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02
慢性病管理方案第1篇慢性病管理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慢性病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病致残、因病死亡的风险。
3.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
(2)定期更新档案,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2.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1)组织慢性病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课程,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3.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开展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定期随访与评估(1)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2)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1)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立慢性病防治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诊疗服务。
四、预期效果1.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病致残、因病死亡的风险。
3.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五、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实施。
2. 加大投入,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亦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笔者现就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防治策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缺乏明确病因的、起病时间长、病情迁延不愈及非传染性的一类疾病[1]。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我国居民的数量已经超过社会居民总死亡数量的80%,对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2]。
因此,为了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笔者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现综述如下: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往对人类健康造成重点威胁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均已获良好的控制,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现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已超过两亿人,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0%以上,其中又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的危害最大,它们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现今因病死亡人口总数的63.4%[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现今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约已有1.3亿人以上,已经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10%,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700万左右的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死,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已经超过20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总死亡率的80%[4]。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栎城卫生院慢病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乡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预防保健组长和医疗服务组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李森副组长:徐华东成员:陶洁田效森徐华丽展启梅田斌吴峰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四、报告内容1、2、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卫生院、各村卫生室确诊新发Ⅱ型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2、漏报调查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给____岁以上的居民测量血压,接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日志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签章,在____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____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
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及时报送区疾病控制中心。
3、疾病防治于每月____日前向区疾病控制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
七、奖惩办法1、对认真学习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报告慢性病,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予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规范慢性病员工的工作管理,确保其健康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慢性病员工,以及需要常规随访和管理的员工。
三、管理措施1. 必须提供医生出具的慢性病证明,并在入职时进行面谈,详细了解员工病情、就医情况和用药情况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辖区内已确认的五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管理岗位职责
1、熟悉并掌握责任社区各类慢性疾病的患、重型精神病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基本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况,社区内主要慢性疾病的患、发病趋势情况。
2、严格遵守慢性疾病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并落实慢性疾病病人的随访、体检、康复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
3、搞好本辖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做好本辖区各级人员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
4、配合精神科专业医生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按时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和上报工作。
5、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做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相关的生活行为因素的监测工作。
6、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三级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7、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
制定不同阶段与时期的康复目标。
8、负责制定康复目标的实施计划、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
9、对康复病人做好自我康复器械训练的宣传指导工作。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在长时间内发展而来,并且通常不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的疾病。
这类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部分癌症。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这一类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例如定期运动、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等。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期,是由胰腺功能失调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2型糖尿病则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个器官损伤,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等。
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多运动等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等。
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作性气喘、咳嗽、胸闷等。
患者需要避免吸烟、接触有害气体、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等措施来控制病情。
部分癌症除了以上提到的疾病,还有一些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也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畴。
癌症是细胞发展异常导致的疾病,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的关键。
定期体检、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致癌因素等都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结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避免致病因素。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这些疾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