪法角度看,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
孙志刚案之后,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这就体现了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力量。
如果没有宪法精神的指引,这样不合理的制度可能还会持续伤害更多的人呢。
三、乙肝歧视第一案——平等就业权的宪法保障。
1. 故事。
安徽的张先著在2003年报考公务员时,笔试和面试成绩都很不错。
可是在体检的时候,因为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当地的人事局判定为体检不合格,从而不被录取。
张先著很不服气啊,他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就因为这个乙肝的事儿被拒,太不公平了。
2. 宪法意义。
这个案子凸显了宪法中关于平等权的重要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就业等方面不应受到歧视,这是公民平等权在就业领域的体现。
这个案子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乙肝群体的权益,在后来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社会观念转变上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