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中药药品规范化名称
- 格式:pptx
- 大小:403.91 KB
- 文档页数:21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来源:中国药典委员会(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⑵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更新日期: 2007年8月8日上午11:48(一)总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成册、国家局批准。
药品命名必须遵循一药一名原则。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常用药品通用名1.抗生素: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co.(复方新诺明) 诺氟沙星(氟哌酸)*呋喃唑酮(痢特灵)咪康唑(达克宁)*甲硝唑(灭滴灵)*阿苯哒唑(肠虫清)2.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3.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芬必得) 索米痛(去痛片) 复方氨基比林/复方氨林巴比妥(乙类.安痛定)酚氨咖敏片(乙类.克感敏) 吲哚美辛(乙类.消炎痛)双氯芬酸钠(扶他林)4.镇痛药: 哌替啶(杜冷丁)5.麻醉药:恩氟烷(氨氟醚) 异氟烷(异氟醚) 氧化亚氮(乙类.笑气)丙泊酚(乙类.异丙酚) 咪达唑仑(乙类.咪唑安定/力月西)氯化琥珀胆碱(司可林) 维库溴铵(乙类.万可松/仙林) 麻黄碱(乙类.麻黄素)6.H1受体阻断药(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晕动片) 氯苯那敏(扑尔敏) 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乙类.开瑞坦)*复方甘草酸胺(强力解毒敏)7.中枢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8.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鲁米那)9.抗焦虑药: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三唑仑(海乐神)咪达唑仑(乙类.力月西)10.祛痰药: 氨溴索(乙类.沐舒坦) 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11.抑酸药:碳酸氢钠(小苏打)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法莫替丁(乙类.信法丁) 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乙类.洛赛克)12.胃动力药和止吐药: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山莨菪碱(654-2)*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复方黄连素片13.泻药: 酚肽(果导)14.止泻药: 洛哌丁胺(易蒙停)蒙脱石(乙类.思密达)15.强心药: 洋地黄类: 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西地兰)16.钙拮抗药: 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心痛定)*吲达帕胺(寿比山)17.B受体阻滞药: 美托洛尔(倍他洛克)*间羟胺(阿拉明)普罗帕酮(心律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维拉帕米(异搏定)18.其他血管舒张药: 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脑血管治疗药:氟桂嗪(西比灵)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双嘧达莫(潘生丁)羟乙基芦丁(维脑路通)19.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螺内脂(安体舒通)20.止血药: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凝血酶(立止血) 氨甲苯酸(乙类.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乙类.止血敏) 肾上腺色腙(安络血)21.血浆及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200(乙类.贺斯)羟乙基淀粉40(乙类.706代血浆)22.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平衡液) 碳酸氢钠(NaHCO3)23.抗真菌感染药: 莫匹罗星(乙类.百多帮软膏)24.子宫收缩药: 缩宫素(催产素)*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25.外用:氧化锌(乙类.医用胶布) 碘酊(碘伏) 高锰酸钾(p.p粉) 过氧化氢(双氧水) 乙醇(酒精)*西地碘(华素片)26.中成药: 普乐安(前列康)处方相关管理1.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与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关于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禁忌的原则,现制定书写规范如下:一、中药处方内容填写完整性:1处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
2处方正文:包括病名和证候,填写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药方法3处方后记:在处方下方印有医师签字处(注:必须是职称符合规定医师的手写签字),药师调配及发药人员签字,药费,日期各级人员应填写清楚。
二、中药饮片处方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①中药饮片处方应写清每味药的剂量,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比数字书写,用以克(g)为单位,“g”紧随数值后。
②诊断应当体现辨证论治,药物组成要符合“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③用法(包括口服、熏洗、灌肠等),写清用药剂数,用药次数。
④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⑤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如川贝母、怀牛膝、浙贝母、炙甘草、炙黄芪、炙枇杷叶等。
⑥整张处方每行两味药,药味数按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⑦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开方医师应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⑧需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使用时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开具毒麻处方。
三、中成药处方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①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候)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②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
③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
④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用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中药处方的格式与书写规范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刘登学中药处方的定义及其特点意义中药处方定义:①广义的是指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②我们这里所讲的中药处方是指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中医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为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而开写的书面文书。
中药处方的特点意义:①它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
②它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也是中药调剂工作和临床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③它也是计价、统计医疗药品费用的凭证。
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规范”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规范”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规范”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一)总 则1.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
CADN由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成册、国家局批准。
药品命名必须遵循一药一名原则。
3.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不包括特殊的复方制剂)。
中药和生物药品中无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5.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es,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INN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
药品的通用名(包括INN)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二)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 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 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 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中药处方的格式与书写规范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刘登学中药处方的定义及其特点意义中药处方定义:①广义的是指载有中药名称、数量、煎服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中药制剂的书面文件,②我们这里所讲的中药处方是指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中医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为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而开写的书面文书。
中药处方的特点意义:①它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理法和用药要求。
②它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也是中药调剂工作和临床指导病人用药的依据,③它也是计价、统计医疗药品费用的凭证。
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规范”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规范”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规范”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春天医院中药处方书写细则我们医院各专家来自五湖四海,各位书写中药处方习惯不一,为了方便管理,响应深圳市卫生局建立中药“放心药房”的要求,迎接深圳市医疗质量的评估,参照深圳卫生局组织编写的《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对各位专家中药处方正文的行为和要求进行规范如下,希望认真执行。
(至于处方前记与后记同西药及中成药处方要求相同,我在这就不强调了,大家认真填写,不要漏项就行了。
)1.正文包括饮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用量。
中药饮片不能与西药、中成药同开在一张处方上,贵重药品如白参、红参、蛤蚧、海马、琥珀、羚羊角、牛黄、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紫河车等要单独开方。
(这点主要牵涉医保报销问题,现在我们医院暂还不是医保定点单位,故暂不作这点要求。
)2.饮片名称必须使用现行《中国药典》上规定的法定名称。
(列出非药典的名称)3.如果饮片是由药材经简单的炮制方法(如“净制”、“干燥”“切丝”、“切片”、“切段”、“粉碎”等)处理而成,饮片名可与药材名相同,如酸枣仁、王不留行、大青叶、白鲜皮、甘草、白及、防风、首乌藤等。
4.如果在上述简单炮制基础上,还要进行进一步加工炮制(如“炒”、“烫”、“煅”、“制炭”、“蒸”、“煮”、“酒制”、“醋制”、“盐制”、“姜汁炙”、“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的饮片,按下列原则定名:①如果《中国药典》将炮制品作为一种饮片品种单列的,则直接用《中国药典》饮片名。
如“制草乌、制川乌、制何首乌、炙甘草、炙黄芪、胆南星、法半夏、熟地黄、煅石膏、干姜、炮姜等。
这类饮片不容易临时加工炮制,有用药要求医疗机构中药房应有炮制好的饮片备用。
②如果《中国药典》没有将炮制品作为饮片品种单列,而在该品种“炮制”项下收载了炮制品名的饮片,如“炒王不留行、炒白扁豆、蜜白前、酒白芍、土白术、地榆炭、煅石决明等,则处方中药名又分两种情况处理。
(列出一个处方)a如果调配该处方的药房中备有这类炮制品,则处方中这类炮制品的书写格式应为《中国药典》该品种炮制项下列出的炮制品名,即直接写成炒王不留行,炒白扁豆,酒白芍,土白术,地榆炭,煅石决明等(例)b如果调配该处方的药房中没备这类炮制品,只有相应的净药材,临床上需要用炮制品时,在向病人交待清楚怎样加工处理的前提下,则处方中这类炮制品的书写格式为王不留行(炒),白扁豆(炒),白芍(蜜炙),白术(土炒),地榆(炭)等,也就是炮制方法用右上标加括号的格式开写处方。